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界經過百年的發展,已經延伸出許許多多的車款,無論是豪華的、實用的、好看的、奇怪的車款,總會有買家願意掏錢包將它帶回家,不過能夠賣上一千萬輛的車款,卻只有寥寥無幾。以下就讓大家看看,總銷量能夠進入「千萬輛」殿堂的車款,到底是哪些……(其中省略了國內不太熟悉的車款,以及種類太複雜的 Nissan,包括 Lada Riva 19,300,000 輛、Chevrolet Impala 13,000,000 輛、Nissan Sunny/Sentra/Pulsar/Almera 15,900,000 輛、Opel Corsa 18,000,000 輛)
Mazda 323(海馬323) / Familia
銷量:10,000,000
Mazda只有這一款車子正好賣到1000萬輛,它是一款名為Familia( 323)的C級轎車。第一代車款在60年代發布,期間還推出了三門 GTX 版、Astina版、五門掀背版等等,最後一款在2003年停產。Mazda 323 Familia停產後不久,便由全新的Mazda 3系列取代其位置,坐鎮C級轎車市場。
第一代 1963-1967
(後驅、800-1000cc、42-68 HP、59-79Nm、2速自動/4速手排)
第二代 1967-1977
(後驅、1.0-1.3L、50-59 HP、76-91 NM、2 x 491cc Rotary引擎、100HP)
第三代 1977-1980
(後驅、1.0-1.6L、44-83HP、69-110Nm)
第四代 1980-1984
(前驅、1.1-1.5L、54-87HP、79-120Nm)
第五代 1985-1989
(前驅、AWD、1.1-2.0L、55-146HP、80-184Nm、柴油、Turbo、3速自動/4速手排)
第六代 1989-1994
(前驅、AWD、1.3-1.8L、75-210HP、101-255Nm、柴油、Turbo、3-4速自動/5速手排)
第七代 1994-1998
(前驅、1.3-2.0L、75-144HP、104-179Nm、柴油、4速自動/5速手排)
第八代 1998-2003
(前驅、AWD、1.3-2.0L、73-170HP、110-217Nm、柴油、Turbo、4速自動/5速手排)
銷量:10,000,000+
第一款Hyundai Elantra發布於1990年,車齡只有24年的它絕對是車界裡最年輕的,也許在路上都還能見到第一輛出廠的Elantra。它有著比起日系車更高性價比,因此讓Elantra車款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內就達到了1000萬輛的漂亮業績,也讓Hyundai汽車成為世界首要的品牌之一。
Hyundai Elantra在部分地區也稱為Avante,後來在2011年才統稱為 Elantra。第一代採用Mitsubishi的引擎面世,第二代開始搭載自家Alpha和Beta引擎、第三代進入馬來西亞市場,第四代開始獲得消費者的注意,第五代採用家族臉設計,銷量從此一飛沖天。根據官方數據,Elantra的銷量相當於每小時售出45量。(表現不錯,但與後面平均每小時95輛的車款還有一定的差距)
第一代 1990-1995
(前驅、1.5-1.8L、113-124HP、4速自動/5速手排)
第二代 1995-2000
(前驅、1.5-2.0L、82-135HP、4速自動/5速手排)
第三代 2000-2006
(前驅、1.6-2.0L、106-141HP、143-255Nm、柴油、Turbo、4速自動/5速手排)
第四代 2006-2010
(前驅、1.6-2.0L、柴油、Hybrid、4速自動/5速手排/CVT)
第五代 2011-now
(前驅、1.6-2.0L、138-164HP、167-201Nm、柴油、Hybrid、4速自動/5速手排/CVT)
銷量:16,500,000
上面是最年輕的車款,下面說說最老的車款,它就是來自美國的Ford Model T,上個世紀銷量最高的車款!搭載一具2.9升直列四缸引擎,最大馬力只有20匹,採用後輪驅動模式,絕對不是用來漂移的首選。不過,它卻是第一輛進行大規模生產的汽車,讓汽車工業進入量產式的始祖。
起初,Ford Model T每個月只能生產11輛,後來Ford的工程師將宰殺場常見「流水裝配線」生產方式引用到工廠中,取代傳統的手工製作方式,並縮小每個員工的工作範圍,讓生產效率大大增加,達到每93分鐘完成一輛Model T。隨著效率的增加,售價也跟著降低了,從825美元降至290美元一輛。
正確來說,Model T只是歷史悠久,其實它的產品生命周期並不長,只有區區27年而已。雖然存在市場的時間並不長,但卻推出了多種版本,包括 2門版、3門版、4門版、卡車版、敞篷版……甚至連軍用版都有,可見當時它是多麼的威風。
銷量:16,500,000
Honda Civic絕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車款,許多人會認識Honda這個品牌也許就是因為Civic的關係。它雖然是一款前置前驅的車款,但每一代都流著賽車的基因,尤其是加入了V-TEC閥門技術後,仿佛換上了更強的心臟一般,讓駕駛過Civic的人們都熱血沸騰。
Honda Civic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設計,亞洲國家與日本一樣,採用四門轎車的設計,歐洲則採用五門掀背的設計,美洲國家與亞洲相同。第六代加入Type-R性能版,取名EK4或SiR,三門掀背設計,是賽車手的最愛。同時Type-R版也在漫畫《Initial D》中出現過,風靡一時。這個數據取自2006年,相信現在已經超越前方的對手,晉級2000萬輛的大關!
