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獲金馬獎:我其實是在「第五代」中被誤會的一個人

2021-02-22 三聯生活周刊

11月17日晚,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在臺北舉行。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影》獲得包括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造型設計、最佳美術設計在內的四項大獎,成為當晚最大贏家。

拍片四十年,首度提名即獲最佳導演獎。在中國電影現代化的幾十年中,張藝謀和他的「第五代」的同學們,是開拓者,也是中堅力量。

一個月前,本刊記者在做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專刊時採訪過張藝謀,今日刊發此文,聽「老謀子」聊他與時代的故事。

2018年11月17日,中國臺北,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圖 | 視覺中國)

《影》,是一個關於草根的故事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我從藝40周年。

9月30日,我的第25部電影《影》上映了。在我的作品中,我覺得《影》是一個很有特點的電影。這是一個古裝片,一個關於替身的故事。從三四十年前看《影子武士》開始,我就一直很想拍一個關於替身的故事。

中國古代的資料中很少有關於替身的記載,有的話也就僅僅是幾句話,很模糊。我覺得這一點很特別,很吸引人。我不信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帝王將相們沒用過替身。後世認為秦始皇是用過替身的,但是沒有記載。

最近的10年、20年,我們的市場飛速發展,古裝戲拍得一套又一套,一遍又一遍,重拍又重拍,一直沒人拍替身。正好朱蘇進寫了一部三國故事,叫《三國·荊州》,我讀了很喜歡,就想與他合作。

所以,我把朱蘇進這個小說和劇本拿來,徹底把它改成了一個以替身為主的故事。我喜歡這個故事。因為《三國》是帝王將相的故事,充滿著權力、戰爭、謀略。這裡主角永遠是皇帝和侯爵,是一個貴族階層的遊戲,沒有老百姓。我覺得如果把一個老百姓設置成主角,那會很顛覆。所以現在的版本裡,我把三國背景取消了,轉而更突出平民的主題。

《影》劇照

《影》的主角是一個平民,一個草根。我的重點其實是寫這樣一個平民的故事:不管是草根逆襲,還是什麼農民起義,還是反抗、求生、野心⋯⋯隨便,這是一個人的故事。它脫離了權謀,脫離了老一套古裝戲的規範性主題,我喜歡這個。

圖 | @張藝謀作品影 微博

我個人從來不高看自己,始終覺得自己就是個手藝人,有幸從事了自己喜歡的職業。本來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我兩個弟弟都是普通工人,早就退休了;我同代的朋友,沒有大知識分子,都是在鹹陽工廠工作,現在也全部是退休的,而且就是普通工人退休。

我本來也在工廠待了7年,家庭出身也不好;沒有時代,沒有機遇,沒有各種偶然性,不會今天坐在這裡。

一步一步,都是時代造就我們。

 「第五代」是時勢造英雄 

1977年10月,中國廢除高等學校招生的推薦制度,恢復文化課考試,擇優錄取。那年我知道恢復高考,但是還沒有醒過味來。我覺得,上大學和我沒關係。

1978年,大學繼續面向社會招生,我醒過來了。好像可以上大學了?好像家庭出身不是障礙了?

1978年之前,北京電影學院還叫中央五七藝術大學電影學校,1978年才恢復成北京電影學院。那時,我的文化課只有初中二年級水平,只能通過文體特長想辦法。在朋友田鈞的建議下,我決定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後來,我成了我們那一屆學生中年紀最大的,「老謀子」的稱呼,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我的作品從一開始,就比我的同學們要極致一點;這似乎也有一種焦慮感,因為我是全校年齡最大的,當時覺著我起步也很晚,所以當時有這樣一種心態:急於表現出原創的精神來,就怕沒有時間了,沒有機會了。

所以我那時的作品,會呈現出一種形式感的張揚。其實一直到今天,我仍舊非常喜歡形式感的東西。包括《影》也一樣,它的黑白潑墨風是非常形式感的。今天的我會更理性一些,不再急於去表現什麼。但是我還是認為中國電影的形式太少了,我們有時候框框多,所以形式本身開掘得就不夠。我很願意去探索一些新形式的東西,比如《2047》這樣的演出。對這種形式的東西,我有著天然的好奇心。

