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浩《瘋狂的外星人》:「市井氣息」中的科幻電影本土化

2020-08-19 尬笑天君


上世紀初,科幻電影伴隨著電影藝術的萌生也隨之得到了一定發展。這一臨界於經驗主義超驗主義之間的電影形式,更多地立足現實世界,展現出「超自然現象」或者「科學幻想」與普世認知的糅合。奧地利科幻文藝家赫伯特·W·弗蘭克首次提出「科幻電影」這一概念。

科幻電影描述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但原則上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

——赫伯特·W·弗蘭克

科幻電影啟蒙於法國,發展於美國。1902年,法國導演梅裡愛的《月球旅行記》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科幻電影。隨後,科幻電影作為類型片之一,逐步在美國得到了更多發展,在上世紀50年代、70年代兩次電影浪潮中,《惑星曆險》(1956,美)、《2001太空漫遊》(1968,英美)、《星球大戰》(1977,美)等,展示了科幻電影「大事件、大空間、大場面」的藝術特點。國外科幻電影往往創設出宏大的超自然世界,以鮮明的視覺衝擊彌補故事環節的敘事弱勢。


1977年,科幻電影《星球大戰》劇照


21世紀以前的國內科幻電影,更多地與童話、神話相契合,與國外同期相比,缺少了宏觀意義上的特技衝擊,卻不乏超越現實思想的天馬行空。1990年,導演馮小寧執導的科幻電影《大氣層消失》,以「孩子」的視角,將一次事故「燒毀」部分臭氧層的科幻元素與孩子聽懂動物語言的童話元素進行了巧妙結合。無獨有偶,寧浩的《瘋狂的外星人》改編自作家劉慈欣的《鄉村教師》,同樣沒有將特技基礎上的視覺衝擊作為衡量方向,而是託生於經驗主義下的現實世界,融合了外星人誤入耿浩家的巧合,讓這部科幻片呈現出濃厚的「市井氣息」。

「寧導(寧浩)對大自然、宇宙與人的關係有很深刻的想法,只不過以前的作品沒有機會表達出來,這次拍《鄉村教師》我覺得是很好的機會。」——作家劉慈欣,代表作《三體》《鄉村教師》。


合影(左一寧浩,右一劉慈欣)

科幻內核下,小人物的「市井氣息」

小人物,一直都是電影作品重點刻畫的藝術群體,早在電影之父盧米埃爾兄弟的紀錄片電影《火車進站》中,就通過現實主義的展現方式,再現了火車進站時小人物們的行為眾生相。卓別林的《流浪漢》(1915,美)、山田洋次的《男人好辛苦》(1969,日)同樣著力於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貼近生活現實,「市井氣息」也得到了不同層次的解讀。

市井氣息,源於市井文化下的現實氛圍,是基於「街市、市場」產生,具有生活化、無序化、自然化特質的市民文化氣息。電影中的市井氣息,貼合我們的平凡生活,雖然經由藝術加工,卻仍然能夠展現出貼近生活、貼近民眾的自然風範。


卓別林《流浪漢》,演繹平凡小人物


上世紀90年代,張藝謀、馮小剛、管虎等當代導演《有話好好說》《甲方乙方》《頭髮亂了》電影作品中,在精英文化的語境下摻入世俗文化思想,對小人物群像的「市井氣息」進行了更多的探討。管虎在《頭髮亂了》中引入女性第一視角,從哲學、女性學角度講述了小人物葉彤面對愛情抉擇下的自由考量,「市井氣息」在女性細膩思想中得到詮釋。而導演寧浩的《瘋狂的外星人》,聚焦瀰漫「市井氣息」的小人物,展現出小人物對於現實生活的自我窘迫與現實寓意。寧浩沒有局限於以往的經驗主義考量,基於小人物的群像刻畫,基於科幻內核的展現,融入了他的思想升華,賦予小人物別具一格的「市井氣息」。

「市井氣息」源於生活,且貼近平凡。科幻內核與小人物「市井氣息」的巧妙融合,推動了《瘋狂的外星人》劇情呈現,也藉助這種現實與超現實的「荒誕」碰撞,營造出認知錯位的藝術氛圍。


