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履足跡】守戒,有愛

2021-01-13 靜思慈濟大良福田

「慈濟隊伍浩蕩,整體之美,來自個體;要感恩幸好有他、有你、還有我,人人分毫無差,才能展現整齊美。」在板橋靜思堂與合心和氣組隊幹部開示,上人言,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更難得相會於菩薩道上,大家要珍惜與把握。


心寬念純,知過能改

「早期慈濟人少,結構單純,沒有培訓也無所謂受證;只要發心承擔,即能領勸募本招募會員。當團體人數愈來愈多,即必須建立制度、戒律。」上人表示:「既立定志願投入慈濟,身心皆要以戒為制度,更不能缺少愛——愛自己的家庭、愛周圍的法親,再擴及眾生,視天下一家親。」

有的人習氣未斷除、業障未盡,即使投入菩薩團隊,業力現前時又受外境引誘而犯錯、脫軌。對於這樣的法親,上人表示,在制度上要有所規範。

「對於無心犯過、有心悔改者,慈濟之門永遠敞開,等待他們回歸菩薩道上。法親之間亦需善解、包容,並非以管教的態度待之,而是要關心、幫助,用愛輔導,使其改變。」

常常批評他人的過失,無形中也傷害了自己。上人請大家提起感恩心,無論面對何等境界,都視之為學習的道場,修習心寬念純。「心寬不傷人,念純不傷己,唯有心念單純、心胸寬廣,才不會對人對己造成傷害。」


恆持善法,長養善根

多年前,臺中有位吸毒的年輕人,曾到勒戒所戒毒,但出來不久又陷入毒癮。父親把孩子帶到慈濟,慈誠師兄如家人般陪伴他,還帶他到醫院當志工、回精舍住一段時間;在規律的生活及善的感染下,年輕人漸回歸正軌,沒想到回到家後,卻再度吸毒。

「他說,犯毒癮時,全身毛細孔就像有螞蟻在鑽,痛苦得想要撞牆。我說:『既然這麼痛苦,好不容易戒了,為什麼又再吸毒?』他說身不由己。這就是餘業未盡,所以明知不能再犯,仍不由自主陷入吸毒惡境。」

對板橋委員慈誠開示時,上人以這則實例說明「戒、定、慧」三無漏學之重要,乃學佛者所必修。

「平常若沒有守好戒律,心不堅定、智慧不足,在茫茫人群中,很容易受人誘引,墮無量苦。」上人表示業力強大,使人由不得自己;何況臨命終時,無明一動,恐怕胡裡胡塗受生。

「眾生輪迴六道,即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道是六條路;此生已盡,下一生的道路並非毫無選擇權,關鍵在於此生之造作。生時若沒有鋪好路——恆持諸善法、長養諸善根,在舍此生投往下一生時,無善因緣接引,只能隨著業力輪迴。」

人的第八識稱為「藏識」,像一間倉儲,囤積平日所發動的意識、業因。上人指出:「凡夫煩惱多、造業多。『一念無明生三細』,從心生起微細的貪、瞋、痴等惡念,顯於行為,不論行善、為惡,業識都藏在第八識。當『出清』時,囤積最多的會先出清——隨業受報。」

上人期許眾人守戒律,心才能定,心定才能生智慧,面對任何境界都不受影響。「凡夫無明起,動輒與人計較,使人與人之間恩怨仇恨、愛憎拉扯,愈拉愈纏、愈纏愈緊;業力愈深,更加不由自主。」

慈濟人以菩薩道為方向,這是一條寬大平直的覺道。上人提醒眾人,今日可以安心地走在這條路上,要感恩前人;同時也要為後來的人鋪路。「讓這條路鋪得長、鋪得遠、鋪得寬,直達佛的境界。」


