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紹興市柯橋區平水鎮蘭若寺水庫旁發現一座古墓,考古人員隨即開展搶救性發掘(晚報2016年12月2日曾作報導)。墓地內是否有文物?墓主是誰?「考古現場已露出墓地全貌,年代已確定為南宋。」時隔一年後,關注該古墓挖掘的附近村民張先生再次聯繫本報記者。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該古墓考古現場——柯橋區平水鎮東桃村蘭若寺水庫旁的青龍山,只見入口已用圍欄圍住,豎有「施工現場,請勿入內」的牌子。張先生帶領記者來到古墓對面的「制高點」,考古現場全貌一覽無餘:古墓上厚厚的封土已被刨去,露出了排列有序的磚石。
在記者趕到前,張先生和朋友許先生剛剛進過考古現場。「墓地從山下一直延伸到半山腰,橫向長約80米,縱向長約110米。」他介紹說,墓室在最後面,裡面有兩座石棺,棺蓋長2.5米,寬0.3米。「我聽考古現場的人說,裡面沒發現陪葬品。」許先生說著打開手機,裡面有一張他拍攝的石棺照片。記者看到,石棺一端已被打開,內露出青磚。據村民講,已裸露在外的墓壁有近10米長,其兩端有花紋和浮雕,造型獨特。
「聽現場人員說,墓室前面一大片原先應為古建築,有房子、亭子等,目前只剩下地基。」村民稱,這裡還有用磚頭砌成的方形地下排水系統,利用地勢將滲入的雨水或地下水排出墓外,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去年我曾看到墓壁附近有一個『盜洞』,疑似該古墓已被盜墓賊光顧。」據當地一村民講,僅從古墓龐大的「體形」就可以看出,這處古墓絕非平常百姓人家所有。「聽考古人員講,此墓修建於南宋時期。」現場有村民這樣告訴記者。
墓內還有遺留文物嗎?柯橋區文保所有關人士表示,該古墓挖掘工作由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具體負責,相關情況他不方便透露。
今年12月18日,浙江省考古學會揭曉了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包括平水鎮蘭若寺南宋墓地在內的8項考古發現入選。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蘭若寺墓地建於南宋後期,是目前所發現的浙江地區規模最大的南宋墓葬。在宋六陵已遭毀壞的現狀下,蘭若寺大墓可以認為是浙江境內規格最高的宋墓之一。不過,這究竟是誰的墓?一切還有待考古專家的繼續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