耿浩、大飛煞有其事的討論外星人


  • 第一,耿浩與大飛第一次見到昏迷的外星人時,耿浩那一句:「他(外星人)是個明顯的靈長類,應該是一個很罕見的猴。」表現出普通人們對於外星人種的「無知」,雖然科幻與現實進行了結實的碰撞,科幻內核初現,但通過耿浩、大飛對話式的演繹,「市井氣息」仍然撲面而來,科幻內核成為附庸於現實的元素所在。
  • 第二,耿浩訓練外星人金槍刺喉,外星人表現得似模似樣時,科幻內核與耍猴人的「市井氣息」進行了第一次親密接觸,這種認知上的背離感,不僅透過喜劇上的荒誕得到了戲劇般的展現,而且,沒有讓科幻內核孤立於市井之外,而是就此成為寧浩在科幻電影中展現小人物「市井氣息」的助力。
  • 第三,外星人與耿浩等人最後對決時,由古代神話、外星文明衍生的科幻元素得到了更多的拓展,但是,寧浩仍然將科幻內涵通過外星人的雜技戲耍與以往的「市井氣息」進行了巧妙融合,尤其是外星人如同「孫悟空」一樣的裝扮,最後,耍猴的銅鑼、音樂更是讓「市井氣息」得到了張力式的表現,科幻內核頓時被一場市井「鬧劇」烘託得喜劇感十足。


《瘋狂外星人》,外星人練起金槍刺喉,科幻內涵中充滿荒誕


科幻內核的展現,表露出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並與「市井氣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初次見到外星人的「無知」,到第一次親密接觸下的市井文化凸顯,再到對決下的「市井氣息」迸發,體現了導演寧浩對於外星文明與市井文化相結合的充分拿捏。小人物,大責任,這是寧浩貫穿《瘋狂的外星人》的藝術基調。同樣是拯救地球的英雄,寧浩眼中的「英雄」卻是平實普通,有血有肉的,「英雄也是普通人,不會為了英雄而英雄」,這樣的藝術執念為《瘋狂的外星人》增添了更多的可看性。


導演寧浩


「市井氣息」中的科幻本土化

說起當代的國內科幻電影,人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流浪地球》,這部科幻電影利用先進的特技,營造出一幅宏大雄偉、製作細膩的未來宏圖。如果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工業化的嘗試,那麼,《瘋狂的外星人》是對科幻本土化的拿捏。

《流浪地球》以蓬勃大氣的時空創設,營造視覺衝擊,勝在恢弘;

《瘋狂的外星人》以外星人個體塑造,融入社會百態,勝在細膩;

前者接軌國際化,後者落入市井間,各具優勢,各有千秋。


《流浪地球》營造宏大的未來科幻場景

我國科幻本土化的嘗試,源於晚清時期的科幻小說。蕭然鬱生的《烏託邦遊記》(1906)、吳趼人的《新石頭記》(1908)等作品,風靡一時。當時,對於晚清科幻小說有一句很形象的描述:「賈寶玉坐潛水艇。」這也是近代科幻本土化的形象寫照。在當代,科幻本土化同樣得到較多探索,作為新生代科幻小說家的劉慈欣,在代表作《三體》《鄉村教師》中,將現實的厚重感與科幻的空靈感進行糅合,賦予科幻小說更多的本土化元素。

科幻小說家劉慈欣

寧浩《瘋狂的外星人》的科幻本土化,從劉慈欣的《鄉村教師》一脈相承而來,又被注入了鮮明的寧式風格,「市井氣息」、科幻本土化,與持續探索形成的寧式風格,一同架構起《瘋狂的外星人》的藝術脈絡。

電影市場經過十幾年的建設會變成一個繁榮熱鬧的大市場,而觀眾也經過足夠的觀影習慣薰陶。也正是因為基數龐大,才會有一些特定的電影類型出現來滿足觀眾需求。最根本的是,電影要做到本土化,將故事與本土的人結合才會產生鮮活的力量。——寧浩談電影創作

