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這個考古界「奧斯卡獎...

2020-12-23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戎鈺

「我們需要了解過去的5000年,以便掌握未來的100年。」這句考古界的名言,既闡明了考古學的價值,也道出了考古學的魅力。

中國考古界最高獎項、被譽為考古界「奧斯卡獎」的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今日下午揭曉「十大」名單,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榮耀上榜。這也是該項目繼今年1月當選「2019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後,再一次被考古界認可其突出價值與重大意義。

別出心裁的雲考古

考古最高獎是這樣PK的

今年是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30周年,為配合全國疫情防控工作,評委會首次以網絡會議的形式進行「20進10」的終評會。

5月1日至5月5日,入圍終評的20個考古項目的負責人輪流在網絡直播間裡進行演講,介紹各自考古項目的情況。全國網友可以隨時進入直播間,與21位專業評委一起品鑑20位考古學者的精彩講解,見證中國考古界最高獎的首次「雲PK」。

這無疑是中國考古評選史上的一次創新,它成功拉近了考古學與普通民眾之間的距離,網友除了能像上網課一樣了解20個考古項目的「尖板眼」,還能在直播中聽到各位評委臨場「抽查提問」,請各位演講人回答「如何應對盜墓」「如何發現墓地新線索」等有趣提問,考古學頓時變得生動起來。

最終,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成功實現「20進10」,與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共同當選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濾波圖

填補曾國考古的空白

關注考古新聞的人,一定都聽說過湖北的棗樹林墓地。

它位於隨州市曾都區文峰社區,2018年3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隨州博物館和曾都區考古隊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墓地已勘探發現的86座春秋曾國墓葬進行考古發掘。

項目負責人郭長江

作為棗樹林墓地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郭長江參與了此次終評網絡PK。他在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聽到評委公布名單時念出「湖北」二字,他既難掩激動,也覺得在情理之中,「因為棗樹林墓地的發現確實非常重要,而且我們考古隊的工作做得非常踏實,大家都信心滿滿。」

據介紹,棗樹林墓地處春秋中晚期,其墓葬形制多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向為東西向,布局較為嚴謹。

M190(曾公求)槨室正射影像

墓地按曾侯及其夫人墓、高等級貴族墓和低等級貴族墓可分為5座「甲」字形大墓、19座中型墓、62座小型墓,其中5座「甲」字形大墓分三組由北及南排列。

M191(曾夫人漁)槨室正射影像

三組大墓墓主人身份也通過出土的青銅器銘文得以確認,分別為:曾公求及其夫人漁、曾侯寶及其夫人羋加、曾侯得。這也是首次明確發現曾侯夫婦合葬墓。

這三組大墓是經過科學考古發掘、棺惇結構和器物組合等保存最好的春秋中期諸侯級墓葬,填補了曾國考古不見春秋中期曾侯的空白,有助於完善曾國世系及研究春秋中期諸侯墓葬。

CK5(曾公求)車坑正射影像

在墓地的墓葬隨葬器物中,年代較早的形制大體與周原地區相近,較晚的則有了很明顯的楚文化風格,這說明在春秋中期曾國從「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的轉變,為探討曾、楚、周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實物資料,對研究春秋中期曾國乃至周文化體系青銅禮器的變革、構建南方青銅文明意義巨大。

M190(曾公求)出土銅器組合照

6000字銘文解答「曾隨之謎」

據郭長江介紹,棗樹林墓地共出土青銅器2000餘件,其中400多件青銅禮樂器上有銘文,共發現近6000字銘文,是迄今考古出土數量最多的一批銘文資料,「它包含的歷史信息非常豐富,是我們這個考古項目的一大亮點。」

M190(曾公求)編鐘組合

三位曾侯及曾侯寶夫人羋加墓均出土了編鐘,其中,羋加墓是春秋時期曾國考古中唯一出土編鐘的夫人墓,足見這位夫人昔日的威儀及權勢。而從羋加墓出土的銘文可知,在曾侯寶離世後,其夫人羋加曾直接統治曾國,這段歷史也給了後人無盡的想像空間。

