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同時使用公曆和農曆,那「佛誕」是按什麼曆法過的?

2020-12-24 國史拾遺

因為歷史原因,中國現在事實上是通行兩種曆法的,一種是公曆,另一種是農曆,不過,正常的記錄時間都是公曆,農曆僅限於民俗節日等場合,但是,大家仔細想一個問題,在中國,有沒有哪種節日,無論用農曆還是陰曆過,都覺得有些不對?

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屬於儒釋道三家,這其中釋家,也就是佛教文化,雖然是起源於古印度(準確說是尼泊爾),但是經過長期發展,中國本土的佛教已經完全中國化了,說佛教是中華傳統文化,佛教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部分不會有人有任何異議,但是,佛教的節日,是怎麼過的呢?

這個問題可能大家都沒想過,畢竟雖然中國人多多少少有敬畏佛教,但要說是佛教徒也有些牽強,大部分人可能並不太在意佛教節日,那麼,佛教的節日,是用公曆還是農曆過的呢?

公曆,這似乎不太可能;但是,是用農曆過嗎?這個似乎也有點怪怪的,佛教中國化了是不假,但佛教畢竟是世界性宗教,東南亞很多地方是不使用農曆的,那,專門有一套佛教曆法嗎?這個可能性很大,畢竟印度也是文明古國,不可能沒有曆法,但是中國人似乎也沒聽過什麼佛教曆法啊。

其實,如果大家問一問了解一點的人,就知道,中國佛教的日期,確實大多數是按照農曆來的,比如佛誕,在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一般訂為農曆四月初八。

佛誕燈會

但是,這確實是一種「本土化」的規定,慶祝佛誕節的地區包括中國、蒙古、韓國、日本、越南等地。歷史上,由於各地曆法的轉換,依據不同佛經以及流傳到不同地域形成的傳統,可能在公曆日期上差距甚大。大部分北傳佛教地區,多少受到中國影響。於中國而言,傳承有按尼泊爾曆法的二月初八,和換算成中國農曆的四月初八等說法,後世多把佛誕日定在農曆四月初八,將佛出家日訂為二月初八,佛成道日訂為十二月初八(臘八節),佛滅日(佛涅槃日)則訂為二月十五,日本與朝鮮半島的佛誕節可說源於中國佛教,基本上沿用了四月初八的說法。

日本比較怪,明治維新後,農曆基本被廢,絕大部分節日都轉成了公曆,比如佛誕就是公曆四月八日。只有少數(主要在衝繩縣,琉球)在農曆四月初八的紀念。

那東南亞地區呢?東南亞地區當然也慶祝佛祖誕生,但是他們是南傳佛教地區,不叫「佛誕」,叫「衛塞節」,衛塞(Vesak)是斯裡蘭卡僧伽羅語,源於巴利語「vesākha」(梵語 vaiākha),它是古代印度陰曆的一個月份名稱,大約為陽曆之四、五月。衛塞節的日期,每年根據曆法而定,是在新曆五月的月圓之日(通常是舊曆四月十五日)。

基本上,衛塞節是以落在陽曆5月份的第一個月圓之日(望日),所以每年的對應西曆日子都稍有不同(一般而言在農曆四月十五左右)。有些國家,用佛教獨有的曆法來計算日子,會有差異。例如在2007年,馬來西亞的衛塞節訂於5月1日(農曆三月十五),而新加坡則將其訂於5月31日(農曆四月十五)。

佛教規定沒那麼死,所以各地是根據自身的情況定日子的。

衛塞節

但是,佛教雖然各地風俗不同,但畢竟還是一個宗教,也是有統一曆法的,這個無論是南傳還是北傳都在使用,這就是佛曆。

中國也在用嗎?中國佛教界也用,那為什麼大家都沒怎麼聽過呢?因為,中國佛教界使用佛曆,一般只記錄年份,日期是按農曆算的。佛曆,一種傳統曆法,為陰陽曆,這種曆法盛行於南亞和東南亞的佛教國家,如柬埔寨、泰國。其紀年法,稱佛滅紀元,以釋迦牟尼佛滅度(涅槃)當年度為計算基準。一般以公元前544年為佛涅槃元年,依照泰國標準佛曆,公元2020年就是佛曆2563年。

各地關於佛陀事跡的具體年數的記載最保守估計也有數十種、相差千年,公元1950年,首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在斯裡蘭卡首都科倫坡舉辦。會中議決:佛陀誕生於公元前623年,成道於公元前588年,去世於公元前543年。1954年,該年會於緬甸仰光舉行,會中再決議佛教國家以「佛曆」紀元,並以釋迦牟尼涅槃年推算,公元1954年為佛曆2497年。

中國方面其實也有類似的紀法,:「佛陀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示現降生,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示現入滅」(《佛祖統紀》),因此西曆2020年為中國佛誕歷3047年(以公元前1027年甲寅年為元年,比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同意前623年佛誕年提早了404年)」,這當然不準。