「市井氣息」中的科幻本土化。寧浩對於「市井氣息」的營造不遺餘力,《瘋狂的外星人》的很多細節都展現出科幻本土化與「市井氣息」的融合,耿浩、大飛面對外星人「裝慫」時的「亞洲蹲」,兼具市井寫實與空靈科幻的矛盾性;人耍猴、人耍外星人、外星人耍人之間的猴戲精髓時刻透露黑色反諷,科幻本土化與「市井氣息」形成思想碰撞;外星人乘坐的飛碟,竟然是「洋蔥」形狀,就連最後對決時扮作「孫悟空」的外星人造型,都與「洋蔥」有些相似,同樣展現了科幻元素與市井元素的巧妙結合。最後,劇情發生反轉時,國外特工竟然敲起了東方樂器鑼,這一細節蘊含了寧浩對於大國文化「反侵襲」的映射意味。


耿浩、大飛的「亞洲蹲」,頗具市井氣息

寧式風格下的科幻本土化。一如既往的多線敘事方式,推拉搖移下的鏡頭縱深,戲劇化的萬般巧合,這些豐富多彩的寧式風格,與《瘋狂的外星人》的外星文明進行了更多的本土化進程糅合,讓人既感到熟悉,又保有新鮮感。比如:外星人藉助快遞車輛逃走時,耿浩、大飛與外星人之間上演了一場追逐的戲份,伴隨著「哥是一根蔥」的搞笑音樂,寧式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科幻元素下的外星人也在一路逃跑的過程中,與市井文化下的快遞、自行車、大排檔等「本土特色」交相輝映。

《瘋狂的外星人》裡,耿浩、大飛上演經典的追逐戲份


科幻本土化演繹,啼笑皆非的跨物種對決,荒誕的科幻橋段,平靜拮据的小人物生活,構成了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的藝術底色。小人物的「市井氣息」同樣著力於藝術氛圍的創設。充滿世俗的小人物與遙遠、空靈的外星人「相遇」,折射出經驗主義與超驗主義的幻想碰撞,行為荒誕,卻不乏真實,充滿「市井氣息」的小人物被賦予了奇幻般的「大責任」,拯救世人的荒繆基調被誇張地顯現出來,甚而讓廣大觀眾都感受到了電影中透露出的不真實,而這種小人物的升華刻畫,在片尾彩蛋耿浩(黃渤)與大飛(沈騰)從徐老闆(徐崢)手裡獲得產品宇宙代理權的劇情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這時的小人物群像被賦予了更具科幻元素上的精彩,也凸顯出科幻本土化的融合魅力。

瘋狂的外星人》有很多內在的東西,比如:都是描述最世俗、最普通的人,他們和最遙遠的、最空靈的外星人相遇,並迸發出不同的思想火花。——作家劉慈欣


《瘋狂的外星人》,黃渤、徐崢、沈騰同框,將科幻內核展現引入高潮

當我們回過頭來,重新關注寧浩的「瘋狂」系列電影,「市井氣息」始終貫穿其中,一個個普通的小人物,一幕幕熟悉的平凡場景,架構起寧浩關注民眾,聚焦底層的電影版圖。《瘋狂的石頭》中,小人物的「市井氣息」迸發建立在複雜的人物衝突之上,更具人物張力。包世宏與道哥一夥、道哥與麥克、包世宏與三寶、包世宏與麥克等戲劇化的人物矛盾編織成複雜關係網,並作用於城市脈絡,「市井氣息」藉由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與受眾建立起思想共鳴。《瘋狂的賽車中,「市井氣息」則更多地通過多線敘事下的劇情層次予以呈現。耿浩安葬師父,李法拉蓄謀獲得財產,東海等人千方百計完成交易,多條副線與主線的糅合,使得小人物群像紮根於現實世界,「市井氣息」伴隨劇情層次化展現予以迸發,流連於街市之間,烘託出普通人群的平凡生活。


寧浩、沈騰、黃渤在《瘋狂的外星人》片場


《瘋狂的外星人》,看似是耿浩、大飛與外星人的一次次鬥智鬥勇,卻表現出寧浩聚焦科幻元素,對摒棄大事件、大場面,著力小人物、小情節的科幻本土化諦視與思考。寧浩對於科幻電影的探索,沒有一味地迎合好萊塢敘事風格,將我國古代神話元素也融入其中,加持寧浩熟悉的追逐元素,在自行車、耍猴、快遞、盲人修骨構成的市井文化中,賦予了科幻電影另一種本土化的詮釋。

