西西:我去做我高興做的事

2021-02-16 新京報書評周刊

撰文  |  一把青

 

上周去清邁,在周六市集的攤位上買到幾本《南國電影》,半世紀前香港邵氏電影旗下的宣傳雜誌,故紙堆中的舊星光,當地人與旅遊者多不識,相遇於異鄉的夜色中,老靈魂如我者卻狂喜,速速攬下,隨手翻開,一篇《重訪凌波》,誰寫的?西西。

 

「那天,我跑進影城去玩。你知道,我常常跑去影城去玩的」,開篇這樣寫,像個跑來跑去玩捉迷藏的女孩,熟悉嗎?唱著《訪英臺》掀起黃梅調旋風的梁兄哥凌波,早退隱幕前不問江湖事,而此西西正是彼西西,文壇屹立五十年,早前更擊敗餘秀華、北島、西川等後輩,獲得第六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是首位獲此殊榮的香港作家,提名詞形容她,「香港文學過去經常被視為次等,西西或諧或莊的詩歌道出了這個城市及其居民的品格,她的詩歌也證明了一個城市的故事不必是宏大的敘述,而可以是表面瑣碎的絮語、寓言或者童話「,官方的表達儘管精確,卻顯得沉重了幾分。

 

 

我認知中的西西是什麼樣的呢?舉兩個例子,一是某年香港書展,陳列不少作家小物,像張愛玲的手稿、林燕妮的坤包,一個中學生模樣的女孩興奮地撲到櫥窗前,對著幾個玩偶驚嘆,「這些是西西《縫熊志》中的熊仔呀」,2009年,因癌症化療後遺症右手失去知覺,需做物理治療的西西,把自己多年來為訓練雙手縫製的毛熊玩偶集結成書,看似手工集錦,而衣飾模樣皆有歷史考究,皇帝熊、曹雪芹熊、水滸傳熊、凱撒大帝熊,包羅萬有似是人類學博物館,西西1938年生於上海,1950年赴港生活,出書時已70歲,但並未居廟堂之高,還能讓年輕人,親近得仿佛故友重逢,就像是這個筆名的起源,「西」字即一個跳房子小人邁開腿的形象,疊字「西西」就是從一個格子跳到另一個格子,平淡清淺,又飽含情義。

 

另一件事,是聽聞香港中文教材常年收錄西西的文章,遂向一位香港同事提起,寡言的中年男子,聽到我的問題卻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當然啦,不讀西西讀什麼?」的確,西西的文字,她的城市隨想與自我探尋,已與這片土地緊緊交織,滋養幾代人,又潤物細無聲。

《我城》

作者:  西西 
版本: 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年1月

 

不讀西西讀什麼?其中最典型的,要數《我城》,小說的創作背景,是70年代中期,西西認為文學上冷漠陰暗的調子不合她的個性,於是決定寫個活潑的小說,關於年輕的一代,寫他們的生活和他們的城,用他們的感覺去感覺,用他們的語言去說話。

 

於是有了中學畢業生阿果的故事,原型是她自己的弟弟,在電話公司工作,把每天的故事告訴西西,她在廚房裡完成了小說:阿果在父親死後,一家人搬往新居,引出一連串的人物,小學生、公園管理員、木匠、家庭主婦、航海電工,以及一系列社會事件,石油危機、環境汙染、香港水荒、治安問題,植根於生活的故事,西西又施以童話化的魔法,尖沙咀是肥沙嘴、獅子山隧道變成睡獅山隧道,麻將消遣,是四個人圍著打「透明軟糖」,小說第一句「我對他們點我的頭」,奇特的文字,把人吸引入桃花源,像徐徐展開的畫卷,直到結尾那句「再見白日再見,再見草地再見」,城市身世的來龍去脈蘊藏其中,再拆解成一個個微小的我,靈動鮮活、充滿盼望,眾志成城,同舟共濟。

 

我們讀到《我城》,隔著時差回望,香港原來不只是繁華金粉地,馬照跑舞照跳,也有過如此溫情質樸的過去,她自白,「城市是有生命的,豈能不變,豈能當一塊鐵板去寫」,馬世芳也說,「西西寫戰爭、死亡、貧窮,也帶著一副柔軟的心腸,和一雙洞燭人世、然而始終好奇的眼」,經她的視角窺探,就像是《羊皮筏子》裡,寫女孩坐著小舟回望書籍發展史,從敦煌出土的白楊木漢簡,到公元前2世紀羊皮紙的出現,「打開一本書,坐在小矮凳上靜靜航行」,我們讀西西,似乘桴浮於海,也能收穫這樣的雄偉波瀾,和千帆過盡的寧靜。

