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一個女人沒有愛情,就沒有任何人可以打敗

2021-01-18 澎湃新聞
 

鳳凰新聞客戶端 鳳凰網在人間工作室出品

餘秀華有兩個月沒寫詩了,自己跟自己不高興。桌上的書,她也沒看。唯有床上那本《中陰聞教得度》經書,她忍著頭疼還能翻翻。這是一本講念經、打坐、修行的書,「教人死了之後怎麼送他上天堂。」

一張 1.8 米乘 2 米的雙人床,成了餘秀華離不開的地方。每天,她待在床上的時間超過20 小時。除了洗衣、吃飯、散步、澆花,她很少在地上活動。不寫詩也不看書的日子,她愛趴在床上看視頻、下象棋。她不怎麼玩網路遊戲,「吃雞」半天找不到敵人;她也不常上微博,不知道肖戰是誰;實在悶得慌,就開一場直播,跟陌生的網友說說話。

這段時間,她情緒不好,最嚴重的時候,一個禮拜睡不著。長時間的失眠,讓她的眼睛「像扎著麥芒,有噁心之感」。夜半醒來,她會產生很深的恐懼感:「我不知道人活到最後是什麼樣。」一世的光陰,只能慢慢熬。

「她看見大路上的人來來往往

沒有人看見她

她聽見他們大聲地或小聲交談

沒有人知道她聽見

她計算著一個人從人群裡走出來對她揮手

沒有人知道她在計算

在她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裡

她又一次覺得

與天空這麼近」

——《站在屋頂上的女人》

早上 6 點,天上的雲霧還未散開,父親餘文海拎著家裡的掃帚和簸箕,在主坡道上掃地。他紅光滿面,但勞動時胯受了傷,走起路來不太穩。

橫店村——這座離武漢車程 3 小時的村莊,早已不是範儉當初拍攝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時的模樣。2017 年春節前後,300 多戶村民搬進了新樓。窄小的上坡路變寬,兩邊的稻田被一排排雙層洋房替代。餘家失去了 20 畝土地,餘秀華也失去了看夕陽落下的四合院,唯一保留的是2 分地大小的魚塘,由余文海打理。

新農村建好後,餘文海當上了村裡的清潔工,每月 1000 多塊工資,早上打掃衛生,每五天運一次垃圾。他還在附近的產業園打零工。

■ 橫店村的標識。

村裡的指示牌和牆壁上,到處印著餘秀華的詩,從《穿越大半個中國來睡你》到《我愛你》。不過,接受採訪的十多位村民說「讀不懂」。

立秋前,正是採收稻穀的時節。每到農忙時,餘秀華就不願出門。

她對這個村莊沒有任何要求。村民做農活,餘秀華不懂;她講的東西,他們也不明白。她和村民談不到一塊,碰見了打個招呼,平常開個玩笑,互不影響。

■ 餘秀華在舊居前。

村子的停車場變成了曬穀場。停車場對面是2018 年底建成的「餘秀華舊居」景點,包括餘秀華居住了四十年的四合院和一片竹林。餘秀華已出版的詩集,描述的大多是在這裡的生活印象。

奶奶住過的房間,以前塞滿了東西,如今空空蕩蕩。屋頂加高了一尺,抬頭便能看到新牆與舊牆的交替。

離舊居不遠,門前貼對聯、掛燈籠的便是餘秀華的新家。家裡沒有狗、貓和兔子的身影,只有餘文海養的兩隻鵝、兩隻鴨和十一隻雞(本來是十二隻,後來死了一隻)。

登上十層又十層樓梯,聞到淡淡的薰衣草洗衣液的味道,便到了餘秀華的地盤。二樓有三間房,餘秀華住中間。餘文海住樓下,一般不上樓。除非看不慣餘秀華馬馬虎虎地打掃衛生,他才上樓一趟,邊罵邊擦。

2017 年母親周金香去世,在荊門工作的兒子周末才回來。平日裡,餘秀華只有父親作伴。

掃了一半地,餘文海買了早餐,回屋給餘秀華送上樓,自己則坐在餐桌邊就著啤酒吃完。餘秀華沒吃他買的早餐,迷迷糊糊地下樓,摸到廚房,打開冰箱,顫顫巍巍地端出一盒冷冰冰的雜醬面。

