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美國掀起亞裔文化運動,內地票房卻不到千萬

2021-03-04 一點也不八卦的show一點

你可能不知道,在本周五的《海王》之前,最近有一部暑期在美國火得一塌糊塗的電影在國內上線了。

為什麼你會不知道呢。

可能是因為口碑剛過及格線▼▼▼

上映好幾天了,票房還不到千萬▼▼▼

品品和北美的差距▼▼▼

這部電影就是全亞裔出演的——

《摘金奇緣》

在北美火到什麼程度?

自2018年8月15日上映後,五天就收回了3000萬美元的成本。

不僅周末票房三連貫,目前在全球拿下了2.4億美元的票房,在浪漫喜劇片裡是北美影史第六位▼▼▼

獲得美國主流媒體壓倒性的好評,IMDB7.2,「爛番茄」92%的專業好評度▼▼▼

連嚴苛的MTC都有74分▼▼▼

你們大概可以理解為,是類似於小成本片《超時空同居》的歡迎程度。

但從劇情上呢?

如果你興致勃勃地去電影院,會發現自己看了一本……

美國版《小時代》

開頭就是1995年的倫敦,被淋成落湯雞的楊紫瓊,深夜帶著家人來到一家老牌高檔酒店▼▼▼

卻遭到了經理的白眼和歧視▼▼▼

楊紫瓊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在提出借用電話被拒之後,她跑到外面用公用電話給了老公一個call▼▼▼

再回到酒店,酒店老闆立刻穿著睡衣跑下來歡迎▼▼▼

怎麼了呢?

一通電話的時間,人家把酒店買下來了▼▼▼

這不就是都市爽文慣用的打臉情節嗎

鋪墊完,到了2018年的紐約,男女主登場了。

在紐約土生土長的年輕華裔朱瑞秋(吳恬敏飾),是紐約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演員選得真得很ABC#▼▼▼ 

談了一年多戀愛的男友楊尼克(亨利·戈爾丁飾)要帶她回新加坡參加好朋友的婚禮,順便見見家人▼▼▼

直到上了頭等艙▼▼▼

瑞秋才知道日常有點摳門的男友,竟然是一個超級富豪?!!▼▼▼#怎麼覺得又是一個奇葩說似曾相識的辯題#

他的家族差不多控制著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經濟命脈吧,還是歷史悠久的貴族▼▼▼

而楊紫瓊就是他媽媽▼▼▼

瑞秋的美式性格和價值觀,與楊紫瓊為代表的東方家族產生了激烈的碰撞▼▼▼

接下來講的就是她要怎麼克服階級鴻溝,打好這場愛情保衛戰。

這也是看慣了宮鬥劇、倫理劇的許多國內觀眾覺得這片子沒勁的原因,不就是一婆媳鬥法麼▼▼▼

然後中間還有一大段描寫他們的crazy rich,感受一下有錢人的婚禮前單身party▼▼▼

搞了個特別low的免費搶購,一針見血:越有錢的人越喜歡免費的▼▼▼

甚至瑞秋的大學閨蜜家,都是典型的暴發戶▼▼▼

大BOSS還是男友家。

新加坡豪華別墅莊園,一個讓經濟學教授(薛兆豐?)也瞬間變成傻白甜的地方▼▼▼

重點節目,是看曇花一現▼▼▼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血觀音》,如果要走中式風格,那權貴世家的party真的可以要多高級有多高級▼▼▼