《影》劇照

我記憶裡的80年代,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年代。那個年代,百廢待興。大的社會動蕩已經過去了,國家也不會發生大的戰爭。社會進入了一個和平時代,一個安定的、平穩發展的局面。我已經當上了導演,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接下來要想的,就是我要做什麼,我能做什麼。

那個年代,全民都在思考,全民都在談論文學和藝術。我還記得,當年,作為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一年級的學生,去看第一屆「四月影會」的情景。一開門,人群不是一個一個走進去的,也不是一列一列排進去的,人是一整塊,一大砣,從室內移到了室外,你在人群中,根本就不能自主邁腿兒。每張照片前面至少有五排人。

所以才有那麼多優秀的小說,給創作提供了資源,所以我們才有了「第五代」。好像多麼了不起。但其實那都是時代造就的,一點不敢誇大,我們沒有那麼大的本事。

「第五代」導演的電影在八九十年代的國際影壇上摘金奪銀,當年我被稱為「得獎專業戶」,好像逢獎必得的那感覺。其實是因為那個時代趕上改革開放,我們趕上了發展的大浪潮。「文革」結束之後,外國人對中國新電影年輕一代有極大的好奇心。他們對這一批電影有著更多更複雜的解讀,也提高了你作品的意義。於是就變成「第五代」在八九十年代的國際影壇上叱吒風雲。

「第五代」是一個歷史名詞。那個階段的歷史任務早就畫句號了,歷史結束了,那個過程結束了。那個時代,因為是從「文革」過來的,所以喜歡從集體、從大處著眼來評價。今天任何一個年輕導演的作品,都很難再用「代」和群體這樣的集體觀念來評判,每一個人都是導演自己。

張藝謀(圖 | 視覺中國)

「第五代」是時勢造英雄,是那個時代的產物。現在「第五代」作為一個整體已經不存在,當然人都還在,都幹著活呢。

我們不是天才,時代影響我們。如果沒有那個時代的文學藝術,沒有那個時代全民的反思,我們第五代算個什麼呀,啥也不懂。所以實際上是時代給了我們源泉、土地土壤,我們只是順應時代做了一些事情,何況還藉助文學作品的強大。

所以我一點都不高估自己,我做的東西都是在時代中做的,都是藉助時代的力量做的。但是做得很好,也鍛鍊我,讓我覺得自己也能思考。

 「我怎麼可能投時代的機?」 

上世紀90年代,包括2000年以後,新一代成長,步入商品和經濟的時代,跟國際開始接軌。這個時代給了我們很多人新的命題,包括價值觀發生改變,我們有新的多元化的思考。

《英雄》,也是時代到了這一步,要走電影產業化的方向時才能產生的。我拍《英雄》完全是無意識的,但就是開了這個頭,商業大片也罷,票房冠軍也罷,就譁譁都來了,其實就是步入了商業化時代,完全就是撞上了,早一年晚一年都不一樣,就是王藝謀、李藝謀的事情了。

《英雄》海報

我其實是在「第五代」中被誤會的一個人。我們對「第五代」的印象是思考的一代,但我其實是個另類。屬於我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是《紅高粱》,那是充滿了娛樂精神的電影,唱了三首歌,跳了兩段舞。後來我拍《英雄》《黃金甲》《十面埋伏》,還要拍動作電影,我根本不抗拒它。

《紅高粱》劇照

本質上,我認為我一點都沒有抗拒過娛樂性。生活中,有時候我拿了一堆碟回來,也經常先看商業片,把文藝片擱到最後,而且還看是不是話題,有時候看到一半看不動了,我就關了。

對我自己來說,我沒有那麼高看自己,我其實是一個從老百姓當中長出來的人,也沒有那種世家子弟的優越感。我認為電影不是哲學思考或者參與哲學思考的形式,電影就是可以承載很多東西的遊戲,一個幻覺,一個夢。你真的不要把它端那麼高,你要是端那麼高,你學哲學、學思想、社會學,你寫詩都可以,這些東西深。但電影真不深。

申奧片的拍攝,包括奧運會總導演,是我自己願意做的。中國人嘛,總是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奧運會在自己家開,所有中國人把它看成一種光榮,我也是這樣一種心態。從個人角度,這種機會一生只有一次。我從創作上第一次有機會接觸這麼複雜的一個體系。最後沒病沒災沒退縮,把它完全做下來了,這對我真的是一個考驗。

2008年8月8日,北京,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表演(圖 | 視覺中國)

我生於1950年,我們這一代導演,是在一個非常政治化的時代中過來的。趕上那樣的時代,是沒辦法的。我們從政治時代來到了這個交融、裂變的時代。我的平常心讓我能正常、健康地面對時代。有媒體認為我做的是投機選擇——怎麼可能投時代的機?

