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都訊 12月20日-2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的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在紹興舉行。浙江考古重要發現素有「浙江考古奧斯卡」之稱,今年入圍的項目一共有18個,其中溫州兩個項目入圍,分別是平陽雅山明代呂氏家族墓地考古發掘和永嘉馬鞍山元代龍泉窯遺址考古發掘。
平陽雅山明代呂氏家族墓地
呂氏家族墓地位於平陽縣昆陽鎮雅山社區馬鞍山北麓。2020年平陽寶龍世家項目建設時調查發現,經國家文物局審批同意,10月至12月,溫州博物館主持進行正式考古發掘。本次工作共清理土壙磚石墓5座13室,發現磚、石墓誌10方,出土銅帶扣、銅髮簪、環形金吊墜、銅框木雕帶板、銅步搖等各類文物13件(組)。根據墓葬形制、位置分布、志文內容及《呂氏宗譜》的相關記載,基本可以確定為呂洪及其父母、子孫前後五世共18人聚族而葬的家族墓地,跨越正統至萬曆的整個明中期,前後延續近一個半世紀。
呂洪夫婦合葬墓全景
平陽呂氏家族乃名門之後,根據墓誌及宗譜記載,其祖上可追溯至宋代名臣呂公著、呂祖謙。平陽呂氏以呂洪成就最為顯赫。呂洪(1417-1485年),字大正,號晉齋,平陽城西白石裡人,是溫州地區著名歷史文化名人,方志多有記載。呂洪一生為官清正,風裁凜冽,歷任廣東道監察御史、江西巡按、雲南按察副使、廣東按察副使、按察使等職,政績斐然,頗得聖意民心,辭官後致力於地方文脈傳承。
呂洪墓志銘
溫州博物館副館長梁巖華介紹,呂氏家族墓地的發掘,較為完整地展現了明代平陽呂氏家族的興衰與傳承,堪稱明代品官家族墓地的經典案例;墓地格局清晰,長幼有序,單體墓葬內位次排列獨具特色;墓葬封埋深邃,結構清晰,用料考究,隨葬品完整成套;出土的墓誌多數志文清晰,記述詳細,補充了《呂氏宗譜》記載的缺失,並糾正了部分訛誤,為浙江地區明代家族墓地格局、墓葬形制、喪葬習俗、平陽地方史和中國呂氏宗族譜系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實證依據。
永嘉馬鞍山元代龍泉窯遺址
2020年4月,為配合杭溫高鐵建設,溫州博物館聯合永嘉縣文物館對永嘉馬鞍山窯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馬鞍山窯址位於永嘉縣三江街道南岙村馬鞍山南麓,西距楠溪江約1.5公裡,南距甌江約4公裡,在其北側不過500米處即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坦頭窯址。
龍窯全景
三個不同時期窯尾
本次考古發掘工作揭露面積近230平方米,揭露出龍窯1處(不同時期窯尾3處)、儲泥池1處。龍窯斜長35.5米,內寬約2.2米,窯牆殘高為0.2米 ~1.6米,底部由磚壘砌,上部則由匣缽壘砌,部分窯牆直接由匣缽從底部壘砌而成不見磚塊。窯床可大致分為前後兩段。儲泥池位於龍窯東側,平面呈圓形,由匣缽壘砌,內徑約為1.5米,深約1.2米,底部鋪有塊石。
儲泥池
溫州博物館副館長梁巖華介紹,通過現有材料初步判斷,馬鞍山窯址年代為元代中晚期,產品特徵與龍泉東區窯場較為相似,產品類型包括盤、碗、洗、高足杯、爐、小口罐、粉盒等。在蘇太倉樊涇村元代遺址和福建平潭大練島元代沉船中發現了與馬鞍山窯址相似的雙系小口罐,故推測馬鞍山窯址也有部分產品為外銷瓷器。
溫都記者 葉鋒
審核 黃小玲
監製 陳博盛
【來源:溫都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