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背景下的全球供應鏈機遇與挑戰

2020-12-27 騰訊網

中物聯區塊鏈分會專家委主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以《雙循環背景下的全球供應鏈機遇與挑戰》為題進行了精彩演講,他表示產業鏈實際上是一種產業方式,供應鏈是產業管理集成,價值鏈是我們從增值的角度上看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過程。

物流是雙循環的一個實現手段的話,那麼供應鏈是什麼?我覺得供應鏈是雙循環實現的一種過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是「三位一體」,從生產到流通到消費的一個過程,所以說產業鏈實際上是一種產業方式,供應鏈是產業管理集成,價值鏈是從增值的角度上看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過程。

從雙循環的角度來講,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講的是內需拉動的問題,國際和國內雙循環並不是說我們關起門來自己做這件事情,更需要的和全球經濟有更多的關聯,以大的內需、超大的經濟體去拉動,帶動我們參與國際的供應鏈過程。

劉鶴副總理前一段時間專門就雙循環寫的一篇文章,我關注到的是關於要素、環節、效率和安全,這些都是跟供應鏈基本的管理哲學吻合的,所以供應鏈在整個雙循環的過程裡面應該是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們再看一看現在疫情之下全球物流供應鏈面臨著哪些挑戰或者機遇,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疫情改變了什麼?用託馬斯·弗裡德曼的話來講,他說疫情將世界分為兩個世界,一個是疫情前的世界,一個是疫情後的世界。目前運費在急劇的上漲,一箱貨櫃是一箱難求,難道全球經濟已經恢復了嗎?疫情的影響還有沒有呢?我覺得按照目前的一些現狀去判定疫情對整個全球經濟的影響是遠遠不夠的,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說,疫情改變了供應鏈運作的一些基本哲學,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供應鏈做的所有事情都為了成本和效率,要零庫存,要單一供應商,要加快現金流轉。貿易戰之後,大家意識到供應鏈安全的問題;疫情之後大家意識到供應鏈韌性問題,從簡單的追求成本和效率到現在注重安全和韌性,這樣一種哲學的改變,可能會貫穿在「十四五」期間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當然並不是說供應鏈的基本效率和成本原則不再起作用,只不過在這樣一個基本原則之上可能要多花一點時間和金錢去關注韌性和安全問題。

最近MIT著名教授尤西·謝費剛剛上個月上線一本新書在kindle上面,叫《新常態》,這是我翻譯的,新冠疫情代表著供應鏈前所未有的機遇,供應鏈在全球危機中將繼續服務人類,也會在這個世界謀劃新的未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再看一看疫情給供應鏈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可能大家都會關注到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經濟已經實現了反彈,或者有一個V型反轉,很可能中國會成為唯一一個正增長的大經濟體。

從全球的情況來看,尤其美國疫情還在非常快速的發展中,雖然現在疫苗已經出來了,看到了一些曙光,但是我覺得疫情之後的影響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所以從全球貿易的交易額來說已經看到了目前整個交易訂單萎縮的趨勢,按照世界經濟論壇的預測,全球經濟的反彈在2021年才會出現。所以說疫情之後的影響現在還完全沒有體現出來,因為它需要一個傳導機制。

如果說美國有4400萬人申請失業救濟金,這種救濟和社保的影響在短的時間之內看不出來,它會傳遞到什麼呢?傳遞到信用卡的消費、房地產的按揭,再傳遞到整個金融體系之中,所以說疫情之後的影響還完全沒有出現。

對於供應鏈的挑戰來說,大家意識到任何一個供應鏈要素的缺失和單一環節的斷裂都會造成整個體系的「停擺」,比如說手機的晶片、汽車的電子晶片,它整個是供應鏈流程標準的最基本要求。對任何一個已知供應商,都有一個備選供應商,這是供應鏈管理流程標準的最低要求,在今天看來很多行業、很多企業並沒有這樣的最低要求。

疫情實際上是打破了產業鏈供應鏈的循環,那麼挑戰最大的是什麼?按照DHL最新出版的報告來說,供給端的影響是最大的。

從整個運輸方式來說,海運和空運的影響是最大的。現在海運運力的短缺是跟疫情期間封存的運力和季節性需求之間的瞬間爆發所產生的剪刀差造成的,並不是說這種情況是長期的狀況。