很多東西都是跟著時代走的。去拍很多商業電影,也是這個時代帶給我的信息,我願意去嘗試——有幾部不見得是我真正心裡想拍的,但是我自己在導演技術層面也得到些鍛鍊,比如拍不同風格的動作、商業電影的故事怎麼講、視覺上怎麼營造、和電腦特效公司怎麼合作等等。手藝人嘛,還是要練手藝。

如果我不願意拍商業片,可能我會獲得另一部分人的讚揚,覺得張藝謀「很堅持」。但人是靠誇獎生活嗎?也不是吧。我的人生也並不是要做一個樣子給別人看:我相信每一個人的選擇都是自己願意做,不是要考慮別人怎麼看。

我自己做的事情絕對不後悔。該發生的就發生,停留在對它的後悔不後悔沒有用。那時候對於商業時代的到來,所有人都有迷茫。對我自己來說,選擇一些東西、迎合一些商業訴求,也好像是一種時代的影響。成也罷,敗也罷,過去做的事情都是時代留給個人的烙印。

 多元化的時代,做好自己 

奧運會後的這10年變化非常大,更新換代更快。「90後」成為觀影主力軍,社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網絡時代迅速來臨,影響了我們所有的人。顛覆性非常大。

從電影的角度來說,中國電影經歷了接連的票房高增長,「世界最大票房市場」突然就到來了。然而,今天的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上很難再現「第五代」的摘金奪銀。不是我們的水平變化了,是他們的眼光變了。

開放這麼多年,又是網際網路時代,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已經夠多了,所以他們不再抱有獵奇和神秘的角度打開一扇大門,就會更客觀地來看你,作品本身就要更過硬。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市場非常好,我們的媒體天天宣傳我們的票房,第一、第一、第一。這個話說多了以後,人家很容易把你當「暴發戶」,也就會覺得你們的電影都很商業。

《長城》是我對「重工業電影」的一次嘗試。當年這個項目打動我的,是我經紀人說的一句話:「導演你想沒想過,一部中國電影在全世界150個國家首周上映,同時開花?」

《長城》劇照

我們之前一直把好萊塢掛在嘴邊,但沒有人真正進入這個體系去工作。我當時認為,這是借水行船非常好的一步。因為看這種電影的是年輕人,加上附帶的動漫和遊戲,如果電影成功了影響力會非常大,可能還會有續集,成一個系列⋯⋯那就是一代人的記憶。這部電影是中國題材,有中國人的美學、思考、習慣、形象,可以通過這類電影讓幾億人了解中國。這不是從中國選一個演員去好萊塢打個醬油那種合作,這是從「根」上來做的。

我在《長城》這部電影上花了3年多的時間,學到了本事,長了見識,也看到了其中的糟粕。最後,一句大白話:做好你自己。

《長城》劇照

我認為,《長城》最後的票房沒有達到預期,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這個劇本是一個十幾年前的老劇本,非常老派。另外,這還是一個中國故事。雖然搭了好萊塢的車,但是在全世界150個國家還是不能成為爆款。要真正成為爆款,可能還是要等到中國更加強大了。

在張藝謀的新工作室裡,有一個空間,幾米高的牆壁上,掛滿了他從藝以來的所有海報,從《紅高粱》到《對話·寓言2047》無一遺漏。

站在那面海報牆下,會感受到一種無形的衝擊力。

從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算起,2018年,張藝謀從藝已經整整40年。

如果要探討人與時代的關係,張藝謀和他的作品,是一個無法繞過的典型案例。在當代電影研究領域,包括張藝謀在內的「第五代導演」,被稱為「改革開放代導演」。他們獲益於時代的轉變,得到上大學的機會並脫穎而出,每一個個體都受惠於時代變化,也因時代不斷發展而培育才華。這一批導演應時代革新登上舞臺,也成為改革開放景觀中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獨特群體象徵。這其中,以攝影師身份起步的張藝謀,每一個創作時期,都跟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而拓展延續、改變創新。