而不是用看曇花一現這樣的膚淺途徑。

《摘金奇緣》的crazy rich是「小時代」式的,只給人留下了極致奢華的瑪麗蘇印象▼▼▼

而它在歐美這麼受歡迎,則要分成兩塊來看。

首先,這是一部標準的「美式小妞」電影,非常符合歐美觀眾審美

內核還是美國人熟悉的故事和文化傳統及真愛至上的價值觀▼▼▼

瑞秋是位高知的教授,經濟獨立,而非以往影片等待被拯救的灰姑娘形象。

拍過《舞出我人生》系列的華裔導演朱浩偉,把很多場景拍得像浪漫的歌舞音樂片▼▼▼

美國觀眾被眼花繚亂的美食、浪漫華麗的愛情、以及盛大的異域奇觀傾倒▼▼▼

一向毒舌的影評人稱讚它是「通向更偉大作品的開端,超棒的約會電影」▼▼▼

但它的主要受眾並不是約會的情侶,而是歐美主婦。

朋友們,全世界的主婦都熱愛瑪麗蘇,而幾乎全世界的票房都被主婦左右著。

原著小說作者、新加坡作家關凱文都說了:「最忠實的讀者是德州和紐約的家庭主婦」▼▼▼

其次,也更為重要的是

這部電影擁有著亞裔血統

遙想好萊塢拍攝的上一部全亞裔出演的、講述亞裔生活的電影,已經是25年前的《喜福會》了▼▼▼

雖然《摘金奇緣》劇情一度浮誇到不切實際,但朱浩偉的確在愛情故事背後加入了對東西方文化的討論。

視角也從以前文化夾縫中生存的第一代移民,轉變為那些在國外出生、沒有回過家鄉的第二代移民。

楊紫瓊之所以不接受瑞秋,並不是因為嫌她窮,而是東西方價值觀的對立。

兩個女人在廚房的首次見面非常精彩,瑞秋很自豪地談起自己的職業和做房產中介的母親▼▼▼

我教經濟學,我媽媽沒有上過大學,當她移民去美國的時候,她其實不太會說英語,但是她真的很努力去學習,她的秦奮使她順利獲得了地產中介執照,同時她還在當服務員,養活家庭,現在可以說,她是法拉盛最好的房地產中介了。

但在楊紫瓊看來,她就是不門當戶對的人。

貴族就是貴族,不會有禮儀上的缺失,她看似毫不在意地在廚房遊走試菜▼▼▼

卻以很微妙的態度顯示自己的力量和不滿,沒有一句正面斥責已然讓你很不舒服了▼▼▼

一位自力更生的女人,她一定為你感到非常自豪吧,你媽媽真是非常開明,不像這樣,父母特別喜歡為孩子鋪路。

意思是你沒有為家庭犧牲的觀念,永遠將自己擺在第一位▼▼▼

這算是好萊塢對於東方文化的最直觀理解:

壓抑個體、集體主義、重家庭、親血緣

但《摘金奇緣》是有顛覆的。

電影的最高潮,導演加了一個華人最熟悉的場景——打麻將,來表現婆媳二人的博弈。

*劇透線*

瑞秋摸到了八條,可以和▼▼▼

但她知道楊紫瓊也和這一張,猶豫了一下打出去▼▼▼

送給楊紫瓊和了▼▼▼

結合對話,等於是說我可以奪走你的兒子,但我愛他,不想讓他因為我而失去了母親,所以我拒絕了他▼▼▼

他昨天向我求婚了,他說他會遠離家庭,別擔心,我拒絕了他,我離開並不是因為我害怕,或我認為我配不上,是因為這可能是我人生第一次,如此確信,會這麼愛一個人,我不想讓他再次失去他的母親

她的「自我犧牲」,也是後來楊紫瓊願意與她和解的原因▼▼▼

個體沒有逼迫,家庭也合理退讓,真的算得上是個完美happy ending▼▼▼

這是內容上的。

《摘金奇緣》之所以能爆,最大的原因是長期以來,亞裔在好萊塢總是以各種刻板形象和邊緣人物出現▼▼▼

但這部電影裡,他們是正常的。

正常的談戀愛、吵架、回家看父母,最後還難得擁有一個正常結局。

很多從小接受美國教育長大,黃皮白心的banana,都深受振奮▼▼▼

「這是一部正常展現亞裔的電影」

他們想要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赫芬頓郵報亞洲版編輯發的一系列觀後感,引起很多亞裔共鳴▼▼▼

主演楊紫瓊表示:

我入行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了,好萊塢一直很少有真正描寫亞裔的戲。出演這部電影,我曾經壓力巨大,很擔心,甚至害怕,因為如果這部電影不成功,我們可能又會回到25年前。