供應鏈的一個挑戰是對需求預測的重要性提高了,需求預測的準確性對所有的供應鏈績效來說佔了非常大的比重,如果需求預測不準確的話,會對整個生產和庫存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所以全球供應鏈的新挑戰是一方面要維持以最低的成本創造最高效率,另一方面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照顧到供應鏈的風險和韌性的建設。疫情之後大家認識到斷裂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的常態,在過去五年裡面,我每年去參加全球供應鏈大會的時候,討論最多的是颱風、罷工這些天災人禍對供應鏈的影響,但沒想到突然間出來一個新冠疫情,徹底顛覆了供應鏈的運作模式。

所以說一個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建立供應鏈的風險防範體系,從供應鏈風險管理的角度來說,可以把這個風險分成四個階段,首先供應鏈斷裂的前期,要有一個預測和預警,臨近這個斷裂點的時候,還有一點點能夠緩衝的機會,其次到了這個緩衝期,實際上是用庫存在生產,我們要做的是建立早期的預警能力,將供應鏈斷裂的風險化解掉。理想的狀況實際上我們在所有的疫情和災害面前能夠保持供應鏈的可持續性,假如不能保持供應鏈的可持續性,我們希望供應鏈受疫情和災害的影響衝擊是小的,時間是短的,所以說供應鏈的韌性是存在於兩個方面的維度,一個是抗打擊能力,一個是災後恢復能力。

供應鏈韌性的建設是要用好兩個槓桿,一個是能夠早期的預警能力,在疫情、災害發生之前有風險評估能力或者是有預警能力,另一個是在災害發生之後,要有災後恢復能力和供應鏈可持續能力。

從機會上來說,任何危都有機,就像剛才尤西講到危機代表著供應鏈前所未有的機會,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機會是技術應用的步伐加快了,我們說技術是生產力,技術是一種效率,什麼樣的技術應用加快了呢?今年美國的物流年報就總結了這樣六個關鍵技術,一個是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另外一個是物聯網和5G,第三個是AR和VR,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第四個是機器人,第五個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區塊鏈,第六個是可再生能源,這些技術都有企業在應用,都會對供應鏈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以前講供應鏈的數位化,實際上是在一個線性的角度來說,現在看來數位化的應用不僅僅在應用所有的流程,實際上是改變了供應鏈運作的模型,所以現在看到在完整的供應鏈數位化時代,我們可以把所有的流程形成一些定型的模型。

在大數據快速應用和算法、人工智慧應用之下,我們看到的是供應鏈進入到了一個認知型的階段,認知型的階段是讓供應鏈有學習能力,有自我感知能力,它可以兼顧協同性、創造性、一致性、可控性、感知性,而且要以低的成本和用戶為中心。我們看到這個現實是什麼呢?整個供應鏈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強大的技術支撐之下會有自我感知、自我學習和自我驗證。

我也參加了一些國際論壇,看到了供應鏈應用,無人機、無人車、智能櫃在疫情的推動之下有了非常快的實質進展,全過程的可視和非接觸性是一個新的常態,實際上疫情給了技術應用加速的機會,深圳已經成了全球第一個5G城市,將會帶來整個供應鏈運作的效率改變,我們會更多地發現實時監控在5G的支撐之下在最後一公裡的應用。

再看看區塊鏈的問題,最近這幾天大家每天看新聞和微信都會關注到哪個城市冷鏈又出了問題,如果能夠在所有的過程裡面用區塊鏈的溯源體系的話,我們不僅知道誰掃了這個條碼,這個冷鏈經過了誰的手上,還可以把所有的交易環節、物流動態的過程非常準確地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精準地追溯這個過程,所以目前技術應用的速度還沒有趕上現實所要求的速度。

我們希望區塊鏈在整個供應鏈上能夠實現完整的全流程的應用,雖然從近兩年我們總結收集到的這些案例發現中國的區塊鏈產業應用場景已經十分豐富,但是從供應鏈流程的角度來說,從供應鏈的研發、計劃、採購、製造、交付和回收的過程中,還沒有實現全流程的應用。

當然區塊鏈作為一個底層技術,它跟AR和VR的連接,跟機器學習的深度融合,可能是將來更有潛力的一些發展領域,當你你看到了一個視頻,你會知道誰看了這個視頻,誰的智慧財產權,同時解決了消費和付費的問題,所以區塊鏈會改變物聯網的一些底層規則。

