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柳斯 | 《芬蘭頌》合唱版

2021-02-17 魯藝作曲藝術交流平臺

讓·西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原名揚內Janne),3歲時父親去世,由會拉小提琴的叔叔帶大並隨嬸嬸學習鋼琴。1876年進入芬蘭語言學校學習,1885年進入芬蘭皇家亞歷山大大學(今赫爾辛基大學)學習法律,同時在赫爾辛基音樂學院(今西貝柳斯音樂學院)學習音樂,一年後放棄學習法律,隨威格柳斯專攻作曲。除主教老師外,還與他的鋼琴老師義大利作曲家費魯吉奧·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1866-1924)建立起終身友誼,在此期間將名字改為法語發音的Jean,以便聽上去更「專業」一些。1889年至在柏林隨德國作曲家阿爾伯特·貝克爾(Albert Becker,1834-1899)學習復調、1891年去維也納隨奧地利作曲家羅伯特·福克斯(Robert Fuchs,1847-1927)學習沃爾夫和馬勒的創作技術,隨匈牙利作曲家卡爾·戈德馬克(Karl Goldmark,1830-1915)學習配器,同年返回芬蘭。

代表性交響樂作品有交響曲7部(1899-1924)、《庫勒沃交響曲》(Kullervo Symphony,1892)、《卡勒利亞組曲》(Karelia Suite,1893-1896)、音詩《芬蘭頌》(Finlandia,1899)及《圖內拉的天鵝》(TheSwan of Tuonela,1893-1895)、《小提琴協奏曲》(1904-05)等。1929年完成為小提琴與鋼琴而作的《三首樂曲》( Three Pieces,Op.116)之後,感到與歐洲現代音樂趨向格格不入而停止創作。《芬蘭頌》(1899)1899年2月15日,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發起了一場「芬蘭俄羅斯化」(Russificationof Finland)運動,旨在改變該地區的政治自治和文化特性,引起芬蘭各界極大憤慨。

瀋陽音樂學院作曲系簡介

瀋陽音樂學院作曲系始建於1951年,但她的歷史可追溯到半個多世紀以前,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1938年創建的「延安魯藝」時期。目前, 作曲系下設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錄音藝術、視唱練耳、合唱指揮、樂隊指揮五個專業。 自建系伊始一直是我院重點專業之一,曾多次榮獲省、院先進集體稱號。2010年作曲與作曲理論學科被評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同年,作曲系被教育部評為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迄今已形成了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這兩個教學層次,並形成了一套相當完備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學體系,在全國具有相當影響的專業學科。

 

