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何為不負光陰?
我想見你,我想吻你,我想抱你,我想帶你去春天的北海道。
生命裡有多少無法實現的念想啊。
正因為無法實現,所以在這些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每分每秒都在體會什麼叫做錯過。
一.
上一年五月初的時候我一個人去了北海道,度過了我人生迄今為止最美好的春天。
那時候從東京直通北海道的新幹線【北鬥】還未開通,我從東京轉機去札幌,坐在成田機場候機的時候,屋外的春意就已經迫不及待來撩人了。透過落地窗望見青空驕陽,樹影婆娑,暖意和光明都慷慨得盛情難卻,感覺整個人沉浸在溫柔的生機裡,內心洋溢著收不住的歡喜。
我去過日本三次,估計以後還會去七七四十九次。雖然語言不通也不知以何為生,但這裡是唯一一個讓我覺得【即便孤獨終老也不錯】的地方。
北海道這個名字,本就浸滿了深深的孤獨。往北總是走向孤獨的。
一個人逛街,一個人乘車,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居住,一整天都不用說一句話,不用和任何人打交道,孤獨得如此心安理得,如此富有尊嚴,不用尋求任何外界的理解和幫助。
沒有在春天的時候去過日本,你這一生就從未經歷過春天。這個沒什麼存在感的季節,仿佛就只是夏天的前奏,伴隨著多雨和溫差反覆。
而日本的春天,也不僅僅是櫻花,這些魯迅筆下緋紅的輕雲,走在下面的曾經是清國留學生,現在則是天朝購物團。實際上,我建議你們避開京都和東京那些名聲在外、遊人如織的景點,去一次遙遠僻靜的北海道,在料峭的寒意、寂寥的街道之中獨自感受季節和人生的機緣。
春天在這裡顯得如此敏感,脆弱,靜謐而又浩瀚。它輕薄如同幻光,卻又深沉得像海洋。
我想起在某個日本藝術中心看浮世繪的時候,展板上介紹日本人的審美志趣時說到,為什麼這個民族如此偏愛櫻花、雪,或是花火?是因為日本人將這些轉瞬即逝的存在比作自己朝生暮死的人生,他們共情於那份短暫無常的悽美。但若要概括為悲劇情結,明顯又格局太小,這更像是一種螻蟻般的悲戚,近乎病態的顧影自憐。
但那份神經質般細緻入微的美學,足以觸動人心最微妙的情感,特別能引起有東方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鳴。單單對於我個人來說,西洋之美到達感官享受的層面,但東洋之美則能深入靈魂。
我是常常要趕流行,又要說流行的壞話的人,雖然好像不屑於持續泛濫的櫻花熱,但如果能夠再次牽起你的手,還真想一起去追趕一次櫻花前線,從南到北,從第一朵花初開,到最後一朵花終謝,乘著這一路的粉紅浪潮,直到落英淹沒整個島國。
而北海道便是這浪潮的終點,也必然是我們最後抵達的地方。
我只想在這裡告別你和春天。
二.
在北海道停留了六天,去了三個城市,札幌,函館和小樽,很大眾的路線。
記憶最深刻的是在函館。那天是北海道典型的好天氣,出了火車站後放眼望去,碧空如洗,樹木綠得鮮亮,空氣涼爽清新,明豔的陽光下,廣場和街道乾淨得一塵不染,卻空曠無人,來往車輛和行人也零零星星,滿是寂寥。
我在車站對面的小旅館放下行李後便出發,公車上除了司機就只有我一個人,陽光灑滿了半個車廂,後來陸陸續續上來了幾個老者,我和他們一起晃晃悠悠地穿過城市,不緊不慢。
函館呈半島地形,北面是鄰接太平洋的函館港,南面是津輕海峽,它曾經是日本最早開放的對外港口之一,至今保留著很多西洋建築,教堂、會館、西式花園等。
走在這裡大大小小的街道上,不經意間就能看見盡頭處的大海,在風和日麗的白天,會不時遇到年輕戀人從茂盛的林蔭下走過,低聲細語,相視而笑。花園裡的各色鮮花競相開放,有穿著水手服的素顏女學生們,坐在教堂的門口畫畫。
此時便多麼渴望自己還是少年啊。
像生長在北國的大多數少年一樣,冬天是澄澈的雪,夏天是明晰的光;眼睛看到黑白分明的晝夜,耳朵聽到聲息起落的潮汐。
內心荒蕪卻不絕望,孤獨卻不冷漠,無知卻充滿力量。
這樣好的春光,怎堪不拿最好的年華來相配?
我一個人看過太多的風景,比此處更美的城市怕是兩隻手都數不過來。我雖然出發得不算早,但也絕不晚,可如今卻仍然有深深的錯過之感。
等不到你,我會先走,人生不能錯過了你又錯過世界。
可到頭來,還是恨流光追不及。
但比起錯過,更可怕的是一種【也許會錯過什麼】的恐懼。當我每一次慶幸:如果我到老都沒有遇見你,遇見這正當時節的美景,那該是多麼可悲的時候,就會忘記:如果沒有遇見,又何來悲傷呢?
事到如今,除了假裝走過的路途都有你觀看,把你生硬地安插進記憶的畫面中去,也別無他法了。
三.
