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又稱蕈類,屬於真菌植物。毒蘑菇是指食後可引起食物中毒的蘑菇。特點有:顏色美麗,表面粘脆,柄上有環;多生長在腐物或糞肥上,多數不生蟲子有腥辣、苦、酸、臭味,碰壞後易變色或流出乳狀毒汁。毒蘑菇有100餘種,含劇毒可致死的有10餘種。毒蘑菇的有毒成份很複雜,一種毒蘑菇可含多種毒素。蘑菇中毒多發生於高溫多雨季節,往往由於個人採摘野生蘑菇,又缺乏識別有毒蘑菇的經驗,誤食造成。
No.1
蘑菇中毒的類型
根據所含有毒成份的臨床表現,毒蘑菇可分為胃腸類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肝臟損害型、呼吸與循環衰竭型和光過敏性皮炎型等類型。
胃腸型
毒素可能為類樹脂物質。潛伏期為0.5-6小時。表現為腹痛、腹瀉、水樣便、噁心、嘔吐。病程短,2-3天,死亡率低。此型代表為黑傘蘑菇屬和乳菇屬的某些蘑菇種。
神經精神型
導致此型中毒的蘑菇中含有引起神經精神症狀的毒素。潛伏期為0.5-4小時。臨床表現除有胃腸反應外,主要是神經精神症狀:流涎、瞳孔縮小、脈緩、重者出現精神錯亂、幻視、幻聽等。病程一般為1-2天,愈後良好,死亡率低。誤食牛肝蘑菇屬毒蘑菇時,還有小人幻覺。
溶血型
有毒成份為鹿花毒素,有強烈的溶血作用。潛伏期一般為6-12小時,大多在胃腸炎症後出現溶血性黃疸,肝脾腫大,少數病人出現蛋白尿。此型代表為鹿花蘑菇。
臟器損害型
有毒成份主要為毒肽類和毒傘肽類,可使體內大部分器官發生細胞變性。此類毒素劇毒,含此毒素的新鮮蘑菇50克即可使人致死。發生中毒如不及時搶救死亡率很高,可達50%-60%。臟器損害型中毒表現十分複雜,按病程發展分為6期。a.潛伏期,一般為10-24小時。b.腸炎期,1-2天。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嚴重腹瀉、水樣便,伴頭暈、頭痛、無力。c.假愈期,病人暫無症狀或感輕度乏力,但精神驟然好轉,自覺輕鬆如常,給人以假愈現象,而實際上毒肽已進入內臟,肝損害已開始。輕者由此進入恢復期。d.臟器損害期,中毒嚴重的病人在發病後2-3天出現肝、腎、腦、心等實質性臟器損害,以肝臟損害最嚴重。可出現肝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嚴重者可出現肝壞死,肝昏迷;腎損害可出現尿少、無尿,甚至尿毒症,腎功能衰竭。e.精神症狀期,病人表現煩躁不安,表情淡漠,思睡,繼而出現驚厥,昏迷,甚至死亡。f.恢復期,經及時治療後患者在2-3周後進入恢復期,各症狀好轉並痊癒。此型代表是毒傘蘑菇屬、褐鱗小傘蘑菇及秋生盔孢傘蘑菇。
呼吸與循環衰竭型
其毒素不詳。潛伏期20分鐘至1小時,最長達24小時。表現為呼吸與循環衰竭病症,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痺為主,瞳孔稍散大,但無昏迷,也無黃疸、肝大,肝功能檢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發時有嘔吐或腹痛,頭暈或全身酸痛、發麻、抽搐等。此型死亡率高,應注意早期治療。
過敏性皮炎型
因誤食膠陀螺(豬嘴蘑)引起。中毒時身體裸露部位如顏面出現腫脹、疼痛,特別是嘴唇腫脹、外翻,形如豬嘴唇。還有指尖、指甲根部出血。
No.2
蘑菇中毒的預防措施
廣泛宣傳毒蘑菇的危險性。採蘑菇時,應由有經驗的人指導,不採不認識或未吃過的蘑菇,教育兒童尤為重要。
提高鑑別毒蘑菇的能力。熟悉和掌握各種毒蘑菇的形態特徵和內部結構,再根據當地群眾的經驗來鑑別有毒蘑菇類,防止誤食中毒。
預防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是:不採集、不食用野生蘑菇。
No.3
蘑菇中毒的早期處理
首先,立即呼叫救護車趕往現場。
其次,立即實施急救。最重要的是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後把手指伸進咽部催吐,以減少毒素吸收。
第三,等待救護車期間,為防止反覆嘔吐發生的脫水,最好讓患者飲用加入少量食鹽的「糖鹽水」,補充體液,防止休克。
第四,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內灌水,防止窒息。
最後,為患者加蓋毛毯保溫。
No.4
蘑菇中毒的救治
誤食毒蘑菇後,應及早治療,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後果。首先考慮幫助病人排除體內毒物,防止毒素繼續吸收而加重病情。
催吐:可使用物理催吐或藥物催吐。比如,先讓病人服用大量溫鹽水(可用4%溫鹽水200-300ml或1%硫酸鎂200ml),然後用筷子或指甲不長的手指(最好用布包著指頭)(安全的物件)刺激咽部,促使嘔吐。或者,在醫護人員指導下,用硫酸銅,吐根糖漿,注射鹽酸阿樸嗎啡等藥物催吐。孕婦慎用催吐。
洗胃:嚴重嘔吐者不必洗胃。嘔吐次數不多時應洗胃。洗胃越早越好,一般在攝入毒物4-6小時內洗胃效果最好。但即使超過6小時,甚至12-18小時仍可根據毒物的吸收狀況進行洗胃。洗胃一般採用溫開水和生理鹽水。也可以用高錳酸鉀液(1:2000-5000)。洗胃後可灌入活性炭作為吸附劑。用法是取30-50g放入500ml溫開水中調拌均勻,分多次口服或胃管注入胃內。也可用蛋清等吸附毒物。