第一代 1972-1979
(2門車型,只有52匹馬力)
第二代 1979-1983
(只有尺寸上的增加,以彌補上一代空間不足的問題)
第三代 1983-1987
(動力增加至 90匹馬力,衍生出CRX車款以應對不同市場)
第四代 1988-1991
(加入V-TEC技術,1.6升引擎最高可達160匹馬力)
第五代 1991-1995
(加入前後雙A臂懸掛系統,優秀操控性能從此聞名天下)
第六代 1996-2000
(首次加入CVT變速箱,EK系列紅遍全球)
第七代 2001-2005
(加入G-CON車身結構,前後雙A臂避震器,被換成前麥佛孫後雙A臂設計)
第八代 2006-2011
(Type-R 版本誕生,Integra正式被取代)
第九代 2011-now
(現有Civic車款,銷量持續增加中)
銷量:21,529,464
最初由希特勒1930年提出,他希望能夠生產一輛可以廣泛使用,而且一般市民也有能力擁有的大眾化汽車。於是,他便委任工程師Ferdinand Porsche(也是Porsche跑車品牌的創辦人)來設計這輛車子。當時希特勒的要求很簡單:可以載2個成人和3個小孩、最高時速可達100KMH、售價不超過1000馬克。
其實Ferdinand Porsche早就構思好這款車子,只是資金和能力問題一直無法成型,直到獲得納粹政府支持後,便隧道構成的完成了研發,並在 1938 年推出了第一輛Volkswagen Beetle Type 1車款。雖然這輛車最初是為平民而設,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卻被大量用在戰場上了,差不多5萬輛Beetle Type 1被投入軍隊裡,只有600多輛被賣給了民眾。
戰爭結束後,百業潦倒不堪,而以高經濟性和耐用性為設計前提的Volkswagen Beetle Type 1,正好符合了這種市場形勢,所以漸漸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理想車子。首批Beetle只有1.0升引擎,最大馬力23匹,扭力52牛頓米,最快105KMH,車身淨重650公斤,油耗為1公升可跑 15 公裡。
1938年推出第一輛Volkswagen Beetle Type 1
1945年戰爭結束後,正式投入生產,英國一次訂購達2萬輛
1949年出口到美國
1951年銷量達25萬輛,出口至29個國家
1955年銷量達100萬輛
1962年銷量達500萬輛
1967年銷量達1000萬輛
1972年Beetle Type 1 的銷量正式超越Ford Model T,銷量達 15,007,034輛
1978年德國最後一輛Beetle Type 1離開工廠
1997年Volkswagen Beetle 推出新款,多種引擎和車身選擇,從後置後驅變成前置前驅
2003年Volkswagen Beetle Type 1 於墨西哥工廠正式停產,結束 65 年霸業
2011年再改款,保持前置前驅,但換上新平臺的底盤,還推出各種 R 款式
銷量:30,000,000
Volkswagen Golf是可塑性非常高的車種,從三門到五門的掀背車、Wagon/Estate休旅車、Alltrack增高版、GTi小鋼炮、R 版高性能車等,都是由Golf系列所延伸出來版本。也許你還不知道,其實Jetta也是由Golf進化而來,起初它只是Golf的房車版,後來才被命名為Jetta房車。
第一代 1974-1983
當年以摩登的造型、省空間且更廉價的前置前驅引擎、不算高的售價,頓時成為了許多人心目中的目標。在第一輛汽油款推出後不久,Volkswagen也緊接著推介了柴油版,後來還推出了早期的GTi小鋼炮。
第二代 1983-1992
1984年大改款後的Golf MK2開始進入英國市場,不久後開始走紅,還吸引了其他製造商爭相模仿,推出類似Golf的掀背車款。
第三代 1993-2001
首次加入TDI渦輪增壓柴油引擎和2.8升VR6 高性能引擎到Golf的陣容中,並擴大銷售市場到美國、加拿大、南非、日本等國家。同時還推出了全新Cabriolet敞篷版,取代已有13年之久的第一代敞篷車。
