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與老年人並非天然衝突 跨越數字鴻溝 老年人有多少潛能可挖

2020-12-27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時不時為家裡的電腦手機和各種智能家電換個代,或者網上搞定一次手續繁複的出境遊,就在大多數老年人被「數字鴻溝」擋在門外,還在為出行、繳費、看病等日常生活問題而犯愁的時候,73歲的陸願超(化名)的「數位化」生活已經達到新境界。

   陸願超是雲南老知青,插隊前是北京65中老高二的學生,機緣巧合,成為國內第一批接觸和使用電腦的人,這麼多年,身邊朋友們買電腦、裝電腦、系統更新,甚至聯網後遠程維修,都成了他這個「電腦達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平時陸願超很少出門,坐在家裡的電腦前,他不光輕鬆搞定了日常需要的菜肉蛋奶,就連每天發生的大事小事,他點點滑鼠就都門兒清了。

   陸願超的這種技能,他的朋友沙江(化名)卻望塵莫及。

   今年10月,趁著疫情緩解,沙江和陸願超還有其他幾個朋友去了趟江浙一帶,幾個省市遊覽下來,回到北京發現自己手機裡的健康寶失靈了,「多了個帶當地藍箭頭的標,必須完成一系列的操作才能恢復到之前的正常狀態」。

   68歲的沙江退休前是某知名媒體的資深記者,工作時有20多年時間也在和電腦手機打交道,可近幾年還是真切地感覺到生活中時常會被一些「數字鴻溝」所困擾。

   「我現在已經不會打車了,等公交車的時候,發現有的同齡人拿著手機可以知道等的這趟車最近的一輛已經到哪兒了,還有幾分鐘到站。」沙江有時候聚會不方便開車,搭乘公交車時,怎麼選擇最便捷的線路,對他來說成了特別上頭的事。

   沒有導航不開車,也是沙江難以理解的一件事,儘管導航早已經成了他的生活日常,「其實我們這個年齡中的很多人,對北京周邊的交通路線本來非常熟悉,可一有了導航全都離不開了,不帶手機不上路」。

   有時候朋友聚會,當面互加微信沒問題,可人家說「你加我吧,我在群裡」,就這麼拐一個彎,他就懵了,「每個選擇都拐一個彎,就把大多數人繞進去了,尤其是老年人」。

   除了「身手不凡」的陸願超,沙江身邊也不乏「膽大」的同齡人,「弄個翻譯軟體就敢到國外租車,也出差錯,也鬧笑話,可人家在外面跑了幾個國家。」沙江說,但這肯定不是目前中國老年人的主流。

   面對「數字鴻溝」,有人說,老年人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數字難民」——因為不會使用微信支付,他們被超市和菜市場「嫌棄」;因為不會網上購票,他們在人潮湧動的火車站艱難排隊;老人因為不使用智慧型手機無法提供健康碼,被公交拒載,甚至與疫情防控人員發生肢體衝突。不久前,一位老人獨自冒雨交醫保卻因工作人員拒收現金被拒之門外……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億,60歲及以上網民只有0.6億,還有近2億的老年人沒能搭上信息快車。

   針對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前,將抓緊出臺實施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切實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

   這次從國家層面強調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傳遞出了明確信息:社會的演進,並非是一味地推陳出新。智能化時代,不能以扼殺老年人對美好生活嚮往為代價。給他們留一點「慢速度」的權力,讓他們也能從容不迫有尊嚴地生活,這是一個文明包容的社會應有的溫情。

   在沙江看來,這些「有效措施」值得期待,而助力老年人積極擁抱智能化時代,老年人本身的潛能也有很大開發餘地。

   「一般使用電腦的人,他只是使用了其中10%的功能,很多軟體在屏幕上跳出的提示和工具按鈕,你並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意思,比如photoshop中有些修圖,它跟你說的色素、色像、幅寬,很多人的學習會被這些專業的選擇攔住,於是放棄了,而陸願超就不一樣。」沙江眼裡的陸願超,是個每次看到電腦或者手機跳出下一步提示的時候,都要大膽嘗試的人,「80%以上的老年人擔心點錯了會導致經濟上的損失,或者萬一刪錯了怎麼辦,哎呀不會弄了,那退出來吧。可他不會犯難,不會放棄操作」。

   通過別人指導和自己琢磨,電話、水、電等各種生活繳費,沙江都已經可以在網上完成,現在微信轉帳、手機跨行轉帳沙江也已經掌握了,「老年人操作成功一兩次之後,很可能還是記不住,有時候還不得不跑到網點去諮詢,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今年,沙江賣了一套自己名下的房子,辦理全套手續的過程中,遇到了大量的網上操作和網上交易,這跟他十幾年前處理他父母老房產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手機裡的官方服務平臺上的確認,取代了以前那些書面表格的填寫,這些年中介的操作程序已經更新好幾代了」。