導瀉:為清除腸道停留的毒物,可用10%硫酸鎂口服,進行導瀉。有中樞神經系統、呼吸、心臟抑制的患者或腎功能不良者不宜用硫酸鎂。使用硫酸鎂可形成高鎂血症,引起鎂中毒。通常以硫酸鈉導瀉為好。還可以使用甘露醇或山露醇作為導瀉劑,特別是灌入活性碳後,更能增加未吸收毒物的排出效果。也有人建議口服蓖麻油30-60ml作導瀉劑。
灌腸:對未發生腹瀉的患者可用鹽水或肥皂水高位灌腸。每次200-300 ml,連續2-3次。
輸液和利尿:早期可採用大量輸液,以使毒素從尿中大量排出。輸液可用10%葡萄糖、生理鹽水等。同時,應靜脈注射利尿劑,一般用速尿20-40mg或20%甘露醇250ml靜注,必要時可多次重複注射。但要注意進入液體平衡,還要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和對低鉀病人補充氯化鉀。
上述是毒蘑菇中毒後的一般處理。在實際處理過程中,還應在上述處理的同時,根據不同中毒類型採取一些不同的處理措施:
胃腸炎型的救治:可按上述一般的處理方法處理,特別是在初期採取催吐、洗胃和導瀉等方法加速毒物排出。
神經精神型的救治:含毒蠅鹼的毒蘑菇中毒,出現毒蘑菇鹼樣症狀,可使用阿託品;含異惡唑類衍生物的毒蘑菇中毒,出現精神錯亂、幻視等症,可用鎮靜劑等;由毒牛肝菌中毒引起小人國幻視症等精神症狀,可按精神異常處理,使用氯硫二苯胺治療。
溶血型的救治:治療這類中毒使用的藥物有強的松、可的松、碳酸氫鈉等,嚴重貧血者可採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輸血治療。
肝臟損害型的救治:可採取綜合治療措施,進行以護肝為主的治療。除採取上述蘑菇中毒的一般處理方法外,還可使用如下解毒藥物:(1)巰基解毒藥,如二巰基丙磺鈉,二巰基丁二酸鈉等;(2)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3)N-乙醯半胱氨酸;(4)硫鋅酸(5)靈芝煎液;(6)水飛薊素;(7)維生素C、B族維生素;(8)同時還應採取的護肝措施:給予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物質,高滲葡萄糖液,適當加入普通胰島素和鉀元素;其它護肝藥物,如肝泰樂,肝寧,肌苷與肌苷酸鈉,能量合劑等。此型中毒,在發病初期的胃腸炎期抓緊進行以解毒保肝為主的搶救治療非常重要,但由於它有潛伏期和假愈期,很容易錯過救治良機!因這類中毒可同時使患者的腎臟等器官受損,會造成液體及水溶性物質代謝不平衡,要在補液的同時特別注意使用利尿劑和補充電解質。有用紫靈芝(紫芝)煎液成功搶救重度中毒患者的例子,後來《食用菌》雜誌等也有過類似的報導。靈芝能夠起死回生的傳說,也許與它的這種解毒作用有關。國外則有使用硫鋅酸搶救重度中毒病人的報導。
呼吸與循環衰竭型的救治:目前仍未見有特效治療藥物,死亡率較高。只能以蘑菇中毒的一般處理方法進行處理,不過早期徹底洗胃排毒等措施仍然是有效的。
光過敏性皮炎型的救治:可使用安其敏、撲爾敏、苯海拉明、氫化可的松、維生素C等藥物。
目前對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無論哪一類型的蘑菇中毒,都應儘早通過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家庭催吐可用手指、雞毛、筷子等刺激咽喉部促使嘔吐。同時儘快與有關醫院、衛生防疫部門有關人員取得聯繫,以便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進一步的治療。如有可能,最好能保留或重新採集毒菌樣本,送有關部門鑑定,這有助於確定毒素的種類,制訂恰當的治療方案。
上述方法僅供參考。蘑菇中毒的機理十分複雜,對於不同的蘑菇毒性及患者不同的體質,醫生常常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救治措施。隨著科學的發展及臨床經驗的積累,醫護人員可能有更科學有效的救治方法。患者應耐心聽從醫生等專業人士的意見,積極配合治療,不能大意,特別不要把「假愈期」誤認為痊癒好轉而中斷治療。
No.5
毒蘑菇的認識誤區
認識誤區一:「顏色鮮豔的,或外觀好看的蘑菇有毒」。這「鮮豔」和「好看」本身就沒有具體標準。事實上,色彩不豔、長相併不好的肉褐鱗小傘、秋盔孢傘等卻有劇毒。很漂亮的橙蓋鵝膏,卻是著名的食用菌。
認識誤區二:「不生蛆、蟲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實際上,著名毒菌—豹斑毒傘卻常常被蛞蝓攝食,不少有毒種類也可以生蛆。
認識誤區三:「與銀器、大蒜、米飯一起炒或煮後變黑色的有毒」。這種錯誤流傳甚廣。實際上,蘑菇毒素不會與銀器發生反應,這實為臆測的謬傳。
認識誤區四:「受傷變色、流汁液者有毒」。這不絕對,松乳菇、紅汁乳菇受傷處及乳汁均變藍綠色,卻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
認識誤區五:「菌蓋上有疣、柄上有環和具菌託的有毒」。雖然這類菌有毒種類的比例較大,但也並非絕對如此。許多毒菌並無獨特的特徵,如,外觀很平常的毒粉褶蘑菇就很毒。
原標題:《識別毒蘑菇,這些常識你必須知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