第四代 1997-2004
沒有敞篷版的推出,不過VW為Golf裝入3.2升VR6引擎,成功推出Golf R32高性能版本。
第五代 2004-2008
同樣擁有多種不同的車身版本,後期也加入1.4 TSI引擎到Golf車款中,GTi版本則是採用2.0 TSI引擎,另外還有發燒友將GTI改裝成6.0升 W12 引擎版本,最大馬力641匹。
第六代 2008-2013
加入許多新科技,而且造價比舊款更便宜,但卻被買家批評說內部組裝品質比第四代Golf還要差。
第七代 2013-now
採用Volkswagen旗下最新的MQB平臺打造,因此車身體積比第六代更寬大,重量卻減輕100公斤。電動版和Hybrid版陸續加入到Golf的陣營中。
銷量:34,000,000
Ford F系列代表著Ford的卡車系列,第一代產品從1948年開始出產,至今已經推出多達13代的作品。Ford的F系列與前面的車款不同,它的每一代車型都可衍生出多種不同體積、不同功能的款式,幾乎可以滿足每一個美國人的品味,更是Built Ford Tough的最佳象徵。
Ford卡車採用美國人喜愛的大容量、大馬力引擎驅動,加上硬朗的車身架構、優秀的耐用性、實用性、以及對美國氣候的適應能力,足以讓F 系列稱霸美國最佳汽車銷量長達32年之久。如今Ford也為F系列加入了EcoBoost引擎、更多的電子設備、更強的越野性能,使它繼續引領卡車界的發展。
第一代 1948-1952
推出多達8種長度的款式,體積從小到大的名字為Ford F1、F2……F8,從普通卡車到消防車都有。
第二代 1953-1956
改善引擎效率,增強底盤的硬度,加大車子的尺寸,並將卡車型的名字改為F100、F250 和 F350。體積更大的商用車被命名為F500和F900。
第三代 1957-1960
Ford重新設計了F系列卡車的車頭造型,並將輕型平頭式F系列卡車停產,換由C系列取代。
第四代 1961-1966
車身採用一體化設計,換上更潮流的車頭設計,加入新引擎和變速箱,並將車高降低了不少,形成了新潮流的皮卡。Ford也在1965年給F系列換上新設計的底盤平臺和新的懸掛系統。
第五代 1967-1972
第五代由第四代的新底盤打造,不過新一代F系列的引擎陣容增加,並在巴西和南美洲等地熱銷,一直生產到1992年才停產。
第六代 1973-1979
依然採用第四代的底盤平臺,不過其性能被優化了不少。這代F系列提升了車室空間的寬度、前輪開始使用Disc Brake,並推出F-150車款來應對排氣量管制更嚴格的州屬。
第七代 1980-1986
再次進行大改款,重新設計了底盤、車頭造型,讓車子的風阻更小。同時也開始注意引擎的效率,將舊款5.8升和6.6升的引擎換成更小的引擎。
第八代 1987-1991
後輪ABS的配置標準化,而且引擎也開始採用缸內直噴的供油方式,成為卡車界中第一個這麼做的廠家。
第九代 1992-1996
外觀依然沿用舊款的設計,只是進行了小改動來降低風阻。開始專注於安全配備,並讓F150全車款加入駕駛者安全氣囊。
第十代 1997-2004
第10代F系列終於進行了大改款,無論是車內或車外都煥然一新。新車的風阻係數和引擎效率都獲得了很好的進步,甚至還被Lincoln 品牌重新組裝成自家品牌的卡車。
第十一代 2004-2008
這一代再次換上新的底盤設計,推出Harley Davidson版本。
第十二代 2009-2014
換上新的車頭造型,並加入先進的V6雙渦輪EcoBoost 引擎,同時Ford也推出高性能SVT Raptor V8版本。
第十三代 2015
計劃在2015年進入市場,大量採用鋁合金來打造車身,提升車體剛性之餘也讓車重大幅降低。
銷量:40,000,000
沒錯,第一名就是Toyota Corolla。
Corolla在拉丁文中有著「小皇冠」的意思,估計是名字取得好的關係,它不但是Toyota旗下最賣座的房車,更是全世界最好賣的車款,沒有之一。Toyota Corolla定位為C級橋車,主要對手包括Civic、Lancer、Mazda 3等。