除非有客人,餘秀華一般不在餐廳吃飯,而是在後院一間牆壁被燻得黑乎乎的廚房裡吃。餘文海說餘秀華吃飯老掉渣,這間屋沒鋪瓷磚,看不出來。

吃完早飯,餘秀華又上樓躺下。

窗戶下是正門,倚在窗邊可以看見來往的村民。結婚時買的印有「喜喜」字的紅毛毯,餘秀華當涼被蓋。床頭柜上累著的書已落灰。機械手似的檯燈定格在靠近枕頭的上方,籤字筆、插線板、碎屏的手機和卷頁的書,散落在床上。

床尾一頭對著兩張並排的書桌,一高一矮。筆記本電腦落寞地待在小方桌上。鏡腿處纏著橡皮筋的眼鏡在一堆書旁極不起眼。這些書,一部分是出版社寄的,一部分是餘秀華買的。

在餘秀華的家裡,找不到幾本她自己的書。從2015 年1 月第一本詩集誕生起,餘秀華一共出版了五本書,其中包括三本詩集、一本散文集和一本小說。第一本《月光落在左手上》和第二本《搖搖晃晃的人間》各賣出25 萬冊以上,另外三本的累積銷量也不低於 30 萬冊。在詩集的印數普遍只有3000 本還賣不動的年代,《月光落在左手上》2020 年 9 月又加印了 3 萬冊。

餘秀華無疑是當代最暢銷的詩人。但她「那點小才華」不知是否遺傳自父親。

餘文海念初中時,正值文革時期。貧下中農出身的他,被分配到生產隊勞動,沒再繼續考學。他上學時愛看書,也愛寫詩。餘秀華曾捉弄過父親,將他寫的「順口溜」全部發在了朋友圈,沒想到獲得一片讚賞。

她的脾氣性格倒像父親——誠實,感性,衝動。

「一棵茅草在風裡,不停地晃動。不知道一尺外多少事情

正在發生。自然以外的都被扣留下來

……

她不相信母親說的菜籽命

對於老師講的『草民』她理解不了

只知道人死了要落到草下面」

——《一棵茅草在風裡晃動》

1976 年清明節,餘秀華出生。家裡請的接生婆沒經驗,餘秀華倒產,小腦受損。由於缺少消毒設備,她還感染了破傷風,在荊門人民醫院治療了20 多天,才撿回條命。按照橫店的習俗,每逢清明和春節,要給逝者上墳。在這一天來到人間,餘秀華說自己像是「招鬼的」。

三歲時,餘秀華躺在搖籃裡坐不起來;直到六歲,她還不會走路。餘文海和周金香求醫問藥,請神婆到家裡做法事,都沒起作用。算命的說,她前世做了壞事,這輩子要受罰。這些話在幼小的餘秀華心裡壓了很久,「童年很恐怖」。

八歲上小學一年級時,餘秀華還沒有自由行走的能力。奶奶、母親和父親輪流背她上學放學。背了大概一學期,她開始練習杵雙拐行走。

一年級期末考試,那天下大雪,餘秀華沒法到學校。因為缺考,老師讓她留級。她和老師吵了一架。身體雖然不好,但記憶力好,她不覺得上學吃力,但最後還是留了一級。「雪」變作日後詩歌裡揮之不去的意象。

三年級時,同學們嘲笑她杵著拐杖走路難看。她先甩了一根拐杖,不久後又扔了另一根,兩隻小腳丫學著承受身體的全部重量。有時,走到田埂走不動了,她索性往前爬。

到了四年級,學生們開始寫作文。由於身體原因,餘秀華沒法控制手的穩定性。她必須用左手按著右手,一筆一划用力地寫。手上起了老繭。

餘秀華喜歡語文老師,寫了封「情書」給她。老師當著全班念了,還表揚餘秀華「寫得好」。這是她文學的啟蒙,也是鼓勵,但僅此而已。80年代的農村,沒有書店,也沒有什麼課外讀物;即便有,餘秀華也捨不得買。她找周金香要 2分錢買鉛筆都要挨一頓批。

學校有個文學社,每月出一期小冊子,所有學生可以參加。餘秀華偷懶,覺得寫文章太費事,投了首詩《無名星》,卻得了一等獎。餘文海讀過那首詩,寥寥幾句話:「她形容自己是一顆很小很小的星星。」