1954年,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在緬甸仰光召開第三屆大會,一致通過決議:以公元前544年為佛滅之年,公曆5月月圓日(農曆四月十五日)為世界佛陀日(衛塞節)。

這時候有了統一規定:南傳佛教以佛滅之年(前544年)為佛曆0年,次年(前543年)為佛曆1年。南傳佛曆年 = 公曆年 + 543,若未過衛塞節(農曆四月十五日)則再減1年。北傳佛教以公元前544年為佛曆元年,沒有佛曆0年,佛曆年=公曆年+544,以農曆歲首為歲首,常搭配幹支紀年使用。因此,北傳佛教的佛曆年數比南傳佛教通常多1年。

關於後面的月和日,佛曆當然也有自己的一套,佛曆的月份設置是按照月球運動設置的,不過,目前中國佛教徒所使用的佛曆,只用佛曆紀年,其餘月、日安排多使用農曆(亦有極少數用格里曆,也就是公曆的)。

相關焦點

  • 公曆、農曆閏月之別及與節氣關係|文化傳家·曆法
    那麼,閏月究竟是什麼?公曆和農曆有什麼區別?閏月和節氣之間有關係嗎?別急別急,今天就帶你來盤點閏月那些事。什麼是閏月在公曆中四年一閏的閏月是固定在2月,農曆的閏月是怎麼回事?農曆閏月是一種中國傳統曆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農曆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閏月的作用是為了防止農曆年月與陽曆年及四季脫節。
  • 國慶中秋緣何喜聚同一天,原來是公曆和農曆幫的忙
    很多小夥伴很困惑,其實,這是因為使用了不同的曆法,農曆和公曆。而說到農曆和公曆,就不得不說陰曆和陽曆。因為農曆和公曆就分別來自陰曆和陽曆,卻又比陰曆和陽曆更加科學,更加具有實用性。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分不清陰曆、陽曆、公曆、農曆的,下面我們就來說道說道。陰曆即太陰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被稱為殷歷、夏曆、古歷、漢歷、黃曆、舊曆等。
  • 中國農曆有多牛?王蒙:世上沒有任何曆法可以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
    古代農民們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事都包含在其中。它對農業生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牽扯到了百姓們的衣食住行,巧妙的把日月運行規律以及自然節律和民俗結合了起來,二十四節氣屬於幹支歷,也是農曆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中國農曆到底有多牛呢?
  • 公曆是什麼意思 公曆的定義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農曆幾月初幾,比如昨天就是農曆九月初九,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的節期不按公曆來看,而是按照農曆來算的,是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那麼,這裡的「公曆」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吧!
  • 從農曆到二十四節氣——兼收並蓄的中國古代曆法
    傳說上古的黃帝創造了曆法,至遲在商代時期,中國已經有了詳盡的天象記錄以及曆法。除了指導農業生產以外,中國古代許多宗教性節日都必須根據天象制定,御用天文學家必須不斷地觀測天象,以修正曆法,安排節日。至遲從商代開始,中國人就使用著綜合太陽和月球運行規律的陰陽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農曆。
  • 公曆的元旦是否是中國傳統節日?
    公曆的元旦是否是中國傳統節日,很多人會說是,因為古代有這個節日,現在還是法定節日。有人說不是中國傳統節日,因為1912年以前中國沒有公曆,只有陰曆,所以把公曆上的新年歸為中國傳統節日是錯誤的。
  • 《陽曆》和《農曆》的來歷
    咱們中國人很早就根據自己的天文知識、氣候 知識和農事規律發明並制定了曆法, 這又稱年曆。早 先年曆只有一個名字:皇曆。這一則是因為這年曆是 由皇帝頒布的, 姓「皇」, 故稱皇曆; 另一則乃是沒有 其他什麼年曆同其分庭抗禮, 所以稱皇曆就是這一 個。19 世紀, 西方的曆法——我們稱其為公曆——傳 入我國, 這就有了兩種曆法。
  • 公曆2020年和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都是「閏年」
    天文學家、南開大學教授蘇宜告訴記者,公曆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有384天。  蘇宜解釋說,公曆和農曆各有不同的歷史淵源和曆法規制。公曆每4年設一閏年。凡公曆年數能被4除盡的年份為閏年,2月有29天,除不盡的年份為平年,2月有28天。2020年能被4除盡,所以是閏年。
  • 南懷瑾老師:中國強盛起來,非把陰曆曆法變過來不可
    曾經我國就有一位大師,他對於中國精神文化的發展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提出中國文化都要強盛,非要把陰曆重新啟用,他是誰呢?他就是國學大師南懷瑾,他覺得中國的歷史文化與陰曆息息相關,只有採用陰曆才能讓中國的文化重新強盛。一、陰曆與陽曆的不同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曾經有過疑問,那就是陰曆和陽曆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看起來都一樣。