心無汙染,身能勤行

「入慈濟門,要學會心無貪戀、意無顛倒;靜寂清澄,彼此之間沒有利益牽扯、私我小愛,只有大愛。」

與北區四十個和氣組隊談話,上人引述佛陀入滅前,阿難尊者詢問:後世若有犯戒不守規矩的比丘,要如何對治?「佛陀說,僧團要彼此愛護,有人犯錯則予輔導;若是一而再、再而三勸戒,對方仍不接受,即『默擯』之——此為其自身之業,只好隨他。」

上人以「普天三無」之信念處世——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不相信、不原諒的人,是以清淨心相信人人皆有佛性。

「然人難免因無明顛倒而犯錯。初犯可以原諒,以愛心、耐心規勸;再犯則予警告;警告後再犯就要提起鞭策;若再執迷不悟,可暫時回收其委員證、慈誠證。有朝一日他願意回來,慈濟的門永遠為他敞開,歡迎他從見習、培訓重返慈濟家庭。」

佛法是智慧之法,上人強調要智信,不要迷信;若信仰觀念偏差,「有所求」而致走火入魔,最令人擔心。

「並非信佛皈依、拜佛求佛就能消災。人生順逆皆是自己所造,自作要自受。慈濟人要培養正念,破除迷信、執著,真正行在菩薩道上。」

世間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上人籲眾,要學會付出無所求,尚且感恩。「人生八苦中,『求不得』是一大苦,有求必有苦。若無所求,『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自然遠離顛倒妄想。」

上人請大家把握機會聞法。「古代人千裡求師、萬裡求法,要聽一句法是如此困難。現在因為有大愛臺,法無處不在,只要想聽都聽得到;還要到哪裡求法呢?」

古德雲「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上人提醒,最重要的法在人人自心。「三人行必有我師。要學習好的典範;若見到錯誤示範,則自我警惕、改除惡習。」

身為第一代慈濟人,上人期許必要修得「戒、定、慧」,為後世作典範;心能知足、愛心開闊,持續向前精進,才能福慧齊增。


上人開示於2009年6月21日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12期「隨師行記」

感恩您的關注!了解更多慈濟訊息,請點擊以下網址或掃描二維碼:

大愛電視:http://www.daai.tv


慈濟全球資訊網:http://www.tzuchi.org.tw


大愛網絡電臺:http://radio.newdaai.tv


更多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微信號:靜思慈濟大良福田

相關焦點

  • 【衲履足跡】幸福不難
    慈濟以社會教育來補強——教聯會老師以靜思語融入教學,引導孩子正向思考;另有「大愛媽媽成長教室」,讓媽媽們學習愛、付出愛。「大愛媽媽教導孩子『尊師重道』,引導他們知福、惜福,進而造福。從小在其心靈撒播愛的種子,期待萌發出愛的新芽。」二○○二年大愛媽媽在臺中成立,由教聯會帶動,迄今約有五千八百位大愛媽媽,在全臺七百三十間學校說靜思語故事,推動愛的人文。
  • 修行日記:夢,守戒
    打坐時,念頭清清楚楚,現在,思維有些混亂,我聽上師講人身難得,越來越有體會,這兩天走在大街上,餐館裡全是人在大啖成堆的魚蝦,麻木的心好難受,上師們拖著抱病之軀為我們講著解脫之法,在圖什麼啊? 2016.4.21 守戒今天守八關齋戒,帶孩子去吃餛飩,我看他吃,一股香味飄進我不太靈敏的鼻子,讓我下意識地全吸進了鼻腔。這不應該啊,中午不是特地吃了一大碗嗎?
  • 佛教徒都守什麼戒律?五戒、十戒、具足戒都有什麼不同?
    佛教的戒律主要是分為五戒、十戒、具足戒三個等級要求,其中遵守的紀律等級也各不相同。分別是比丘與比丘尼要受具足戒。具足戒又稱近具戒、大戒,簡稱具戒。出家人只有受過具足戒的,才能成為比丘、比丘尼。關於具足戒的條目,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前,為比丘制定的戒律就已經達到了200多條。
  • 咬緊牙根守好一世戒,能得千萬世解脫
    他因為這個屍骨生前精進守戒,死後升天享福,所以特別來頂禮、逢香花,多謝他生前勤勞、不怕吃苦,在世間盡做好事。如今升到天上,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享受衣食自然之快樂,非常如意自在。  五戒全才能保住人身,十善俱全才能升天。不過我們念佛人,要以念佛持戒的功德回向西方,天上千萬去不得,在人間富貴學道都難了,何況天上,天上那個五欲最令人昏迷!
  • 持戒修行 ‖ 咬緊牙根守好一世戒 能得千萬世解脫
    咬緊牙根守好一世戒能得千萬世解脫佛陀時代,很多比丘修頭陀行一天晚上,有位比丘在墳墓間坐禪,忽然來了個鬼,那兇惡的樣子真是怕人!這個時候,又下來一個天人,對著一座墳墓散花禮拜,一面拜一面說:汝是前生我,特來向你拜謝汝惜勤苦,我今多快哉寶衣隨念至,玉食自然來他因為這個屍骨生前精進守戒
  • 《戒不掉的你》今生的緣來世還續
    燈塔2020推出最新原創流行單曲《戒不掉的你》由燈塔(佔鳳生)詞曲創作,上海雨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推廣發行。戒不掉的你作詞演唱:燈塔發行:雨陌文化走在喧譁的街頭想起你我的溫柔遠在千裡外的你可知道我在想你秋葉片片落滿地那是思念的淚滴春暖花開又一季我的傘下卻少了你我不能不能不能沒有你我不能不能不能不疼你你的出現亂我思緒夢裡全是你的足跡
  • 戒律預習 | 居士戒
    但根據自己的能力,可以隨意承諾守持一戒、二戒、三戒、四戒和五戒。頌詞中沒有說「四」戒,實際也可以,比如居士五戒當中只能守一條,叫做一戒居士;守兩條,就是二戒居士;守三條、四條,則稱為多戒居士;五條全部守持,即是圓戒居士。不僅斷除五戒當中的邪淫,在這一基礎上清淨所有非梵行,就叫做梵行居士。對於這種梵行居士和八戒居士,很多智者認為,他們既不是在家人也不是出家人。
  • 【慈濟月刊第617期】有愛「共伴」、與「群」合力
    上人談到行腳在外,每一天的感受都是「信己無私,信人有愛」,只要己心無私,與每一位心志相同的人會合起來、共同前進,即能達成目標。既不用擔心別人的投入會壓縮自己的空間,也不必顧慮是否會受到排擠,而是加入的人愈多,發揮的空間就愈大,能夠照顧到更廣泛、更深入的生命層面。如是我做,足跡深  從臺中靜思堂驅車來到豐原靜思堂,沿途觀看街景,嘗試尋找往日痕跡,已求不可得。
  • 我勸朋友把愛戒了