張藝謀各個時期的創作,看似反差極大,無跡可尋,然而事實上,「求變」「求新」,一直是他內在的動力。

讓「第五代」登上時代舞臺中心的那部《一個和八個》,借鑑了當時國外最新的電影語言,革新了中國電影的影像表達;結尾處的影像,犧牲的戰士軀體擺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凸顯出了改革開放人性解放的精神。《紅高粱》則將人的內在精神狀態用寫意手段外化,呼喊出轟轟烈烈的人性之光。《秋菊打官司》《有話好好說》等作品,從新時代的鄉村轉型,到中國都市文化的興起,張藝謀都敏銳地觀察到了時代的潮流,並用自己的作品予以探討展示。

進入21世紀後,張藝謀又以自己本身的藝術修養和影響力,成為推動中國電影商業化進程的中堅人物。儘管,評論界對此褒貶不一,但他確實成為中國電影人與時代相呼應最密切、最為成功的代表者。在很多時代轉折的當口,他都是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事實上,中國改革開放40年,也是中國電影現代化的40年。從視聽語言的現代化,到工業體系的建立、商業規則的規範化;中國電影在這40年裡,逐漸擺脫了西方主流電影界眼中的「奇觀」地位,融入世界主流電影體系。其實,走近張藝謀,會發現,他身上有很多優點:樸實、低調、謙虛、踏實、勤奮。乃至在這次採訪中流露出的感恩、知足。他身上保留了老一代電影人的很多作風,比如,重視劇本、重視人物刻畫。

他的很多被知識界詬病的觀念,比如關於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的關係的理解,其實都是「50後」一代普遍的思維方式。

幾年前的一次採訪中,我問過他:「你認為自己是一個現實主義者,還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他回答:「我們都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體。」

(本文刊發於《三聯生活周刊》2018年第40期)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訂閱  2019年【三聯生活周刊】

領券後立減50元,48小時內下單贈送精美《生活歷》一冊、周刊主筆籤名版海報一張!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

