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紹興曾報導:2016年底,柯橋區平水鎮蘭若寺水庫旁發現一座古墓,考古人員隨即開展搶救性發掘。「蘭若寺墓地考古挖掘已結束,挖出了不少『寶貝』。」近日,關注該古墓挖掘的附近村民張先生聯繫本報記者。
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了柯橋區文化發展中心。「(考古挖掘)確實已經結束,具體情況要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報。」該中心相關人士稱。
記者了解到,2016年底,因一項建設項目的開展,浙江省文物局委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柯橋區文化發展中心考古處,對建設規劃範圍進行考古探勘,結果在蘭若寺水庫北岸、皇墳山南麓,發現一處古代墓地——蘭若寺墓地。公開資料顯示,該墓地佔地至少1.2萬平方米,由風水環境、墓園、墳寺等組成,大約建於南宋晚期,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南宋時期規模最大、格局最完整的高等級墓地。
為何說這個墓是高規格的?闕樓的出現,最具決定性。根據考古專家的說法,封土的四個闕角是可以明確代表身份的。根據北宋時期《天聖令》中記載,三品以上官員,墓地的四角才能築闕。蘭若寺墓四角築闕,墓主人身份顯然是三品以上高級官員。再綜合墓室墓園的規格,都遠遠超過寧波東錢湖、餘姚史氏家族墓,包括秀園等南宋時期權傾一時的重臣墓園。
專家說,蘭若寺的墓葬,無論擇址,還是墓園構造,完全是江南式的,可以肯定墓主人有江南背景。那麼墓主人會是誰?目前考古專家們傾向於為宋理宗生父趙希壚。專家的解釋是:墓葬位於紹興,規格極高,做法又是完全江南式,在南宋後期,從公元1200年到1279年,符合這種身份的人,在整個浙東地區不超過10人,在紹興也就一二人,這樣推下來,趙希壚最有可能。
據悉,目前考古隊員還沒有發現完整的墓誌,只看到了幾片墓誌殘片,信息不足。「考古人員把墓裡挖出的土都運走了,說是要拿回去洗,看能否『洗』出點信息。」張先生說。
考古現場情況顯示,主墓室為同墳異穴、東西並列的兩個長方形墓室組成,以磚石混築牆體、大石板蓋頂的方式構築。遺憾的是,墓室被盜嚴重,僅發現銅鏡、鐵券、墓誌殘片等少量遺物。「我聽專家說,墓葬發現了好幾個盜洞,分成3個時期,從破壞程度上看,它曾經遭到了多次人為盜掘。」張先生說。
公開資料顯示,墓園中還出土了數量龐大的陶質仿木構建築構件,比如飛天,與宋六陵遺址採集遺物特徵相近,當是嚴格按照南宋官式建築微縮而成,這將為後續建築復原工作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
記者了解到,上個月,蘭若寺墓地已被評為2017年浙江重要考古發現,也參評了2017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選結果即將公布。關於蘭若寺墓地的研究還在繼續,謎團有待解開,而墓地保護範圍也將進行原址保護。本報也會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