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婷)「二刷。四刷啦。」 不少影迷紛紛激動地說道。2月12日下午,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的導演寧浩和主演沈騰來到成都路演。《瘋狂的外星人》在剛結束的「春節檔」票房破16億,僅次於大熱科幻影片《流浪地球》,編劇均有著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參與。
談創作:與原著差別,用荒誕喜劇解構「好萊塢大片」
《瘋狂的外星人》主要講述了耍猴人耿浩(黃渤飾)與一心想發大財的好兄弟大飛(沈騰飾),在中國遇見外星人由此引發的一連串啼笑皆非的故事。由黃渤、沈騰領銜主演,湯姆·派福瑞、馬修·莫裡森、凱特·納爾遜三位美籍演員也加盟出演該片。
「關於這部電影,其實我和劉慈欣老師商量了不少。」寧浩說道,有觀眾認為《瘋狂的外星人》與劉慈欣原著《鄉村教師》差別較大,但創作電影時,他結合自己擅長的荒誕喜劇風格,其實更想找到是一個和劉慈欣身上能共同結合起來的荒誕點,內容上對原著是很尊重的。寧浩在《瘋狂的外星人》中,並沒有講一個硬核又「高大上」的美國好萊塢大片故事,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用極其中國化和本土化的語境,敬酒、吃飯、雜耍、賣藝,讓外星人經歷中國普通老百姓的世俗生活。「喜劇當然要讓觀眾笑,但笑點不尷尬就很需要水平。」站在一旁的喜劇演員沈騰補充說道,在他看來《瘋狂的外星人》這種解構的改編方式有很好的「笑」果。
「比如許多西方科幻電影中的外星人造型都是直立行走的人形,有影迷調侃最後還是『靈長類』宇宙獲勝、所以我就把這部電影裡開始大家錯認為的外星人,變成了一隻『活生生』的猴子。」寧浩說,再加上一些中國化元素,這個外星人就頗有「孫悟空」的性格,用不同元素的藝術解構拼接,為電影賦予化學反應般的新意義和自己對文化的理解。
聊科幻: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不如叫「第二年」
縱觀今年電影「春節檔」,位居票房前兩位的《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均加入科幻元素,甚至不少媒體紛紛打出「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的說法,掀起一股科幻熱。「我覺得不如叫『中國科幻第二年』比較好。」寧浩在現場打起哈哈笑著解釋,中國科幻電影其實很早就有業界前輩做了不同的嘗試,比如《霹靂貝貝》《珊瑚島上的死光》,都在中國科幻電影發展的歷程上做出了自己的嘗試,所以嚴格來說春節檔的科幻影片稱不上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面對這股「科幻熱」,沈騰的態度也比較冷靜:「不能說有這個熱點我們明年就要再去拍,或者去故意加盟一部科幻電影,都要視題材而定。」
「《流浪星球》較之前的科幻電影,運用了現代技術手段,嘗試了較新的國產科幻電影表達語彙,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寧浩認為,在《瘋狂的外星人》中,影片也利用了現代技術虛擬了猴子「歡歡」,邀請到韓國《漢江怪物》幕後團隊設置水滴型的宇宙飛船。面對票房,寧浩顯得比較坦然:」一部影片日後能否被時代留住,或者說它的藝術價值,不是單用票房就能估量的,像我喜歡的電影《阿甘正傳》《教父》,你就能說它賣了多少票房嗎?」
有趣的是,進入路演尾聲環節,有一位一直舉著黃渤面具的粉絲被沈騰點名邀請「上臺」,「大哥您坐,這回主創終於聚齊了。」沈騰順勢抖了一個笑點,還和粉絲學起了四川話,引得現場觀眾爆笑。隨後主辦方送來兩束象徵母親的花束「康乃馨」感謝兩位男主創的到來,沈騰和寧浩顯得非常吃驚又忍不住大笑:「哈哈哈,大概寓意我們也是『電影母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