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長安區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 墓主人均未過三十而亡

2020-12-24 瀟湘晨報

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發現北宋家族墓,出土一批精美的耀州窯青釉瓷器,部分器型極為罕見,為研究北宋耀州窯器物類型、燒造工藝以及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繼呂氏家族墓發現以來,宋代考古又一重要新發現

11月17日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長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的考古發掘情況。

該考古項目負責人、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胡松梅介紹,杜回墓地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地處高陽原南緣、潏河西岸。這裡地勢高亢軒敞,北顧長安,南眺秦嶺,倚山傍水,曾是隋唐時期一處重要墓區。2020年6月至10月,為配合西安市常寧新區北雷村、南雷村和赤蘭橋村等三村搬遷居民安置用房項目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此發掘漢唐、宋金及明清時期墓葬40餘座。其中發掘的5座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葬,系近年來關中地區繼藍田呂氏家族墓葬發現以來,宋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新發現。

共出土隨葬品130件組,銅鐵瓷陶玉水晶都有

該考古項目執行領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苗軼飛介紹,孟氏家族墓葬位於發掘區中部偏北,大致呈南北兩排分布,自東向西編號,南排3座分別為M12、M13和M11,北排2座分別為M31和M32。

5座墓葬均系豎穴墓道洞室墓,形制相同,規模相當,坐北向南,平面略呈「甲」字形,主要由墓道和墓室兩部分組成,水平總長5.5米左右,墓底距現地表深在3~5米之間。除M12墓室或因挖掘於沙層上易坍塌故以磚券外,其餘4座均為土洞墓室。葬具均為木棺,南北向放置於墓室中部,單人仰身直肢葬,頭北足南。

其中,M31和M32墓室底部各以4塊較規整的長方形青石板鋪地,北壁下中部專闢龕室放置墓誌,較南排3座墓葬建造稍考究。

但經發掘確認,北排兩座墓葬在2010年前後被盜,倖存兩方青石墓誌。南排3座墓葬形制保存較為完整,隨葬品豐富,尤以三墓出土近60餘件組的耀州窯青釉瓷器最為精美。該墓地共出土隨葬品130件/組,有銅、鐵、瓷、陶、玉、水晶等。

墓主人均未過三十而亡,將通過基因技術確定死因

除M11外,其餘4座墓葬均出土有長方形墓誌,部分墓誌側面有線刻紋飾。

考古人員根據墓誌判斷,南排墓葬M12墓主孟珪和M13墓主孟琮屬親兄弟關係,是陝府閿鄉縣主簿孟輗第三子與次子。北排墓葬M32墓主張九娘系孟軏之妻,和M31墓主孟璉屬母子關係,兩墓前後略錯位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M32墓主張九娘卒於元符二年(1099),年僅29歲;M31墓主孟璉卒於政和八年(1118),年僅26歲。

M13墓主孟琮卒於政和八年(1118),年僅24歲;M12墓主孟珪卒於宣和四年(1122),年僅22歲。

4位墓主生年均未過30歲,並於宣和五年(1123)九月二十三日同一天遷葬京兆府長安縣杜回村新塋,孟軏為其妻子和長子及兩侄撰寫了墓誌。

此外,M11墓主經鑑定系30歲左右的女性,從其與M12和M13並排而葬分析,三者應存在一定親緣關係。

根據這些分析,考古人員認定杜回村為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地,有可能專為早亡之人遷葬而設,為早亡人的安魂之所。