雖然得了獎,但餘秀華的成績趕不上努力。學習學不好,農活幹不了。「無用」的她感到悲傷,覺得自己是家庭非常大的負擔。「人活著,每天不進步不如去死。」初三那年,她拿起菜刀,割了左手腕。身體的包袱很沉重,直到今天還沒消失。

■ 餘秀華父親餘文海。

中考時,餘秀華差了十幾分。「她有勇氣,跑到市裡找校長。」餘文海說。後來,學校沒收任何費用,準許餘秀華入學。

好不容易上了高中,卻迎來人生最痛苦的日子。由於手腕彎不了,餘秀華寫字很慢,語文考試時,連作文都來不及寫。「人家交卷了,她才寫一半。」餘文海說。

「我爸媽不了解我,他們覺得哪怕我讀了大學也不會找到工作,因為我是殘疾人。」餘秀華是學校的保送生,校長承諾保她上大學;但不管怎麼努力,成績始終在下滑,她覺得對不起校長。到了高二,餘秀華沒參加期末考試就跑回了家。她收攏課本,一把火燒了。「一切都是自己搞砸的。」

父母確實沒指望她上大學。他們在村裡盤了一個小賣部,維持女兒的生計。

這時候,餘秀華還沒怎麼寫詩。

「能被掠奪的,一樣不剩

能夠侵入的,焚燒乾淨

但是我掏出這些方塊字體,並不是虛擬的重生

只有詩歌和我互不掩飾

不會擔心被誰剝奪自由和尊嚴

——這乾淨的宿命」

——《除了繼續寫,還是繼續寫》

七月餘秀華回家,八月就結婚。19 歲的孩子,還不知道婚姻是什麼。

經人介紹,父母給餘秀華招了一個上門女婿——從四川來荊門打工,比餘秀華大12 歲的尹世平。父母叫餘秀華去領結婚證。想著以後多一個玩伴,她就去了,「不知道還有婚姻生活、男女關係,一張白紙。」

結婚的時候,餘秀華沒感受到甜蜜,只擔心那個男人會跑掉;生了孩子後,她巴不得尹世平跑掉。她想要盡一個妻子的責任,投入過這段感情,但發現沒用,兩人的精神世界不對等,沒話說。

「結婚一年左右,她吵著離婚。」餘文海說,「她是殘疾人,老公是健全人,我們不許,她跟我們爭,在炕上打滾。」

好在,尹世平常年在外,除開春節,一般不回家。兩人雖然結了婚,卻各過各的。他給餘秀華留出了足夠的個人空間。

守著小賣部,沒人的時候,餘秀華就拿個小本子寫分行文字,當娛樂活動。鄰居謝阿姨說,顧客來了,她寫她的也不搭理,「賣不上什麼東西。」

這期間,餘秀華接觸了不少社會青年。她跟他們下象棋、打撲克、罵髒話……年復一年,渾渾噩噩到了25 歲。

餘秀華象棋下得不錯,村書記比較欣賞她。有一天,他上門到餘秀華家裡下棋,翻到了柜子上寫詩的小本子。他對餘秀華說,你寫得很好,要不要投稿?

投稿就要抄寫詩歌,餘秀華感到「痛苦」。但詩歌字數不多,她便試了試。投第一次,中了;投第二次,又中了。就這樣,她的詩出現在當地的《鍾祥日報》《荊門晚報》等報刊。不過,編輯們不知道她的身體狀況。

上學的時候,她用右手寫字。為練左手,她寫了一篇10 多萬字的小說。左手沒有右手抖得厲害,字跡相對工整些。

這時候,餘秀華寫的詩也不多。

■ 餘秀華舊居的大門。

■ 餘秀華新居中養的花。

27 歲那年,周金香去兒子家幫忙帶孩子,餘文海既要種地還要打理魚塘,小賣部沒人照應,加上生意不好,就賣了。

沒開小賣部以後,餘秀華感到無聊,認真寫起詩來。

當生活和心靈被逼上絕路時,沒有任何人傾訴時,餘秀華選擇了詩歌。雖然她的雙腿很難併攏,講話含糊不清,表情也不自然,走路歪歪斜斜,但詩歌給了她靈魂的出口。

「遲早有那麼一天,父母老了,丈夫靠不住,兒子有自己的家。」2012 年,渴望自力更生的餘秀華背著父母,一個人坐火車去了溫州打工。

工廠離海近,洗漱和吃飯的水要自己打,餘秀華的手沒力氣,提不起重物,必須靠同事幫忙。工作間歇,她不和人閒聊,自個兒趴在床上寫詩。「詩歌一直跟在身邊,我想它的時候,它不會拒絕我。」