相關焦點

  • 西貝柳斯 《芬蘭頌》
    說到北歐的作曲家我能想到的第一位就是西貝柳斯了,還在聖彼得堡上學期間有幸去了一次西貝柳斯的祖國芬蘭,真的是一個寧靜祥和的國家,西貝柳斯則是芬蘭音樂的象徵
  • 【今日名曲】西貝柳斯《芬蘭頌》
  • 西貝柳斯《芬蘭頌》| 芬蘭民族抗爭的讚美詩
    ),為芬蘭作曲家讓·西貝柳斯寫於1899年、1900年又修改的一部交響音詩。 這部作品的大部分旋律都激情澎湃且充滿騷動感,意在喚起芬蘭人民的民族抗爭精神。但接近尾聲時,管弦樂團卻變得平靜而祥和,奏出了寧靜的讚美詩式的旋律,這一旋律又被稱為「芬蘭讚美詩」(Finlandia Hymn)。 讚美詩部分經常被誤以為是芬蘭傳統民間曲調而加以引用,實際上這是西貝柳斯自己創作的。
  • 【春夏音樂季】四川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春夏音樂季——芬蘭頌 西貝柳斯之夜
    簡介編輯《芬蘭頌》是西貝柳斯的代表性作品,創作於1899年。當時,由於處於沙俄的重壓之下,上演時曾冠以《夜曲》這樣的標題,以瞞過當局審查。賞析編輯樂曲由銅管群在低音區的怒吼開始,以Andante sostenuto的速度,奠定的全曲不屈、戰鬥的基調。
  • 古典音樂 | 《芬蘭頌》:芬蘭的第二國歌
    但接近尾聲時,管弦樂團卻變得平靜而祥和,奏出了寧靜的讚美詩式的旋律,這一旋律又被稱為「芬蘭讚美詩」(Finlandia Hymn)。 讚美詩部分經常被誤以為是芬蘭傳統民間曲調而加以引用,實際上這是西貝柳斯自己創作的。 雖然《芬蘭頌》最初是為管弦樂隊而作,但1900年時,西貝柳斯將其改編成了鋼琴獨奏曲。
  • 了解芬蘭,從了解西貝柳斯開始……
    祖先是芬蘭人,出生於芬蘭,但他最初卻跟隨做醫生的父親在瑞典接受教育。因為他的家庭講瑞典語,所以學習的也是瑞典文化,但西貝柳斯在學校學習了芬蘭文學知識及有關芬蘭國家的古代傳奇,他尤其對後者非常著迷。他的這方面的知識都表現在了他的七首交響曲和一系列為古代傳奇而作的音樂詩裡。1896年,他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學習,立志做一名音樂家。隨後到柏林和維也納學習。
  • 淺談卡拉揚的西貝柳斯錄音
    我十分喜歡卡拉揚的西貝柳斯,主要是因為他的西貝柳斯不僅有嚴謹緊密的結構而且有豐滿多彩的音響。西貝柳斯的音樂本身有強烈的地域性色彩,一經由德國頭腦處理後便十分有說服力。西貝柳斯曾說卡拉揚的演繹很合他心意。
  • 芬蘭100年:從一個人,到一個國度
    西貝柳斯生於1856,卒於1957,不僅是芬蘭重要的文化標誌,更親歷了芬蘭的誕生與半個多世紀的風雨行程。從西貝柳斯,到芬蘭;從一個人,到一個國度。藍與白的清冷色調,在一曲《芬蘭頌》中,熔鑄成堅實的愛與動人心魄的永恆。關於讓·西貝柳斯的資料和文章,是筆者一直留心著的,現在看來,這位芬蘭作曲家的魅力似乎已經延伸到了音樂之外的範疇。
  • 尤卡-佩卡·薩拉斯特 | 除了西貝柳斯,這位桂冠指揮還有更多拿手絕活
    薩拉斯特出生於芬蘭南部的小鎮黑諾拉,從小學習小提琴,後考入赫爾辛基西貝柳斯音樂學院,師從於「北歐指揮教父」約爾瑪·帕諾拉,並與奧斯莫·萬斯卡和埃薩-佩卡·薩洛寧等成了同班同學。學習之餘,他還在芬蘭廣播交響樂團擔任小提琴演奏。23歲時,赫爾辛基愛樂樂團給了他初次登臺指揮音樂會的機會。1981年,他獲得了人生第一個指揮大賽的獎盃。
  • 「佘江濤專欄」西貝柳斯音樂的四個樂章
    第四位是芬蘭的西貝柳斯,他對歐洲中心的衝擊、融入以及對世界的影響,使北歐的古典音樂輪廓變得清晰起來,精神格局得到了空前的拓展。他是北歐音樂界的安徒生、易卜生、斯特林堡。第二樂章:民族傳奇的聲音西貝柳斯在創作他的第一交響曲(op.39,1898—1899)之前,已經完成了他最重要的民族傳奇音樂:《庫勒沃交響曲》(0p.7,1892)、傳奇(op.9,1893)、《卡雷利亞組曲》(op.11,1893)、《四首傳奇》(萊敏凱寧組曲,op.22,1895)、《芬蘭頌》(op.26,1899);其後還創作了《波希奧拉的女兒》(
  • 虞莉婭的音樂之旅 | 芬蘭,一個擁有聖誕老人的仙境
    傳說,芬蘭是最早迎接聖誕老人安居的國家。1927年,芬蘭和蘇聯確定以拉普蘭省的「耳朵山」為兩國通往北冰洋的國界線。芬蘭的兒童故事大王瑪爾庫斯從中獲得了靈感,他在電臺講故事:聖誕老人和2萬頭馴鹿一起住在這座耳朵山上,正是因為有耳朵,聖誕老人才能在北極聽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聲。
  • 芬蘭巫師的禮物 康特勒琴
    在介紹西貝柳斯的音樂時,人們常常會提及一種芬蘭民間樂器,Kantele,康特勒琴。
  • 【送禮品】炎炎夏日,回顧芬蘭美景,再來一杯芬蘭特色的?
    天氣太熱,室外曬成狗,爬山狂流汗,室內吹空調,商場人又多....算了,不如今天就待在家裡陪陪家人,和塞馬湖說的小編們一起複習複習關於芬蘭的小知識~知識淵博的讀者朋友還有機會為自己空降來自芬蘭的神秘禮物喲!
  • 千湖之國——芬蘭
    芬蘭位於歐洲北部,素有「千湖之國」的美譽,除了湖泊之外,全國為大片森林覆蓋,是著名作曲家西貝柳斯和聖誕老人的故鄉。芬蘭冬日絢麗的北極光和夏天的極晝,讓人毫無保留地以不同方式去享受北歐獨有的自然景觀。畫家高賀琪運用中國畫寫意的筆法,生動地表現了千湖之國的自然風貌。
  • 芬蘭彈撥樂大師聯袂著名女歌手|「中俄文化交流周」演繹別樣經典
    芬蘭首屈一指的彈撥樂大師亞爾莫 · 約爾庫寧手抱一把尤克裡裡和芬蘭歌手瑪莉 · 麗薩 · 帕婭拉蒂一道為冰城樂迷送上一場別樣的演繹。女高音嘹亮的歌聲在尤克裡裡琴聲伴奏下,散發出特有的魅力。作為 2019 第三屆哈爾濱中俄文化藝術交流周文都 · 友城經典系列演出的 " 芬蘭著名女歌手瑪莉 & 尤克裡裡明星亞爾莫組合音樂會 ",20 日晚在哈爾濱音樂廳舉行。西班牙巴洛克音樂作品、北歐民歌集錦、西貝柳斯經典主題即興曲、古典風格的芬蘭探戈和中國流行歌曲等,兩位音樂家用精湛的演繹讓哈爾濱觀眾盡享音樂帶來的美好。
  • 西貝柳斯打譜軟體
    西貝柳斯打譜軟體官方版是一款十分出色的製作譜子的軟體,西貝柳斯打譜軟體官方版界面美觀大方,功能強勁實用,軟體內置非常精準的音色音質,
  • 淺談「美中不足」獨唱版與合唱版的互文性
    淺談「美中不足」獨唱版與合唱版的互文性繼1999年的〈教我如何不愛他〉後,葉德嫻在2004年再一次與許志安合作,合唱由雷頌德作曲、黃偉文填詞的〈美中不足〉。歌詞分析(獨唱版)--與合唱版的互文、而且是男方更深切的感受: 歌詞:妳別賠罪 別自責心虛 一起錯講不上誰害了誰 分析:妳也不要感到自責和心虛(女:「如無我準許 怎麼會闖得進情慾禁區」),我們的感情如果是錯,也就是大家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