M190(曾公求)禮器組合

郭長江告訴記者,羋加墓出土的銅缶上有銘文「楚王媵隨仲羋加」(楚王嫁女入隨國的嫁妝),說明楚國將「曾」稱為「隨」,但羋加實際上又是曾侯夫人,這充分證明曾即為隨,從而為學術界長期爭論不休的「曾隨之謎」畫上了句號。

CK5(曾公求)車坑出土神人馭龍雙通車構件

同時,羋加墓出土的編鐘銘文中還有「帥禹之堵」「以長辝夏」,是首次經科學考古發掘在春秋時期青銅器上發現「禹」「夏」銘文,說明當時的周人對「禹」和「夏」的共同認知,為研究曾國地望、中華文明起源問題提供了新材料。

M190清理銅器工作照片

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委之一、中國國家博物館終身研究館員信立祥認為,棗樹林墓地是曾國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它的出現彌補了春秋中期曾國的缺環,以考古發掘最完整的材料構建了中國周代封國中最重要的文化序列,構建了江漢地區青銅文化的一個標尺,在曾國乃至兩周考古領域研究具有重大意義,「把它評為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實至名歸。」

M191(曾夫人漁)銅鬲銘文照

附: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以時代早晚為序)

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

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

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

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

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

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

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相關焦點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上)
    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聯合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歷時四個月,於2020年5月初落下帷幕。今年是「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的第3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今年首次採用「線上會議+新媒體客戶端」的無接觸隔空對話形式舉行,連續4天的直播,掀起了網絡熱潮。
  • 2019年度全國「考古奧斯卡」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上榜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名列其中。至此,河南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考古項目達46項,位居全國首位。在這場被稱為「中國考古奧斯卡」的角逐中,淮陽平糧臺城址何以脫穎而出?河南商報記者為你揭秘其中的亮點。
  • 淮陽平糧臺正式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於揚 李玉坤 5月5日下午,備受關注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經評委會對進入終評的20個項目進行評審和投票,河南周口淮陽平糧臺城址正式成為2019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
  • 文物大省名不虛傳:山西又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於2020年5月5日下午揭曉,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是成功入圍,這是山西第16次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年度評選。西吳壁遺址是夏商時期的煉銅遺址,也是中國發現的第一個夏商時期的大型煉銅遺址。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公布
    經過5月1日至4日四個下午的項目匯報,5月5日下午,終評評委會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結果在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為(按年代早晚排序):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揭曉!附歷屆全名單
    3月29日,為期兩天的「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結束。經過20個入圍項目匯報人以項目時代早晚為序進行的各20分鐘終評展示和評委、學者提問,評委會經過評議和投票,產生出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考古學是用實物研究人類古代歷史的專門學科,實物資料的獲得又是通過考古發掘和考古調查獲得的。
  • 重磅|2016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經過4月11日全天、4月12日上午的項目匯報和答疑解惑,4月12日下午,終評評委會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一個考古學碩士對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解讀及預測
    入選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考古遺址,後續均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甚至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例如201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良渚古城遺址,它的古城遺址和外圍水利工程曾在2007年和2015年兩次入選全國年度十大考古發現。
  • 「考古界奧斯卡」首次雲直播:26萬觀眾被8000年前的「義烏人」圈粉!
