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改編自朱蘇進的《三國荊州》,由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於2018年上映。不同於以往,張藝謀在本片中沒有選擇明亮衝突的色彩來體現人物的性格與劇情走向,轉而使用淡雅的水墨畫般的鏡頭語言來為我們呈現了富有中國傳統審美情趣的畫面。本片借用了三國時期魏蜀吳爭霸的背景,講述了一個行走於黑暗的「影子」在權力角逐中覺醒、掙扎、求生的故事。
在張藝謀有意的安排下,劇中的人物更像是傳統戲劇那樣的臉譜化,每個人物的立場都明顯且堅定,忠貞善惡的衝突讓故事主線更加飽滿。奪取境州不成的沛國大都督子虞不甘心失敗,且為報境州守將楊蒼的一刀之仇秘密啟用了從小作為自己替身培養的「影子」境州。大都督子虞野心勃勃且極為隱忍,他希望通過啟用「影子」可以讓自己在奪取境州的計劃和沛國朝爭中均佔據主動權,為了這個兩個目的子虞可謂是不擇 手段。
沛王表現出的整日間只知尋歡作樂、不問朝政, 實際上是他對自己老謀深算、握籌布畫的遮掩;魯嚴獨善其身,重利忘義;小艾多愁善感, 沒有主見;青萍愛恨分明,果敢衝動。不同的人物性格也導致後面他們各自命運的不同。影片的劇情有三條主要的分支,一為大都督子虞與「影子」境州之間「主人」與「傀儡」的鬥爭;二為子虞、沛王、 楊蒼因境州而引發的政治鬥爭;三為「影子」境州與主母小艾之間感情糾葛。
導演借鑑了國畫中常用的」留白「這一表現形式,對於劇情沒有一字不落地交代,留給觀眾想像的空間。如影片最後,境州格殺子虞後向大殿走去,而此時唯一的目擊者小艾卻面露驚恐的望向門外,到此影片戛然而止。小艾究竟在門外看到了什麼?這需要觀眾自己去想像。實際上,這部影片的核心是對人性的思考,導演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將這種深刻的探究隱藏在權謀與愛情糾葛中,正是由於人性有偏差,所以使得劇中人物們所做的選擇乃至後來的命運不同。
導演在影片中以黑白為基調,以光暗為襯託為我們繪畫出一幅充滿傳統山水畫意境的古典畫作。電影人物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都發生在這個黑白的世界裡,而這正是本片獨特富有內涵之處。英國著名藝術家克萊夫·貝爾曾說:」在各個不同的作品中,線條、色彩以某種特殊方式組成某種 形式或形式之間的關係,激起我們的審美情感。這種 線、色的關係和組合,這些審美的感人形式,稱之為有意味的形式。」導演在本片中創造性地將水墨意境與現代電影融合,使得此片透露出淡雅卻又莫測的奇特意境
在本片中,導演在利用水墨技法傳達意境的同時,也將古代朝權紛爭、人性變化完整地表現出來。張藝謀在拍攝電影時曾說:「不要有半點西方的東西,要做我們自己的文化。」張藝謀在本片也確實做到了他自己說的那樣,不過與其他打著傳統文化旗號的電影晦澀難懂不同,張藝謀在本片中對傳統文化的體現做到了通俗易懂、雅俗共賞。如每個中國人都熟悉的水墨黑白色、三國式的政治鬥爭等,這些包含中國特有審美情趣的鏡頭都充滿著對中國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