都已經拔高到這個程度了啊朋友們。

就像年初全非裔的《黑豹》弄的#BlackPantherChallenge,非裔觀眾爭相包場,《摘金奇緣》導演朱浩偉:「這不止是一部電影,更是一場文化運動。」

100多名亞裔金融家和名人聯手,在社交網絡上使用#GoldOpen 進行宣傳▼▼▼

從紐約到洛杉磯、從科技富豪到小老闆,全美亞裔動員集資包場觀看▼▼▼

很快,越來越多亞裔人士開始響應,還免費分發電影票▼▼▼

所以一開始,第一批去影院看《摘金奇緣》的亞裔觀眾高達38%,而通常這個佔比不足10%——

100多名亞裔金融家、KOL等精英人士聯手為其包下了多家電影院,排片量一度高達30%。平時2141萬美國亞裔群體中,只有8%到10%常看電影,這次卻為《摘金奇緣》傾巢出動。亞裔美國人最集中的大洛杉磯地區影院貢獻了總票房的21%。

@娛樂資本論

「名利場」的編輯Radhika Jones、Twitch聯合創始人林士斌、爛番茄的創始人Patrick Lee、都是購買票房支持電影的人。

9月王力宏還在洛杉磯包了一場,並邀來導演朱浩偉、製片人和《喜福會》男主王盛德▼▼▼

而參與者除了買票,還瘋狂刷社交網站和打分平臺的分數,形成了口碑和票房的狂歡▼▼▼

執導過《速7》和《海王》的亞裔導演溫子仁也發文力挺:

之前我從來沒有看過一部好萊塢主流電影,裡面所有角色都長得像我和我的家人。我甚至無法形容我有多喜歡《摘金奇緣》。

於是後期大量白人觀眾也被吸引來一探究竟,實現了電影票房的逆增長。

亞裔在美國影視界的弱勢地位,對於我們國人來說,可能太難理解了。

舉個例子,《奇異博士》裡的華裔老人被換成了白人法師▼▼▼

《火星救援》的韓裔科學家還由白人飾演▼▼▼

《攻殼機動隊》這麼大ip也要把女主草雉素子換成斯嘉麗▼▼▼

好不容易今年銀幕上的亞裔面孔才開始多起來,網飛第一部由亞裔主演的影片《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是亞裔少女做主角的青春愛情片▼▼▼

《網絡謎蹤》的男主是約翰·趙▼▼▼

實際上,在《摘金奇緣》拍攝之前,還有好萊塢公司希望將小說中的新加坡富豪改成美國白人富豪搬上銀幕,但被關凱文拒絕了。

最後在導演朱浩偉的堅持下,華納兄弟大膽啟用全亞裔陣容來拍。

朱浩偉就是個典型的香蕉人,來自開中餐館的華裔家庭▼▼▼

但這一切放到中國來,就都,不那麼成立了。

因為片中對東方文化的理解,真是表面得不行,非常唐人街。

一家人得圍在一起包餃子▼▼▼

喜慶日子就要掛紅燈籠▼▼▼

世紀婚禮還要弄點水稻▼▼▼

以及慶典必須播放《給我一個吻》《何日君再來》等中文歌曲。

——因為這些東西更符合了美國人的想像,黃皮也好,白皮也好。

但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即使電影的表演、舞美、鏡頭運用都遠遠高於《小時代》,但還不如看《緋聞女孩》來得開眼。

我們沒有太大的【想在好萊塢電影裡看到正常的亞裔】的欲望,更不要說你塑造的亞裔是美國限定款的香蕉人。

於是有了現在的景象,一部在美國引起亞裔文化運動的現象級電影,在中國卻遇了冷。

其實反過來也一樣。

之前國內評分還不錯的《唐人街探案2》,在北美上映也因為文化差異評價兩級。電影中的紐約,是中國思維下的美國▼▼▼

總之,《摘金奇緣》剛好戳中了美國市場——亞裔也能做主角,也能拍一部通俗化的商業電影,四五線觀眾都被呼籲進來了,就這麼成為了一部現象級的作品。

本來女主角吳恬敏因為美劇《初來乍到》稍微為人熟知,但沒拍過電影主演▼▼▼

而男主角亨利·戈爾丁之前是BBC的旅遊節目主持人,這也是他第一次拍電影。

電影火了以後,吳恬敏登上了八月的《時代》雜誌封面,配的是:

