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現在小孩背古詩,一天一首你怎麼看待?

2020-12-21 魚媽實用育兒

寶媽提問:

針對現在小孩背古詩,一天一首你怎麼看待?

魚媽回覆:

你好,我是魚媽。

針對現在小孩背古詩,一天一首你怎麼看待?

一天一首也不算多吧,我小時候,一天背一篇課文,初中時老師只要求背某幾段了,但是也要背英文課文,單獨從數量上來看也並不算多。

像我自己小時候,就很喜歡背課文,每天早上喜歡趕第一個去背,因為老師有時會獎勵一個小本子,那個小本子封面的一個「獎」字對我來說有莫大的吸引力。

可能跟那時背課文有關係,我記憶力一直還可以,沒生孩子之前,每天要做的事情都記得清清楚楚,什麼時候買的東西多少錢都記得。那時候課文背得多,作文經常被老師誇獎,後來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輸入」。作為一個讀書時期一直很內向的一個人,我的溝通表達能力還算可以,跟背課文「輸入」不無關係。

然後看到有的答主說「強迫」孩子背詩,我覺得首先父母的想法要擺正,知道什麼對孩子好的,就要堅持,孩子有時候還不能理解、還不懂,但是父母要明白。父母首先不能認定這是一件「苦」事,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讀書是必須要讀的,自己消化自己接受了,即使小學就6點起床,每天走路往返2個小時上學,也沒有覺得辛苦要放棄的,但同齡的孩子絕大部分都沒有堅持下來。

如果孩子能開開心心地背古詩,一天一首不算多,如果孩子堅持不下來,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再努力一下,也許一天一首背不下來,努力一下二天一首也不錯。如果家長的想法就是,孩子還這麼小,不用背古詩,要去玩,要快樂童年,那你就讓孩子好好玩吧,因為孩子也就這幾年能開心了,如果家裡沒有礦也沒有皇位繼承的話。

……

關注魚媽,每天分享實用育兒經驗

魚媽介紹:

前外貿精英,幫助客戶從個體戶成為行業前5公司;

前印度網紅,曾與寶萊塢女星Daisy Shawn一起上過印度電視臺及多個報紙;