餘秀華工作辛苦,「一天吃一頓,身體徹底垮了。」餘文海給女兒打了很多電話,才把她追回來。餘秀華做了一個月,因為動作慢,工資沒掙到,還虧了300 多塊路費。

為了自食其力,餘秀華還跟著幾個老頭子討飯。她買了一個碗,駐足了一天,但最終拉不下臉跪著,乞討沒做成。

吃的苦,受的傷,餘秀華從來不告訴父母。餘文海說:「她這人倔強,生病了全身冒汗,問她怎麼了?她說沒事。」餘秀華卻說,孩子生出來後是獨立的個體,歡喜可以分享,但苦難沒必要。

從 27 歲到38 歲成名之前,每到農忙的時候,餘秀華心理都要遭受一次打擊。九月和秋天,佔據了她詩歌不小的篇幅。

2014 年,《詩刊》雜誌編輯劉年在博客上發現了餘秀華的詩。「她這樣的作者,讓編輯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沒等餘秀華回復,他就自顧自地選了幾首詩,填了稿籤。

通過 QQ 聯繫上餘秀華後,劉年讓她寫一篇創作感想。「我是社會最底層的人,沒有比這更糟糕的生活。」餘秀華心想反正沒損失,爽快地同意了。

她在網吧只待了一小時,打了1000 多字的感想(超過一小時要多交三塊錢)。在這篇題為《搖搖晃晃的人間》的短文中,她寫下了一段話:「當那些扭扭曲曲的文字寫滿一整本的時候,我是那麼快樂。」

2014 年 11 月雜誌出來後,《詩刊》微信公眾號也刊登了餘秀華的詩。對一個當時關注數只有 2 萬人的公眾號來說,餘秀華的詩創造了奇蹟——閱讀量超過了七萬。隨後,她的詩引發了轉載潮。經學者沈睿推薦,網友推波助瀾,《穿越大半個中國來睡你》被轉發了上億次。

餘秀華紅了。

「我們都是活在車禍,泥石流,瘟疫之間的殘疾人

活著活著,就淡忘了愛情

開始我分明聽到了腳步掠過夕陽的匆忙

『除了愛,我們一無所有。有了愛,我們一無所有』」

——《一個人正往這裡趕》

2015 年 2 月,《月光落在左手上》發行。餘秀華收到第一筆版稅,有了獨立的本事。她下決心離婚。

尹世平收了餘秀華給的15 萬分手費。從民政局出來,兩人吃了一頓「散夥飯」。

周金香得知女兒離婚的消息,氣不過,連哭幾天。餘文海勸她:「有什麼想不通的?是你女兒不要人家,不是人家不要你女兒。」

離婚後,餘秀華和尹世平不來往。頭幾年,餘文海叫女婿來家裡團年,餘秀華見了心裡不舒服。2019 年春節,尹世平不來了。

雖然不怎麼見面,但在父親勸說下,餘秀華用稿費給前夫在村裡買了一棟房子,離自家不遠,戶主的名字只有尹世平。「他有個家,也算有根在這裡。」她擔心尹世平老了後,變成流浪漢。

「離婚是我一輩子做的最幸福的事。」剛離婚的那幾年,餘秀華快樂得要死,近兩年又不行了。

身體給餘秀華帶來長期的痛苦,影響了她的感情走向。「有點能耐的人不會要她,沒有能耐的人她也不要人家。」餘文海說。

在感情上,她也主動過。17 年前,餘秀華愛上了鍾祥市的電臺主播。成名後,那個人不再見她。20 多歲時,餘秀華還敢跑到單位找他。現在的她不這麼做了,老老實實在家待著。這段經歷被她寫進了小說《且在人間》。

和餘秀華相處的人,大部分一開始覺得她可愛直率,相處久了又覺得她古怪,是潑婦。按餘秀華自己的話說:「都是醜陋的」。

■ 餘秀華的讀書筆記。

餘秀華害怕深層次的了解和交往,一貫的戲謔和調侃成為了她面對人世,「面對一切美好和惡毒的方式」。反而面對真正「愛」的人,她不敢見面,見了不敢說話,還要喝酒壯膽。

「當你喜歡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的時候是根本不需要理由的,我無法判斷所謂的理由是否總是帶著一種不願明說的目的性。喜歡一樣東西,我說的是骨頭裡的喜歡,一定帶上了先天性的屬性,和生命的染色體有關。」她在散文集《無端歡喜》裡寫道。