《摘金奇緣》將改變整個好萊塢

年底,她和電影裡其他女性角色集體上了《娛樂周刊》的2018年度娛樂人物榜▼▼▼

亨利也越來越火,上了GQ年終刊封面▼▼▼

事業一飛沖天,和布蕾克·萊弗利拍了《一個小忙》,與龍媽在拍愛情喜劇《去年聖誕》▼▼▼

還要和馬修·麥康納拍蓋·裡奇的新電影,簡直是一躍變成A咖▼▼▼

接著,一大波亞裔相關影視都在路上了。

華納早早敲定了《摘金奇緣》的第二部,沒錯這個故事發生在上海▼▼▼

順勢成立了以雙11為主題的浪漫喜劇電影計劃▼▼▼

《喜福會》也傳出了將要籌拍續集的消息。

而網飛公司開發了以臺灣移民為主角的電影《虎尾》,有李鴻其、陳衝加盟▼▼▼

可以說,

《摘金奇緣》已經在改變整個好萊塢。

而你我,對這一切均不知曉。

一個人看所以慘兮兮的撰寫 | 金然

和室友去看所以美滋滋的編輯 | 林鳥鳥

【你可能對這些也感興趣】

《男朋友》| 譚維維 | 於曉光 | 趙麗穎 | 周一圍朱丹 | 妻子浪漫旅行 | 我的保姆手冊 | 51000次旋轉 | 雪菜CP | 野生廚房 | 唐嫣 | 王力宏 | 鄧紫棋 | 甦醒|劉天池|蔣雯麗 | 白敬亭 | 影 | 血小板 | 具荷拉 | 明星工作室 | 相聲有新人 | 吳秀波前任 | 江湖兒女 | 陳偉霆 | 蔡維澤 | 包貝爾 | 霍建華 | 左小青 | 郭晉安 | 羅雲熙 | 彭昱暢 | TFBOYS | 謝霆鋒 | 蕭薔 | 結石姐 | 羅雲熙 | 吳青峰 | 秦昊 | 馮紹峰 | 高雲翔 | 王傳君 | 李誕 | 李雨桐 | 徐佳瑩 | 黃景瑜|張一山 | 3unshine | 戚薇 | 男神執事團 | 張靚穎 | 韓宇 | 萬茜 | 秦海璐 | 黃聖依 | 藤原龍也 | 秦奮 | 周銳 | 周渝民 | 黃子韜  | H.O.T. | 陳志朋 | 梁家輝 | 陳數 | 大S | 石原裡美 | 柳雲龍 | 孫淳 | 張一山 | 凌瀟肅 | 宋丹丹 | 鄒市明 | 黃曉明 | 王嘉爾 | 劉昊然 | 李小璐 | 劉國梁 | 吳奇隆 | GAI |袁立 | 文淇 | 林更新 | 張嘉譯 | 劉亦菲 | 周一圍 | 林峰 | 萬茜 | 馮遠徵 | 張學友 | 郝蕾 | 周杰倫小仙女 | 李鍾碩 | 張翰 | 趙麗穎 | 吳彥祖 | 陳小春父子 | jony j | 張韶涵 | 薛之謙 | 潘瑋柏 | 吳昕 | 汪明荃 | 狗善|鄭爽|趙薇|棗莊勞倫斯 | 羅子君 | 陳俊生 | 楊天真 | 吳秀波 | 吳亦凡 | 竇驍 | 黃曉明 | 沈騰 | 姜思達 | 馬薇薇 | 印小天 | 李沁 | 田馥甄 | 陳赫 | 陳羽凡 | 黃磊 | 謝耳朵 | 段奕宏 | 董子健 | 林奕含 | 賴雨濛 | 周冬雨 | 劉奕君 | 陳道明 | 鹿晗 | 許亞軍 | 李佳航 | 靳東 | 井柏然 | 蔡明 | 劉翔 | 高曉松 |楊麗萍 | 瀧澤秀明 | 春夏 | 林俊傑 | 迪瑪希 | 明道 | 劉詩詩 | 陳偉霆 | 周迅 | 梁博 | 柏原崇 | 唐嫣 | 李準基 | 歐陽靖 | 鹿晗 | 黃阿麗 | 新垣結衣 | 小S | 