   「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如何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特別是智能化、信息化的節奏,從而享受到數位化時代帶來的相應便利,對於老年人群體而言,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

   「我們當年插隊的農場裡有300多名北京知青,像陸願超那樣的達人也就一個,身邊更多的同齡人還是像自己一樣,正在經歷一次從沒經歷過的挑戰。」沙江注意到,身邊同齡人的意識正在慢慢改變,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高科技」與「老年人」並不是天然衝突,比如不少城市從去年起都試點上線「網約護士」,主要針對為不能獨立看病的失能、高齡、空巢老人群體提供「網際網路+護理服務」。

   今年開始,一些電商平臺對手機等線上端產品做出改進,增加更多的文字及圖片展示,並將相關素材做放大處理,同時還進一步優化整體預訂流程,儘可能減少需老年人自行填寫的信息。最近北京正在試點身份證、社保卡、養老助殘卡完成「北京健康寶」健康狀態查詢等功能,解決老年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看不清屏幕,出示健康寶時犯難的現狀。

   「目前大部分涉及老年人日常生活領域的部門和企業,都已經開始有針對性地提升服務、強化細節,從長遠來看,為了真正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一些企業開始在供給端的研發及創新上做文章,儘可能從技術上填平阻擋老年人的『數字鴻溝』」。沙江坦言,因為沒有基礎的電腦知識,也不具備智慧型手機使用的能力,一些高齡老人只能依靠子女或者服務人員的幫助,「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在行政管理和商業運行中間,老年人的數字盲區問題是一個客觀存在,總有一部分人會不適應,這一方面呼喚著社會的溫暖關愛,一方面也考驗著政府部門的管理水平」。

