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中國本土宗教:盛世從不露面,亂世卻下山

2020-12-24 陌生滴雨點

如果現在有一份問卷,佛教和道教的教義分別是什麼?據估計,小學生可以回答「因果輪迴」的四個字,但很少有人能準確地說「道、德、一」為道教,即一切事物的二、二、三、三生命,遵循自然規律。

然而,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講究自然無為,戒心戒欲,以修仙為主要追求。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它的前身是百家學說中的道教。它是在神話之後發展成道教的。因此,道教把老子視為自己的祖先。道家的理論體系是以老子的「道」為基礎的。戰國中期,推崇黃帝和老子的黃老道教開始興盛。

隋唐時期,道教被視為國教。唐玄宗即位後,道教進入全盛時期。明代,由於明朝皇帝成祖對張三丰的推崇,道教才得以世俗化和民間化。有許多鍊金術士和實踐者。

後來,當清朝進入習俗,佛教開始繁榮。此外,許多反清反明的人躲在道觀裡。因此,清政府大肆破壞道觀,屠殺道士。道教開始衰落,甚至出現了空觀現象。

直到新中國成立和立法保護中國人民信仰宗教的自由,道教才得以重生。1957年,一個統一的全國性組織如中國道教協會最終成立。

道教的發展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張道陵。張道陵是正一派的創始人。在當時的巴蜀地區,人們信奉巫術,追隨者極其殘忍。他們屠殺平民,瘋狂斂財。當地村民很痛苦。

張道陵來到這裡後,他鎮壓了各種犯罪組織,包括放火、殺人、搶劫,並把村民從水火中解救出來。人們感激他,稱他為張天師。他的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並逐漸成為一個神話。

正一派創立之初,張道陵就將「不爭」定義為一種教義。僧侶們被要求清心寡欲,消除貪婪,對他人的願望漠不關心,保持安靜,並達到自然無為的狀態。

因此,真正的道家追求長生不老和修仙。群山和森林是他們的家園。至於道教和佛教的區別,網上有一種說法,寺廟通常建在山腳下,以方便施捨,而道觀通常建在山頂上,是為了清心寡欲,獻身於道。兩者的追求是顯而易見的。

然而,如果你認為道教只聽窗外的事,只讀聖書,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史。在那個每個人都對國家災難負責的時代,許多愛國和正直的人出現了。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以身作則。他們衝出大山,獨自守護著中國的土地。直到後來,才出現了盛世與和尚受道困擾的說法。

當國家繁榮昌盛時,他們退居深山,全心全意地要求,當國家處於危險之中時,他們有責任肩負起拯救國家和人民的重任。下列道士是抗日戰爭中著名的英雄。

田心良,又名田,是東北義勇軍第12、37軍的主要創始人。

田新亮出生在山東蓬萊的一個漁村。他善良,同情窮人。在他的影響下,當地的道觀曾經建立了五年的粥店來幫助貧苦農民。因此,田新亮在老百姓中很有名氣,很有號召力。

1931年9月18日,日本軍隊炮轟東北大營,中國處於被亡國毀滅的危險之中。正直的田心良脫下道袍,毅然加入了抗日軍隊。沒有足夠的

後來,該隊在東北人民抗日救亡協會的領導下組建,改名為「第十二路志願軍」。主要任務是制止日本侵略者,擾亂交通,攔截物資,打擊親日漢奸。

由于田新良的突出表現,張誇,第12路軍副司令員,綽號他「政治老練」,因為他是「一個道士與偉大的熱情抗戰」。

1932年初,田心良在執行任務時被日軍俘虜。敵人折磨了他一個多月以獲取供詞,試圖從他那裡獲取機密信息。然而,田心良卻視死亡為死亡。當他受到最嚴重的折磨時,他唱起了嶽飛的《滿江紅》,並表示他決心與他的前輩們戰鬥到底,決不妥協。日本人別無選擇,最後只能殘忍地殺死他們。