年紀越大寫得越好是餘秀華的野心。好比新詩這個圈子,「有的寫著寫著就裝逼。」去年和今年寫的詩夠出一本集子,但她覺得「出多了沒意思,都是反覆。」她希望「寫得更好」。

然而,好是相對的,跟生活體驗聯繫在一起。她知道哪些詩寫得不好——偏激、瘋狂、狹隘,這是她沒打開的一部分。「打開的可能性很小。情執破不了,就沒辦法搞;情執破了後,有得有失。」

情是人一半的生命,破了之後魂丟了一半,可能成為一個智者「天天寫詩」,也可能成為一個墮落者「天天喝酒。」但是,就沒有愛情了。「沒有一定想和誰在一起,為他吃不下、睡不著。情感都不要了,貞潔也毫無意義。今天睡一個,明天睡兩個,後天睡三個……」

這個坎兒餘秀華沒過去。「女人敗就敗在愛情上。一個女人沒有愛情,就沒有任何人可以打敗。」

「『愛是我心靈的唯一殘疾。』我對他說

這時候宇宙次序又一次混亂,我一邊理

一邊哭

我不再練習說話。不再跳進月光

不再總想把手上的疤痕掩蓋

我知道,直到我死,都不是時候

那麼疼。血肉模糊卻是偽證

我不再練習說話。仿佛又一次改邪歸正

仿佛又一次自投羅網」

——《我的身體裡有暮色升起》

詩歌在生活裡仿佛起不了作用。2018 年以來,餘秀華到哪兒都睡不好。

平常她是開心果,可一旦遇到事情,兩三個月走不出來。心情不好時,她容易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詩人太分裂,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

平靜的心態才能寫作。不能寫的日子,餘秀華靠喝酒打發時間。時間會消滅苦難,消解個人的苦惱。只要將時間打發過去,生命自然會起變化。

喝暈了,什麼事幹不了,讀不了書,寫不了東西,連好好睡一覺也做不到。尹世平愛喝酒,喝完後變著法跟餘秀華吵架,實在令她厭煩。餘秀華卻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好在我喝酒不吵不鬧,一個人趴在桌子上,醒了就滾床上去。」

可是,餘秀華不控制自己,喝得快喝得多,一杯酒兩三口沒了。有兩次,她因醉酒被送到醫院。「打了一夜吊針才醒,真是讓人擔心。」餘文海說,「搞過分的話,她能把自己毀滅。」

從小餘秀華就不聽話。餘文海說:「她不挑事端,不發毛病,很好。她有時候搞些別出心裁的怪事,給你氣死。」

家裡買了一輛代步車,外型看上去像小汽車,但最快只有 50 碼。餘秀華坐了兩次,研究了說明書後,趁餘文海不備,偷了他放在臥室裡的鑰匙,獨自上路了。繞著橫店開了三圈,過下坡路時,她的腳使不上勁,剎不住車。車子撞到馬路邊的護欄,賠了 800 元。「幸好沒傷到,也沒有撞到人。」餘文海想起就感到後怕。他把家裡的酒鎖在儲物間,車鑰匙也藏了起來。

■ 餘秀華走在村道上。

2019 年,餘秀華有一半的時間在生死線上掙扎。頭髮掉得兇,差點成一個禿子。她索性剃了寸頭。

她覺得自己活不過,便找朋友在北京請了一位大師算命。大師說,餘秀華的八字非常奇特,「相生相惜,相剋相殺,不是好命也不是壞命。」尤為重要的一點是——餘秀華能活到 80 歲,成為世界級名人。

「80 歲,怎麼活啊?」餘秀華發起愁來。她開始放心大膽地喝酒。她相信自己「半夜跳河自殺沒人救,也會漂起來。」

有一晚在工作室,餘秀華倒了兩瓶勁酒在茶壺裡,差不多兩斤,不知不覺喝光了。星期天喝的,星期二才醒來,睡了兩天兩夜,「死掉了也不知道」。

她的腿是美的,卻磕了不少傷痕,膝蓋、大腿青一塊紫一塊。大多數傷是摔的。600 度近視的餘秀華,嫌夏天太熱,不怎麼戴眼鏡。看不見臺階摔,喝了酒摔,舊傷未愈,新傷又來,漸次成災。

