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個體戶柯文哲,何去何從?

2021-02-06 直新聞

點擊上方藍字直新聞關注我們

更多分析請下載直新聞APP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

雖然柯文哲說話的時候嗡嗡嗡,但他卻是目前臺灣政壇上最會對年輕人演講的政治人物之一。他演講的內容包括很多哲學問題。有很多是他從醫生涯中觀察生死得出的結論。相對而言,他是那種能把問題相對能看得透的人物。

外界的印象,是柯文哲善變,而實際上,柯從來就不是那種願意固守現狀的人。他曾經是臺灣頂尖的葉克膜專家,他主要負責病人最後的急救工作,對他而言,沒有什麼比將問題解決掉更重要的事情。至於如何解決,就是反應要快。

所以,柯文哲創造了許多關於速度的名言,比如三年前他曾表示,雖然說錯話「流血」會有一群「鯊魚」過來,但「速度是重要原則」,因這個世界不是大的打敗小的、強的打敗弱的,而是快的打敗慢的,「快」要變成一種文化。

 

他似乎對於鯊魚情有獨鍾,在他眼中,政客們是鯊魚,記者們也是鯊魚,鯊魚如影隨形,所以他與其抱怨鯊魚,不如學會與之共存。於是自己創造一套所謂「鯊魚理論」的說法。作為一個政治個體戶,他一度靠這套「鯊魚理論」保持自己的熱度。

他曾經擁有臺灣最行之有效的選舉操作團隊,他們所擅長的包括且不局限於網絡。其中一個手段便是不斷地丟議題給記者,議題無論好壞,但是要有話題。在柯文哲看來,臺灣的記者如同鯊魚,他們只嗜血肉,而不在乎血肉是誰的血肉。

 

事實上,柯文哲沒有說的,便是支持者也是鯊魚,他們只要新鮮的,卻不管好壞。

  

這次上海 「雙城論壇」,柯文哲7月5日下午在西郊賓館與國臺辦主任劉結一舉行會面,引發島內廣泛關注。其中鬧出一個會面偷拍直播的插曲。柯團隊的人偷偷直播這次會談,但很快被勸止。

 

柯文哲事後解釋說,大陸方面同意他們拍攝存檔,但小朋友不懂事去搞直播,確實是很不妥當的事情。但柯文哲的臺北市府發言人「小牛」柯昱安卻在社交媒體上含蓄地抱怨,這種事情,哪裡是自己就能決定的。

 

顯然柯團隊更想透明化這次與劉結一會面的過程,但操作手法粗糙到不顧基本政治禮貌的地步。島內的政治觀察者也感嘆,這麼些年,選舉文化過度惡劣,以致臺灣政治人物的政治素養與禮貌倒退嚴重,鬧出許多不當的笑話。

 

然而呢,支持者往往卻吃這一套。簡而言之,只要有票,政客是不惜為了迎合選民而堂而皇之地去鬧笑話。

 

直播事件只是小小的插曲,柯文哲與劉結一的會面才是值得關注的重頭戲。至少代表彼此都有願意交往的努力和善意,可是蔡英文當日便聲稱,兩岸事務是蔡當局職權,涉及政治或公權力的事務須經當局唯一授權的海基會。

 

親綠的《自由時報》援引民進黨市議員簡舒培的話稱,柯文哲見大陸官員為什麼不先跟當局講?他此行就是在配合大陸搞「統戰」,漠視當局法律規定。

 

與其說蔡政府為了防堵柯文哲,不如說操作兩岸對立是蔡英文目前唯一得分的策略,既然有效,不妨變本加厲。甚至到了不顧她上臺後兩岸官方溝通管道幾乎斷絕的局面。

愚蠢又短視的行為莫過於大家敵視而不溝通。兩岸的危機也莫大於一些臺灣政客為了火中取慄而不惜四處點火。相對而言,即便以墨綠自居的柯文哲都明白,堅持兩岸一家親中的情感成分才是多麼地有必要。

 

柯文哲曾說,以他的228事件受難者的家庭背景,如此深綠的成分,動不動都被抹紅。可想而知,如今在臺灣還能堅持善意與和平的兩岸溝通是多麼地不容易。

 