科幻電影的工業化嘗試能夠接軌國際化,追求更高的電影特技水平,但寧浩對於科幻本土化的嘗試卻能夠入鄉隨俗,使得科幻元素真正與我國民俗習慣、文化底蘊、藝術屬性相融合,展現出本土文化的消融性與兼容性。正如《瘋狂的外星人》中,數次提及白酒、火鍋等具有普世性的本土元素,無論是怎樣的食材,都可以「一鍋燴」,無論是外星人,還是敵人,都會在煙霧氤氳中,流連於文化吸引帶來的彼此共存。《瘋狂的外星人》,藉由科幻本土化的審視,把小人物群像與「市井氣息」、文化自信串聯起來,呈現出科幻本土化的小人物之光。

相關焦點

  • 寧浩與瘋狂的外星人的故事 它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呢?
    神秘的西方力量也派出人馬在全球搜查外星人行蹤。啼笑皆非的跨物種對決,別開生面的「星戰」,在中國某海邊城市激情上演。歷時十二年,繼《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之後,寧浩的「瘋狂三部曲」終於迎來它的第三部。這回,寧浩想玩一把大的,他和科幻小說家劉慈欣聯手,把外星人和宇宙飛船都招來了地球。耿浩再度出山,遇上沈騰飾演的大飛,二人在外星人面前灰頭土臉,這大概是最本土化的科幻電影了。
  • 《瘋狂的外星人》導演寧浩:電影的藝術價值不是票房能估量的
    2月12日下午,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的導演寧浩和主演沈騰來到成都路演。《瘋狂的外星人》在剛結束的「春節檔」票房破16億,僅次於大熱科幻影片《流浪地球》,編劇均有著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參與。寧浩說道,有觀眾認為《瘋狂的外星人》與劉慈欣原著《鄉村教師》差別較大,但創作電影時,他結合自己擅長的荒誕喜劇風格,其實更想找到是一個和劉慈欣身上能共同結合起來的荒誕點,內容上對原著是很尊重的。寧浩在《瘋狂的外星人》中,並沒有講一個硬核又「高大上」的美國好萊塢大片故事,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用極其中國化和本土化的語境,敬酒、吃飯、雜耍、賣藝,讓外星人經歷中國普通老百姓的世俗生活。
  • 《瘋狂外星人》可能是寧浩最大眾化的電影
    寧浩自從被大家所熟知後,一直是一個中國電影界值得期待的導演。我們都在等待著他還有什麼新的鬼點子,作品不算多的寧導,從質量上來說每一部都有著不錯的口碑和態度,也具備著強烈的個人風格。春節檔的一部《瘋狂外星人》依然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但相對之前的作品來講,個人認為這是寧浩目前最大眾化的一部電影了。
  • 《瘋狂的外星人》包含了寧浩從影來最大的野心
    《瘋狂的外星人》上映兩天,截止到目前為止,還是春節檔第一,而這距離寧浩上一部作品《心花路放》拿下當年國產片的票房冠軍,已經過去了五年。導演的生涯中沒有幾個五年,何況是在最黃金的歲數。用寧浩自己的話說,他從來不在乎拍片的數量。也正因為此,有媒體評論說:寧浩從不失手。
  • 看·電影 | 寧浩最「差」作品,是對科幻的挑戰
    電影名:《瘋狂的外星人》地區:中 國上映日期:2019年2月5日類型:喜劇 / 科幻主創:導演:寧浩    主演:黃渤、沈騰、徐崢可這部去年春節檔票房亞軍,卻同樣改編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儘管保留了原著《鄉村教師》核心到不能再核心的物理概念,作為科幻電影的《瘋狂的外星人》卻遠沒有得到《流浪地球》般的「禮遇」。截至目前,影片豆瓣評分6.4,在寧浩的導演作品中穩坐副班長之位。
  • 《瘋狂的外星人》:用守舊解構新秩序,本土文化糅合科幻的喜劇
    《瘋狂的外星人》講述的是最強大的C國要代表地球和外星人建交,在交換基因球的過程中出現誤會,外星人被撞擊進入地球,落進了耍猴人耿浩(黃渤飾)所在的世界公園,耿浩誤把外星人當成南美洲猴子,對它進行瘋狂的訓練。