相關焦點

  • 《摘金奇緣》:科技公司掀起的一場電影運動
    《摘金奇緣》票房勝利背後的「推手」,竟然是一幫掌握了網際網路話語權的亞裔年輕人。對我們來說,極客們為電影掀起的這場「#GoldOpen」(黃金開畫)運動,比影片本身更耐人尋味。平素裡互相間激烈競爭的美國亞裔矽谷風險投資人、科技公司創始人們坐到一起,為了共同的目標——把即將上映的電影《摘金奇緣》變成美國現象級文化風潮。陳冰說自己覺得過去美國亞裔間的關注和互助不夠,無論是科技圈還是影視文化圈;《摘金》成了很好的標的,讓大家為一件事團結起來,促成真正的「轉變」,讓這股風潮從電影開始,擴散到整個亞裔社區。
  • 亞裔灰姑娘遇上新加坡王子,帶你暢遊美國票房冠軍《摘金奇緣》拍攝地
    他成長於顯赫家族,再加上移民美國的生活學習經歷,使得他自如切換中西方文化不同語境,是一名擁有跨文化視野的作家。>《摘金奇緣》在美國受到追捧,美國華裔對此片的評價,基本分為兩個陣營:對這部片子喜愛的大多數是華裔「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指從小在美國長大熟悉美式文化環境的華人;後來因各種原因來到美國生活的華人,對本片的感覺並沒有那麼強烈。
  • 亞裔在美國處境尷尬
    整件事的大背景是近年來美國民眾,尤其是黑人社會運動人士,對警方暴力執法的不滿。梁彼得這名前紐約市警官因巡邏時開槍、子彈彈跳,射殺了並未攜帶武器的黑人。許多亞裔美國人認為判決不公,走上街頭抗議:過去十年間,紐約警察局有上百起案件牽扯到平民死亡,但很少有警察遭到起訴——梁彼得更是被判有罪的第一人。為什麼白人警察,包括全國高度關注案件中那些殺死平民的白人警察,就可以免遭起訴?
  • 25年一遇的「全亞裔電影」,上周拿下北美票房第一
    據介紹,該片投資3000萬美元,由出生於美國加州的39歲亞裔導演朱浩偉執導,用120分鐘講述一對美籍亞裔年輕人由於男方富豪背景引發的搞笑愛情故事:年輕的美國亞裔女性跟隨男友回家見對方的父母,卻發現對方家庭竟是新加坡最富有的家庭之一。 電影主演包括亨利-戈爾丁、吳恬敏、楊紫瓊、嘉瑪-陳、盧燕、尼科-桑託斯、鄭肯,均為亞裔演員。
  • 美國經典影片《亂世佳人》被下架,美國反種族運動掀起文化的革命
    最近美國,因非裔公民弗洛伊德之死掀起的反種族主義抗爭,似乎正在脫離理性的軌道,越發魔怔了。美國著名媒體平臺HBO已經下架奧斯卡經典影片《亂世佳人》。《亂世佳人》1939年首映,在1940年的奧斯卡金像獎評選中收穫八項大獎,根據通膨率調整計算後,《亂世佳人》仍然是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影片。扮演斯嘉麗女僕的演員因該片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奧斯卡獎的黑人女演員。她成為首名奪得最佳女配角的黑人,但是因當地的種族隔離政策在奧斯卡頒獎的時候被迫與黑人男伴兩人在會場的角落分桌而坐。
  • 《瘋狂的亞洲富人》轟動全美,亞裔站在鄙視鏈的哪一層?
    就像電影女主角扮演者、美國華裔演員吳恬敏 (Constance Wu) 所說的,「這不只是一部電影,這是一場運動」。是的,這部電影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一場文化運動,一場社會運動。上一部引發如此盛況的片子是《黑豹》,漫威首部黑人超級英雄片。
  • 《亞裔美國人》美國亞裔top6族群的故事
    就個人來說,即使以後拿到綠卡,在美國成家養家,我對亞裔美國人這個身份的零歸屬感不會有太大改變,23歲才以留學生身份出國的我如果不是一直覺得自己就是個in-between,頂多有一天也許會接受海外華人這個身份。
  • 孩子是亞裔美國人的煩惱