Toyota Corolla推出於1966年,至今還不到50年的歷史。熱賣的 Corolla也推出過Corolla Levin雙門版和Sprinter Trueno雙門掀背版,也就是大家熟知的AE86。第一代Corolla以E10的代號來註明其型號,E代表Corolla、1代表第一代、0代表版本。
日本Toyota Corolla能成為世界最好賣車款,是因為它擁有極高的價值性和可靠性,加上並不算高的售價,才能贏得廣大賣家對它的信賴。甚至許多國外大品牌,也主動找上Toyota談起合作,讓Corolla掛上他們的品牌到當地銷售,其中就包括GM通用汽車、Chevrolet、和Daihatsu等。
第一代 E10 @ 1966-1970
首代Corolla就被Toyota定義為「世界性」的產品,並極力推向海外市場。澳洲成為第一個進口Corolla的國家,美國緊追在後。1968年也開發了Sprinter短跑者的三門及五門版,引擎最大容量為1166 cc,最大馬力 78匹,配有4速手動或2速自動變速箱,後輪驅動。
第二代 E20 @ 1970-1974
加入2T雙頂置凸輪軸的引擎到車系中,Sprinter Trueno和Corolla Levin這兩個不同的名字被掛上,以區分Corolla車款之間的不同點。引擎最大容量為1588 cc、性能為115匹馬力,搭載4/5速手排或3速自排變速箱,後輪驅動。
第三代 E30、E40、E50、E60 @ 1974-1979
首次加入DOHC引擎和直噴系統(Fuel Injection)到Corolla性能款 Levin和Trueno中,最大容量同樣為1588cc,但性能卻增加至124匹馬力,變速箱為4/5速手排或2/3速自排變速箱,後輪驅動。
第四代E70 @ 1979-1983
開始加入新時代的設計,車頭變得更加方正硬朗。在1983年,Toyota Corolla的銷售量已經突破1000萬輛。首次出現Corolla柴油款,最大馬力65匹,後輪驅動。
第五代 E80 @ 1983-1987
大部分Corolla都換成了更省材料的前輪驅動,除了AE85和AE86之外。AE86搭載了1.6升DOHC缸內直噴引擎,最大馬力130匹。
第六代 E90 @ 1987-1991
Toyota在這一代注入了更多的新設計,同時也更注重空氣動力學的應用,讓這六代成為當時較精緻的一款車子。Corolla取消了後驅版本,普遍採用前輪驅動,只有少數為四驅版。Toyota第一次嘗試將機械增壓加入到4A-GE引擎中,效果不錯,1.6升引擎的最大馬力有165匹,最高扭力達203Nm,變速箱為5速手排或3/4速自排,前輪驅動。
第七代 E100 @ 1991-1995
體積更大、外形更圓潤,這就是代號E100的第七代Toyota Corolla。不過因為日元升值、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等問題,導致這款Corolla的銷量並不是很好。採用Carburetor化油器的引擎逐漸退出陣線,由燃油噴射引擎取代。
第八代 E110 @ 1995-2000
外觀設計大幅躍進,更具現代感,而且換上Toyota的ZZ系列引擎,讓整體重量大幅降低,更加省油。Toyota也從第八代Corolla起改變公司策略,使Corolla在不同國家都有著不同的設計,如美國、歐洲、亞洲等地的Corolla都不一樣。
第九代 E120、E130 @ 2000-2006
第九代Corolla是迄今世上銷量最高的單一車款,也是Toyota中賣得最多的車款。終於將VVT-i技術加入到引擎中,亞太版取名為Corolla Altis,定位比日本款高級。
第十代 E140、E150 @ 2006-2013
這代Toyota Corolla在日本也稱為Corolla Axio,是一款獲得EuroNCAP 五顆星評價的高安全性汽車。在本地,E140並沒有手排版,全車系只有4速Super ECT變速箱的款式。
第十一代 E160 、E170 @ 2013-now
E170國際版體積比日版E160稍大,而且只有CVT自排版。
(掃碼加擎授 進群看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