 

 

城市在變,人也在變,西西自己也是一樣,我們樂於見到,每個階段的她,都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前文提及的《南國電影》,邵氏電影麾下一眾早期娛樂記者,西西、亦舒,皆是成員之一,而其後的走向,卻大相逕庭。亦舒深耕都市言情,啟蒙現代女性周旋於愛恨,西西筆下的愛情,則以更中性化的角度看待女性問題,聚焦的不是情場如戰場,而是更幽微寂寥的女人心事。

《像我這樣一個女子》

作者:  西西 
版本: 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年5月

 

例如《像我這樣一個女子》,主角是一位繼承姑母手藝殯儀館化妝師,她逃避自己的職業,怯懦於與男友的關係,開篇即闡明,「像我這樣一個女子,其實是不適宜與任何人談戀愛」,男友誤會她僅僅是化妝師,她不解釋也不說明,帶他去自己的工作場所,真相大白,又將戀愛失敗的悲劇性歸咎給命運,她在面對男友時的種種想法,害怕失去,顧慮重重,其實是自我矛盾的鏡像而已;再像《感冒》,32歲的小魚到了年紀,聽從父母之言順理成章地進入一段婚姻,作者引用大量詩詞映照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變遷,借一場長久的感冒比喻對婚姻愛情的種種不適,表現女性對現實的掙扎取捨,直至自覺應離開丈夫,感冒才稍有痊癒的跡象,她引瘂弦的詩,象徵自主性的回歸,「可曾瞧見陣雨打溼了樹葉與草兒,要作草與葉,或是作陣雨,隨你的意。」

《哀悼乳房》

作者:  西西 
版本: 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年1月

 

西西對於自己的感情世界著墨不多,她單身未婚,與母親妹妹同住,她筆下的愛情,冷靜而有距離,又細膩得不可能與她無關,卡夫卡說寫作,是「拆掉生命的房子建築小說」,生活中的動蕩與傷痛,西西都能熔鑄進作品裡,譬如經歷乳癌,她寫下《哀悼乳房》,治療前後的彷徨、病中的療程與食譜,她兼容並包,逐一收錄,當然是小說家的職責所在,對病人即作者來說,卻並非不是一件殘忍的事;在更後期的《白髮阿娥及其他》中,她又借老婆婆阿娥寫自己的晚年心境,從小時候由大陸逃難來港,到教會領牛奶,到與越南船民擦身,回歸前的移民潮,《照相館》一篇,阿娥在結業前照相館裡獨對舊照,當記憶和現實都面臨消逝,結束處由幽森的黑房接入敲門的女孩和阿娥的應對,懸空了叩問。

在那些手法的嘗試、魔幻主義與存在主義的使用之餘,西西更崇高的意義,是她以自身印證了薩義德所言藝術家的晚期風格,是處理自身與時間牴牾的一種態度,終結了與秩序的糾結與交流,站在社會的邊界,並將生老病死,凝練成小說的維度。

 

 

字裡行間再百轉千回,面對讀者與大眾時的西西,卻仍是爽朗詼諧的。

 

前兩年,臺灣紀錄片《他們都在島嶼寫作》拍攝西西特輯,文友遺憾她患癌後右手難以持筆,影響寫作進度,她卻絲毫不以己悲,向鏡頭展示左手寫字、在小小的家中如何藉助筷子一隻手擰乾毛巾,興致勃勃地帶訪者參觀她念書和教書的學校,家旁邊的市場與街坊,調侃自己過的清苦知足,笑言寫作是一個人的事,「其實不只是家裡人不理你寫作,在整個香港也沒有人理你寫作」。

《他們都在島嶼寫作》西西特輯劇照。

 

話雖如此,但西西也說,「今天天氣很好,待會兒,你去做你高興做的事,我去做我高興做的事。」

 

顯然,寫作就是西西高興做的事,昂揚純真,樂此不疲,一生最愛是天然。

 