在大陸看來,兩岸問題是情感問題,所以不惜代價。可惜在臺灣很多政客看來,臺海之間有利可圖,所以坐地討價還價。只是最後假如情感真的破裂,恐怕多少價格也彌補不了那裂痕。

 

2020的這場選舉,柯文哲是否參選依舊是關鍵。雖然柯如今有被藍綠邊緣化的危機,但2020的這局,藍綠都充滿了非常複雜的變數。恐怕是臺灣有選舉以來最為複雜的一局。柯文哲至今不肯表態。

 

倒不是他在猶豫,而是他知道,這局中耐下性子等待是最好的策略,哪怕繼續承受被邊緣化的可能。他拿織田信長攻擊今川義元的例子說明等待的重要性,其實更說明的是,攻擊才是既定方針,至於何時出擊不過是戰術問題。

 

韓國瑜四月份表達出參選意願的時候,柯文哲就感嘆,韓到底是沉不住氣。韓國瑜後來的發展趨勢,也確被柯文哲言中。速度是取勝的關鍵,但速度只有在關鍵的時候才有效果,沒有人可以持續地保持高速。因為一旦到你疲憊的時候,就成為別人的目標。

 

和韓國瑜比較起來,柯文哲的團隊非常年輕化,柯本人勤奮,每日早起上班,從不懈怠。他確實比韓國瑜更專注於市政,讓人無法詬病。

 

柯善於學習,也善於運用年輕人長處。他的支持者中年輕人居多,卻也其來有自。網紅館長就是柯文哲的支持者之一,不過館長為了罵韓國瑜落跑參選,而奉勸柯文哲做滿四年放過2020。按說,網紅一般都該明白時過境遷的這個道理。

 

當然,柯的團隊也是非常不穩定。他手下很多優秀人才沒有享受到功成身退的待遇。往好處說,柯文哲不願意政治酬庸。但往壞處說,柯至今不能形成穩固的勢力,也有其團隊中精英不能沉澱下來的結果。太多人在柯陣營如過眼雲煙,更不談那些反目成仇的例子。

所以柯也常給人涼薄的印象。他解釋自己是亞斯伯格症使然。他公開說自己沒有朋友,但凡說自己是柯文哲朋友的人都是騙子。媒體人吳子嘉在去年臺北市長選舉中最後關頭不惜報假民調幫柯催票。但吳也反覆說明,他不是柯的朋友,他只是贊同柯文哲。

 

柯文哲一度也想與藍綠陣營中一些相對邊緣化的勢力結盟。但成效不彰。但假如藍綠如今有誰要另開局面的話,柯文哲倒是最好的配合選項。在可能性方面,蔡英文已經操作到其民調的高點,畢竟兩岸恐怖情緒不會一直持續下去,而政績始終是蔡英文短板。

藍營方面,無論韓郭誰出線,弱點都很明顯。更致命的是,藍營從來內鬥內行,初選後分裂也有極大的可能性。所以這局中,衝在最前面的未必是勝利者,而堅持到最後的,一定會有收穫。

 

所以柯文哲不會有像王金平那樣操作關鍵少數的策略,還是那句話,他依舊是這場大選的關鍵,他如織田信長一樣,等待日本永祿三年五月中旬在桶狹間忽然而至的那場大雨。

 

是夜,萬籟俱寂,信長以逸待勞……

 

織田信長,日本戰國時代將領,生於1534年,卒於1582,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

桶狹間之戰系織田信長生涯中著名的戰役。據稱,1560年5月19日,織田信長率領兵力出陣,當天下午桶狹間一帶突然下起了大雨。織田軍的士兵們大喜,於桶狹間偷襲敵方今川義元,今川義元戰死、今川軍因而敗退。