曾是醫藥大學學子,如今是全職寶媽一枚,與你一起快樂育兒。

相關焦點

  • 孩子靠「硬記」學古詩,背得快也忘得快,選對方式才能事半功倍
    文|全文共1987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3歲的夢嬌沒上幼兒園前,已經會背十幾首古詩了。媽媽帶她參加入園考核當天,為了凸顯自己女兒的聰慧,跟園長說,她現在會背十幾首古詩,是不是可以分到重點班?園長讓夢嬌背了一首,夢嬌很流利地就背完了,園長滿意的點了點頭,接著追問道:「小朋友,你知道,這首古詩描述的是什麼嗎?」夢嬌遲疑了很久,最後搖搖頭不說話了。此刻坐在一旁的夢瑤媽媽,已然沒有剛開始那麼自信了,眼睛一直盯著園長看,雙手握緊放在桌子上,看起來比女兒還緊張。
  • 從小背古詩的孩子,以下優勢很明顯,將來學習差不了
    記得我小時候,我家周圍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教孩子念詩、背詩,可現在不少家長都覺得,小孩讀不懂詩,背了也沒用。甚至還有人說:小孩子背古詩是「填鴨教育」,會「傷害」孩子的大腦!那麼,從小背古詩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有沒有必要呢?孩子聽不懂古詩,就不能背嗎?答案當然是:能!古詩是一種十分講究的語言藝術,尤其注重意象、押韻和平仄(聲調)。
  • 學校發的學生必背古詩,19首錯了3首!
    昨天,他把老師下發的「第二冊必背古詩」發給了招考君,說:這是學校指定孩子要背的19首古詩,真沒想到:學校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招考君的直覺是:「連桃花潭水深千尺」這麼耳熟能詳的句子都會寫錯,那麼,這一必背古詩估計還有問題。
  • 同樣是看老師,田雞妹背了首古詩,奮豆卻花大價錢背來了奮氏祖先
    聽說古老師住院了,學霸田雞妹和其他幾位同學來到醫院看望古老師,田雞妹還給古老師背了一首古詩,古老師的心情瞬間好了很多。沒多久奮豆也來看望古老師了,還花了大價錢背了奮氏祖先過來,真是把古老師快嚇死了呢,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
  • 英語和數學當道的時代, 背古詩有什麼意義呢?
    這首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其實比之前那句「亂碼」還要長一些,但相信大多數人都有自信在三五分鐘內背下來,當然,或許要先百度一下「瀲灩」這兩個字到底怎麼讀。但是,對於很多小朋友來說,這兩堆東西其實差不多。因為,在不理解字詞含義的情況下,古詩也只不過是押韻的亂碼而已。所以,背誦,從理解開始。
  • 教育部:重視古詩文!為何古詩在試卷中就幾分,卻有孩子「崩潰」
    背古詩,應該從娃娃抓起。葉嘉瑩先生在談到詩詞教學時,說到:我認為,教兒童學古詩可以從幼兒園就開始。所以就有一種現象,為何古詩在試卷中就幾分,卻有不少的孩子為古詩「崩潰」?一方面孩子沒有學習古詩的習慣,另一方面孩子沒有達到真正的理解,怎麼算是會背呢?
  • 孩子背古詩,有的家長反對有的家長支持,看完這些你會改變看法
    提起語文課本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我印象最深的是「背誦全文」。相信看到這四個字,很多學生都會頭疼。詩詞歌賦和各種文言文,背起來費時費力,可是你知道嗎?如果沒有當初的背誦,人們怎麼會理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這句話呢?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背誦就是一種傳承。
  • 幼兒不懂古詩意思,背了浪費時間?語言學家:從小背詩大有益處
    朋友來家裡作客的時候,碰上了兒子在一旁背古詩。 聽了一會後,朋友開口問:這麼小年紀的孩子能懂古詩嗎?就開始背了?有啥用啊?」
  • 《龍的傳人4》背1200首古詩的7歲男孩火了!酈波:嘆為觀止
    據來丁丁的媽媽透露:他4歲就開始背詩,每天背一首新的古詩,並且複習30首以前背過的詩歌。現在詩詞儲備量有1200多首,現在還在念小學一年級的丁丁,不僅能背詩,他還能寫詩。看看這張暑期時間安排表,你就什麼都明白了!每天背一首新的古詩,複習300首古詩,預習小古文《小石潭記》、《嶽陽樓記》這些初中才涉獵的古文,現在都已經在丁丁的學習計劃表中了。
  • 免費好用的背詩神器,幼兒園到小學,背會5000首古詩不發愁
    基本每次到家,都是燻聽古詩的時間,我屁股還沒坐穩,安德魯的靈魂拷問就來了:「媽媽,為什麼就一行歸了,千門萬戶開什麼意思?」原本靠著燻聽還能偷個懶,我兒這突如其來的求知慾突然把刷手機時間變成了知識問答時間。這時你就會發現,現在小學必背的古詩實在太多了,為什麼60%我都沒聽過呢?
  • 你的孩子雖然比不上詩詞大會上的王恆屹 但多背古詩仍有意義
    讓兒童背誦古詩,可以算是我國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無論是知識分子的「書香之家」,還是山野村夫的「草莽之家」,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在吟誦「床前明光」和「曲項向天歌」中長大的。教孩子背誦古詩,操作簡便,成本低廉,對家庭條件和家長的知識水平沒有太高要求,加上聽著孩子童稚的聲音讀出詩句,更增添了一份純真的樂趣,所以是很多家長願意選擇的育兒方式之一。
  • 大語文時代,還在硬背唐詩?思維導圖學古詩:理解更重要
    開完家長會,陳巖媽媽就來找我聊天,她說:「你女兒真得有天賦,隨便背幾首詩就能活學活用,我家陳巖連背都背不下來,別說用了!你到底怎麼給她講的啊?」說來慚愧,其實在哥哥學習語文的時候,我也和陳巖媽媽一樣一籌莫展。
  • 為什麼要背古詩?千萬別用「你長大自然會懂」糊弄孩子!
    說起背東西,不管是背單詞還是背古詩文,總是伴隨著枯燥、不動腦筋的死記硬背,年輕一代的家長在督促孩子背詩的同時,自己何嘗不是心有餘悸
  • 梁宏達談教育: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大腦開發有4大「隱形好處」
    詩詞幫助人們感悟人生,但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從小背古詩?前幾天偶然看到了梁宏達的一則視頻,內心的疑問得到了解答。梁宏達認為,古詩是歷史遺留的最高遺產,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孩子的未來各項能力的綜合發展都大有益處。甚至可能會促進孩子的大腦開發,讓孩子的人生更順利!
  • 還記得第一首會背的古詩嗎?我是小學一年級,第一冊的《詠鵝》
    中國的古詩浩如煙海,你還記得你第一首會背的古詩嗎?沽酒客記得。有人問我你會背的第一首古詩是什麼?沽酒客拼命思索,終於得到了答案,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寫的《詠鵝》,對於一個八零後來說,我並沒有像今天的還在那樣,三歲會識字多少,五歲會背詩歌多少,甚至我沒有印象幼兒園會教我們詩歌。
  • 跟著中國古詩背英語單詞——《詩詞裡的核心詞》
    這些水墨畫貼合古詩內涵和意境,既能輔助孩子理解詩詞內容,還可以作為臨摹畫供孩子習畫。在詩和畫的相互輝映中,古詩詞最純粹的美,就一點點地展現在了我們眼前,走進了我們的心裡。它選擇的109首詩都對標小學語文教材,是孩子必須熟讀熟背的。
  • 紅櫻桃,綠芭蕉,背詩原來有妙招
    小時候的他以為 「唐詩三百詩」 是一個陳述句 不就三百首嘛 一天背一首 300天後別再煩我 可是背了足足一年 怎麼還沒背完所有的唐詩呀
  • 小學必背古詩「窗含西嶺千秋雪」寫的什麼季節?詩詞大會選手答錯
    為什麼小時候背得滾瓜爛熟的古詩詞,被突然提起還是會犯錯呢?其實不是古詩本身有多難,而是大家產生了思維定式,只會說出上句接下句,或者只顧著死記硬背記住了古詩詞,卻根本沒有好好的揣摩它的涵義。《詩詞大會》這個節目相信有很多人關注過。
  • 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大腦開發有4大好處!家長別不在意
    我一直認為詩詞是感悟人生的一條捷徑,我喜歡讀,但對於孩子需不需要從小背古詩,我一直很遲疑,直到我看到了關於從小背古詩,對大腦開發的4大好處,在這裡分享給大家。一、記憶力更好神經科學家研究發現:記憶是透過一再重複活化某一組特定的神經元,將其結合成某個表徵,表徵越強,這種閱讀和辨識的速度越快,也就是記憶力越好。
  • 學古詩的孩子有多優秀?李七月,被稱為「第二個董卿」
    學習跳舞,只是從塑造體型方面養成,而學習學習古詩則是將整個人從內而外,顯示出那種氣質不凡。 葉嘉瑩先生曾經說過:「如果你能熟讀三百首唐詩,即使不會作詩,也可以吟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