相關焦點

  • 「現金排斥」問題仍存 如何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如何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老年人去交醫保卻被告知「不收現金只能手機支付」、個別商鋪掛出「不收現金」標識牌……日前網絡上曝出的這些信息,再次引發社會關注「數字鴻溝」問題。記者在北京走訪多個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後發現,目前,醫院、大型商超、地鐵、公交車均支持現金支付;菜市場、便利店等小型商鋪更偏好行動支付,甚至有拒收現金的現象,但多為「沒零錢可找」的無奈之舉。
  • 安徽信息通信行業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為切實解決當前老年人使用傳統電信服務相關場景中最緊迫、最突出的問題,安徽省信息通信行業全面落實主體責任,推出多項助老業務產品,保障老年用戶安心養老。一是線下專員溫馨助力,營業廳實現高效辦理。開通無碼綠色通道。
  • 微博等43款APP將適老化改造,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延伸閱讀進行適老化改造等 多部門、企業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當前,中國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各部門、平臺、企業也都推出多項措施,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民政部數據顯示,2019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54億。不過面對智能生活,不少老人表示:「智慧型手機APP太複雜,不會用、用不好」「子女不在身邊沒人教」「去醫院掛號都掛不了」。「掛號這一塊的麻煩我體會最深,到醫院不能現場掛號,必須網上預約。」一位老年人告訴記者。
  • 解決老年人面臨「數字鴻溝」問題的探討
    但是對一些老年人而言,面對智能時代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卻面臨「數字鴻溝」的問題。如何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早日實現「數字脫貧」,已成為全社會不得不正視的重大課題。探尋解題之道是本文的宗旨。二、老年人面臨「數字鴻溝」的困境信息化覆蓋至社會的每個角落,給年輕人帶來了不可鬥量的紅利,也造就了一條無形的數字鴻溝,把老年人攔在鴻溝的外面。(一)老年人口的信息網絡知識和技能薄弱由於多數老年人接受新的智能技術能力較低,使得老年人口、或者說人口在老齡化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基於年齡的「數字鴻溝」。
  • 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vivo展示移動終端適老化最新應用
    (原標題: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vivo展示移動終端適老化最新應用)
  • 如何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文件一經發布,即獲得無數人點讚,並引發了全社會更多的思考:智能時代,如何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老年培訓是打通數字鴻溝「最後一公裡」的重要手段,應聘請專業且有耐心的工作人員,選擇通俗易懂的教材,開展科技「掃盲」工作。目前,申城一些平臺和企業陸續推出適老性產品。比如,上海市計程車平臺的「一鍵叫車」功能,專門附加了「大字模式」,讓視力不太方便的老年人一按鍵就可實現定位。
  • 人民論壇網評 | 填平數字鴻溝,助力老年人樂享智能生活
    國家有責任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解決老年人在民政服務中遇到的智能技術困難,讓老年人樂享數字生活。助老年人填平數字鴻溝,技術革新是前提。貼和老年人的需求加強技術創新,提供更多適合老年人的智能產品和服務,促進智能技術的有效應用,使老年人能夠使用它們、敢於使用它們。目前,老年人使用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時存在諸多不便,例如圖片缺乏描述、操作困難、字體大小顏色不適等等。
  • 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來信與訪談)
    但與此同時,一部分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被擋在了網際網路之外,不僅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反而造成了一定困擾。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能夠跟大多數人一樣,充分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是擺在有關部門、企業、社會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
  • 廣東數字政府用戶開放日 為老年人搭建跨越「數字鴻溝」的「連心橋...
    12月26日上午,由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主辦的廣東數字政府用戶開放日老年人專場在廣東數字政府建設運營中心舉行,邀請50多位老年人及其親屬通過現場參觀和聽取講解,近距離了解「粵省事」移動政務服務平臺、廣東政務服務網、政務服務一體機等平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親身體驗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在便民惠民方面的系列成果。
  • 如何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代表建議在國家層面推進老年教育立法
    這種深刻的改變對人們接受新的智能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老年人由於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生活中遇到種種不便。對於老年人遇到的「數字鴻溝」等問題,一些地方選擇用立法方式加以破解。11月13日,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安徽省老年教育條例》,期望以此來加快推動老年教育發展,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記者注意到,在此之前,已有天津市等地對老年教育進行了專門立法。
  • 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重慶這個社區開了一堂課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中提出,針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困難,鼓勵親友、村(居)委會、老年協會、志願者等為老年人運用智能化產品提供相應幫助,讓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 為幫助社區老人跨越數字鴻溝,12月21日,重慶紅糟房社區「開課」了。據介紹,該公益活動由貝殼公益推進,在全國已累計提供了11萬人次的教學幫助。
  • 如何幫助老年人逾越「數字鴻溝」成考題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老年人面臨的掃碼難、就醫難、支付難等問題被置於「放大鏡」下,考驗著老年人持續學習能力的同時,如何幫助老年人逾越「數字鴻溝」成為當下社會的一道考題。今年9月,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億,其中,60歲以上的網民群體僅佔10.3%。
  • 調查丨新政出臺滿月,老年人面前的「數字鴻溝」消除了嗎
    來源:北京商報科技的發展不斷刷新著人類文明的「進度條」,然而在這一過程中,老年人卻成為了一個極易被忽視的群體。隨著「全面預約時代」的到來,破解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變得更加緊迫。就此,一個月前,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明確要求各方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
  • 國家圖書館:填補「數字鴻溝」 讓老年人樂
    由於有些老年讀者不會使用自助設備和服務,國家圖書館就設了專崗代檢代查,為老年人提供人工幫扶。在自助OPAC查詢、自助辦證、自助借還等自助服務區配備人工諮詢崗,在推行自助辦卡服務的同時保留人工辦證處,為老年讀者提供便捷服務。疫情防控期間,為確保安全,控制入館人員總量,做到信息有據可查,預約制度成新常態。怎樣服務好不熟悉線上預約的老年人?
  • 智能服務「適老化」程度低 如何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
    但與此同時,一部分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被擋在了網際網路之外,不僅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反而造成了一定困擾。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能夠跟大多數人一樣,充分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是擺在有關部門、企業、社會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
  • 消減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 產業發展迎來巨大藍海
    《方案》要求,2020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動各項傳統服務兜底保障到位,抓緊出臺實施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切實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老年人的出行、就醫和消費成為重點關注的領域。
  • 蘭州社區開「智慧型手機課」 呼籲重視老年人「數字鴻溝」
    高康迪 攝蘭州社區開設「智慧型手機課」 呼籲家庭重視老年人「數字鴻溝」中新網蘭州11月28日電 (高康迪 高瑩)「打開右上角的加號,找到掃一掃」「添加到小程序,往下一拉就可以看見了」「收到簡訊有連結和要輸入帶數字類的操作都不要進行」11月下旬,蘭州市甘家巷社區為期5期的老年人智慧型手機課堂結課了,
  • 科技賦能,讓老年人樂享數字生活(記者觀察)
    新華社記者 王婧嬙攝為了讓廣大老年群體更好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出臺多項舉措,支持老年人學習運用智能技術,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使其充分享受信息社會、數位化生活的紅利,提升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韓國       努力建設包容型數字社會
  • 貼心服務消除老年人乘車「數字鴻溝」
    襄陽車站客運員唐芳說:「每天在售票大廳有專人值守巡視,遇到老年旅客我們會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 面對「數字鴻溝」,老年人希望分享智慧社會紅利,技術創新更需向善
    中國網:近期,相繼發生了老人無法出示健康碼進站遭拒、94歲老人被抬進銀行做人臉識別、老人不會使用手機支付無法繳醫保等多起老年人面臨「數字鴻溝」的問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顯現出黨中央、國務院對人口老齡化工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