    25個頭像,在手機屏幕中同框,看上去,這是一場大型視頻會議,其實是「考古界奧斯卡」的終極PK。今年,剛好是「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舉辦30周年,因為疫情的關係,5月1日至5月5日,「十大考古」終評會第一次以網絡會議的形式舉行,第一次在全網雲直播。
  • 36項新發現角逐2019考古「奧斯卡」 河南六個項目獲「提名」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在這個素有考古界「奧斯卡」的評選中,今年共有36個項目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入選,河南有靈寶城煙遺址、濟源柴莊遺址等6個項目入圍,將角逐「十大」。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20個項目入圍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於2月25日揭曉!
  • 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個個大有來頭!
    豐富了歷史內涵  活化了歷史場景  理解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筆記君整理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相關資料,一起欣賞感悟!  02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0年5月5日,經過演示匯報、評議和投票等環節,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召開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揭曉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浙江考古奧斯卡|首次大眾投票!pick你喜歡的考古新發現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劉建安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浙江考古發現的年度PK,最終結果並不硬性設置「幾大」,以每年考古發現成果和學術價值的重要性來評判。
  • 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石破天驚」
    近日,素有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陝西的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入選。陝西不僅是唯一成功入選兩個考古項目的省份,也實現了2017年至2019年雙項「三連冠」,妥妥坐實了考古大省的名號。陝西緣何兩項入選?不妨先了解一下。
  • 永嘉馬鞍山龍泉窯遺址入選浙江考古「奧斯卡」
    12月22日,浙江考古界「奧斯卡獎」——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評選結果出爐,永嘉馬鞍山元代龍泉窯遺址入選年度「十大」重要發現。據介紹,永嘉馬鞍山窯址位於永嘉縣三江街道南岙村馬鞍山南麓,西距楠溪江約1.5公裡,南距甌江約4公裡,在其北側不過500米處即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坦頭窯址。2020年4月,為配合杭溫高鐵建設,溫州博物館聯合永嘉縣文物館對永嘉馬鞍山窯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揭露面積近230平方米,揭露出龍窯1處(不同時期窯尾3處)、儲泥池1處。
  • 2019年古希臘考古十大發現
    原創 Nick,Kampouris 絲路遺產2019年是重大考古發現的又一年,不僅在希臘,整個地中海盆地都留下了古希臘不同階段的難忘印記。現在它僅僅是一座小城,但是周圍遍布重要的考古遺蹟。2019年一座埃及神廟中發現的象形文字銘文,包含了託勒密四世的名字。圖源:埃及文物部埃及索哈傑發現託勒密四世神廟2019年一群埃及考古學家偶然發現了一座獻給託勒密埃及第四任法老託勒密四世的神廟遺蹟。
  • 2019年考古「奧斯卡」初評啟動 「南海I號」等獲提名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封面新聞記者1月3日從國家文物局了解到,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當天啟動初評。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陝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T23方等36個項目入選。2019年8月,國家文物局發布「考古中國」兩項重要考古成果,「南海I號」保護髮掘項目位列其中。據悉,「南海Ⅰ號」宋代沉船1987年發現於廣東省川島海域,2007年實施整體打撈,2014年開始保護髮掘工作。
  • 考古專家講述東漢帝陵等考古新發現
    河南省文物局供圖 中新網鄭州4月23日電(劉鵬  梅志剛) 22日,一場以「啟封中原記憶,感知河南考古」為主題的考古新發現報告會在河南博物院拉開序幕。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業界專家學者向社會公眾集中披露了鄭韓故城遺址、洛陽東漢帝陵等考古新發現。官方表示,此舉旨在讓考古走近公眾、普及考古知識,希望越來越多的社會大眾關注考古,並參與到文物保護事業中來。
  • 考古2019︱新石器考古:農業起源新進展,史前中國收穫大
    在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即將揭曉之際,澎湃新聞·私家歷史欄目特別邀請9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者,撰寫10篇總結性稿件,對去年中國的重大考古發現做全時段、全方位梳理,以饗讀者。2019年,無論在大江南北,還是在長城內外,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發掘和研究都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收穫。文物考古工作者們紮根田野,不怕辛勞,保證了考古發掘的順利進行,為中國上古史的重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10項新發現入圍。在這些發現中,我最關注的是疥疙洞遺址、小南山遺址、石峁遺址皇城臺、平糧臺城址,因為四個遺址對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