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成果迎百年大機遇 RECP將助雙循環走上新臺階

2020-11-26 覽潮

覽潮網 11月26日訊(通信信息報總編輯  劉紅權)「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這句話充分詮釋了在今年這個特殊年份,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激蕩與變革。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宣告誕生!RCEP歷經漫長的八年談判歷程,對於中國和亞太地區國家來說,或將迎來難得的百年機遇。如果說加入WTO讓中國全面融入全球貿易體系,促進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那麼RCEP的籤署將促進中國雙循環經濟戰略走向新臺階,促進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挺進!

「史上最大自貿協定」有何特別?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有所抬頭的環境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是一次有力的「反擊」,體現了亞太地區國家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共同意願。更重要是,作為「史上最大自貿協定」,將使得亞太地區的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不可忽視的重要一極。

RCEP是包括東協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共15個成員國,歷經了8年的時間談判磋商達成。

據官方披露數據顯示,2019年,RCEP的15個成員國總人口達22.7億,GDP達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達5.2萬億美元,均佔全球總量將近30%,具有覆蓋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等獨特發展優勢,一旦形成一體化大市場,其發展潛力和影響力將是驚人的。

據悉,RCEP自貿協定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自然人臨時流動、投資、智慧財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府採購等多項內容。

其中,RCEP成員國之間的貨物貿易最終零關稅產品數整體將超過90%是最受關注的亮點。

另外,RCEP在原產地規則上,允許區域價值成分原則和稅則歸類改變標準兩者間二選一,對區域內企業來說更加自由靈活,體現了包容性和全面性,適合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多樣性,是一個共贏的自貿協定。

RCEP的籤署再次證明,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是符合各國發展利益的歷史大勢,維護多邊主義、堅持開放合作是應對風險挑戰、推動共同發展的正確選擇。

RCEP將帶來什麼影響?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給成員國的經濟帶來什麼影響?對全球經濟格局又將帶來什麼樣的變化?這是各界最為關注的焦點。

首先,RCEP的籤署將進一步促進亞太地區國家間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高水平開放,極大提升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提升地區吸引力和競爭力。這在全球經濟遭受新冠疫情衝擊的現實背景下,將變得更為重要和迫切,有望促進成員國之間產能和需求的深度融合,將有力推動區域經濟整體復甦進程,也將成為拉動全球增長和復甦的重要推動力。

其次,RCEP的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將使得成員國之間形成更為緊密的經濟關係,有助於提升抵禦全球系統性經濟風險的能力,例如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這種自然因素的衝擊,一艘小船抵禦風浪的能力自然敵不過一艘巨輪。

第三,RCEP的籤署將有利於促進地區國家合作的活力和資源要素交流互通的力度。RCEP將大大激發成員國之間商品、技術、服務、人員及資本的流動和互補,有利於維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特別是應對當前疫情帶來的挑戰,將起到很好的積極作用。

第四,RCEP的籤署在全球樹立起開放合作的標杆,將為促進全球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在逆全球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現象有所抬頭的背景下,RCEP將為全球化浪潮起到很好的正向引領作用。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RCEP將促進產業的轉移,中低端的加工和製造業,如紡織品行業、電子信息組裝行業等可能將加速向成本更低的東協國家轉移;在中高端製造業上,我國也將面臨日韓電子信息產品和技術的競爭,但這也是技術融合和學習的機會。根據機構提供的數據,今年前9個月,我國對RCEP其餘成員國出口總額同比增速為2.75%,出口總金額佔比大於10%的行業主要有:電氣設備、黑色家電、機械設備和礦產資源。今年9月份,出口累計同比增速大於20%的行業主要有:鋼鐵、銅及其製品、精油製品及化妝品等。

當然,中長期來說,我國的通信產業如5G、新能源汽車、機電產品等具有技術和製造優勢的產業將迎來更多的出口機會。總體來看,國內的勞動力、技術資源、資本等或將繼續地向中高端領域、服務業等轉移,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是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必然趨勢。