相關焦點

  • 柯文哲是「白目」還是政治精算師?
    臺灣資深電視媒體人黃暐瀚;第一,柯文哲是葉克膜(一種體外心肺循環系統)技術專家,很多心肺衰竭的重症病人的家屬常常要求柯文哲採用這種技術對病人進行急救或生命維持,柯文哲不管病人是什麼來頭,常常看完病就直接告訴人家
  • 柯文哲:「意外」被選中的政治手術刀
    周德望說的,是毛澤東在1949年3月於西柏坡舉行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幹部提出的「兩個務必」要求——「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而同樣的兩句話,也印在投票前一個半月、柯文哲競選總部發給所有幹部的一封內部信件上。信的
  • 柯文哲,臺灣政壇的「白目」還是政治精算師?
    關於這位從前的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灣資深電視媒體人黃暐瀚要講述兩個小故事:第一,柯文哲是葉克膜(一種體外心肺循環系統)技術專家,很多心肺衰竭的重症病人的家屬常常要求柯文哲採用這種技術對病人進行急救或生命維持。柯文哲不管病人是什麼來頭,常常看完病就直接告訴人家「這人沒救了,插這個有什麼用?救了也沒用!」
  • 柯文哲穿上皮鞋了
    但對此,一堆極端深綠如今非常仇恨柯文哲,覺得柯文哲你對誰都失言就是對老共不失言。你對誰都不修邊幅,就對老共衣冠楚楚,你把我們傣灣狼當什麼了?還有甚者,說國民黨面對老共是跪,老柯是舔。反正在我看來,柯文哲還真是始終如一,沒有變過。2014:兩岸一家親。2015:兩岸一家親。2016:兩岸一家親。
  • 他爆柯文哲「一統江山」政治圖謀:耍郭董 騙選票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媒體專訪中,擬拱郭臺銘參選2020,並預測明年「立法院」藍綠不過半,喊出組「聯合內閣」,針對臺灣地區領導人權責僅留兩岸
  • 一場秋鬥的政治精算!柯文哲被虧「柿子只挑軟的吃」
    臺北市長柯文哲猛打萊豬、萊牛撿到槍,不僅讓「行政院長」蘇貞昌痛失愛將,更重創蔡蘇聲望,柯文哲聲量大幅拉抬,似有蓋過新北市長侯友宜之勢,甚至想乘勝追擊,藉舉辦系列聖誕節活動到跨年,欲和新北歡樂耶誕城互別苗頭,一場柯侯大戰頗有看頭,不過即將上場的秋鬥原是柯的主場,但卻因柯過於精算後決定不參加,反讓侯友宜有扳回一城的機會
  • 柯文哲祝賀江啟臣當選 期許對方能改變臺灣政治文化
    【來源:中國臺灣網】柯文哲臉譜網祝賀江啟臣當選國民黨主席。(圖片取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3月10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江啟臣日前順利當選國民黨主席後,臺北市長柯文哲9日在臉譜網(Facebook)上向對方喊話「加油」,並指出這位史上最年輕的國民黨主席得到近7成的支持度,代表國民黨對改革的高度期待,同時期許對方要把握好機會,「致力於改變臺灣政治文化」。
  • 收取政治獻金被罰62萬 柯文哲嘆:4個月薪水沒了
    海外網4月19日電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監察院」經過2年調查,查出柯文哲在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期間違法收取政治獻金,遭開罰61萬9400元(約合人民幣14萬,新臺幣,下同),這筆罰款由妻子陳佩琪拿私房錢清還
  • 2020大選,宋楚瑜和親民黨何去何從
    擁有2020入場券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這次會不會第5度扣關參與大選,還是要與其他可能候選人合作,諸如鴻海創辦人郭臺銘、或臺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
  • 入木三分 柯文哲剖析「柯文哲現象」
    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從未參選過任何公職的臺大醫師柯文哲,從一開始的民調就節節上升。他以一個政治旁觀者的姿態發言,毫無包袱,又一針見血,像煞一個直接點破國王新衣的小孩。他不只引起廣泛的注目,還掀起「柯文哲旋風」、「柯文哲現象」。 ◎講實話變成英雄 這個社會出了故障 面對上述這個問題,柯文哲直言,那是社會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因為講實話,變成這個社會的異類,不對的是這個社會。」「講實話本來就是很自然的事,道德勇氣這句話是錯的,做有道德的事,為什麼需要勇氣?應該是很自然的事。