  • 以《瘋狂的外星人》為例,漫談科幻喜劇片的魅力與主題呈現方式
    前言:《瘋狂的外星人》改編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鄉村教師》,上映於2019年2月5日,是一部科幻喜劇片,由導演寧浩執導,黃渤,沈騰,湯姆·派福瑞主演。片名《瘋狂的外星人》依舊保持著寧浩導演一貫的特色,從《瘋狂的石頭》到《瘋狂的賽車》再到《瘋狂的外星人》,都離不開「瘋狂」二字。
  • 《瘋狂的外星人》非常好看,雖然寧浩也丟掉了什麼
    就春節檔幾部頭部電影的導演來說,寧浩是最具探索精神的,這次他徹底走出了自己創作的舒適區,將視野放在科幻領域。《瘋狂的外星人》科幻版海報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小說《鄉村教師》。小說有兩條故事線同時進行。其一是在偏遠的山村裡,一名鄉村教師因為沒錢治病,即將因為癌症離開人世,在離世前他將「牛頓三定律」教給了孩子。
  • 71《瘋狂的外星人》丨寧浩也有點老了,黑色幽默不幽默
    《我不是藥神》、《無人區》、《瘋狂的石頭》、中國最年輕的鬼才導演,等等。無疑,寧浩導演之前一系列的作品已經證明了他在電影行業的成就,無疑已經是大師級別的。看這部《瘋狂的外星人》之前,我還看了寧浩導演的另一部電影《香火》,這是他的處女作影片。影片滿滿的AV畫質和廉價感,評論下面一水的「原來寧浩也曾經賈樟柯過」。《瘋狂的外星人》和《香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喜劇科幻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已定檔春節大年初一
    最近又有一部重量級的喜劇電影宣布定檔那就是一代影帝黃渤和喜劇界的新星沈騰聯手主演的喜劇科幻電影《瘋狂的外星人》這一部電影將在2019年2月5日播出《瘋狂的外星人》由寧浩執導,著名喜劇演員黃渤及沈騰領銜主演,為影迷期待的年度喜劇大片。該片於去年中開拍,經過5個月拍攝於去年底殺青。
  • 讓我來告訴你,寧浩《瘋狂的外星人》的高級黑色幽默
    此時在宇宙遙遠的碳基聯邦文明裡,正在進行除星行動,外星人來到地球,抓了這四個學生,但由於學生會運用力學三定律,被外星人認定為人類符合高文明種族,學生陰差陽錯拯救了地球。當寧浩拿到《鄉村教師》以後,其實初版的劇情主線,和《鄉村教師》幾乎是一致的,說不定還不是喜劇,而是嚴肅科幻題材。
  • 導演寧浩瘋狂系列最後一部電影他是怎麼帶領百億影帝招惹外星人的
    在黃金大劫案之後,寧浩親自導演的電影再無消息,直到2017年和徐崢監製扶持新人導演拍攝 我不是藥神 之後,2019年元旦賀歲電影,瘋狂的外星人 終於到來,寧浩坦然,瘋狂的外星人 將是瘋狂系列的最終版,該系列最後一部。寧浩從黃金大劫案 取得好票房之後,一度低調沉寂,直到我不是藥神才又重回大眾視野中。但沒想到的是,大家期盼許久的瘋狂系列終於到來,可卻是最後一部瘋狂電影。不免有些可惜。
  • 從《香火》到《瘋狂的外星人》,「白手起家」的寧浩經歷了什麼?
    《兩桿大煙槍》中的黑色一幕寧浩在國外「黑色幽默」的基礎上,也做出了很多自己的改編,加入了很多本土化的元素——例如《瘋狂的石頭》中的四川話以及重慶山城特色,《瘋狂的賽車》裡面臺灣黑幫的閩南風格等等。寧浩在《瘋狂的石頭》中有所展現的黑色元素,到了《瘋狂的賽車》時更是實在深入地呈現出來,即——可怕滑稽的現實——例如黑幫一言不合就殺人越貨、陳法拉的買兇殺妻等等。而在之後,他更是將這種黑色發揮到登峰造極,拍出了《無人區》。
  • 寧浩的這部電影,被很多人低估了——談《瘋狂的外星人》
    《瘋狂的外星人》是一部讓我很困惑的電影,剛看完時覺得是一部胡編亂搞的喜劇,但把電影在腦裡復播了一遍後,我覺得我們誤解了這部電影。這不是一部純粹的喜劇,而是一部諷刺電影。電影裡夾雜了很多意識形態上的東西,非常隱晦。很多情節看起來不合理,但確是精心安排的。