作為一個心靈敏感的人,內心總有不安。

每一次喝醉,眼睛沒有流淚,但身體在哭泣。餘秀華想:「我為什麼活著?」不管身在何處、地位如何、有誰陪伴,孤獨感始終如一。她幻想武俠小說的情節發生在自己身上:掉到山洞裡,偶遇真經,一下子看破人生。但這終歸是夢,是詩人迷幻的現實。

父親餘文海理解不了女兒:「她是瞎想,想得離軌。」有吃的有喝的,受人敬佩,在農村也算有錢,還有什麼想不開的呢?

餘秀華卻說,生死的問題並不會因為出名或有錢而得到解決。

■ 當地的麥田。

一天中午,工作室只有餘秀華一人。她拿了把水果刀放在枕頭邊,準備割腕。恰好,某報社的記者打來電話。他知道餘秀華打算自殺後,騙她選一種不那麼痛的方式——餓死。餘秀華躺在床上等啊等,餓得受不了,又喝酒去了。

餘秀華似乎有意弄疼自己,以此活得純粹。「一個人在疼的時候才知道疼還在自己的身體裡,沒有被酒精麻痺,沒有被飄到半空的名譽的、侮辱的東西麻痺。」

到目前為止,編文學史的老師還沒將餘秀華的詩收入過,她也僅獲得過民間文學獎。雖然對官方獎項不惦記,但餘秀華還是希望獲得魯迅文學獎或諾貝爾文學獎,至少到那個階段,她將獲得更大的創作自由和尊重,以及更高的話語權。