胡松梅研究員表示,由於這幾座墓的墓主人均未過三十而亡,他們的死因到底是什麼,計劃隨後通過基因技術進行分析。

墓誌使用了唐人石葬具,反映出北宋時期盜墓嚴重

苗軼飛介紹,杜回村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南排3座墓出土近60餘件組精美的耀州窯青釉瓷器。這批耀窯青瓷絕大多數保存完整,器類組合明確,部分器型殊為罕見,為研究北宋耀州窯器物類型、燒造工藝以及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這些瓷器以茶具、酒具、生活用器和祭祀禮器等為主,而且器形保存基本完整,尤以2件狻猊鈕蓋燻爐最為精美罕見。孟氏家族墓葬統一埋葬於宣和五年,此時好古之風盛行,徽宗敕撰《宣和博古圖》,這批青瓷中多有仿古器型,應該也是這一風潮下的產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墓地出土的4方墓誌均採用唐代石葬具進行改刻,這也反映出北宋時期盜墓嚴重,以及「好古」與「盜墓」之緊密關係。此外,3座墓葬還出土有景德鎮青白釉瓷器、銅鏡、寶石等隨葬品和石硯、墨錠等精緻的文房用品,展現了北宋底層文人雅趣的一面。4方墓誌記載葬地為「杜回村新塋」,為追溯杜回村沿革提供了直接資料。如今,墓地西南仍然是「杜回村紀念堂」,可謂古今呼應。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瓷器專家王小蒙研究員介紹,本次考古發現對瓷器年代的劃分有著重要意義。由於出土的部分瓷器是宣和五年(1123)一次性購入並埋進去的,具有非常精確的標尺性意義,可作為標型器,對耀州窯瓷器研究意義重大。還出土了之前沒有發現的器類和器型,而且都是高端瓷器,刻花特別精美。有些成套器形因埋在墓葬裡未被擾動,組合很清楚,可據此判斷其用法。此外墓葬裡出土的狻猊鈕蓋燻爐也很完整。所以無論是在年代標尺意義方面,在器類方面,還是在藝術性和裝飾技法方面,都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來源:華商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大量「稀世之寶」重見天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大量稀世之寶重見天日 M13墓室隨葬品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披露了西安市長安區一處北宋孟氏家族墓地考古新發現,發掘的5座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葬,是近年來關中地區繼藍田縣呂氏家族墓發現以來,宋代考古的又一重要發
  • 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網友感嘆:又是西安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透露,考古人員在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發掘漢唐、宋金及明清時期墓葬40餘座。其中發掘的5座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葬,系近年來關中地區繼藍田呂氏家族墓葬發現以來,宋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新發現。
  • 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出土罕見耀州窯青釉瓷器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中新網西安11月17日電 (記者 田進)陝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透露,考古人員在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發掘漢唐、宋金及明清時期墓葬40餘座。其中發掘的5座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葬,系近年來關中地區繼藍田呂氏家族墓葬發現以來,宋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新發現。圓形香盒。
  • 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出土罕見耀州窯青釉瓷器「組圖」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陝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透露,考古人員在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發掘漢唐、宋金及明清時期墓葬40餘座。其中發掘的5座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葬,系近年來關中地區繼藍田呂氏家族墓葬發現以來,宋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新發現。圓形香盒。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鼎式爐。
  • 陝西北宋孟氏家族早亡人墓地出土精美耀州窯瓷器 墓誌顯示北宋盜墓...
    央廣網西安11月17日消息(記者雷愷)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今年6月至10月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的杜回墓地進行考古發掘,發掘漢唐、宋金及明清時期墓葬40餘座。其中,發掘的5座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葬,這是近年來關中地區繼藍田呂氏家族墓葬發現以來宋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新發現。孟氏家族墓葬(央廣網發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孟氏家族5座墓葬均系豎穴墓道洞室墓,形制相同,規模相當,主要由墓道和墓室兩部分組成。
  • 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考古發現精美耀州窯器物
    昨天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長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的考古發掘情況,其中,出土精美耀州窯瓷器部分器型為考古首次發現。  杜回墓地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地處高陽原南緣、潏河西岸。這裡曾是隋唐時期一處重要墓區。
  • 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是什麼情況 耀州窯器值錢嗎收藏價值如何?