    大銀幕上,全亞洲班底的《摘金奇緣》在美國連續數周稱霸票房榜;另一部完全由韓裔主演約翰·趙擔綱的電影《網絡迷蹤》也收穫了超高口碑;海王最新 IMDB 評分位 7.6,算是給 DC 扳回點面子,順帶讓溫子仁再次大出風頭;Netflix 上韓劇陸劇印劇、亞裔脫口秀和真人秀越來越豐富;漫威的首個中國超級英雄也在準備中;網絡上日本動漫表情包佔領社交網絡……至少在文娛上,亞裔已經開始站住腳跟
  • 奧卡菲娜金球獎封后:這是「西方審美霸權」還是亞裔文化突破?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好萊塢首位亞裔金球獎影后奧卡菲娜和澳洲大火。 奧卡菲娜成首位亞裔金球獎影后:這是「西方審美霸權」還是亞裔文化的突破?2019年,這部中小成本電影在北美上映時,意外地超過《復仇者聯盟4》,刷新了去年的北美平均單場票房紀錄。該片導演、美籍華人王子逸在參加《好萊塢報導》的圓桌訪談時表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劇本在美國和中國都吸引不到投資人,她甚至一度考慮徹底退出電影行業。直到她帶著這個脫胎於她個人經歷的故事上了廣播節目《美國生活》(This American Life)並取得良好反響後,一切才峰迴路轉。
  • 《摘金奇緣》是一部亞洲文化圖鑑?
    看上去,《摘金奇緣》的難點不只是亞裔文化照耀好萊塢,相反,而是好萊塢的亞裔電影如何在內地引發共鳴。電影的確是「富」,它聚焦的本身就是亞裔富豪群體,但電影絕不只是「富」,因為顯然在奢華背後關注的是奢華文化本身。這部電影的價值就在於電影對於亞裔移民文化的展現。那麼亞裔移民,除了「奢華」的財富外顯,重要的是東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對比和衝撞,事實上這也是電影渴望去表達的中心。
  • 全亞裔班底電影火遍全美,卻被指是「美國人眼中的亞洲」
    》(Crazy Rich Asian)一片八月中在北美首映後叫好又叫座,被指打破美國社會針對亞裔的「竹子天花板」,更被捧為足以改變亞裔長期以來被邊緣化命運的製作。不過,與美國輿論狂熱不同的是,亞洲觀眾反應平平,有批評指該片展示的是美國人眼中的亞洲,而非真實情況,猶如「中餐」左宗棠雞,不地道卻十分受美國人喜愛。《我》是自1993年《喜福會》上映後,首次有好萊塢電影以全亞裔擔綱主創和主演的電影。該片改編自新加坡華人關凱文的同名暢銷小說,描述新加坡超級富有華人精英的故事,上映首周就登上北美票房冠軍。
  • 亞裔電影《瘋狂的亞洲富人》美國大賣,如潮好評伴隨尖銳爭議
    這部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於本月15日上映,五天後票房就超過了專家們的預期,達到3400萬美元,榮登美國票房榜首。就像之前《黑豹》(Black Panther)打破票房紀錄成為美國最賣座的超級英雄電影一樣,這部全部由亞裔和亞裔美國人主演的愛情喜劇電影讓少數族裔故事「不賣座」的說法變得更加蒼白無力。《瘋狂的亞洲富人》改編自新加坡作家凱文·關(Kevin Kwan)的同名小說,故事圍繞著瑞秋和尼克的愛情展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男主角尼克·楊是新加坡某地產家族的後代。
  • 來稿選登:看《摘金奇緣》有感亞裔男性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
    在「泡學」的指導下,他跟一個白人女孩有過一次ONS,但那個女孩在第二天早晨告訴他,自己跟他上床只是因為之前從來沒有跟任何亞裔男性上過床,想體驗一次,看看傳言是不是真的,所以後來也就沒有然後了。有一種說法是,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男性找對象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西方主流文化中塑造的性感浪漫的亞裔男性形象太少了。所以《摘金奇緣》這部劇是美國華裔以及所有亞裔圈子中的熱門話題。