相關焦點

  • 「第五代導演」張藝謀
    我除了超生被罰745萬,還得讓你們曉得我一下提到第五代,張藝謀肯定是首先進入腦海的名字之一。以張藝謀為首的這一代導演,主要是指1978年入學的北電導演系學生,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的作品都試圖銳意創新,從形式和內容上都有突破。張藝謀這些第五代導演的早期作品,和前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表現性、象徵性、主觀性。簡單來說,以前的導演就是踏踏實實講故事,而他則會想辦法怎麼把故事給講得漂亮。如果仔細給他的《紅高粱》做拉片,會發現他對色彩、構圖、剪輯的運用都是很講究的。
  • 第五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等誰是你心目中狀元
    這其中尤其以第五代導演取得的成就最輝煌,第五代導演在上世紀90年代囊括了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即金獅獎、金熊獎、金棕櫚獎,曾4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姜文一般被稱為第五代或第六代導演均可,沒有明確的界限,再一個就是他自己曾經說,」我自己的主業是演員副業才是導演「,所以不在這個分類中,而且他也沒有上過北京電影學院,同樣,馮小剛因為也沒上過北京電影學院,所以也不在此次比較中,但是他也應該算作第五代導演當中。
  • 張藝謀這些「第五代導演」們,似乎已經江郎才盡了
    中國老輩導演的商業掙扎張藝謀等內地第五代大導演沒有商業片基因中國第五代導演有哪些人?我們都知道有張藝謀,陳凱歌,姜文,顧長衛,黃建新等等,還能加上個搭上末班車的馮小剛。他們都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出生,童年經歷過新中國建國後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尤其對他們「三觀」影響極其深刻的特殊時代。
  • 第55屆金馬獎入圍名單公布 張藝謀《影》、賈樟柯《江湖兒女》等獲提名
    入圍記者會由曾獲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的李千娜及上屆獲得提名的蔡凡熙共同揭曉。《影》獲12項提名,包括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動作設計、最佳音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當張藝謀李安鞏俐相遇在金馬獎
    第55屆金馬獎提名名單於17點30分公布,張藝謀執導《影》獲得12項提名領跑金馬獎,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入圍7項大獎,今年的金馬獎,大陸影片備受矚目。來自大陸的影片除了《影》《我不是藥神》獲得多項提名之外,還有《邪不壓正》(6項提名)、《暴雪將至》(6項提名)、《地球的最後夜晚》(5項提名)、《後來的我們》(5項提名)等等,提名的數量要遠超臺灣和香港影片。本屆得獎名單將於11月17日頒獎典禮當天選出。今年的金馬獎主席是李安,評委會主席是張藝謀曾經的御用女主角鞏俐。三人淵源頗深。
  • 同為第五代導演的他,為什麼沒有張藝謀陳凱歌那麼出名
    說起中國影視界的「第五代導演」,大部分人可能都會想起張藝謀、陳凱歌。這也難怪,這兩位自上世紀80年代起至今,都拍攝了幾十部影視劇作品了,應該是第五代導演中拍攝影視作品最多、也是拍精典作品最多的導演了。,80年代初期他就拍攝了《一個和八個》、《老井》、《紅高粱》,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他又執導並參演了《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進入新世紀後,張藝謀又執導拍攝了商品電影《英雄》、《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釵》等,這些電影都是張藝謀的代表作品,也奠定了他在第五代導演中當之無愧的霸主地位,加之他還是08年奧運會的開閉幕式的總導演,
  • 第55屆金馬獎獲獎名單:《大象席地而坐》獲最佳影片;張藝謀首次獲金馬最佳導演
    》姜文《邪不壓正》張藝謀《影》 張藝謀獲獎感言:「我拍了四十年電影,第一次提名金馬獎導演。謝謝評委,把這獎給我,這幾年導演獎都很強,正好代表中國電影傳承,有年輕的導演,也有我這樣第一次被提名的老導演,謝謝。感謝團隊和所有創作人員,出品公司,感謝家人一貫的支持,謝謝金馬獎。」
  • 恭喜張藝謀!感謝胡波!第55屆金馬獎獲獎名單
    張藝謀如願從劉德華手中拿下自己的金馬獎的第一個獎盃「最佳導演」,也是對第五代導演一個很好的致敬。第55屆金馬獎獲獎名單最佳劇情片《影》《我不是藥神》《地球最後的夜晚》《大象席地而坐》《誰先愛上他的》最佳導演
  • 四十年初心不變 中國電影第五代獲導協特別表彰
    終評委主席張藝謀表示,今年評選的感觸之一是好電影很多,在這些影片裡看到了中國電影未來的希望。第三屆青蔥主席張藝謀現場公布本屆青蔥五強名單,他們是:高臨陽《團圓》,梁鳴《對岸是否豔陽》,毛澤翔(團隊)《野馬》,王猛《春心蕩漾》,姚文逸《野摩託》。他們將會獲得國家電影局頒發的一百萬扶持金,開啟院線電影之路。張藝謀則表示稱扶持青年導演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中國電影行業需要年輕人帶來創作活力。第一、二屆青蔥創投成功的項目中,王強《被陽光移動的山脈》獲上海電影節新銳製片人獎等獎項。
