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研究取得新進展——
本欄圖片均為記者 溫小娟 攝 20世紀70年代末,新鄭裴李崗遺址曾進行過3次考古發掘,填補了仰韶文化以前中原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空白,樹立了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研究的標尺,被譽為「考古聖地」。 2018年,裴李崗遺址重啟發掘。
-
「陽明故居」原先是啥樣?紹興文史專家來還原
「陽明故居」遺址歷史上的「陽明故居」到底是啥模樣?近日,筆者通過走訪紹興文理學院教授、紹興市王陽明研究院秘書長張炎興,原紹興市政協文史委主任、紹興市鄉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何信恩等學者和專家,請聽他們來「還原」一下「陽明故居」。「陽明故居」的前世王陽明,原名王守仁,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5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劉建安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
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出約3萬年前 舊石器晚期遺存
鄭州新鄭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有了新的重大發現:該遺址西邊新發現距今3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晚期遺存,其堆積厚度達225釐米,分布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該發現大大提升了裴李崗遺址的內涵和地位。,該遺址發掘工作有了新的重大發現:該遺址西邊新發現距今3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晚期遺存,其堆積厚度達225釐米,分布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該發現大大提升了裴李崗遺址的內涵和地位。
-
我們為什麼要考古
這,也是今天這期浙江考古年度盤點想要告訴你的事。12月20日-22日,浙江考古界的奧斯卡獎——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
濮陽帝丘遺址發掘現場曝光,考古發掘工作已進入尾聲!
5月26日,濮陽縣五星鄉西高城村帝丘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來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4名考古發掘技師,正帶領50餘名工人,冒著烈日在這裡揮汗如雨,尋找帝丘。純人工挖出來的考古坑簡直像個藝術品。記者 趙國棟 攝坑底的土需要工人們上下配合。
-
永嘉馬鞍山龍泉窯遺址入選浙江考古「奧斯卡」
12月22日,浙江考古界「奧斯卡獎」——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評選結果出爐,永嘉馬鞍山元代龍泉窯遺址入選年度「十大」重要發現。2020年4月,為配合杭溫高鐵建設,溫州博物館聯合永嘉縣文物館對永嘉馬鞍山窯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揭露面積近230平方米,揭露出龍窯1處(不同時期窯尾3處)、儲泥池1處。(記者 鄭小萍)【來源:溫州商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溫州兩個項目入圍浙江考古「奧斯卡」
溫都訊 12月20日-2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的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在紹興舉行。浙江考古重要發現素有「浙江考古奧斯卡」之稱,今年入圍的項目一共有18個,其中溫州兩個項目入圍,分別是平陽雅山明代呂氏家族墓地考古發掘和永嘉馬鞍山元代龍泉窯遺址考古發掘。平陽雅山明代呂氏家族墓地呂氏家族墓地位於平陽縣昆陽鎮雅山社區馬鞍山北麓。
-
中哈聯合對絲路上重要遺址哈薩克斯坦拉哈特古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央廣網西安1月12日消息(記者雷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今天(12日)透露,2019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伊塞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在2017、2018年工作的基礎上,第三次對拉哈特(Rahat)古城等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
-
河南澠池:仰韶村遺址第四次考古發掘啟動儀式舉行
啟動儀式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主持。田凱宣布仰韶村遺址第四次考古發掘啟動。仰韶村遺址是中國考古學的聖地,是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核心分布區的重要遺址。1921年仰韶村遺址的第一次發掘標誌著中國考古學的誕生,中國第一支考古學文化——仰韶文化因此而得名。
-
「文化故事」浙江考古「前浪」傳說(上)
他的同齡人裡,還有牟永抗、朱伯謙、周中夏、汪濟英,後來,他們成為浙江第一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環城西路20號,浙江省文管會成員合影。圖片來自王群力。據「城市秘密」,照片右側土牆為現在沙孟海故居的火牆。【業務自傳】內容有:文物政策法令、石器時代考古總論、脊椎動物化石的知識、中國舊石器時代的人類與文化、中國新石器時代、殷周考古、秦漢及其以後考古、古建築、瓷器、石窯造像、考古資料的陳列、田野考古、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考古調查與發掘、墓葬發掘、考古記錄方法、照相、考古測量、器物繪圖、修理文物、考古發掘報告的編纂方法、
-
2020年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啟動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攝影 楊濤9月6日上午,「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2020)啟動儀式」在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發掘大棚內舉行。2020年度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啟動已新發現6處祭祀遺蹟在場的專家、領導共同揭開了發掘大棚內的一塊紅布。紅布之下,寫著「k3」,這就是於2019年年末露出頭角的三星堆三號「祭祀坑」。
-
浙江考古奧斯卡來了!18個項目入圍 先來了解這幾個
這一年,考古二字,始終熱搜。但越是熱,我們越需要回到起點,回到田野,思考來路,再望遠方。這一年,浙江考古有哪些重要的新發現?浙江考古界的奧斯卡獎——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評選,來了。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
-
浙江發現南宋大墓4:蘭若寺遺址發現的無名墓,竟和皇陵規格一樣
上文說了在浙江紹興蘭若寺遺址驚現南宋大墓,而且是迄今為止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座南宋古墓,然而因為嚴重被盜,導致無從探究墓主人究竟是誰。當時有很多人建議,清理完主墓室,把殘存的零散文物清理一下結束髮掘。但是當初的受命勘探此地的考古研究員並沒有動搖,還是決定繼續發掘古墓,一定要揭開這座宋墓的謎團。考古工作最大的意義是通過揭露古代遺存、分析和掌握重要的古代信息,然後據此研究歷史的真實面貌。隨葬品當然是具有很高的價值,但是複雜的墓葬建築本身信息量有可能也會更大。這位考古研究員就抱著這樣的想法開始了對這座宋墓的發掘之路。
-
紹興這個地方,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紹興這個地方,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萬年上山、世界稻源」,上山既是「萬年浙江」之源,亦是人類文明起步階段的重要例證。記者獲悉,近日 「上山文化」遺址聯盟發布宣言,19處「上山文化」遺址將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
浙江日報 | 貝丘回望八千年,「姑蔑」之說添新證
12月23日,浙江日報3版刊發文章《貝丘回望八千年,「姑蔑」之說添新證,2020年,浙江考古有這些重要發現》,內容如下: 12月21日至22日,由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的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在紹興舉行。全省各考古機構推薦了18個考古發掘項目進行現場匯報。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本文回顧了石峁遺址的發現歷史及考古調查、發掘收穫,對研究進展及取得的成果進行了述評,重申了考古發掘、文物保護與展示利用三結合的大遺址工作模式,以期反思不足,進一步推動石峁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走向深入。
-
張獻忠寶藏考古發掘結束:蜀王金寶國內首次現身
張獻忠寶藏考古發掘結束:蜀王金寶國內首次現身 發現明代藩王金寶實物,系國內首次。多枚大西政權銀錠出水,銘刻有雙流縣、灌縣、溫江縣、德陽縣等多個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