總結起來,疫情在對整個供應鏈帶來巨大衝擊和挑戰的同時,也帶來 許多應用的機會。我們說危中有機,最關鍵的是你要有非常強健的體魄,病毒攻擊的是弱者,老年人和體質不好的人、免疫力低的人,這個遊戲規則同樣適用於企業,如果一個企業是不健康的,現金流是有問題的,那麼很可能在衝擊中會率先倒下去,所以疫情給我們最大的挑戰是學習的速度和學習的效率,我們有多塊的能力和時間把需要解決的技術裝到自己的腦子裡,裝到企業裡。

相關焦點

  •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第八屆 MBA 「雙循環」戰略視野的經濟新格局...
    12月19日下午3點,華中科技大學MBA社會導師聘任儀式結束後,進入分論壇階段,各分論壇分別就「雙循環」格局下的新趨勢和新機遇、後疫情時代下組織、團隊和員工韌性的建設、「雙循環」下全球供應鏈的挑戰和變革、「雙循環」下營銷資源的全球市場配置、「雙循環」格局下的投資邏輯五個方面的議題展開討論。
  • 中國汽車供應鏈正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在...
    「在當前全球背景、中國背景和產業背景之下,中國汽車供應鏈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在鈴軒獎評審團主席、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賈可看來,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全新時代背景下,汽車行業「新四化」「新四跨」帶來了供應鏈新勢力,我們尋求的產品不再是一種簡單的進口代替,而是真正由中國生產的低成本,同時又有國際競爭力的新零部件,「原來一些高精尖「卡脖子」技術的備胎,現在真正有了登堂入室的可能性。」
  • 八年成果迎百年大機遇 RECP將助雙循環走上新臺階
    覽潮網 11月26日訊(通信信息報總編輯  劉紅權)「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這句話充分詮釋了在今年這個特殊年份,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激蕩與變革。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宣告誕生!RCEP歷經漫長的八年談判歷程,對於中國和亞太地區國家來說,或將迎來難得的百年機遇。
  • 搶票|「雙循環」下塑價值,這場圓桌對話乾貨滿滿
    站在歷史特殊時刻,中國率先提出「雙循環」經濟戰略,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為企業海內外業務的擴張和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在「雙循環」戰略新格局之下,企業如何破局而出、破繭成蝶?基於此,【界面·財聯社財經年會】將於12月23日在上海靜安瑞吉酒店(上海靜安區北京西路1008號)舉行。
  • 暢談雙循環下產業鏈 建言「十四五」布好局
    」為主題,研討雙循環新格局下產業鏈供應鏈的融通與賦能,為「十四五」布好局起好步建言獻策。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準確理解把握雙循環深刻內涵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嚴重破壞全球供應鏈,導致了供應鏈中斷和產業鏈的受損。
  • 「疫情背景下中阿及中非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專題研討會舉行
    【環球網訊】 由揚州大學蘇丹研究中心主辦的「疫情背景下中阿及中非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專題研討會12月2日在揚州大學舉行。目前,蘇丹還面臨某些挑戰。相信隨著蘇丹內外部發展環境的改觀,以及友好國家的支持和幫助,這些問題有望得到解決或改善。蘇丹需要在公路、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方面進行重建和完善,需要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包括發展農業等。中國可在自然資源開發、城市地鐵/軌道交通、鐵路建設、機場建新、現代化港口建設,以及自由貿易區等方面,與蘇丹方面進行合作,發揮積極作用,進而實現蘇丹與中國的互利共贏。
  • 華平投資中國區聯席總裁程章倫:「雙循環」開啟投資新機遇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雙循環」開啟投資新機遇作者:程章倫(華平投資中國區聯席總裁)理解中國未來的投資機遇,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中國發展環境的變化,以及在變化中中國所做出的戰略選擇。然而,中國經濟的強勢恢復並不能改變這樣一個現實:過去推動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超級全球化浪潮正走向終結,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戰略博弈思維將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合作共贏思維。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在這種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中國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稱「雙循環」)。
  • 【2020高峰論壇】張錫安: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國紡織服裝外貿形勢...
    【2020高峰論壇】張錫安: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國紡織服裝外貿形勢分析與展望 出處:中國棉花協會    2020年10月30日 10月30日,在由中國棉花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棉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張錫安做了題目為《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國紡織服裝外貿形勢分析與展望》的演講。
  • 確保雙循環背景下「菜籃子」產業安全
    原標題:確保雙循環背景下「菜籃子」產業安全   由中國農業
  • 鄂港攜手促「雙循環」 聯航聯運暢通湖北外貿大通道