經濟「雙循環」格局將邁上新臺階   

歷史經驗證明,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是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的正道,當前正在加快形成的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更是要注重內循環和外循環的互相拉動作用。顯然RCEP的籤署將使得中國「雙循環」戰略發揮更大的威力,同時也有利於促進產業結構的二次升級。

正如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RCEP的達成將有助於擴大中國出口市場空間,有助於滿足國內進口消費需要,有利於穩外貿、穩外資,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撐。同時,還將促進我國各產業更充分地參與市場競爭,提升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我國以擴大開放帶動國內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不斷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鞏固我國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為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提供有效支撐,加快形成國際經濟競爭合作新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簡單地說,如果當前內循環的市場是14億人口的需求,那麼RCEP達成後,相當於潛在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2億,再通過各種資源要素在成員國之間流通之後,所形成的消費力將不止22億的規模。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RCEP的籤署將使得中國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邁上新的臺階。

相關焦點

  • 華平投資中國區聯席總裁程章倫:「雙循環」開啟投資新機遇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雙循環」開啟投資新機遇作者:程章倫(華平投資中國區聯席總裁)理解中國未來的投資機遇,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中國發展環境的變化,以及在變化中中國所做出的戰略選擇。然而,中國經濟的強勢恢復並不能改變這樣一個現實:過去推動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超級全球化浪潮正走向終結,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戰略博弈思維將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合作共贏思維。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在這種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中國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稱「雙循環」)。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論中國發展的新藍圖與中菲合作的新機遇
    中國將迎來一個歷史關鍵節點:「十三五」收官在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勝利在望;「十四五」新篇待啟,中華民族將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徵程。值此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不久前在北京成功召開。
  • 穩中求進,越秀集團緊握「雙循環」發展格局新機遇,高質量邁向世界...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的重要內容。在2020年7月21日的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企業帶來新機遇——訪資生堂全球CEO魚谷...
    新華社上海11月3日電 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企業帶來新機遇——訪資生堂全球CEO魚谷雅彥  新華社記者周蕊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舉行,日本美妝巨頭資生堂將在進博會上實現奢華品牌「御銀座」(THE GINZA)、護膚品牌BAUM在日本以外的首次海外亮相。
  • 進入新發展階段,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人民觀點)
    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徵程,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從歷史上看,中國共產黨建立近百年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一切奮鬥,就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鄂港攜手促「雙循環」 聯航聯運暢通湖北外貿大通道
    在首次設立的湖北分會場,香港貿發局華中代表梁君豪表示,香港貿發局將繼續促進疫後鄂港經貿往來,不僅幫湖北產品「走出去」,也要讓更多香港企業「走進來」,攜手參與「雙循環」。  本屆會議以「掌握機遇 迎變起航」為主題。主會場上,來自Seabury Consulting、DHL、菜鳥網絡、香港機場管理局的嘉賓圍繞「疫情的挑戰與機遇」發表主題演講,討論新常態下亞洲供應鏈的整合及發展。  今年,湖北省貿促會聯合香港貿發局武漢代表處首次在湖北設立線下分會場,40多家來自航運、空運、物流、建築、供應鏈的湖北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參會。
  • 雙循環背景下的全球供應鏈機遇與挑戰
    從雙循環的角度來講,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講的是內需拉動的問題,國際和國內雙循環並不是說我們關起門來自己做這件事情,更需要的和全球經濟有更多的關聯,以大的內需、超大的經濟體去拉動,帶動我們參與國際的供應鏈過程。
  • 順應變革潮流 共迎機遇挑戰——世界媒體峰會第四次主席團會議成果...
    新華社上海11月19日電 題:順應變革潮流 共迎機遇挑戰——世界媒體峰會第四次主席團會議成果綜述  新華社記者 王子銘 成欣 陳愛平  媒體,民心相通的橋梁,交流合作的紐帶。  十年前,首屆世界媒體峰會應運而生,全球主流媒體在北京共襄盛舉;十年後,黃浦江畔久別重逢,即將開啟嶄新徵程。