詩人將這個世界看得很透徹,她可能因為絕望自殺,但不會因為詩歌自殺。「名譽和困境交織在一起,才心安理得。」

寫不寫詩,身體裡的恐慌和傷害一直在。

原標題:《在人間 | 餘秀華:一個女人沒有愛情,就沒有任何人可以打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在人間| 餘秀華:一個女人沒有愛情,就沒有任何人可以打敗
    他們在村裡盤了一個小賣部,維持女兒的生計。這時候,餘秀華還沒怎麼寫詩。沒開小賣部以後,餘秀華感到無聊,認真寫起詩來。當生活和心靈被逼上絕路時,沒有任何人傾訴時,餘秀華選擇了詩歌。雖然她的雙腿很難併攏,講話含糊不清,表情也不自然,走路歪歪斜斜,但詩歌給了她靈魂的出口。「遲早有那麼一天,父母老了,丈夫靠不住,兒子有自己的家。」2012 年,渴望自力更生的餘秀華背著父母,一個人坐火車去了溫州打工。
  • 專訪餘秀華:沒有愛情就沒有痛苦,我現在就沒有痛苦
    去他媽的愛情,沒有就沒有唄,有什麼大不了!以下是談話的內容節選,點擊文章末尾的「原文連結」可以收聽實況錄音,聽完你會覺得,人生,還是挺有勁的。格桑:歡迎餘秀華老師來到上海,來籤售您的新詩集。餘秀華:都有,還有得到之後的空虛,其實是個死循環,得到得不到都痛苦。我想以後再也不要談什麼破愛情了,真的痛苦。祝羽捷:但是沒有愛情我們就沒痛苦了嗎?餘秀華:沒有愛情就沒有痛苦。
  • 餘秀華:我也有想法沒有表達出來做真實的人很難
    愛情是餘秀華詩歌的重要主題。對待愛情,餘秀華依然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女生,「跟簡單喜歡一個人不一樣,愛一個人,就變得很著急,同時又小心翼翼。愛情必然伴隨著痛苦。因為愛情會面臨很多具體的問題。會面臨很多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而且,愛情這個東西,就是很『賤』嘛。你去追的時候他跑掉了。等你走了之後,那個人又捨不得,反正就總是不在一個頻道上。
  • 餘秀華:我也有想法沒有表達出來,做真實的人很難
    愛情是餘秀華詩歌的重要主題。對待愛情,餘秀華依然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女生,「跟簡單喜歡一個人不一樣,愛一個人,就變得很著急,同時又小心翼翼。愛情必然伴隨著痛苦。因為愛情會面臨很多具體的問題。會面臨很多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而且,愛情這個東西,就是很『賤』嘛。你去追的時候他跑掉了。等你走了之後,那個人又捨不得,反正就總是不在一個頻道上。有時候我覺得,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沒有愛情的時刻。」
  • 44歲的餘秀華:那個還在為了愛情酗酒的可愛女人,她很真實
    餘秀華特別可愛,她說:「許研,我真的很難過,我每天早上醒來就說,哎,媽的又活了一天,然後今天怎麼過?喝酒。」她說的這句話特別讓人心疼,其實許秀華也不過是個正常的女人,誰還沒點情感上的訴求。一個離異的40多歲的殘疾女人,還在為了愛情酗酒,這是多麼富有生命力的一種標誌。餘秀華的真實,在於她對情感的表達上,很多人都未必能像她活得那般真實。
  • 李雪琴的王建國,餘秀華的李健 都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餘秀華自幼腦癱。19歲的時候,由母親做主,將她嫁給了一個大12歲的男人。20歲她就生下孩子做了母親。餘秀華和丈夫在精神層面上完全無法溝通,就像不同物種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她多次要求離婚,父母以死相逼,就是不答應,因為父母擔心你一個腦癱女人,如果離婚了,我們死後要怎麼活?
  • 「愛情本賤」,聽餘秀華談愛情就如同聽男人談生孩子的感受
    這完全不著調的暗戀,一個稍微理智的人都會按下去,更別說公開秀情詩,還拄著拐杖去愛,把內心的玫瑰一片一片打開。愛情詩歌也不能這麼寫呀,這分明是教唆大夥給劉-亦-菲們寫情詩啊。愛情不能這樣幹!暗戀得有暗戀的樣子,看看李敖「別人眉來又眼去,我只偷偷看你一眼」。也就餘秀華鬼哭狼嚎著寫情詩,如果我是李健,我早告餘騷擾了。餘秀華不但給李健寫了,還給馮小剛寫,這不是自取其辱嘛。
  • 【品讀】餘秀華:年輕時,誰沒有那點事呢
    片長6分16秒,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餘國慶、王自宸攝像;賈釗剪輯)詩歌是我搖搖晃晃人生的一根拐杖「一個無法勞作的腦癱患者,卻有著常人莫及的天才,不管不顧的愛,刻骨銘心的痛,讓她的文字像飽壯的穀粒一樣,充滿重量和力量,讓人對上天和女人,肅然起敬。」《詩刊》編輯劉年寫下這段文字,向讀者鄭重推薦餘秀華。
  • 鍵盤俠剋星:戰鬥詩人餘秀華
    對於這些爭議,餘秀華就一句話:幹就完了。前段時間,她曾參加了一檔談話節目,在節目中,她闡述了自己的愛情觀。「愛情是唯一的,但愛情的對象不是唯一的。」餘秀華曾經曝光了一位粉絲的私信表面上是在表達欽慕之情。可仔細一看,句句藏著卑鄙「娶了一個比你還醜的女人」「我妻子將逝,我想追求你!」
  • 餘秀華一個極具爭議的女人,究竟是詩人,還是文化流氓