  • 郭臺銘中了政治的「毒」
    郭臺銘中「毒」了,中了政治的「毒」。
  • 名嘴指柯文哲自爆買春 陳佩琪嘆:臺灣選舉政治實在太可怕
    (圖片來自臺媒)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名嘴楊憲宏日前在政論節目爆料,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呂秀蓮在上屆市長選舉時曾請臺北市長柯文哲、「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與前臺南市市長許添財等人吃飯,柯文哲當場自爆買春。
  • 臺灣新聞臉:柯文哲大勢已去?
    柯文哲是《臺灣新聞臉》欄目討論的「常客」,但沒有一次的訪談像這次一樣,兩位嘉賓對柯文哲的政治前途一面倒地充滿悲觀態度。 的確,近來柯文哲危機重重、舉步維艱。
  • 柯文哲這個人
    他參加陳水扁創辦的政治學校受訓,假如他後來沒有受到票據案的波及,他也是大概率會走上政治這條道路。因為日本殖民時候留下的傳統,臺灣本地人更多學醫。不同於藍營從政人士更多為行政專業出身,綠營的人則多律師和醫師。當年孫中山魯迅都學醫後以醫一人不如醫社會的態度轉行。理論上講醫師從政,理想性大於實際能力。
  • 王世堅槓上漂亮「學姊」,柯文哲副發言人虧王是「政治打手」
    「學姊」黃瀞瑩@銳看臺灣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愛將「學姊」黃瀞瑩去年12月因參選民眾黨「不分區立委」請辭,今年2月回鍋擔任市府副發言人,北市議員王世堅質疑黃女回任有「內定」之嫌,引發另名北市府副發言人戴於文在王的臉書留言「不要淪為政治打手」,王怒控戴誹謗罪,臺北地檢署認為罪嫌不足,將戴不起訴。
  • 2017柯文哲:看的不只是臺北
    對此,柯文哲表示,兩岸關係現在就像夫妻吵架,需要有人拉一把。他認為「雙城論壇」的舉行,是給兩岸的政治僵局之間一個轉圜的機會。交流增加善意,善意促進交流。如果大家都能夠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那事情就好辦了。
  • 柯文哲為何從英雄變成魯蛇?
    而在2020《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裡,柯文哲也僅拿到3.5顆星,是「六都」市長最差。更慘的是民眾黨派出的高雄市長補選提名人吳益政,竟只拿4.06%選票,柯文哲行情受重挫。 人氣下滑 不可諱言,柯文哲仍保有其基本的政治實力,但距離數年前被當神拜的盛況,已然天壤之別,究竟這背後是什麼原因?他還有無機會再紅起來?
  • 柯文哲、 韓國瑜為什麼那麼火?
    、國民黨籍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了,兩人長期霸佔「2018政治人物溫度計」的前兩名,甚至是輪番引領風潮。外界多注意到他們的相同點,但這兩個人其實有很多不同點:韓國瑜早在九十年代就曾擔任「立委」,這已經是民選最高民意代表職務了,柯文哲遲至於2014年以政治素人的身份走入政壇,在毫無行政經歷的情況下當選臺北市長;韓國瑜落選「立委」後長期找不到工作,柯文哲卻一直在臺大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扮演重要角色;在臺灣政壇,意識形態歸屬於綠營意味著「政治正確」,藍營的主張長期不能聲張
  • 2020,柯文哲來了?
    柯文哲選戰紀錄片,主打形象:好累、好認真難道柯文哲什麼話也不想說,當然不是,12月25日,柯文哲立刻推出了名為「阿北回來了,路,會繼續走下去」的就職四周年紀錄片,長於宣傳的柯文哲,一方面短短的上工宣示,表示自己勤勞務實的一方面,紀錄片裡更可以塑造「柯氏風格」,遠比冗長的就職演說,更能要求人心,可見他宣傳策略的精明處。
  • 臺灣網紅政治已打敗樁腳政治
    其實,最早將「政治」與「網紅」操作結合的淋漓盡致的政治人物,正是臺北市長柯文哲。2018年,柯文哲挑戰連任之時,雖已與民進黨分道揚鑣,但其高明在善用昔日曾獲得民進黨支持下吸取的養份,繼續深耕「網軍」操作。當年競選連任時,柯文哲邀請一大批YouTuber餐敘,並在飯局上歡迎這些YouTuber拍影片上傳到自己的個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