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的一首古詩,層次井然,朱自清讀了也愛不釋手

2021-02-26 雲水心語

在祖國燦爛的古代文化殿堂中,詩歌一直閃耀著璀璨奪目的光輝。先秦兩漢時期作為詩歌的發展源頭,也在歷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比如《詩經》就開創了現實主義的傳統,被杜甫和白居易等人繼承;而《楚辭》則表現出積極浪漫的精神,也被李白和李賀等人發揚光大。


先秦兩漢的詩歌創造了很多藝術表現手法,例如比興、烘託,情景交融、側面渲染等,更被後世作者廣泛採用。下面介紹無名氏的一首古詩,層次井然,朱自清讀了也愛不釋手。



庭中有奇樹

兩漢:佚名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此詩描寫家中妻子懷念遠遊丈夫,通篇都以妻子的口吻抒寫。開篇抒寫女主人公自家庭院中有一棵嘉樹,不僅濃蔭茂密,而且葉片碧綠,枝頭的花兒也開得極其繁盛。


作者既描繪客觀景物,又是以樹起興。葉綠花繁,新春開始,她卻不禁想起,丈夫離家已經一年多了。眼前生機盎然的春景,讓她回憶起過往的美好。她還記得丈夫在家時,他們曾一起觀賞嘉樹鮮花,而今只剩她一個人,留下的只有寂寞和孤獨。



作者採用對比手法,女子的悽涼孤獨,同嘉樹的欣欣向榮、花葉的絢麗多姿,形成了強烈的對照,更見出離居之苦。表面看來,這兩句好象只是讚美樹和花,其實背後卻充滿了深沉的悵惘之情。


奇樹生在庭中,她每天都要看見,每天也都有這種悵恨懷念之情。思念之情本來就一直索繞心頭,而綠葉繁花的逗引,又使這種感情更加強烈,因而自然想到折花相贈。



於是她攀著枝條,並折下一朵花,要把它送給思念之人。讀者仿佛可以看到佳人美麗的身影、以及她折花的動作,甚至還能看見她一邊折花、一邊凝神沉思的神情。


後四句抒寫折花後的心情,奇樹之花也不同尋常,特別芬芳馥鬱。作者僅用「馨香盈懷袖」五個字,就生動地表現出花兒的香氣四溢。


「盈懷袖」,即花香充滿了衣服的襟袖。花香本來是不可見的氣味,此時卻好象可以看得見,可謂奇思妙想。



芳潔的鮮花,一直都被當作美好的象徵。而對花的喜愛,正反映了這位佳人對美好生活的強烈追求。但無奈「路遠莫致之」,路途遙遠,根本無法送到他的手中。


這兩句再次採用對比手法,正因為上句描寫美好,才更見出不能寄達的痛心。執花在手,卻路遠難致,她的心裡非常失望,最後只能無奈地說,這花有什麼珍貴呢?其實只是因為分別太久,她面對這重新開放的花兒,感觸萬千,於是借它表達思念之情。



作者先把花寫得美好至極,然後意思一轉,再說它不足珍貴,這既是失望中聊自寬慰,又突出了別離思念之深,表達了期待丈夫早日歸來的強烈願望。


著名作家朱自清讀到這首詩,不僅愛不釋手,而且還做了精闢的分析。他認為這首詩歷敘奇樹的生長,卻不提苦處,而苦處就藏在那似乎不相干的奇樹的花葉枝條裡,正所謂淺貌深衷。



縱覽無名氏的這首詩,對比鮮明,層次井然。作者先用傷心佳人與奇樹繁花進行對比,又用佳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夫君路遠莫致進行對比,令人印象深刻。


全詩採用比興手法,同時又是先揚後抑。佳人看見鮮花先是欣喜,然後因為無法與夫君共同賞花而感到失落;接下來她又突發奇想,希望折花寄送,但苦於山高路遠,於是又說此物何足貴,以自我安慰。

