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滾動瀏覽全文↑↑↑↑
李金棠先生(1921—2020)
京劇前輩名家,「臺灣四大鬚生」之一,中華戲校「金字科」學員,李金棠先生,於5月6日逝世,享年99歲。
李金棠先生,1921年出生,臺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北平人,十歲入北平戲曲學校習藝,專攻老生,走馬、言戲路。
1949年底,李金棠先生隨顧正秋劇團來臺,李金棠先生扮相俊美,嗓音圓潤,武功根基佳,唱、念、演、打全能,曾與張正芬自組劇團演出,《戰長沙》、《楊家將》、《伍子胥》、《慶頂珠》、《秦瓊》、《平貴別窯》等劇最是拿手,後加入海光、陸光、明駝等劇團,晚年旅居美國舊金山,與金素琴、于占元等擔任僑社「海韻國劇社」票房指導老師,傳薪海外。
二十世紀後期與周正榮、哈元章、胡少安並稱臺灣京劇界的「四大鬚生」,李宗譚餘,唱、念、做俱佳。
李金棠先生畢業於中華戲曲專科學校,與李金鴻、袁金凱、袁金綿、等同屬「金」字科學員(註:前輩名家王金璐入和字科應名和祿,因校長焦菊隱覺得俗氣,改從金字科名金祿,後又改名金璐。)在1976年以後就逐漸退出京劇舞臺。
當年顧(正秋)劇團有胡少安在,李金棠只好屈居二路老生;但在顧正秋心目中他是有份量的,正如她所說「假如沒有他,有很多戲我也是難得演到好處」。
談及當年的「臺灣四大鬚生」,要說李金棠比哈元章、胡少安、周正榮三位年長,或許您不會相信:理由是他的扮相俏麗灑脫,臉上常帶笑容,看起來就年輕很多。何況他的戲路寬廣深厚,名劇評家李浮生於「百伶圖」最中公開指出:他的藝事貴在均衡發展,且收面面遇到之功,換言之就是唱、表、念、打等,均夠美好。在人緣上、扮像上,都佔了便宜,前程更必看好。
或許是靜久思動,乃於六十六年間堅辭臺柱老生寶座,借同老伴移居美國舊金山,當時在美國境內洛杉磯的吳兆南、于占元,舊金山的金素琴、程藍齡、金牡丹多人,均表歡迎。抵美不久,先後開了禮品店、車衣廠、中餐館,由於缺乏經商經驗賠本了事,在那段時間,他夫婦倆相當懊悔,進退難決,偏偏臺北盛傳他經商失敗並已自求解脫云云,顯然是有人造謠中傷,以訛傳靴所致。據知他創業意志仍然堅強,又再籌資開了一家洗衣場,時來運轉,可不簡單。
在戲營戲,美國幾個大都市多有頗具規模「票房」,每逢重大慶典佳節,也常會集一些同道湊合演上兩場;奈何久居海外僑胞鹹以賺錢不易,大多養成惜錢心態,票房經費來源自然無法比美教會,亦是實情。金棠來美多年先後應邀參加演出多次。歷史悠久的海龍票房幾度盛大演出中,遇特別敦聘他為「總指導」, 無疑義,包括了生、旦、淨、醜的說戲與排練,有時還兼任文武場。談不上甚麼報酬,只是大家假日湊在一塊熱鬧熱鬧。不過旅美國人多半養成勤儉習慣。因而有人踵府拜訪時,名半清茶或咖啡一杯;人境隨俗,他也難得例外。
如今,李金棠先生仙逝,讓我們共同緬懷李金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