相關焦點

  • Free C終於闢謠:「聽說我還有個名字叫西西,還做頭牌?」
    現在節目都快結束了,diss她的歌都一隻手數不過來了全網都在說free c免費的問題,而她自己從來沒有最正面的去回應這些事情>雖然我也和你們一樣在聽歌時是這個表情。。。。。但在歌曲後面終於回復了這件事「聽說我以前我事做
  • 做點高興的事——新書出版啦
    這個人就是高興江,他和家鄉的山水相戀,他和學生相依,他和教育相伴,他和朋友相交,他用文字做了詳盡的記錄,溪水一般流淌了好多年。這就是他所寵愛的生活,這就是他最高興的事。做點高興的事,看似不難,實則奢望。但高興江卻行雲流水般地做了幾十年高興的事。真乃幸事,可喜可賀。
  • 西西 浮城說夢 | 佳作重讀
    我父親在太古船公司做事,太古船都是外洋船,帶貨到上海。解放後,沒有船來,碼頭上的工人沒有事做,也沒有薪水拿。我父親就來香港找事做,在巴士公司做查票員。爸爸一個人賺錢。別人家的女孩都到工廠做事,我爸媽覺得女孩子也應該讀書,就讓我讀了。我讀書的時候要收學費和堂費,一個月學費18塊,堂費18塊。巴士公司是2號發工資,所以家裡到月底都沒有錢。
  • 西西《哨鹿》《我的喬治亞》:想像十八世紀的「一中一西」
    香港小說家西西出生於上海,於1950年隨父母移居香港。直至今日,年逾八十的西西仍舊筆耕不輟。她總以一種積極的遊戲的目光,去認識我們的家園。西西喜歡看畫、看房子、旅行、築娃娃屋、縫毛熊,被稱為「華文世界最有童心的作家」。
  • 西西小說《哨鹿》《我的喬治亞》簡體中文版首次問世
    近日,譯林出版社聯合活字文化推出了《哨鹿》與《我的喬治亞》,這是西西兩部小說代表作簡體中文版首次問世。 《哨鹿》與《我的喬治亞》是西西關於歷史的重新想像,如同西西攥在手上同時高高放飛的兩隻風箏,一隻《哨鹿》飛向十八世紀的康乾盛世;一隻《我的喬治亞》優雅地飄在十八世紀英國喬治亞時代的天空。二者異曲同工,以輕盈之筆,撬動了十八世紀歷史的天空。 西西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出生於上海,後隨父母移居香港。
  • 《很高興認識你》:長大後才明白,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很難
    現實所迫,我們不得不去做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事,面對一些不喜歡的人。可能,成年人的世界中有更多的無奈。好多時候,我們仿佛被困在一個模型中,想要逃離卻無能為力,最後只能接受生活中的一切。前幾天,真人秀《很高興認識你》,邀請了一位天文攝影師安久,她的經歷讓人敬佩不已。
  • 我去!做自己!
    有將近3000人給我反饋。看完這些反饋,我發現,喜歡討好人的我們,經常會這麼做:「在朋友無視自己的時候,自己會主動去逗笑對方。」「一群人在一起時,不想讓大家難堪,於是自己忍受尷尬,不停地熱場子。」「滿足對方要求,無法say no,遷就他人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 如何成為孩子的好榜樣:用「照我做的去做」替代「照我說的去做」
    我說了照我說的去做,難道你耳聾了嗎?我說了照我做的去做,難道你眼瞎了嗎?無論是耳聾還是眼瞎,孩子跟我們一樣,討厭說教、嘮叨和講道理。所以如果我們想成為孩子的好榜樣,用「照我做的去做」替代「照我說的去做」效果會更好。而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弊端,那就是孩子並不可以做大人做的所有事,比如切菜和掌勺。這些活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切菜可能會切到手,掌勺可能會讓全家人餓肚子。
  • 你是被我安安穩穩愛著的人,可以去做任何事
    期待遇見那個對我說:你是被我安安穩穩愛著的人,可以大膽地做任何事。你說一個人是有多愛你,才能看到你和別人在一起時,卻還說想你,還想再等等你。所有人都會告訴你,你應該怎麼樣,你該怎麼樣,你得怎麼樣,但我會抱著你說,你想怎樣就怎樣。
  • 愛上未來球王——西西帕斯
    「為你我做了太多的傻事,第一件就是餵你些shi為你寫詩。」哎喲,對著全世界表達對母雞的愛意真是浪漫呢,傻瓜~~~西西帕斯不僅為你寫詩、為你靜止,還為你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是希臘在公開賽年代以來第一位能打進ATP巡迴賽的選手,也是希臘歷史上排名最高的網球運動員。
