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有一份問卷,佛教和道教的教義分別是什麼?據估計,小學生可以回答「因果輪迴」的四個字,但很少有人能準確地說「道、德、一」為道教,即一切事物的二、二、三、三生命,遵循自然規律。
然而,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講究自然無為,戒心戒欲,以修仙為主要追求。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它的前身是百家學說中的道教。它是在神話之後發展成道教的。因此,道教把老子視為自己的祖先。道家的理論體系是以老子的「道」為基礎的。戰國中期,推崇黃帝和老子的黃老道教開始興盛。
隋唐時期,道教被視為國教。唐玄宗即位後,道教進入全盛時期。明代,由於明朝皇帝成祖對張三丰的推崇,道教才得以世俗化和民間化。有許多鍊金術士和實踐者。
後來,當清朝進入習俗,佛教開始繁榮。此外,許多反清反明的人躲在道觀裡。因此,清政府大肆破壞道觀,屠殺道士。道教開始衰落,甚至出現了空觀現象。
直到新中國成立和立法保護中國人民信仰宗教的自由,道教才得以重生。1957年,一個統一的全國性組織如中國道教協會最終成立。
道教的發展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張道陵。張道陵是正一派的創始人。在當時的巴蜀地區,人們信奉巫術,追隨者極其殘忍。他們屠殺平民,瘋狂斂財。當地村民很痛苦。
張道陵來到這裡後,他鎮壓了各種犯罪組織,包括放火、殺人、搶劫,並把村民從水火中解救出來。人們感激他,稱他為張天師。他的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並逐漸成為一個神話。
正一派創立之初,張道陵就將「不爭」定義為一種教義。僧侶們被要求清心寡欲,消除貪婪,對他人的願望漠不關心,保持安靜,並達到自然無為的狀態。
因此,真正的道家追求長生不老和修仙。群山和森林是他們的家園。至於道教和佛教的區別,網上有一種說法,寺廟通常建在山腳下,以方便施捨,而道觀通常建在山頂上,是為了清心寡欲,獻身於道。兩者的追求是顯而易見的。
然而,如果你認為道教只聽窗外的事,只讀聖書,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史。在那個每個人都對國家災難負責的時代,許多愛國和正直的人出現了。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以身作則。他們衝出大山,獨自守護著中國的土地。直到後來,才出現了盛世與和尚受道困擾的說法。
當國家繁榮昌盛時,他們退居深山,全心全意地要求,當國家處於危險之中時,他們有責任肩負起拯救國家和人民的重任。下列道士是抗日戰爭中著名的英雄。
田心良,又名田,是東北義勇軍第12、37軍的主要創始人。
田新亮出生在山東蓬萊的一個漁村。他善良,同情窮人。在他的影響下,當地的道觀曾經建立了五年的粥店來幫助貧苦農民。因此,田新亮在老百姓中很有名氣,很有號召力。
1931年9月18日,日本軍隊炮轟東北大營,中國處於被亡國毀滅的危險之中。正直的田心良脫下道袍,毅然加入了抗日軍隊。沒有足夠的
後來,該隊在東北人民抗日救亡協會的領導下組建,改名為「第十二路志願軍」。主要任務是制止日本侵略者,擾亂交通,攔截物資,打擊親日漢奸。
由于田新良的突出表現,張誇,第12路軍副司令員,綽號他「政治老練」,因為他是「一個道士與偉大的熱情抗戰」。
1932年初,田心良在執行任務時被日軍俘虜。敵人折磨了他一個多月以獲取供詞,試圖從他那裡獲取機密信息。然而,田心良卻視死亡為死亡。當他受到最嚴重的折磨時,他唱起了嶽飛的《滿江紅》,並表示他決心與他的前輩們戰鬥到底,決不妥協。日本人別無選擇,最後只能殘忍地殺死他們。
李元忠出生在一個武術世家。受家庭影響,他很小就參軍了。後來,因為不喜歡服兵役,他選擇了做一個沒有什麼欲望的道士。他學醫,行醫,拯救世界,幫助傷者和垂死者。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元忠帶領山上的道士組建了一支道教軍隊。他還在半山腰救了琅琊山的五大壯士宋學義和葛震林。
戰爭勝利後,他放棄了所有的名譽和財富,再次回到山裡,繼續他未完成的拯救生命的工作。
除此之外,還有龍順吉李宇航,他在戰爭爆發後自願擔任基地的看守人。
龍振洋子甚至扔掉灰塵,拿起彎刀,組織群眾活動,殺死無數敵人。
這些道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不接受任何「獎勵」。他們悄悄地來了,悄悄地走了,揮了揮袖子,沒有帶走任何雲彩。戰爭結束後,他將退休到山裡去。
管理世界以拯救人類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信念。沒有必要償還,只要國家和人民有需要,就去做。
深埋中國骨髓的道教
魯迅曾經說過,中國根植於道教。經過幾千年的傳播,道教已經融入中國人的骨骼和血液,並主導著人們的思想。
道家的知行合一教導人們努力不懈地工作。勇於探索。
陶遵循自然,陰陽調和,告誡人們知足常樂,順應天命。
如果你善良、溫柔,你就為中國人民內斂、矜持的民族性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道教大力提倡黃帝的祖先,中國人稱自己為黃帝的後代。因此,只有道家才會如此願意在偉大的真理和謬誤面前為正義犧牲自己的生命。在八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依靠小米和步槍以強大的軍事力量打敗了日本軍隊。這是中國強大民族凝聚力的體現。
雖然作者不相信道教,但事實證明,中國人確實都是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