  • 發展、雙循環、科技 詳解五中全會關鍵詞
    五中全會明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這就更需要我們樹立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危中尋機。發展「發展」一詞在公報中出現了72次,《光明日報》統計,「發展」是公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次詞彙。
  • 迎變局育新機 抓機遇促發展 全聯冶金商會召開2020年理事會
    此次會議旨在進一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研究分析民營鋼鐵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同時研究加強提升商會工作質量,振奮廣大民營企業家精神,堅定不移地開創新局面。會議由全聯冶金商會常務副秘書長王連忠主持。董才平以《迎變局育新機 抓機遇促發展——堅定信心,努力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為主題發言。
  • 迎挑戰、抓機遇,紅星美羚展民族品牌雄風
    迎挑戰、抓機遇,紅星美羚展民族品牌雄風 2020年12月23日 15:3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這一年,紅星美羚制定極具前瞻性的戰略:富羊羊調價,開啟嬰配羊奶粉188時代,「花牛奶的錢,享貴族羊奶」,一石激起千層浪,被媒體喻為行業「破冰者」; 這一年,歷經八年磨礪,美羚保健品羊奶粉率先獲批註冊,成為羊奶粉界獨一份兒
  • 共享數字科技成果和機遇——中國-東協數字文化旅遊專業合作論壇舉辦
    本屆論壇以「科技引領旅遊新未來」為主題,重點研討中國與東協在數字旅遊領域的合作潛能。 打造跨境智慧平臺 助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作為中國-東協博覽會的組成部分,中國-東協數字文化旅遊專業合作論壇呼應博覽會「共建『一帶一路』 共興數字經濟」主題,旨在推動中國與東協各國數字旅遊的互動和成長。
  • 經濟雙循環下,線下零售商超如何抓住市場機遇,助力消費升級?
    今年以來,國家提出了「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而自疫情發生以來,消費整體是呈現回暖趨勢的,特別在零售業態方面感覺更明顯。那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線下零售商超如何抓住市場機遇,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的願望?
  •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雙循環」格局下的貴州高質量發展
    根據對我國發展階段、環境和條件變化的判斷,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指出新發展格局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既是我國宏觀領域面臨的重要時代課題,也是貴州省在國內國際客觀變化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交接的歷史背景下必須探討的議題。
  • 暢談雙循環下產業鏈 建言「十四五」布好局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新的戰略轉變。石化產業應準確地理解和把握「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內涵,把創新作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產業結構升級作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點。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創新進取、共克時艱,為實現石化強國目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貢獻。
  • 董煜:把握「十四五」大方向,尋找未來五年新機遇
    【關鍵詞】 「十四五」規劃;新機遇;新挑戰;雙循環;供給側改革;高質量發展中國的五年規劃,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正在成為宣傳中國發展的一張新名片。「十四五」規劃是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將定義「新發展規劃」。當前,我們正處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開啟現代化建設兩段徵程的歷史交匯點,這也意味著「十四五」規劃天然就帶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使命,將是一個具有新起點意義、開創新篇章的規劃。
  •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第八屆 MBA 「雙循環」戰略視野的經濟新格局...
    12月19日下午3點,華中科技大學MBA社會導師聘任儀式結束後,進入分論壇階段,各分論壇分別就「雙循環」格局下的新趨勢和新機遇、後疫情時代下組織、團隊和員工韌性的建設、「雙循環」下全球供應鏈的挑戰和變革、「雙循環」下營銷資源的全球市場配置、「雙循環」格局下的投資邏輯五個方面的議題展開討論。
  • 中國經濟在大戰大考中躍上新的大臺階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高質量發展取得重要成果,全面深化改革邁出堅實步伐,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高,「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經濟發展躍上新的大臺階,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 「雙循環」驅動——緯世天然洞見新國貨未來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口,黨中央多次重申擴大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潛力足,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大、政策工具多是國內經濟環境的基本特點。
  • 每經熱評|成渝要加快構建內陸開放新高地 助力雙循環新格局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發展的國內國際環境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有利於拓展市場空間、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