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訊 以電影為橋,以審美為道,回歸電影本體,見證評論力量。《今日影評》特別策劃《看·電影》,50部近五年熱片 x 50位專業影評人,一堂電影深度賞析課,一場影評人實力大考。
電影名:《瘋狂的外星人》
地區:中 國
上映日期:2019年2月5日
類型:喜劇 / 科幻
主創:導演:寧浩 主演:黃渤、沈騰、徐崢
周二,做客《今日影評》特別節目《看·電影》的左衡老師,曾為我們再度評點了2019年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不過,如果細細回望那個迄今最強春節檔,你會發現真正的贏家其實是科幻作家劉慈欣。
![]() |
金雞榮耀,大劉(前排右一)與小破球一道分享 |
寧浩掌勺,黃渤、沈騰及化作外星人形的徐崢全力加料,電影《瘋狂的外星人》怎麼看都是一部幾近癲狂的爆笑喜劇。可這部去年春節檔票房亞軍,卻同樣改編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
儘管保留了原著《鄉村教師》核心到不能再核心的物理概念,作為科幻電影的《瘋狂的外星人》卻遠沒有得到《流浪地球》般的「禮遇」。截至目前,影片豆瓣評分6.4,在寧浩的導演作品中穩坐副班長之位。
不過,資深科幻迷——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製片人姬少亭,卻在這個比及格略高的分數面前大呼:有失公允!
今日影評:《瘋狂的外星人》解構傳統科幻
「我認為這個評分,是有失公允的。」面對《看·電影》的鏡頭,姬少亭仍為《瘋狂的外星人》的評分遭遇憤憤不平。
「這部影片對於過去傳統的科幻元素進行了大量的解構,它就是想要去戲謔地回應科幻片傳統的重大主題,」為影片「翻案」的核心術語,她選擇了「解構」,「這種挑釁的意味也是非常地充分的。」
解 構:後結構主義提出的一種批評方法,意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電影解構常指對經典意象和傳統行為逆向的、偏向的分析和重塑。
長久以來,出現在電影中的外星人,承擔的往往是「他者」的角色。這些或敵或友的「天外飛仙」,既幫助地球人類反思存在,也令「我們」體驗到與浩渺宇宙未知種族的差異性。可《瘋狂的外星人》中流落中國街頭、被當成猴子來訓練、打耍的外星人,卻用更為多元的可能性顛覆著經典模式。
為論證觀點,她將影片的「挑釁」標的,鎖定於科幻影史留名的三座「大山」。
挑戰《2001太空漫遊》
查拉圖斯特拉偏不這麼說
伴著一段恢弘雄壯的交響詩,《瘋狂的外星人》在浩渺宇宙間拉開全片序幕。這段音樂,正是理查·史特勞斯的名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對於科幻電影史而言,它的旋律更代表著迄今難以有人逾越的巔峰——《2001太空漫遊》。
![]() |
《2001太空漫遊》:從猩猩到星孩 |
52年前,斯坦利·庫布裡克將亞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說演繹為一場太空哲思。在靠手工完成超前於時代的飛船場景甚至「平板電腦」等道具之外,奠定其影史地位的最大功臣還有配樂。
「這個音樂,在五十多年前的經典太空科幻作品當中,渲染了外星生命這樣一種完全無法理解的、來自於遙遠外太空的高等生命。」從《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與影像融為一體的旋律中,姬少亭感受到了莫名的啟示與距離感。
《瘋狂的外星人》開篇從音樂到鋪墊場景的「挪用」,竟頗有幾分相似神韻:白人太空人浮遊於廣袤太空,試圖與外星文明建立溝通連結。「但實際上這個時候我們突然看到(太空人做出)自拍動作,劇情急轉直下。」突然的荒誕變奏,令影片瞬間回歸到寧浩式幽默之中。
這樣造成強反差的音畫解構,還出現在另一處場景之中:眾人滿懷期待會看到外星人,走出的卻是地球猴子「歡歡」。嗩吶、二胡、鑼鼓不絕於耳的民樂腔調混搭而至,更令查拉圖斯特拉的原教旨跑偏於寧浩的市井漫談間。
「那一剎那,作為一個傳統的科幻迷來說,最大的感受應該是不舒適、被冒犯到了。」帶著傳統科幻迷的「驕傲」,姬少亭在影片對經典樂曲的多處解構式運用中看到了絲絲「冒犯」——同時卻也從衝撞帶來的「懸念」中,看到了語境逆轉的「翻案」生機。
挑戰《E.T.外星人》
飛越月球,不過畫一道彩虹
1982年,史蒂文·史匹柏將「頭重腳輕」卻溫暖異常的E.T.形象,成功印刻於全世界對於外星人的想像之中。經典的少年主角載著E.T.飛越月球的夢幻場景,也永遠定格於夢工廠的廠牌之上。
![]() |
《E.T.外星人》:我在遙望,月亮之上 |
對於不放過一絲一毫「致敬」機會的《瘋狂的外星人》而言,這一經典場景自然不會遺漏。在外星人的控制之下,猴子「歡歡」騎著表演用的自行車劃破天際,為E.T.臨世的「重演」畫出一道月光彩虹。
當唯美接足地氣,致敬也就成了「挑釁」。「自行車在中國的語境當中完全是另外的一個概念。」海外代表青春、浪漫的代步工具,卻是中國的國民坐騎;猴子駕車飛馳的雜耍性,為這份國民性加入「他者」想像後,迸發出怪異的幽默質感。
這,正是支撐姬少亭從感受到被冒犯到被引向興趣點的懸念所在:在中國世俗語境中,再高深的文明演繹,可能都只是一則笑話。
挑戰《降臨》
在我地盤這兒,你就得聽我的
科幻大片最為常規的「走心」套路,就是建立地球人與外星人之間的交流關係。在探究外星語言與預言間奇幻關係的《降臨》中,由艾米·亞當斯飾演的語言學家因意外掌握了外星語言,而在與外星文明交流理解的嘗試中,看到了生命無盡的苦痛與永恆。
![]() |
《降臨》:當你已知一生的故事 |
但顯然,解構到底的《瘋狂的外星人》無意於互通文明的星際交流。在與外星人推杯換盞的試探間,黃渤飾演的主角大喝一聲:都在酒裡了!
「它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把科幻元素跟中國語境做深度的結合。」姬少亭對於影片本土化「交流」嘗試的發現,延伸到了空間之上。
「經典科幻影片當中,外星人來到地球之後往往會選擇在重要的地標建築附近降落。」《降臨》中全球「受敵」的狀況,就涵蓋了上海的東方明珠塔;而這樣類似「地產數星星」的羅列,直至電影《第九區》將降臨地點選在南非後才有所「緩和」。
![]() |
《第九區》:科幻大片難得的真·髒亂差 |
當然,《瘋狂的外星人》走得更「遠」。「世界之窗」這樣的地標仿品拼盤景點,用對全世界大雅的「山寨」,書寫著中國底層百姓大俗的智慧。如果說《鄉村教師》中老師拯救地球是依靠理性思維,同理救世的黃渤與沈騰們則堪稱「歪打正著」——喜劇滿分,科幻在懸念映襯下其實也不掉分。
在姬少亭看來,寧浩的拍攝目的或許是將外星人或外國人用作「鏡子」,從而映射出老百姓關心個人生存的實際狀態。「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大家再回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會重新給它一個更加公允的分數。」
《瘋狂的外星人》風格特色總結:「採用本土化元素挑釁經典科幻電影,傳遞寧浩作者化的中國百姓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