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你將展開在日本的新生活,除了全新的工作學習環境、不一樣的人文習俗也會讓你「不知所措」。比如送禮文化會是你將面臨的一大挑戰。不管在任何時候或是任何地方,你都可能收到禮物或是需要送禮,這在日本算是家常便飯。所以今天我們一起走近日本人送禮的習慣,了解日本這一特殊習俗。
在日本,送禮物通常會與不同場合拉上關係。不過日本人從小就接受這種「送禮物與表達感激之情」的教導,並且行之已久,不會覺得奇怪。但對於我們而言,可能因為與自己國家習俗有所不同而不適應。
例如婚禮、小生命的誕生,甚至是在醫院坐月子,你都會從日本人家庭和朋友收到禮物。一年當中,日本人會互送禮物的固定時間很多,我們來看幾個比較重要的時間節點。
在新的一年開始,我們送禮表達新年祝賀之意的對象有很多,包括老闆,父母和朋友等等。禮物有可能是各式各樣的小點心、毛巾或者其他。親手交給對方、感謝對方並祝福他們在新的一年萬事順心。禮物通常會包裝的很精美,並寫上祝福語。
我們姑且跳過情人節、白色情人節。我們先說一些日本傳統時節的傳統禮物。所以下一個需要送禮的便是夏季禮物。
夏季送禮的目的是感謝幫助過我們的人,意義大概與新年差不多。日本人會特別挑選一些與夏季有關的東西當做禮物,或是送些可以讓對方更舒服地渡過炎炎夏日的東西。作為夏季禮物,啤酒通常是個熱門之選。
在年末時,日本也有送禮的文化習慣。雖說很快新年又要再送一次禮,但就像上面介紹過的,我們禮物常常都是送給一樣的人,所以值得再仔細挑選禮物。若是他們喜歡海鮮,這個時候送螃蟹就是個很大氣的禮物。
其實從年初送到年尾,送禮時刻還有很多。像是女兒節、入學式、入社式、中元節等等都會送禮,以感謝平日在各方面照顧自己的人。
除了固定節日之外,也有很多人情世故的送禮場合。例如婚禮、生小孩、畢業、新居落成、開業誌慶、喪葬等等更是少不了。
另外,送禮的文化還包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生病感冒休息了一個禮拜之後,病好了回到工作崗位,日本人會帶一點小禮物回到公司,這會給人留下好印象。又或者是出差休假,也會順手帶一些伴手禮到公司或是給親朋好友。
所以在日本,當你收到禮物時,回禮以向送禮之人表達感激非常重要。為了避免回錯禮或是送錯禮的尷尬場面,讓我們好好的來研究一下關於在日本的贈禮習俗吧!
在日本要表達感激,言語上的謝謝和「感恩之情」固然重要,但也有要以一份合適的禮物作為回應的良好禮尚往來,這種心態非常重要。
基於這樣的行為,人們彼此間會建立一種平等的關係,當收到他人贈予之物時,會以回贈方式作平衡以維持良好關係。回贈禮物對一些人來說也是壓力,因為送出的禮物如果價值還不到收到的一半的話,或許會給對方一個壞印象。
送禮物時也會考慮到一些迷信觀念。例如,有些人認為以手帕作為禮物送人意味著送禮者想要斷絕關係,因為手帕可意味著哭泣。
「剪刀」永遠不能成為婚禮上的贈禮!因為這意味著「為喜事帶來不幸」。在葬禮的場合時,「茶葉」是一種恰當的禮物,以表銘記和過世者在茶桌上談及的美好回憶。
在日本,傳統上以掛紙(kakegami) 或熨鬥紙(oshigami)包裝禮物。所系的「水引結(mizuhiki) 」的顏色和款式依用途而定。
蝴蝶結在重複性場合,如生日和初次上學時。而平結則只會在單一性事情,如婚禮和葬體時使用。紅和白色只在節慶場合使用。
以上這些是日本人在表達謝意時的回禮文化,說是習俗,其實更像是一種責任和義務。禮尚往來,實際上是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當你有機會在日本社會中贈禮會回禮時,請好好的體驗一下吧。
其實,在一年之間送禮和收到禮物的次數很多,所以禮物不需要太正式(也不能太隨便)。送禮物是一種表達心意很好的方式,雖然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可是當看到別人收到你精選的禮物時,那種開心或驚喜的表情,自己也會跟著高興起來吧。
更多求職資訊,可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