  • 陰曆、陽曆、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
    到了現在,歐美各國無不用此。就是中國和日本雖然別有紀年,然而也兼用這基督紀年。在事實上,已經變成一種世界通用的紀年。基督教徒雖然也用基督紀年,可是除基督教徒以外,別種社會用基督紀年的,絲毫不含有宗教的意味。」所以在文章的最後,錢玄同就說,「基督紀年是已經為世界通用的;世界通用基督紀年,是和基督教不相干的;中國若用基督紀年,就是用世界通用的公曆紀年,於考古、於現代應用,都是極便利的。
  • 農曆四月初八佛誕紀念日你知多少?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都是釋迦牟尼佛祖誕紀念日。在這一天世界各地佛教徒都會舉行慶祝活動,在東南亞一些地區還是公眾假期,各地的佛寺都會舉辦浴佛活動來慶祝這一天。筆者稍後也會到廣州的佛寺參加活動。對於佛誕的典故和習俗,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就來為大家講一下關於佛誕的各種習俗。
  • 農曆生日和陽曆生日同一天的巧合要多少年...
    今年的國慶節和中秋節,非常巧合地「相遇」在了同一天,讓大家在過節的喜悅之外多了一份人文的歡欣。造成這樣的巧合,和我們一直使用陽曆、陰曆兩種不同的曆法有關。不但是國家過生日,就是普通人過生日,也會經歷農曆生日和陽曆生日重合的喜悅,那麼陰曆和陽曆生日多久重合一次?這期的《國風堂》,就和讀者們聊一聊這個話題。
  • 揭秘2月只有28天的原因,世界上最複雜的曆法竟然是中國農曆!
    你知道羅馬的太陽有什麼不同嗎?我們每天使用的國際通用的公曆就是羅馬的太陽曆,所以這輪太陽決定著整個世界的運轉規律。我們中國現在使用兩套曆法系統,一是國際通用的公曆,也就是羅馬曆,另一套就是我們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農曆。
  • 元旦說「元旦」,中國古代的元旦指什麼?元旦何時具有現在的含義
    中國古人過元旦嗎?眾所周知,元旦在現在是代指陽曆新年的第1天,也就是公曆每一年的1月1號。但是公曆紀年是在民國時期才確定為中國的紀年方法的,在公立法成為中國的合法紀年方式之前,中國人過元旦嗎?答案是當然要過了,雖然元旦在現在指的是公曆每一年的1月1號,但是自古以來在中國文化中就有元旦的說法。在漢語的語境中,「元」有開始的意思,「旦」指的是天明時的那一刻,也指代白天的時候。「元旦」一詞從在漢語中出現開始,便是新一年開始的第一天的意思(當然那時候不是公曆的1月1號)。
  • 陰曆和陽曆的區別是什麼 陰曆和陽曆是什麼意思陰曆和陽曆是怎麼來的
    我國的傳統節日一般都是用農曆計時的。不知道朋友們對一個節日的兩種不同表示時間能分得清楚嗎?公曆和農曆是什麼意思?公裡和農曆的區別在哪裡?接下來為你講述。公厲和農曆是什麼意思公曆稱為「陽曆」陽曆是以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算作一年。
  • 文化:信仰雜談——採用公曆,與宗教無關
    而且,現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在公曆之外,還保留著自己的紀年方式。如朝鮮的主體紀年、TW地區仍然保留了民國紀年、日本採用帝王年號紀年等等。辛亥革命之前,中國是採用帝王紀年,即指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號來紀年的紀年法。
  • 陰曆、陽曆、農曆的區別是什麼?
    每當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對。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
  • 除了閏四月,「曆法」還有這些必備知識!
    「閏月」、「閏年」、「陰曆」、「陽曆」,這些詞都時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比如今天的《新聞聯播》會說「今天是2020年5月25日星期一,農曆庚子年 (閏)四月初三」,傳統文化的學習,以曆法為基礎。中國傳統曆法的年月日時、春夏秋冬,無不凝聚著古代祖先們的智慧。「歷」,是指「經過」;「法」原指「效仿」,後引申為「標準、規律」。
  • 天文曆法,曆法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
    一 太陽曆太陽曆又稱為陽曆,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曆就是一種陽曆。該公曆是16世紀末期至17世紀初期,羅馬教皇格裡高利修訂了西方歷史上極其不精確的「儒略曆」,而制定和頒布的「格里高利曆法」。這個曆法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年近似等於回歸年,一年12個月。
  • 什麼是老黃曆?現在使用的老黃曆準確嗎?
    #黃曆#什麼是老黃曆?老黃曆相傳最早源自於黃帝時期,距今約4700年前,那個時候還沒有國家,屬於小國寡民的部落階段,也就是野人和文明社會的過渡階段。當時的部落很多,而農業最為發達的是神農氏,後來黃帝打敗了神農氏並充分吸收了神農氏農業方面的成果而編制了最早的曆書,而後來到帝國時期成為皇家的專屬又更名《皇曆》,再到後來流傳到民間但是不能用「皇」這個字,所以又更名為《黃曆》,而計量時間的算法又分為陽曆和農曆,也就是現在的國曆和陰曆。此後,歷朝歷代都有一個部門掌管觀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