相關焦點

  • 無名氏的一首古詩,仿佛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
    下面介紹無名氏的一首古詩,仿佛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步出城東門兩漢:佚名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無梁。無名氏的這首詩在結構上好像接連不斷的潮水,層層疊波,一浪高過一浪,終成大瀾,最後又戛然止息,生動地刻畫了一位歸心似箭的遊子形象。這位遊子從一開始的遙望故鄉、到接下來的風雪送客,然後是欲渡無處、最後又願為黃鵠,作者運用比喻、幻想等手法,讓詩文顯得極其生動逼真。
  • 你在此地不要走,一起聽聽朱自清講古詩
    歷史和政治賦予了朱自清民族英雄、民主鬥士的形象,語文教科書定義了朱自清中國現代文學史散文大家的形象,而朱自清身為一代文人賞詩吟味的形象卻被有意無意地隱去了。今天,我們便來聽朱自清講講古詩。01怎麼樣才算詩?
  • 朱自清《新詩雜說》,手把手教你入門技巧
    新詩,相對於古詩而言。和形式風格「有跡可循」的古詩相比,新詩創作看似毫無章法可言。 比如,新詩應該如何分行?古詩有五言、七言之分,新詩一行究竟應該排幾個字? 再如,新詩應該如何謀篇布局?
  • 朱自清與俞平伯的友誼
    這是一首寫在明信片上的七言絕句。該明信片收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手稿庫中。它的正面是「南京夫子廟」的全景,背面則是印著「中華民國郵政明信片」的信箋。在信箋中間,有一條豎線將頁面劃分為兩部分。左側為該首七言絕句,絕句旁還附有小序:秦淮初泛,呈佩弦兄。
  • 古詩鑑賞 ~ 蘇武/無名氏:別詩
    此詩《文選》置「蘇子卿詩四首」之二,清代沈德潛《古詩源》卻置於第三,並謂「首章別兄弟,次章別妻,三、四章別友,皆非別李陵也」,其於舊說雖有辨正,卻仍系蘇武名下,且按所別對象親疏主次列之,這也許正是後代有關選本多變《文選》所錄蘇武詩次序的一個原因吧。 今天讀這首詩,覺得沈德潛關於蘇武別友說也不可通。
  • 宋朝詩人寫下一首迴文詩,男人需要正著讀,女人都得倒著來讀
    所以歷史上留下了很多無名氏的詩詞,雖然不知作者為誰,也不知創作背景,但是其詩作本身依然動人至深。而宋朝有位不出名的詩人,曾寫下一首迴文詩。這首詩的奇妙之處在於:男人需要正著讀,女人都得倒著來讀。古詩詞優美的韻律和含蓄的表達方式,令得風花雪月均可託相思,骰子紅豆亦可刻相思。每一首都有固定的視角。比如丈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又比如妻子對丈夫的記掛之意,至於情人間的思念之情,更是可以述諸於詩詞之中。宋代就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李禺,創作出一首迴文詩,叫做《兩相思》。回文體,是漢語獨有的一種文學體裁,又有迴文詩,回文詞,回文曲等。
  • 品讀 |《古詩十九首》
    名著名篇 | 音樂歌舞 | 影視戲劇 | 繪畫藝術《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文選》,為南朝梁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編者把這些作者已經無法考證的五言詩匯集起來
  • 今人要從古詩中學什麼?這個問題沒弄清,詩就白讀了
    但是,我們為什麼要讀古詩呢?有人馬上就會反駁:這全憑個人愛好,讀古詩還需要什麼理由,喜歡就是喜歡,娛樂不行嗎?別激動,這一點問題都沒有,把讀詩當作一種娛樂,就像玩遊戲、下棋一樣,這挺好的。我們討論的前提是:您想從古詩中學習一些東西。那麼您想學什麼呢?
  • 你的孩子雖然比不上詩詞大會上的王恆屹 但多背古詩仍有意義
    近來有一種聲音,認為小孩子背痛古詩,意義不大。因為孩子只是機械地背誦,完全沒有理解古詩的意思,和念一串沒有意義的聲音符號沒啥差別;再說,即使現在會背很多古詩,時間一長,也忘記了。那些小時候背誦更多詩詞的小朋友,在後來的學習中,也沒見得比其他孩子強到哪裡,大多數是「泯然眾人矣」。那麼,小孩子背誦古詩到底有沒有意義呢?我們須從多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不能流於片面。
  • 針對現在小孩背古詩,一天一首你怎麼看待?
    寶媽提問:針對現在小孩背古詩,一天一首你怎麼看待?魚媽回覆:你好,我是魚媽。針對現在小孩背古詩,一天一首你怎麼看待?一天一首也不算多吧,我小時候,一天背一篇課文,初中時老師只要求背某幾段了,但是也要背英文課文,單獨從數量上來看也並不算多。像我自己小時候,就很喜歡背課文,每天早上喜歡趕第一個去背,因為老師有時會獎勵一個小本子,那個小本子封面的一個「獎」字對我來說有莫大的吸引力。
  • 一首朱自清茅盾都點讚的妙詩,出自22歲的年輕人之手,風靡了93年
    很多人喜歡把這話用在古詩詞上,畢竟從第一首古詩《彈歌》開始,在幾千年的文壇中,大浪淘沙淘下了許多經典詩作。但其實這話用在現代詩中,也是一樣合適的。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寫於1928年,距今已有92年;胡適的《夢與詩》寫到1920年,距今已有百年;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寫於1934年,距今已有86年;艾青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 讀朱自清自編文集,緬懷大師遠去的背影
