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臺灣政壇的「白目」還是政治精算師?

2021-02-18 東南衛視

臺北市長柯文哲近來因為與民進黨關係鬧僵而成為臺灣媒體關注的焦點。

關於這位從前的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灣資深電視媒體人黃暐瀚要講述兩個小故事:

第一,柯文哲是葉克膜(一種體外心肺循環系統)技術專家,很多心肺衰竭的重症病人的家屬常常要求柯文哲採用這種技術對病人進行急救或生命維持。柯文哲不管病人是什麼來頭,常常看完病就直接告訴人家「這人沒救了,插這個有什麼用?救了也沒用!」

第二,柯文哲在臺大當醫生的時候,他有個姑姑住在臺北,幾乎每個禮拜都有三五天要找柯文哲,也沒掛門診,直接找他拿慢性病的藥。柯文哲後來受不了,就跟他姑姑講「我看你真的要去看精神病,你可能有精神問題!」他姑姑很生氣,打電話跟他爸爸講。柯老爸住在新竹,平時很少到臺北,專門為了這件事趕到臺北,跑到柯文哲家打了他一巴掌,罵他「你怎麼能說你姑姑是瘋子!」

按照臺灣人的說法,柯文哲的這種性格就叫做「白目」,大概意思就是形容某個人說話不留心眼、很不會看人臉色、經常因「說出事實」而傷害到別人,這種人會遭人白眼,因此被稱為「白目」,用英文來說,就是silly。

今年以來,柯文哲頻頻對蔡英文當局的各項政策大加抨擊,引起民進黨內很多人的強烈不滿,但在媒體最新民調中,柯文哲卻登上了臺灣主要政治人物聲望榜的榜首,支持度遠超蔡英文。那麼,柯文哲到底是真「白目」呢,還是政治精算師?

東南衛視 今晚9:10

《臺灣新聞臉》節目

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暐瀚

臺北市議員王鴻薇

將對柯文哲進行深入解析

時事評論員 黃暐瀚

臺北市議員 王鴻薇

• 柯文哲為何能登上臺灣主要政治人物聲望榜榜首?

• 柯文哲對蔡當局各種政策的批評出於什麼目的?

• 柯文哲的兩岸論述對其有多大加分作用?

• 蔡當局突然調換臺北市警察局長,是給柯文哲臉色看嗎?

• 2018年蔡英文敢推民進黨候選人跟柯文哲競選臺北市長嗎?

• 柯文哲2020年有可能謀求臺灣地區領導人位子嗎?