李元忠出生在一個武術世家。受家庭影響,他很小就參軍了。後來,因為不喜歡服兵役,他選擇了做一個沒有什麼欲望的道士。他學醫,行醫,拯救世界,幫助傷者和垂死者。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元忠帶領山上的道士組建了一支道教軍隊。他還在半山腰救了琅琊山的五大壯士宋學義和葛震林。

戰爭勝利後,他放棄了所有的名譽和財富,再次回到山裡,繼續他未完成的拯救生命的工作。

除此之外,還有龍順吉李宇航,他在戰爭爆發後自願擔任基地的看守人。

龍振洋子甚至扔掉灰塵,拿起彎刀,組織群眾活動,殺死無數敵人。

這些道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不接受任何「獎勵」。他們悄悄地來了,悄悄地走了,揮了揮袖子,沒有帶走任何雲彩。戰爭結束後,他將退休到山裡去。

管理世界以拯救人類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信念。沒有必要償還,只要國家和人民有需要,就去做。

深埋中國骨髓的道教

魯迅曾經說過,中國根植於道教。經過幾千年的傳播,道教已經融入中國人的骨骼和血液,並主導著人們的思想。

道家的知行合一教導人們努力不懈地工作。勇於探索。

陶遵循自然,陰陽調和,告誡人們知足常樂,順應天命。

如果你善良、溫柔,你就為中國人民內斂、矜持的民族性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道教大力提倡黃帝的祖先,中國人稱自己為黃帝的後代。因此,只有道家才會如此願意在偉大的真理和謬誤面前為正義犧牲自己的生命。在八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依靠小米和步槍以強大的軍事力量打敗了日本軍隊。這是中國強大民族凝聚力的體現。