    朋友先是一愣說:「世上有戒酒、戒菸之說,豈有戒愛之談?」是的,戒愛是個沉重的話題,但是細細想之:我們老了,我們真的老了,我們越來越不敢愛了。因為愛,讓我們為一件小事或一種職業注入一生濃鬱的感情。因為愛,讓我們為一張面孔或一段往事悲傷地徹夜難眠。因為愛,讓我們為兒孫一個小小的成長忘我如痴。
  • 守戒菩薩的四種他勝處法
    他得到了解脫、得到了智慧,而且他不單自己得到,而且他還能度無數眾生,他有更大利益,你受這個戒算就住在這個戒裡了。「傷害損惱有情」就是對這個人呀是恨得不得了啊!「內懷猛利忿恨意樂」,內心裡頭懷著非常厲害的憤恨,恨得不得了。「意樂」就是思想, 懷這種思想, 懷這種看法,意樂就是思想、看法。「有所違犯」什麼意思呢?就是如果你按上邊這些事做了,你就對於這個菩薩戒呀,就有所違犯,你違犯了一個戒吧 。
  • 男人戒不了色,女人戒不了愛
    而你,卻是動了心動了情,你付出的是愛。男人要的是一時歡虞,女人要的是一世相守,不在一個頻道上,當然一言不合就分開了。 這種感情,開始的時候,大多帶著耀眼的光環,讓人看到的都是美好。但最終,帶給人的,一定是錐心刺骨的疼痛。夢醒時分會非常痛,非常痛。
  • 愛的足跡(上海站圓滿成功),感恩有你
    來自{一輩子的閨蜜群}【讓愛傳遞,感恩有你】又是一年愛的足跡,感恩匯報演出,承載了無數愛心志願者的關注、參與、付出,感恩大家。2016年"愛的足跡"感恩匯報演出捐助公示:(排序不分前後)"一輩子的閨蜜"徐敏朋友愛心捐款:鮑容200元;萌萌200元;孔海蘭200元;李永100元;donnashi300元;徐穎200元;遲曉彤200元;maggie500
  • 以戒為師,切莫任意亂為
    戒就是我們的本師,無上的功德與智慧都要從嚴守戒律中來。如果自由主義,任意所為,不守清淨戒律,無論怎麼裝腔作勢、弄虛作假,決定會空過一生,這就是以戒為師的真實意義。十方諸佛就是清淨戒律,本師釋迦牟尼佛是什麼?就是清淨戒律。信佛信什麼?要信誰?只有嚴守戒律,才能得自在解脫。如果任意所為,一意孤行,要解脫是比登天都難。這是我們修行人不能不注意、不能不關心的最重要的關鍵所在。
  • 金庸筆下的家長——不戒和尚
    但是她生的可能是真美,應該毋庸置疑的,因為她的女兒儀靈就是一個清麗絕俗,這樣一個美人胚子,不戒大師愛妻及女,對儀靈是如珠如寶,但是儀靈始終是他的第二最愛。他的最愛可能還是給了這位無名的啞婆婆夫人。很顯然,在整個《笑傲江湖》當中,不戒和尚作為父親的地位是被大大的低估了。更準確的說,他的父親和丈夫這兩個身份都讓人喜歡,做為屠夫,他不夠稱職殺豬半途而廢去當和尚。作為和尚他也不夠稱職,雖然身在佛門,但佛門的種種清規戒律一概不守,因此才得名叫不戒啊。
  • 延參有請第4期:走進慈濟大愛電視臺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每周一集,每集30分鐘。被稱為影像版的現代阿含經,記錄證嚴上人在臺灣各地行腳的過程中和弟子之間的對話、開示及叮囑。《證嚴法師說故事》每周一集,每集15分鐘。把證嚴上人在開示過程中講解的佛典小故事和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製作成動畫的形式播出 。《法音集》是證嚴上人的影音資料庫。
  • 八關齋戒和授戒的人
    我有個習慣,每圓滿守戒一次,就在授戒儀軌那裡畫一筆「正」字。有一年的神變月,和同屋的道友一起發願守持半個月的八關齋戒,拿著日曆,算好了日子,包括八個吉祥日在內,有時候是連著兩天守,有時候是連著三天。那個時候非常有意樂,特別期盼受戒的日子。手機關機,一天只吃中午一頓,省出來很多時間,一天四座修加行,還可以聽課,看書,念咒,日子簡單而充實。一個月下來,非常開心,現在想來還是很懷念。
  • 現場報導丨七塔禪寺傳授護國興聖三壇大戒法會舉行新戒初見儀式
    菩薩在線浙江訊 2016年10月22日上午,七塔禪寺傳授護國興聖三壇大戒法會舉行新戒初見儀式,該儀式由開堂大初律師主持
  • 普陀講堂 | 戒定慧三學,學佛修行的基礎
    戒主要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薩戒等種類。戒學按內容可分為止持戒和作持戒兩大類。止持戒是指止非防惡的各種戒;作持戒是指奉行一切善行的戒,這二者相輔相成,都是嚴防身、口、意三業,不做一切非法的、不合理的事情。 定學,三學的第二個階段。定學指的是禪定、靜慮。六祖惠能大師雲「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