  • 對好萊塢的亞裔來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
    2018年是好萊塢亞裔電影人格外活躍的一年。幕前幕後幾乎由全華裔打造的《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在今年下半年連續三周問鼎北美周末票房榜,以亞裔為主人公的《網絡迷蹤》(Searching)和《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To All the Boys I've Loved Before)也贏得超高口碑。
  • 亞裔電影火爆,歐美電影市場打「亞洲文化」牌刺激你的腎上腺素
    之前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在美國上映並取得熱烈反響,是亞洲媒體的重要突破口。今年,Netflix 原創的兩大無猜(Always Be My Maybe)與王子逸導演的別告訴她(The Farewell)又掀起了亞裔電影熱潮。
  • 《瘋狂的亞洲富豪》奪冠好萊塢 亞裔"揚眉吐氣"
    果不其然,《瘋狂的亞洲富豪》日前連續第二個周末摘取北美票房冠軍,截至26日北美票房收入超過7680萬美元。有評論稱,尤其令美國亞裔觀眾欣喜的是,片中亞裔角色形象比以往更積極正面。這究竟是「25年一遇」的意外,還是一個大勢所趨的轉折點?
  • 美亞裔同性戀者身處兩難:文化衝突與語言障礙
    中新網7月1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導,美國爭取婚姻平等也是一場爭取同性關係正常化的鬥爭,然而由於第一代與第二代亞裔移民存在文化衝突與語言障礙,家庭成員之間幾乎無法針對此事展開討論。  到加州定居的亞裔移民數量是拉丁裔移民的兩倍,比如在聖蓋博市(San Cabriel Valley),亞裔新移民佔城市人口的大多數。在全美居民廣泛接受同性戀現象的大風潮下,這些新來乍到的亞裔新移民仍然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  然而,當第一代亞裔移民的子女接受美國文化和價值觀時,兩代移民之間就會產生文化衝突。
  • 美國紀錄片講述「亞裔的抗爭」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5月是美國的「亞裔和太平洋諸島後裔傳統月」,一部聚焦在美國生活的亞裔族群的紀錄片《亞裔美國人》本月11日在美國公共廣播頻道(PBS)開播。這部全部由亞裔美國影視團隊製作,展現19世紀以來亞裔生存情況的5集紀錄片,其中既有中國勞工也有社會名流,還有歷史上迫害亞裔的醜聞。聯繫當下疫情期間亞裔受到的歧視,這部紀錄片讓美國人更關注亞裔在各個領域的現狀和困境,其中也包括最具代表性的影視產業及其從業人員。
  • 這部好萊塢全亞裔演員的電影,踩著漫威上位,誰再敢說中國不行?
    在世界第一的電影生產地好萊塢,亞裔的東方面孔大多數都是以配角和陪襯的角色出現在電影作品中。雖然部分電影中確實也有像李冰冰這樣的演員存在,但更多的還是為了向中國做推廣。所以,能夠以全部亞裔演員的陣容出現在好萊塢電影裡,上次還是25年前。
  • PBS《亞裔美國人》系列紀錄片觀後感
    Generation Rising 起來的一代 - 講述經歷了二戰、越戰、韓戰之後,亞裔為實現自己的「美國夢」而辛勤勞作, 同時為自己的平等權益與其他少數族裔聯合起來抗爭,包括1965-1970年的菲裔與墨裔葡萄園農工的聯合「抵制葡萄」運動,還有拿起了紙筆、音樂、藝術等不同方式來勇敢發聲、表達自己的亞裔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