    餘秀華一個極具爭議的女人,究竟是詩人,還是文化流氓文/成長新視點有人說,有爭議的,證明她有存在的價值。我想說,一般帶有典型爭議的人,多為非常極端的性格。一、餘秀華是誰。從某種方面的情況看,她的人生還是比較勵志的,表現了一個殘疾人不服輸的積極向上的精神。在她20歲左右,由於一直沒有人喜歡自己,也沒有合適的婚姻對象,父母就做主把她嫁給了一個比他大十幾歲老實巴交、沒有文化的農民,對今後她的生活也有個依靠和著落。
  • 餘秀華:愛情在人性面前就是一個謊言
    伯父發現了兩個人的私情,用了一個特別的懲罰方式:用一條鐵索把兩個人栓在了一起。這個老男人對人性的了解讓他的陰謀沒有意外地得逞:兩個年輕人開始欣喜若狂,他們要的就是兩個人永不分離的愛。這根鐵索不是特別短,兩個人有大約1.5米的活動距離。但是沒有多久,他們的分歧出現了,生活裡一些瑣碎的事情再也不能以愛的名義統一,痛苦出現了,一天天加深,最後到無法忍受,女人開槍打死了自己。
  • 腦癱詩人餘秀華,成名後15萬和丈夫離婚,追求愛情的路看不到光
    「她的內心,沒有高牆、銅鎖和狗,甚至連一道籬笆都沒有,你可以輕易地走進去。」初次看見餘秀華的照片,相信很多人覺得她不像個詩人。因為這場單方面的愛情,她寫了不少關於李健的情詩,語言露骨直白,自然也引起了李健粉絲的不滿。他們集中火力斥責餘秀華「不要臉」,「作為女人不矜持」,可餘秀華直言「我就是怎麼了?
  • 餘秀華:是一個詩人,也是命運的抗爭者
    在1976年餘秀華出生於湖北的鐘祥市一個很小的農村小鎮上,因為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先天性的腦癱,說話不清楚行動不便命運似乎也就是這樣安排了,先不說在這個社會上餘秀華承受過多少的嘲笑和苦痛,這些命運也沒有要停止安排的意思。
  • 從楊冪到餘秀華:女人在婚姻裡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3而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女人,因為錢的問題,在婚姻中受了太多委屈,被丈夫嫌棄,看公婆冷眼,就算夫家對她再不好,卻也始終沒有勇氣離開。一個很扎心的現實:月薪三千的女人,與月薪三萬的女人,受到的待遇,真的不一樣
  • 餘秀華:婚姻是一個用了多年的馬桶!火了之後花15萬與贅婿離婚
    年,湖北橫店村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餘秀華出生了。但是大學對一個身有殘疾的普通農村姑娘,顯得奢侈了一些。哪怕她也曾經代表過省隊,參加過全國的象棋比賽。書念不下去,打工沒有機會,父母也不可能照顧自己一輩子,長到18歲的餘秀華,眼下也剩下了一條路,結婚生子。於是在父母緊鑼密鼓的安排下,第二年餘秀華就嫁給了入贅的尹世平。
  • 餘秀華與李鍵:一個農民女詩人導演的獨角戲結果讓自己演砸了
    愛到深處,不需要說,比如我愛李健,我就沒有天天說,李健也愛我,他從來不說。」這篇文章是力挺方方的,怎麼突然之間扯上李鍵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我趕緊在網上搜索,孤陋寡聞的我這才知道李健是誰。那麼一個陽光的大男孩,難怪會引起農民詩人餘秀華的興趣。餘秀華這句話的意思,我也開始有些似懂非懂。「愛到深處,不需要說,比如我愛李健,我就沒有天天說。」
  • 腦癱農民詩人餘秀華——搖搖晃晃的一生
    餘秀華出生於湖北,因為生產時倒產缺氧導致了腦癱。三歲時,餘秀華躺在搖籃裡坐不起來;直到她六歲的時候,依舊不會走路。由於她自己的身體原因,餘秀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手的穩定性,她不得不用左手按著右手,甚至要一筆一划用力地寫,如此這般,手上自然起了老繭。
  • 有一種「謊言」叫餘秀華「愛」李健
    為了離婚,餘秀華幾乎淨身出戶。這段不對等的婚姻,不是外在的形式不對等,而是兩個人的靈魂沒有任何相通的地方。所以在餘秀華有資本可以一個人過好自己時,毫不猶豫選擇了離婚。這樣一個外表看上去有點「詭異」的女子,卻能寫出最熱烈的情詩,她本人不止一次說自己特別嚮往愛情。餘秀華雖然有過婚姻,但是對於她本身,離婚後的她才像她自己。
  • 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背後,飽含的是餘秀華艱辛搖晃的人生
    在《和媽媽一起回家》中她寫道:村裡擴建公路,路基都毀了/連同一直掛在天上的月亮也毀了/一場雨,把剛剛踩出的一條小徑毀了/一個年老的女人拉著一個走路不穩的女人/一雙沾滿泥巴的腳拖著另一雙陷在泥巴裡的腳……在《麥子黃了》中,她用麥子的意象表達在農田裡勞作一生的父親
  • 餘秀華:成名這兩年
    在成名兩年之後,女詩人餘秀華再次走進公眾視野,被燈光和掌聲追逐。去年,有「紀錄片界奧斯卡」之稱的阿姆斯特丹紀錄片節(IDFA)評委會就把評委會大獎頒給了這部中國紀錄片,其頒獎詞毫不吝嗇讚美:「想要製作有關詩歌的影片而不落俗套很難,但《搖搖晃晃的人間》做到了,它如詩一般,以細膩而富有啟迪的形式描述了一個非凡的女人。」88分鐘的電影,像是一首漫長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