    在首次設立的湖北分會場,香港貿發局華中代表梁君豪表示,香港貿發局將繼續促進疫後鄂港經貿往來,不僅幫湖北產品「走出去」,也要讓更多香港企業「走進來」,攜手參與「雙循環」。  聯航聯運  讓「湖北造」賣全球  「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貿發局主辦的業內專業會議,旨在分析環球貿易及供應鏈管理趨勢,探討亞洲各地的潛力及商機。  本屆會議以「掌握機遇 迎變起航」為主題。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企業帶來新機遇——訪資生堂全球CEO魚谷...
    新華社上海11月3日電 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企業帶來新機遇——訪資生堂全球CEO魚谷雅彥  新華社記者周蕊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舉行,日本美妝巨頭資生堂將在進博會上實現奢華品牌「御銀座」(THE GINZA)、護膚品牌BAUM在日本以外的首次海外亮相。
  • 經濟雙循環下,線下零售商超如何抓住市場機遇,助力消費升級?
    今年以來,國家提出了「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而自疫情發生以來,消費整體是呈現回暖趨勢的,特別在零售業態方面感覺更明顯。那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線下零售商超如何抓住市場機遇,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的願望?
  • 沈明高:雙循環兩者不可分割,外循環帶來穩定增長,增量在內循環
    以上,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沈明高1月9日在2021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上,分享的最新觀點。沈明高表示,如果雙循環能夠逐步形成,內循環增量能夠成為全球增長的主要力量,中國資本市場將迎來很大的機遇。首先有助於帶來人民幣資產的崛起,外循環以美元為中心,內循環以人民幣為中心,雙循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 蒙牛雅士利積極擁抱「雙循環」,朵拉小羊新品閃耀進博會
    自11月5日開展以來,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匯集點,世界500強及龍頭企業扎堆、各國好物在中國搶先上市……全球客商紛紛齊聚「四葉草」,參與這一場全球矚目的盛會。   積極擁抱「乳業雙循環」全球供應鏈協同發力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局勢錯綜複雜,我國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行業」融入雙循環,洞見新未來——2020中國紡織經濟發展高峰論壇...
    面對新的形勢變化,中央提出了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如何理解「雙循環」?站在「十三五」與「十四五」的交匯點上,紡織工業「下一個十年」又將如何發展?本次論壇的主題是「融入雙循環,洞見新未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
  • 第十三屆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於深圳大浪召開
    本屆大會以「柔性·安全·可持續——全球變局下時尚供應鏈的升級與重塑」為主題,雲集海內外的專家和行業精英,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推動全球紡織服裝產業重啟復甦。本屆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在深圳龍華舉辦,體現了各界對深圳、對龍華的紡織服裝發展的高度重視。我們將以此為契機,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以數位化賦能提升產業鏈能級,著力把大浪時尚小鎮打造成引領國內潮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時尚設計高地。夏令敏指出,2020年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波及全球,對世界經濟造成巨大衝擊。
  • 採購管理模式面臨重構 疫情倒逼供應鏈數位化升級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採購與供應鏈發展正加速邁入雲時代。11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2020第十一屆全球採購(武漢)論壇了解到,全球採購論壇從2010年舉辦至今,同期引進的公共採購服務中心目前已經形成了以武漢為技術中心、幅射全國的平臺技術服務模式,至2019年線上交易規模已達5000億。
  • 國際時評|述評:進取中國 博惠世界——從進博會看「雙循環」的全球...
    特殊之年,中國分享市場機遇、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的真誠願望獲得熱切回應,進博會的新老朋友積極融入中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大舞臺,書寫精彩的全球故事。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出口市場拓展為生產地和創新所……參展企業與中國的淵源逐年加深;從國際採購、投資促進到人文交流、開放合作,進博會平臺效應日益多元。「我們期待成為中國市場的一部分。」
  • 「雙循環」中覓良機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尤其是逆全球化浪潮,讓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都面臨巨大風險。這是挑戰,也是機遇。尤其對福建的高技術製造業而言,更是如此。 黨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大戰略部署,其核心是構建「國內大循環」。
  • 採購與供應鏈模式需要不斷創新
    11月19日,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湖北省商務廳主辦的「第十一屆全球採購(武漢)論壇暨採購博覽會」在武漢舉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指出,最近中央發布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為全球採購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因此,在推進採購與供應鏈發展的過程中要把握住六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