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3天,《花木蘭》票房仍未突破2億,今天又被上映24天的《八佰》拉下單日票房冠軍寶座,未來實在堪憂。
9月13日貓眼實時票房
結局似乎在意料之中。早在9月4日,當迪士尼放棄疫情迅速反彈的北美、歐洲和日本院線,選擇登陸迪士尼流媒體Disney+付費獨播時,許多人就表示了強烈的擔憂和反對。
上個月,一段視頻在外網爆紅:一位憤怒的法國影院老闆一棍子朝著《花木蘭》的展板狠狠砸去。英法德等票房大國的院線也展開了對迪士尼的集體聲討。
法國影院老闆砸迪士尼海報
背棄合作夥伴顯然不是迪士尼的一貫作風,但對於上半年虧損40億美元,手裡還積壓了《黑寡婦》等一批巨資投入大片的迪士尼來說,如何活下來才是它現階段最重要的目標。
沒了北美和歐洲市場,迪士尼顯然對中國寄予厚望,導演如何挑選劉亦菲成為木蘭的視頻在社交網絡多次登上熱搜,甚少發布動態的劉亦菲也開始頻繁更新花木蘭的宣發內容。
萬萬沒想到,作為這樣一部年度大片,又改編自中國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迪士尼》在上映前一周就遭遇了口碑滑鐵盧。
先是豆瓣打出了5.6的低分。等到電影上映,評分不增反減掉到了4.6,與《小時代》持平。
十年籌備,取景紐西蘭,匯集了李連杰鞏俐甄子丹劉亦菲等中國一線巨星,投資2.9億美元的《花木蘭》就這樣轟轟烈烈地糊下去了。。。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從頭錯到尾的中國文化展示
動畫《花木蘭》本質上是一部歌舞喜劇片,木須和螳螂是全片搞笑擔當和精華所在。真人版將木須龍替換成鳳凰,導演認為龍在中國不能被幽默化,鳳凰是女性的化身,更適合象徵花木蘭的精神。然而,真人版的鳳凰更像是一個轉場符號,除了在天空中偶爾飛一下,跟劇情還有女主的精神沒什麼關聯。
木須龍
龍變鳳凰還湊合,但對中國歷史和地理的誤解就很難讓人釋懷了。北魏的地理位置,要去福建土樓徵兵,到西北去抵抗入侵的柔然人,實在是很難很難啊。。。
服化道的錯誤就更難讓人理解了。「對鏡貼花黃」真的是字面意思,往臉上刷黃漆,還好劉亦菲夠美,扛住了這個怪異妝,對比到媒婆身上,你就能感覺到這個妝容深深的惡意。。。
還有皇帝的服裝,黑色紅袍莫名地跟「付滿洲」相似。。。
當所有的歷史和細節都對不上,能引發中國觀眾討論話題的,除了吐槽,還有什麼細節和苦心值得讓人反覆回味?
迪士尼真人改編電影的困局
《花木蘭》口碑票房失利的背後,是迪士尼真人改編電影的策略問題。
去年,迪士尼真人改編電影《阿拉丁》的中國票房也不盡人意,《獅子王》《小飛象》票房遇冷,票房出色的《灰姑娘》《美女與野獸》也未突破10億人民幣,國內觀眾似乎對迪士尼的真人電影並不感冒。
最初,觀眾對於真人出演的公主表現出了好奇,比如《灰姑娘》和《美女與野獸》,觀眾好奇電影如何展現公主的華麗變身和服裝,動畫與電影的對比也成為人們口中的致敬和彩蛋。
雖然是大IP大製作大明星的加持,但迪士尼的真人電影依然沒有突破性的票房成績。動畫電影的主要觀眾是兒童,雖然真人電影是經典的復刻,但中國觀眾對它的共情程度不高,文化隔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國觀眾的理解能力。
財大氣粗的迪士尼將一些國家經典的ip動畫電影復活,是一件喜聞樂見的好事,但在迪士尼的工業電影體系下,所有電影都難以逃脫流水線的標籤,不同國家的電影看起來其實都是同一個套路,觀眾難免不會覺得是在炒冷飯。
值得慶幸的是,《阿拉丁》在全球收穫了10億美元的票房,阿拉丁公主的服飾和裝扮以及歌舞都受到力贊,動畫真人版做到了改編和本土化的統一。珠玉在前,《花木蘭》的失敗肯定不會讓迪士尼停止真人電影的拍攝,花木蘭和她這樣的代表中國文化和女性反抗精神的傳奇人物,還會繼續被改編,被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