  • 《瘋狂的外星人》:後全球化時代的擬像話語
    《瘋狂的外星人》是一部由寧浩執導,黃渤、沈騰等主演的科幻喜劇電影,於2019年2月5日在中國上映。他早年因執導電影《瘋狂的石頭》入圍第4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而成為中國炙手可熱的新銳導演之一,後執導電影《瘋狂的賽車》以1000萬投資成本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績,成為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後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導演,曾憑藉《無人區》入圍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瘋狂的外星人》六天破十四億 36個彩蛋超強解讀
    以下細節彩蛋解讀就試圖闡釋:寧浩,這回泡透了。1 作為寧浩的首部科幻題材電影,不致敬經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是不可能的,因為後世所有科幻電影都受其影響巨大。然而到了《瘋狂的外星人》中,寧浩將這一段經典旋律進行了再創作。觀眾會驚喜發現,伴隨劇情進展,每次這段音樂響起時,配器細節都不一樣,中式鑼鼓逐漸佔據更大比重,施特勞斯的音樂慢慢本土「漢化」,卻毫不突兀,致敬中放大了電影的荒誕喜感。3 影片開場有著各種好萊塢式高大上:太空、外星飛船、C國太空人,宏大配樂,好似符合中國觀眾對科幻電影的一切認知。
  • 《瘋狂的外星人》特效不及《阿修羅》,寧浩除了耍猴還剩下什麼?
    石斑魚:寧浩的作品瘋狂了十五年一直沒有變過。從寧浩的第二部作品《綠草地》開始,寧浩導演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一個核心道具。《綠草地》是一顆桌球,瘋狂的石頭是一塊翡翠,黃金大劫案是一噸黃金,《瘋狂的外星人》是一個像猴子一樣的外星人。論今年華語電影特效,我只服《阿修羅》,可惜不爭氣的阿修羅竟然不選擇春節檔,與20億無緣。中國特效電影的一大損失。《阿修羅》的英雄之旅人物成長也做的非常經典。
  • 將寧浩與黃渤和沈騰相結合,打造國產喜劇科幻電影
    從寧浩成為著名電影《瘋狂的石頭》已經了,這部耗資350萬元的喜劇電影,以近2400萬元的票房成為黑馬的大作,除了讓主演黃渤、徐崢和郭濤等演藝業務更上一層樓外,還為投資老大劉德華成功獲利。後來寧浩與《瘋狂的賽車》、《無人區》和《心花路放》等大片,不僅讓寧浩更加出名,也讓他成為票房的保證。在激烈的程安排中,寧浩攜科幻巨作《瘋狂的外星人》參戰,至此,該片以22億元的票房位列內地票房排行榜第二位,僅次於《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壘》,中國科幻電影得與失
    僅僅從《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壘》這三部影片來討論整體的中國科幻電影,顯然樣本量還不夠。這裡面有一個典型的認識誤區,包括科幻界、理論界、實操界都在試圖進行文本解讀,但是我們不可能指望每一部科幻電影都被排到春節檔。何況還一山不容二虎,如果像今年春節檔這樣有了《流浪地球》,那顯然《瘋狂的外星人》就沒有太大的額外空間。
  • 遇到葛優,寧浩不瘋狂了?
    「張北京」系列也不像寧浩此前作品那般「瘋狂」,《瘋狂的外星人》之後,寧浩喜劇或已迎來蛻變?結束了《瘋狂的外星人》,寧浩認為「瘋狂」系列是在社會變革時期應運而生,如今世界越來越走向秩序化和一體化,「瘋狂」也漸漸不再是直接體現當下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