  • 徐崢摘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張藝謀《影》獨攬四大獎項
    最佳女配角方面,丁寧擊敗對手惠英紅、許晴、黃嘉千和張子楓,憑電影《幸福城市》獲得「最佳女配角」,她在後臺受訪時談及得獎感受,她表示:「很開心,剛剛在臺下的時候,胃很不舒服,老公說我一定是緊張了其實我已經很少會緊張了。
  • 鄧超孫儷同時入選、張藝謀姜文激烈廝殺,今年金馬獎4大看點都在這裡
    再過兩天,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就要開始了,作為華語電影圈中歷史最悠久、視野最廣闊的電影節,每年的金馬獎也是電影人們的關注焦點。今年又會有哪些導演和演員登上領獎臺,有哪些作品會就此進入華語經典電影的聖殿當中?
  • 張藝謀首獲金馬最佳導演獎,《大象席地而坐》獲最佳影片
    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於11月17晚在臺北舉行,此前12項提名領跑的張藝謀電影《影》獲得包括最佳導演在內的4個獎項。胡波導演遺作《大象席地而坐》斬獲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由徐崢憑藉《我不是藥神》摘得,而謝盈萱憑藉《誰先愛上他的》獲得最佳女主角。
  • 第55屆金馬獎獲獎名單出爐
    鞏俐、周迅、鄧超、孫儷、惠英紅、劉嘉玲、張震、桂綸鎂、洪金寶、徐若瑄、胡歌、謝金燕等人出席,以下為本屆金馬獎獲獎名單: 最佳男主角徐崢|《我不是藥神》徐崢在本片中飾演為了生活挺而走險賣仿藥的商人,卻在與病患、藥商的糾葛中,體悟出利益與良知的衝突
  • 張藝謀為什麼被尊稱為「國師」?
    >國內曾獲9次金雞獎8次華表獎7次百花獎2次金像獎1次金馬獎,共計27座。不甘心一輩子做工人的張藝謀,把自己的攝影作品做成了集子,寄給了當時的文化部部長黃鎮部長也是愛才,看他拍得確實好,就給電影學院寫條子大概說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是個人才,通融一下後來張藝謀就破格被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錄取1984年張藝謀在影片《一個和八個》中擔任攝影師從這兒開始了「國師」的開啟了他的開掛人生
  • 金馬獎出現「臺獨」,鞏俐拒絕頒獎,尊重是互相給的
    2018金馬獎於11月17日晚間結束頒獎,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影》獲得包括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造型設計、最佳美術設計在內的四項大獎
  • 金馬獎張藝謀獲獎鞏俐又哭了,網友:鞏皇應該放下了,最後一次了
    金馬獎張藝謀獲獎鞏俐又哭了,網友:鞏皇應該放下了,最後一次了就在昨天晚上,張藝謀拿下金馬獎導演獎,張藝謀表示這是他自己第一次金馬獎提名,也是第一次拿獎,可是你們知道嗎?我們鞏皇鞏俐居然眼角有淚花,網友看到後也瞬間炸鍋了,在後臺接受採訪的時候,張藝謀談到鞏俐:為是在媒體上才知道她是這次金馬獎評審主席的,金馬獎好電影很多,所以做評委的很難,也很高興評委給我這個肯定。
  • 2018金馬獎獲獎名單
    張藝謀《影》(獲獎)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姜文《邪不壓正》萬瑪才旦《撞死了一隻羊》婁燁《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張藝謀是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之一併多次獲得國際大獎肯定。《影》是他在電影藝術上又一次令人驚嘆的鉅作,他創造出一個水墨般的世界;又從替身的故事,挖掘出深刻的人性,反省權力欲望。
  • 拿過最佳導演的影帝,除了張藝謀馮小剛姜文周星馳還有誰
    【那些拿過影帝又拿最佳導演的奇人】電影圈從來不缺少多才多藝的人才,如洪金寶是影帝又是頂級武術指導,周潤發除了演戲又是攝影大師,而最牛的成龍更是曾在一部電影中擔任十五個崗位的工作。在電影中最重要的導演和最顯要的主演位置中,能同時駕馭的並且都能取得成就的就不多了,那些拿過影帝又拿最佳導演的絕對是世間奇人。
  • 唉,張藝謀又把心思放這上面了┇2018金馬獎
    本公眾號合伙人敏敏特穆爾原為臺灣資深影劇記者,搶先欣賞到今年金馬獎的入圍作品,希望能將觀影心得與粉絲們同步分享。今年金馬獎的評委會主席是鞏俐。 2018年第55屆金馬獎入圍作品介紹系列,就從入圍12項的大熱門、大導演張藝謀的最新作品《影》開始。隨後將陸續推出金馬獎入圍作品介紹。
  • 放過「第五代」,才是中國電影的體面
    一句話來說:贏了「第五代」沒有多光彩,放過「第五代」,才是中國電影的體面。01「第五代」,是指80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今天提到這個詞,代表人物,是陳凱歌和張藝謀。他們的登場沒有多少過渡。一出現,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1988年,電影局臨時選送張藝謀的《紅高粱》到柏林電影節參賽。電影放映結束後,來自全世界的觀眾和評委都在這一抹野性的高粱紅前驚呆了——一個從沒有見過的、張揚的中國。張藝謀在臺上領獎時,也留下了一抹年輕氣盛張揚明亮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