    朱自清以散文為人所稱道, 尤其是那篇《背影》。然而,散文的盛名多少掩蓋了朱自清其他方面的才華,譬如他的詩論。他是一位治文學史的學者,又是國內有數的詩人、散文家,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這些著述,「融匯古今,觀點新穎,識見獨到,文字運用達到非常純熟、恰到好處的新高度」。
  • 很難過的人,想不開的人,讀一下朱自清的名言,就會想開!
    倘若不讓大家往下讀,也不讓大家去讀朱自清的名言,大家會怎麼回答呢?相信很多人都會說交給時間,時間是最好的良藥,沒有什麼時間是解決不了的,再難過的心情,時間久了,也會變淡,變得不難過。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不是很滿意,如果你也是很難過的人,想不開的人,讀一下朱自清的名言,就會想開!文字如下: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 勞動節,我們讀一下古詩中的勞動號子!
    勞動節,我們讀一下古詩中的勞動號子! 今天是勞動節放假期間,筆者在休閒之餘,與大家讀一下古詩中關於農民勞動的詩詞。李逢吉感慨之餘,吟了一首詩,最後兩句是:「何得千裡朝野路,累年遷任如登臺。」意思是,如果升官能像登臺這樣快就好了。李紳此時卻被另一種景象感動了。他看到田野裡的農夫,在火熱的陽光下鋤地,不禁感慨,隨口吟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一首描寫少女的古詩,成就了一段佳話
    閱讀古詩十九首,甚至是魏晉時期的詩歌,總體瀰漫著一種頹廢的基調,哪怕是曹操這種被後人推崇的建安風骨,詩歌之中經常流露出悲哀: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除了「背影」和「橘子」,關於朱自清,你還應該知道這些!
    朱自清在《文學的美》中如是寫道。他留下《荷塘月色》的侘寂之美,也留下《背影》的雋永親情。簡潔白描,三感相通的妙韻,為彼時的中文書寫帶來清新之風。在文字的光影間隙中,我們得以了解:《背影》之外的朱自清,同樣生動。
  • 朱自清:愛如荷風,只恨太匆匆 |「為你讀詩」
    ,也是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  點擊收聽  ▾ 為你讀詩 × 人民日報 《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為你讀詩:張杰 | 配音演員    —— 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北大畢業,曾任教清華中文系。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代表作有:《春》《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 古人寫牛郎織女的一首詩,形象動人,讀後是滿滿的感動
    讀過它的前兩句「時光如水,總是無言」,這便和今天要讀的一首五言古詩的最後兩句有些聯繫了。這一首詩是《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在體裁上屬於樂府古詩,作者已不可考究。《古詩十九首》出自南朝梁人蕭統所編的《文選》。這本《文選》是一本文學專著,也叫《昭明文選》,對詩聖杜甫影響很大。杜甫曾在他的兒子杜宗武過生日時訓誡兒子要好好讀這一本書,「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我最初知道把「騎」讀作「jì」是上初中語文時學到的一首詩。過華清宮[唐]杜牧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而且,《過華清宮》是一首絕句,其平仄為: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這裡「騎」必須是仄聲,不然就不符合平仄了,如果讀作qí就成平聲「平水韻 四支(平)」,杜牧寫時也是按仄聲jì「平水韻 四寘(仄)去聲」的,
  • 歲月忽已晚,努力加餐飯 |「為你讀詩」
    - 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文選》,為南朝梁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均以句首為標題。內容多寫離愁別恨和彷徨失意。「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這句簡單的叮囑,出自《古詩十九首》第一首《行行重行行》的最後一句。 這是一首相思亂離之歌。戰亂四起的年代,丈夫出門在外,不知歸期,閨房的妻子飽受相思之苦,日漸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