好在函館是一個能讓人從清晨到深夜馬不停蹄的地方,所以你並沒有太多時間兀自傷感。(腳程慢的話,你會在這裡花上兩天一夜)
清晨六點就應該掙扎著起床,去火車站旁邊的函館朝市裡吃漁民剛打上來的鮮甜的蝦蟹和脂肪醇厚的魚生,或者混著小朋友一起玩吊魷魚的遊戲,看哪個倒黴鬼會被它吐的水射一臉。實在不過癮,還可以排一個長隊去最著名的村上海膽店吃海膽飯,享受一下入口即融的愛意。
上午應該去五陵郭公園見識魔法陣般的星形要塞,走在層層疊疊的淡色吉野櫻花樹之下,每當你稍微駐足思念起前塵舊事,花瓣便會不經意落了滿肩。
別錯過公園中心一座嚴謹精美的木構建築——【箱館奉行所】,舊時的衙門。在被戰爭摧毀之後,它是整棟原地重建的,所運用的營造技術完全模仿古時的製法。走在這座建築裡,你真會驚嘆它細節的完美、線條的平直、比例的精確,還有原色的木料、紙張、金屬、乾草的純淨質感,和情感。
在參觀完之後看看關於它重建過程的影像記錄,方能領略日本工匠寄托在無言器物之上的信譽和尊嚴,他們造物時的專注和喜悅浸潤其中,也傳遞給了我們。
登上公園外的觀景塔就能獲得鳥瞰視角,還能了解到要塞的歷史背景,關於明治維新的最後一場戰爭,以及新選組大佬土方歲三英雄末路的歸宿。
下午去逛歷史街區【元町】,恍惚時光倒流,置身於一個多世紀以前的歐洲小鎮一隅。再穿過安靜的居民區,走到忙碌的港口邊,在金森紅磚倉庫建築群裡淘玩具、飾品和各種琳琅滿目的工藝品。
當心北海道風大,形單影隻的你隨時都需要外套保暖。
夜幕降臨的時候最好回到函館火車站前,坐專線巴士上到函館山,欣賞號稱全球三大夜景之一的函館夜景。最貼心的是巴士上竟然配備有中文解說員。
夜幕中的函館被兩彎漆黑的海港擁抱著,辨識度非常高。觀景平臺上有些擁擠,不知道那麼多人突然從哪冒出來的,大多數都是依偎在一起的情侶。
旅途中總有這樣一個時刻,我希望它成為生命中的永恆。那天晚上站在凜冽寒風中,我抱著自己久久地感動著,努力去想像在這人世間闌珊燈火下的明滅著的每寸情緒。
四.
不過說到夜遊,還是在札幌,大阪,東京這樣繁華一些的大城市更帶感。
我特別喜歡夜晚走在札幌街頭的感覺,冷,風大,街道幽暗,烏鴉的叫聲令人心驚,車站巨大的鐵軌延伸向遠山的黑影中。人們仿佛更加靦腆和疏離,依然隨處可見穿短裙單鞋,妝容嚴陣以待的小女生,還有提著公文包,行色匆匆的中年職員——他們的身材無一發福,都精幹而得體。還有小巷裡一家家亮著曖昧燈光的愛情旅館,站在附近抽菸的男女身形般配,神色被映照得柔和。
我總是在回到旅館之前,鑽進街邊的便利店裡買各種各樣的酒精飲料。北海道本地產很多種類的果酒,口感好又不烈,而且都有小瓶裝,特別適合女生喝。
一定要嘗柚子酒 X 3,最好加蘇打水和冰塊。
每樣買一小瓶,回到酒店房間一個人全喝完也不會醉。
日本人都愛喝酒,但是酒量差得跟辣雞似的。
札幌本身並沒有什麼可說的,就是典型的大城市,不具備令人驚喜的特點。鹽味拉麵和湯咖喱倒是值得一嘗,只是記得鹽味拉麵晚上吃的話,連睡覺都會夢到喝水。湯咖喱一定要點頂級的魔鬼辣度,一定一定,你並不能拿它跟四川冒菜相提並論。
離開札幌前一天傍晚在市中心閒逛,不知不覺走到了北海道廳舊本廳,突然就被它門前兩排正值怒放的櫻花樹驚豔到了。原本沒抱著多大賞花願景的我,也終於覺得不虛此行。獨自在樹下一直坐到了暮色四合。
想來三次在日本的時候都住過青旅,卻都沒有和陌生人產生交集,這對於我來說不是很尋常。
只記得第二天早上退房忙著趕去機場,旅館前臺的小哥特地找了個相機來,把我請到門口,為我拍了幾張照片。
他們的情感表達方式還真是捉急。
五.
轉眼又要到五月了,北海道的櫻花就快開了。
我一直以為日本是個適合獨行的國家,一個人走走停停,觀察自省,並不需要多餘的對話。直到你說:日本太適合談戀愛了。
想再去北海道,這次一定能走到最北邊。
我心裡一直存著個未完成的願望,那就是和你一起旅行。其實哪裡都好,江山不及美人,誰讓你說最喜歡日本。
想再次遇見你,再次一起走一程,然後理想的結局就是,在北海道告別你和這個春天。
也告別我攥了那麼久那麼久都不甘心放手的少年夢。
可悲的是再也沒有機會知道,我們錯過的究竟是什麼了。可是如果沒有機會知道,又何來悲傷呢?
想起了那句詩: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水一般的少年
風一般的歌
夢一般的遐想
從前的你和我
手一揮就再見
嘴一翹就笑
腳一動就踏前
從前的少年
啊 漫天的迴響
放眼看 歲月輕狂
啊 歲月輕狂
起風的日子流灑奔放
細雨飄飄 心晴朗
雲上去 雲上看
雲上走一趟
青春的黑夜挑燈流浪
青春的愛情不回望
不回想 不回答
不回憶 不回眸
回不了頭
別說我沒讓你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故事,時評,遊記與科普
純原創,無轉載零廣告
天天抓蚤
定期洗腦
睡了就跑
騷年,不來一發嗎?
非文藝青年不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