(視頻時長36秒,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更多精彩內容

敬請關注

東南衛視 今晚9:10

《臺灣新聞臉》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柯文哲是「白目」還是政治精算師?
    柯老爸住在新竹,平時很少到臺北,專門為了這件事趕到臺北,跑到柯文哲家打了他一巴掌,罵他「你怎麼能說你姑姑是瘋子!」按照臺灣人的說法,柯文哲的這種性格就叫做「白目」,大概意思就是形容某個人說話不留心眼、很不會看人臉色、經常因「說出事實」而傷害到別人,這種人會遭人白眼,因此被成為「白目」,用英文來說,就是silly(沒腦子)。
  • 臺灣政壇怪象三連彈之 無演技 不政治
    難道臺灣沒有人才了嗎?」「沒辦法,臺灣會演戲的都去搞政治了。」媒體和政客的雙贏從政不懂演戲很難出頭。尤其在選舉年,政客都會絞盡腦汁站在鎂光燈下,博人眼球,選擇主動上當紅的政論節目當嘉賓,提高辨識度。媒體配合政客炒作,不僅政客知名度上升,選票增多,對電視臺也是一筆有利的生意。
  • 柯文哲:「意外」被選中的政治手術刀
    作為臺大醫院醫生,柯文哲曾造訪大陸18次,他在臺大醫院地下四層的辦公室牆上,還貼著一幅描繪延安景象的版畫。而據財新網報導稱,去年8月,柯文哲造訪西柏坡時,還一個人在西柏坡紀念館的陳列前看了好久。不過,在臺灣的政治光譜中,喜歡追看《北平無戰事》的柯文哲被認定屬於「墨綠」板塊——陳水扁競選臺北市長、臺灣地區領導人時,柯文哲都是後援會成員;2012年「大選」,柯文哲又為蔡英文積極爭取醫界支持,並任「小英之友會」常務理事,同時,他又是陳水扁民間醫療小組的召集人,多次主張當局讓阿扁保外就醫,「陳水扁在監獄中死掉會造成社會混亂,回家死掉算陳致中(陳水扁之子)的帳」。
  • 柯文哲的白色力量 實則是白目力量
    柯文哲缺少兩樣東西,一個是歷史認識,一個是同理心。圖片來源:中央日報網絡報 www.cdnews.com.tw (www.cdnews.biz)    最近柯文哲的新聞還真不少。    柯文哲三月評論香港是無聊小島,日前演講時又說「香港連自由的靈魂都沒有」,談到新加坡時,又說那是「住在鳥籠裡的金絲雀」。    且不論柯文哲以市長的身份是否能講這樣的話,但他反映的是一種民主的傲慢。換言之,臺灣有了民主制度,就自以為高人一等,比大陸、香港、新加坡都要高,就是這種傲慢的心態,才會有傲慢的語言。
  • 娛樂化的臺灣政治是禍還是福?
    娛樂化的臺灣政治是禍還是福? 2019年09月01日 08:36:00來源:海峽之聲網 黃瀞瑩年輕漂亮人氣高、顏值高,被認為是柯文哲吸引青年選民、拉抬人氣、增加曝光的利器。黃瀞瑩若投入選舉,將挑戰民進黨現任「立委」吳思瑤,迎戰中國國民黨臺北市議員汪志冰、前新北市議員李婉鈺,這三人也都被稱為是臺灣「政壇美女」。因此,四人的競選被稱為「四個女人顏值、世代之戰」,引發媒體高度關注。  歷數臺灣政壇幾十年,帥哥美女還真不少,想要一一例舉,又恐有遺珠之憾。
  • 臺灣政壇「怪客」王世堅
    新媒體時代,臺灣政壇人物都很注重網絡聲量。
  • 政治個體戶柯文哲,何去何從?
    ,但他卻是目前臺灣政壇上最會對年輕人演講的政治人物之一。作為一個政治個體戶,他一度靠這套「鯊魚理論」保持自己的熱度。他曾經擁有臺灣最行之有效的選舉操作團隊,他們所擅長的包括且不局限於網絡。其中一個手段便是不斷地丟議題給記者,議題無論好壞,但是要有話題。在柯文哲看來,臺灣的記者如同鯊魚,他們只嗜血肉,而不在乎血肉是誰的血肉。 事實上,柯文哲沒有說的,便是支持者也是鯊魚,他們只要新鮮的,卻不管好壞。
  • 「郭柯王」合體,臺灣政壇會出現「第三勢力」嗎?
    尤其是來自「第三勢力」的柯文哲逐漸擺脫之前在「三足鼎立」中已被邊緣化的角色,重新回到政治舞臺的聚光燈前,並且擺出郭柯王(郭臺銘、柯文哲、王金平)「合體」的架勢,要走「臺灣的第三條路」。8月23日郭柯王首次同臺,引發廣泛的聯想,似乎也坐實了之前的各種傳言和揣測。郭柯王這次通過測試輿論水溫,觀察各界反應和各方動向,這在臺灣政壇上也是較罕見的。
  • 臺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2024沒有意外的話會選
    本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還未選,就先表態要選下屆,如此這般具「遠見」又不忌「牆打出頭鳥」政壇潛規則的政治人物,也著實是史上罕見。從目前情勢來看,身兼臺灣民眾黨主席的柯文哲也算是藍綠以外所謂第三勢力的領頭羊之一。四年的時間畢竟不算短,各種情勢變化都有可能,如此提前表態確屬太早,但柯文哲畢竟是「亮了牌」,至於真正所圖是什麼,就頗為耐人尋味。
  • 臺灣新聞臉:柯文哲大勢已去?
    柯文哲是《臺灣新聞臉》欄目討論的「常客」,但沒有一次的訪談像這次一樣,兩位嘉賓對柯文哲的政治前途一面倒地充滿悲觀態度。 的確,近來柯文哲危機重重、舉步維艱。