雖然作者不相信道教,但事實證明,中國人確實都是道家。

相關焦點

  • 亂世主動下山救世,盛世卻歸隱深山的道教,為何得不到風靡?
    有人說:亂世時,和尚閉門躲霍,道士出山救世;盛世太平時,和尚出門迎香火,道士悄然遁世歸隱。縱觀古今,似乎真的越是昌盛繁榮的時期,佛教越興旺,道教越衰敗;越是時局動亂時,佛教越萎靡,道教越閃耀,尤以唐、清為最,現代社會也是如此。那麼道教為什麼沒有風靡呢?這一切的淵源要從道教歷史說起。
  • 為什麼說:「亂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和尚開門斂財」?
    為什麼我們經常聽到:「亂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和尚開門斂財」?而現代就是,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圈錢。而亂世下山救世的有姜太公、劉伯溫,諸葛亮等等。何為亂世?亂世就是人命如草芥,國家政局動蕩不安,人們都渴望著和平,佛教講的是來世,當人們都渴望吃飽穿暖,想的都當下安寧,今生都難以保全,那裡顧得上來世如何?積德行善,來世有好報僅僅是人們對安定的渴望。道教講的就是今生,所以才有了「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今天道教的狀態,這種狀態不在道教的興衰狀態,也不再於有多少人信仰,而且尊重。
  • 戰亂之中道士下山,他們究竟下山做什麼?真相現實而又悲哀
    從古至今,我國基本上就是兩大教派,傳於印度的佛教與本土起源的道教,相對於佛教而言,本土的道教顯得默默無聞了一些,這是因為兩者的立教宗旨不同,尤其是抗戰前後,道教更是幾乎消失,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道教講究以人為本,無為而治,在普通人眼中,道教弟子其實就是裝神弄鬼,算命,煉丹,神遊太虛,這些縹緲的東西常人怎麼可能相信,不過在戰亂中道教卻讓人刮目相看,「上馬殺敵,下馬修道」,戰亂之中道士下山。
  • 「盛世閉關修道,亂世下山救人」, 抗日時最厲害的四位道長!
    盛世閉門修道,亂世下山救人,自古便有道長們在亂世救濟百姓匡扶亂世的故事。比如耳熟能詳的諸葛亮,黃石公,劉伯溫等人。近代的卻鮮有人知,在抗日戰爭時期,全民抗戰,道教的各位道長同樣以民族大義為先,積極的投身到抗日救國,救亡圖存的偉大行動中來。他們傾其所有,支持抗日。
  •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和尚多道士少
    我們都知道,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可是發展到現代,似乎西風壓倒了東風,應了「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句話,外來的佛教似乎比本土的道教更普及,信眾更多,這個我們可以看以下一組數據:目前,全國共有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約3.3萬處,佛教教職人員(這裡我們可以稱其和尚)約22.2萬人,信仰佛教的人數那就更為眾多
  • 道士下山,亂世修行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2015年上映,由王寶強 、郭富城 、張震 、林志玲 、範偉主演的動作電影《道士下山》。大隱隱於市,高手在民間。想要參破真諦看透紅塵,就要往紅塵中去。一個與世隔絕的小道士下山以後會遇到些什麼事呢?閒話少續,我們一起來看電影吧。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百姓的物資匱乏,道觀裡也不例外,人多糧少。道觀裡的老道長讓徒弟們比武,以比武結果來決定去留。
  • 《道士下山》背後的中國哲學
    《道士下山》的故事脈絡清晰,說的是民國亂世,小道士何安下奉師命跨出山門下山,墜入滾滾紅塵中的種種奇遇。「拜師」和「為師復仇」是引出故事的兩個關鍵詞,先是因荷葉雞拜師下山道士崔郎中,引出一出弒兄奪嫂、為師報仇的倫理故事;然後拜師周西宇,帶出一段糾葛數十年的師門恩怨,再度因為師報仇,找到查老闆,引出一個「不離不棄」的武林友道故事。
  • "道士下山":郭富城張震滾草坪畫面太美不敢看
    電影從郭富城彌留之際看到張震的帥臉開始,才算是真正進入了狀態,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除了張震與郭富城在顏值巔峰的基情滿滿之外,還有範偉和林志玲的床戲、還有元華和陳國坤的動作戲,還有久違露面的房祖名以及王寶強魔性的笑聲,大抵還是能值回一張電影票錢。
  • 從現實生活中的「道士下山」,說道教「無為」中的「有為」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在處於民國時期,正值外敵入侵、軍閥混戰,各類江湖人物於亂世之中紛紛登場。前不久,我也在網上看到一個現代版「道士下山」的新聞。說的是某地山門關閉的道觀,派道士下山向政府捐款數十萬元,用於當地疫情的防控和救治工作。
  • 《霓裳羽衣曲》中國舞蹈的巔峰之作的背後,盛世歌舞,亂世兵戈!