    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是什麼情況 耀州窯器值錢嗎收藏價值如何?時間:2020-11-17 19:53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是什麼情況 耀州窯器值錢嗎收藏價值如何? 人家說西安修地鐵,最心累的卻是文物局,這是為什麼呢?
  • 2020年11月17日資訊重點: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請幫老年人...
    陝西6所高校被確定為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示範高校記者日前從省知識產權局獲悉:我省6所高校被確定為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示範高校,其中西安交通大學被認定為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高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陝西科技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和西安理工大學被確定為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高校。
  • 「北宋妙品第一」的畫家高克明之墓於成都被發現
    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溪山雪境圖》,被讚譽為「北宋妙品第一」。它出自北宋山水畫家高克明之手。近日,在成都龍泉的一片墓地中,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了這名山西畫家的墓葬。高克明的墓葬藏於高氏家族14座墓葬中,於今年8月至11月期間,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掘清理而出。
  • 雙乳山發現西漢諸侯王墓,墓主未穿戴金縷玉衣,專家:原來如此!
    那是1995年6月份,山東長清的雙乳山村村民在附近雙乳山開採石頭時,意外發現了人工開鑿的石壁,於是立即上報了當地文物局。當地文物局得到消息後,立即派出工作人員趕往現場保護,考古專家到達現場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座大墓,而且墓道還被村民炸開了。在上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山東文物部門立即組織考古隊進行搶救性發掘。
  • 解密海昏侯墓為何出土文物堪稱現考古發現歷史之最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目前已經發掘了,海昏侯和侯夫人墓,有兩座主墓,主墓周圍有祠堂、寢、便殿、廂房和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等,這次發掘出土文物1萬餘件。另外,還出土了10餘噸五銖錢約200萬枚,相當於現在的50公斤黃金。
  • 鹹陽發現最大最完整隋代家族墓園 墓主為北周冠軍侯王楷
    七座陵墓均為陡坡墓內多露臺的土洞墓,坐南朝北,具備典型性的北周——隋代陵墓型制特點。序號M1的王韶墓經營規模較大、級別最大,系路面有蓋土的七天井雙室土洞墓,總長60米,深13.6米。  該墓失竊比較嚴重,墓穴內共出土文物各種陪葬品67件(組),較為散亂遍布在墓穴和壁龕內,器形可辨有戰士俑、鎮墓獸,騎著馬俑、立俑及陶豬、陶雞等。另有小量墓誌殘塊,無法復原。
  • 陝西發現西漢貴族大墓,墓主人曾權傾朝野,依舊逃不過被盜的命運
    當工作人員取土檢驗後果真在地底下發現了古墓,後經測量,這是座面積約40000平方米的高規格家族墓園,但是令考古專家倍感失望的是,這些墓中有13座慘遭盜掘,只有一座倖免於難。漢墓十室九空不是空穴來風的,這座最大的墓同樣被盜墓賊光顧過,因此,考古專家必須進行搶救發掘,才能儘可能為國家挽回損失。在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之後,考古人員就開始發掘大墓了。
  • 青浦文物·任仁發家族墓
    任仁發家族墓俗稱「王墳」。任仁發(1254—1327),字子明,號月山,青龍鎮人,元代著名水利專家和畫家,官至中憲大夫、浙江宣慰副使。墓地1952年遭盜掘破壞,後發現並加以清理,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內有墓冢數座,現高出地面1—2米不等。
  • 紹興蘭若寺墓地 墓主是宋理宗生父?
    記者了解到,2016年底,因一項建設項目的開展,浙江省文物局委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柯橋區文化發展中心考古處,對建設規劃範圍進行考古探勘,結果在蘭若寺水庫北岸、皇墳山南麓,發現一處古代墓地——蘭若寺墓地。公開資料顯示,該墓地佔地至少1.2萬平方米,由風水環境、墓園、墳寺等組成,大約建於南宋晚期,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南宋時期規模最大、格局最完整的高等級墓地。
  • 467年,家族守墓人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馬黎81歲的胡如英,比他小14歲的妻子劉美琴,一輩子沒有走出過湯溪鎮。用兒子胡益源的話來說,沒有踏出過山門一步。不是概念上的沒有,是地理和肉身的定立不動。他們沒有離開過那座墓一步。墓,就在金華市湯溪鎮,背靠金華很有名的九峰山。山緊緊環抱著它,竹,林,草,風,管著它,也由著它。
  • 經論講堂:汪世顯家族墓出土文物鑑賞
    明代時,他的後人投降明朝,整個家族稱霸隴西370年,共計14代。汪世顯家族墓是現存發現最集中,且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墓葬。 汪世顯家族的族屬目前眾說紛紜,有學者主張他是蒙古族汪古部,也有學者認為他是藏族或漢族,目前尚未定論。我們藉由這次的經綸講堂,一同認識這位蒙古大將以及他的家族墓葬精品。
  • 西安發現唐代貴族家族墓地 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
    從2020年夏天開始,陝西考古人員發掘清理了大量隋唐時期的墓葬,其中包括唐代貴族元氏家族墓葬共三座,出土墓誌共四方。通過墓誌判斷,墓主人屬於唐代貴族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及其兒子元不器和侄子元自覺。由於早期遭到盜擾,考古人員在墓葬內發現了少量的銅錢和陶俑,以及銀帶扣、葵口高足銀杯等文物共計兩百多件組。依據墓誌記載內容,考古人員發現羅婉順墓誌的書寫者竟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
  • 大唐汾陽王郭子儀墓發現始末.郭振華
    大唐汾陽王郭子儀墓發現始末郭振華郭子儀是唐代偉大的愛國將領,著名的軍事家。郭子儀的愛國事跡陳列於北京軍事博物館第三室,被譽為偉大的愛國將領。郭子儀千古一人,世人仰慕。歷代皇帝、歷代名人無不稱讚。郭子儀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中華民族樹立了永不磨滅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