  • 【聚焦】臺灣2020「大選」戲劇性一幕:臺北市長柯文哲籌組新政黨
    臺灣2020「大選」出現戲劇化發展,臺北市長柯文哲8月1日正式宣布組黨。他是否與在國民黨初選中失利的鴻海創辦人郭臺銘合作參選,一時間成了島內政壇最熱門的話題。有分析認為,柯文哲可謂使出一個狠招,2020年無論是「總統」還是「立委」選舉,他勢必成為藍綠不可忽視以及要積極拉攏的對象。
  • 臺灣又一樁政治奇案!
    有媒體直言,蔣月惠寫下的這段「政壇傳奇」值得藍綠陣營深思。蔣月惠這幾天的遭遇堪稱戲劇性。不少網民稱,原本看到新聞以為是作秀政治人物又一枚,「後來搜索網絡打從心裡欽佩你的無私奉獻,看到沒司機、沒豪華進口車、沒名牌套裝,自駕破舊老車就四處為弱勢奔波,對比官威官架子滿嘴道德經的假仙鬼,政壇清流有你是屏東的幸福」。
  • 陳之漢遭槍擊後,柯文哲等島內政客蜂擁「蹭網紅」被批「臺灣政治的...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灣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遭槍擊,住院休養期間島內不分藍綠白的政客紛紛前去探望。有島內輿論質疑稱,政治人物講究網絡聲量,刻意蹭網紅,已經把政治專業拋諸腦後。據臺灣《中國時報》3日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8月31日去醫院,不僅發揮外科醫生專業,還彎腰審視陳之漢的傷勢,跟主治醫師討論病情。同一天,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前往探視,「館長」事後在社交媒體發照片並表達謝意,讓柯侯兩人增加了曝光率。9月1日,民進黨臺北市議員高嘉瑜在探視「館長」時,現場獻唱一曲《隱形的翅膀》,「陳之漢在一旁做足表情,說不出是在欣賞還是在忍耐」。
  • 臺灣政壇誰是「吵架王」?
    在臺灣政壇,政治人物之間動手打架也不稀奇,就不要說吵架了。
  • 臺灣政壇自卑症候群
    臺灣資深媒體人王尚智在臺灣中時撰文說,政治明明現實無情,但這幾天若是端看島內網紅「館長」陳之漢槍傷住院的新聞,可能會誤以為臺灣政治真是「溫情滿人間」!上一次各路政治人物如此大集結,也就是不久前李登輝的追思葬禮。
  • 臺媒:網紅受傷「上山朝拜」不絕於途,臺灣政壇「集體缺乏自信」
    @銳看臺灣報導 臺灣中時新聞網近日發表島內資深媒體人王尚智的評論文章稱,一介網紅陳之漢(臺灣「網紅」)近期受傷,臺灣政治人物竟然排隊去探訪,從縣市議員到「立委」再到臺北市長柯文哲,甚至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山朝拜」不絕於途。這顯示臺灣政壇的「集體缺乏自信」!
  • 臺灣地區選舉最新民調出爐!柯文哲20%,賴清德26%,而「他」36%
    可以說賴清德是民進黨支持率較高的政壇人物。他在兩次臺南市長的選舉當中都以較大的優勢贏得選舉。蔡英文的首位"另一半"林全宣布辭職後,他受蔡英文徵召擔任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他在同蔡英文就代表民進黨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時雖然初選敗給了蔡英文,但是還是被蔡英文選為副手。現在賴清德的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但是臺灣地區副領導人一直是位高權小,他的影響力甚至還不如行政和立法機構負責人。
  • 第三勢力徹底涼涼,臺灣政治版圖變了?
    曾幾何時,「第三勢力」、「中間路線」、「藍綠不過半」等等,是臺灣政壇的熱門話題和響亮口號,也是外界對2020選情的一個重要觀察點。然而,「第三勢力」集結成軍的前景,就如同「一場秋雨一場涼」般,隨著夏天的遠去而逐漸冷卻下來。這究竟意味著藍綠二元板塊不變?還是單純因為有關方面的策略失誤?
  • 柯文哲醫生,倘要治好臺灣的病,少不了這張「藥方」
    醫生與律師曾經是老港片中最受待見的兩個職業,在臺灣島內似乎也有這樣的氛圍,細數臺灣政治人物履歷,醫生、律師群體可以說為政壇提供了優質的營養基。
  • 柯文哲、 韓國瑜為什麼那麼火?
    外界多注意到他們的相同點,但這兩個人其實有很多不同點:韓國瑜早在九十年代就曾擔任「立委」,這已經是民選最高民意代表職務了,柯文哲遲至於2014年以政治素人的身份走入政壇,在毫無行政經歷的情況下當選臺北市長;韓國瑜落選「立委」後長期找不到工作,柯文哲卻一直在臺大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扮演重要角色;在臺灣政壇,意識形態歸屬於綠營意味著「政治正確」,藍營的主張長期不能聲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