    前言都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其實歌舞與兵戈不也是盛世歌舞,亂世兵戈嗎,畢竟歌舞昇平,一直都是用來形容社會穩定,經濟文化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只有在盛世,人們才有精力和時間來完善和表演舞蹈,才可以走向巔峰!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
  • 推文:古風爭霸文,他因亂世而來,膽大妄為,卻開創了盛世
    在亂世之中,他做小生意起家,憑著出色的經營頭腦和大膽的經營思路,逐漸成為廊州首富,又搖身一變成為朝廷命官,整頓州府,治理山賊。群雄割據的亂世中,唯有他不是為權,而是為民,知人善用,善於經營,在亂世中為民眾撐起一片桃源,安居樂業,路無乞丐,各司其職,他步履穩健的平定亂世,開啟盛世繁華。推薦理由鍾曉生今年完結的長篇爭霸爽文,寫得非常精彩。
  • 《亂世王者》攜手非遺大師鐫刻「盛世龍吟」 共話司南匯傳奇
    騰訊戰爭策略手遊《亂世王者》與騰訊NEXT IDEA、西泠印社集團所舉辦的非遺設計大賽已圓滿落下帷幕。冠軍作品「盛世龍吟」由西泠印社集團的非遺大師、同時也是國家一級美術師的吳瑩女士親力篆刻,並進行巡展,最後贈予來自《亂世王者》精英玩家體系——司南匯的玩家。
  • 真正厲害的道士應該是什麼模樣的?
    你覺得真正厲害的道士是什麼樣子的?一說起這個話題,我們就感覺最厲害的道士應該是得道飛升、仙風道骨的模樣,但是坦白講,這樣的道士離我們的生活太過於遙遠,說起來難免感覺太虛了,我們常講:「盛世不見道,亂世道下山」其實就是在亂世時,道士總會下山,用自己的所學去救濟百姓,所以我認為最厲害的道士應該是這種的。
  • 細算浮生千萬緒,道士下山煉真炁,孤標傲世皆誰隱,萬般皆紅塵——陳凱歌《道士下山》 免費在線觀看
    類型: 喜劇 / 動作 / 奇幻 / 古裝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美國語言: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15-07-03(中國大陸)片長: 123分鐘又名: Monk Comes Down The Mountain / A Monk in a Floating World
  • 副會長批道士下山下流 中國道教協會稱與此無關
    當日傍晚,@中國日報 發布消息稱,中國道教協會新聞發言人孟至嶺道長對記者表示,《道士下山》的製片方之前與中國道協有溝通,並按照要求對於劇情做了修改,因此道協對於影片持有包容心態。譴責聲明並非由道協發出,至於是否孟崇然以個人名義發出尚待核實。
  • 入雲龍公孫勝,中國式宗教人員的典型(水滸眾生相)
    一直到這兒,這位公孫先生的表現基本上和魯智深、武松這路因為躲災而混進宗教人員隊伍的冒牌和尚差不多,他算一個冒牌道士。但是,後來晁蓋這些人鬧了江州,救了宋江上山。這時候公孫勝突然要求下山,他的理由是老母在堂,要回家看望老母。在山上時他說的是看望老母之後,立刻回山和大家相聚。結果這一走就是那什麼打狗,一去不回頭了。
  • 中國男籃進入後衛盛世!本土八大超級後衛,誰能入選國家隊呢?
    上賽季CBA複賽後,由於很多外援缺陣,很多本土後衛站了出來;新賽季的CBA,新的外援制度,本土球員依舊要扮演主角,現在本土後衛爆發,可以說進入了後衛盛世,那麼誰能入選國家隊呢?新賽季的第一場比賽,孫銘徽就砍下了41分7助攻7搶斷的數據,延續了上賽季的表現。
  • 《道士下山》惹爭議,盤點歷史上有名的下山道士
    隨即中國日報記者採訪到中國道教協會新聞發言人孟至嶺,孟至嶺道長對記者表示,《道士下山》的製片方之前與中國道協有溝通,並按照要求對於劇情做了修改,因此道協對於影片持有包容心態。譴責聲明的倡議並非由道協發出,而是由中道協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孟崇然道長發起並親筆起草。6月29日,孟崇然道長正式當選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同時擔任中道協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
  • 深圳商報:"上帝"本來是中國本土宗教的概念 存於甲骨文……(附紀錄片《天壇祭拜皇天上帝》)
    【正文】深圳商報:"上帝"本來是中國本土宗教的概念 存於甲骨文……(附紀錄片《天壇祭拜皇天上帝》)「這本書主要是對中國古代典籍中的『上帝』的信息進行梳理和分析,然後站在『上帝』的基礎上對中國的思想史展開分析。從『上帝』這個角度去看待中國思想史的學者很少,這是我一個初步的嘗試,希望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上帝學』、『上帝神學』。」在楊鵬看來,講到「上帝」這個概念,大家就會想到基督教。其實「上帝」這個概念,本來是中國本土宗教的概念,在商朝的甲骨文裡,「上帝」已經存在了。
  • 花濺墨|是盛世深情之人,卻留在了亂世溫情之中
    花濺墨,原名羽田真一,名字都特別的有天分,牛掰格拉斯,真二的大哥,性格天真,這份天真估計和劍非道有得一拼,他們都是那種不適合江湖的男子,若是生於盛世,定是十分難得的男友。自律性強,又難得的那麼長情,關鍵長得也不算差,能力也夠好。不同的是,劍非道始終是劍非道,花濺墨卻變成了蚩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