  • 「高興」辦的「高興」事
    「高興」來了,我們高興現年43歲的曹高興,梓門橋鎮人,1998年參加工作,2001年入黨,2017年底從青樹坪鎮調往縣經濟開發區,2018年起任縣經開區駐橋亭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村一支部書記。「記得2018年3月5日吧,那天比較寒冷,高隊長到村部行李一放,就入戶走訪去了。
  • 「我來了你高興嗎?」 「我高興啊!」
    沒有做一件讓媽媽高興的事情,是她一直以來的遺憾。她想用這部片子獻給媽媽,而媽媽卻永遠看不到了。她也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理解媽媽的心態。——我來了你高興嗎?——我高興啊!——我能讓你更高興!賈曉玲穿越到1981年的勝利化工廠。影片中的賈曉玲幫媽媽拿到了廠裡第一臺電視機。她問李煥英:我來了你高興嗎?
  • 做不了愛情的主——隔著一片玻璃,我們天天見面
    ,不時塗鴉我們最愛藏匿在書房裡哪怕長腳蚊叮你一口,又叮我一口不相信會害瘧疾或愛滋在這個世界上,能夠與之白髮偕老的,恐怕也只有你了如果有足夠的天地和時間我們的確可以八千年環遊世界就用一千個春天,到波斯花園去聽畫眉鳥歌唱,上巴格達市集找尋神燈買一幅飛氈代步
  • 在雪梨,我做了四份在國內絕對不會去做的工作
    火鍋店服務員:唐人街,胡同兒涮肉那天從奶茶店試工5小時出來,我就去了這家火鍋店繼續試工。從喪茶出來時我信心滿滿,覺得駕馭這份工作好像遊刃有餘,可能是高興的過頭了,有點暈厥。導致我在火鍋店一度興奮,上菜的時候把店裡最貴的一道菜「北京八大件兒」灑到了客人的身上,臉上,襯衫上。
  • 「你送禮物我很高興,但它不是我想要的」愛孩子就別做控制型父母
    周末帶兒子去逛商場,逛到學習用品區,想看看孩子需要什麼,可以為他添置一點新的學習用品,我們正在看的時候旁邊一對母女的對話引起我的注意。這對母女是在挑選書包,從母女兩個的對話中可以聽出今天是孩子的生日,媽媽帶著女兒來挑生日禮物。
  • 張哲瀚:火不火,我無所謂,我只做自己該做的,喜歡做的事
    雖然我不是特別喜歡他唱歌,哈哈。他喜歡唱那種調子比較高的,他的高音不是我喜歡的風格,但是正常音調的時候我還是很喜歡的。他的嘆雲兮我就蠻喜歡的,有興趣可以去B站搜一下,有他的清唱版本。他還很喜歡帶耳釘,之前不紅的時候不管什麼場合都會帶,拍現代戲也會戴。現在小火了以後吧,好像正式場合不會戴了,私下還是戴著的。一開始其實覺得男孩帶耳釘怪怪的,不是很喜歡,後來看久了反而覺得很酷。
  • 譚天麗|西西筆下的剩女
    《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中她情願選擇那可怕但可靠的工作,也不相信男朋友會接受她當死人化妝師的職業: 「我曾經想過轉換一種職業,難道我不能像別的女子那樣做一些別的工作嗎?我已經沒有可能當教師、護士,或者寫字樓的秘書或文員,但我難道不能到商店去當售貨員,到麵包店去賣麵包,甚至是當一名清潔女傭?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只要求一日的餐宿,難道無處可以容身?」
  • 西西,臨流招魂的候鳥|書評
    敏感如西西這樣的本土作家,不可能迴避這個問題:香港人是怎樣的人?法國梧桐四海為家,那個時代(上世紀四十年代戰亂時代)的中國人又何嘗不是?我們也不必問,為什麼廣東人張彥童年成長在上海,名字換作了素素(《候鳥》中敘述者的名字),也不必問為什麼上海人素素後來又去到了比廣東更南的南方香港,名字最後變成了西西。西西,原名張彥。
  • 學生作文|那件事,我真高興
    小作者語:這真是讓我高興又難忘的一件事啊!它讓我明白了只要勤奮認真就可以取得成功,我決定以後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希望這種高興的事能經常發生。 那件事,我真高興 三年級四班 李勃僑
  • 我很高興
    二十分鐘後朋友發視頻過來,他和朋友在吃飯喝酒,說剛才沒看手機,問我有什麼事?我說,沒事,找你諞會,看你最近忙啥?他說,我還是渭南大荔兩地跑,你不忙來大荔玩。我說,你啥時放假?他說,估計月底就能忙完。我說,回來了諞,不打擾你喝酒了。他說,你給我發消息,我高興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