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田園生活,法國作家蕾拉·斯利瑪尼隔離日記引民眾不滿

2020-12-22 西部網

法國女作家蕾拉·斯利瑪尼。資料圖

近來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肆虐,法國也已於三月中旬進入了封城狀態。作為全法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蕾拉·斯利瑪尼(Leïla Slimani)受邀在《世界報》撰寫她的隔離日記。從《食人魔花園》到《溫柔之歌》,這位80後女作家在法國家喻戶曉,在中國也擁有大批讀者。不過,斯利瑪尼在日記中對她田園詩般的隔離生活的描述,則引發了不滿情緒,反對者認為她的隔離日記體現了其精英主義做派。一位作家甚至把斯利瑪尼比作斷頭王后瑪麗·安託內特,批評她體諒普通平民的疾苦。

在《世界報》(Le Monde)的專欄中,斯利瑪尼講述了自己如何從3月13日起離開巴黎,把自己和孩子關在她位於鄉下的第二所住宅。

《食人魔花園》書封

《溫柔之歌》書封

她在第一篇隔離日記中寫道,早上起來,我教孩子功課,現在,我們尚能偏安一隅。為了給孩子們講隔離的原則,我和他們說現在的一切就像「睡美人」。為了公主扎到手指後死去,仙女們決定讓她和她周圍的所有人都沉睡百年。我們也一樣,得在家休息,總有一天,王子會用一個吻喚醒公主,而我們又可以重新擁抱在一起。她還寫道,「今夜,我輾轉難眠。透過臥室的窗戶,黎明的曙光從山坡升起。草上結著薄薄的霜,看上去冷冰冰的,椴木枝上隱隱冒了幾個嫩芽。」而這些日記的大背景是,當時生活在鄉村的法國民眾都很反對巴黎人逃到鄉下,指責他們會傳播冠狀病毒,各地也設置了警衛關卡以阻止城市居民去他們的鄉下住宅度假,斯利瑪尼的鄉下隔離日記因此在讀者和其他作家中引發了不滿。

「嘿,可憐的窮人們,」記者尼古拉斯·科內爾(Nicolas Quenel)在twitter上諷刺道,「你們三個人住在15平米的公寓還好吧?為了打發時間,緩解自我隔離的壓力,你們倒是可以讀讀一位作家在她鄉下大豪宅的日記哦。」

也有人評論認為,斯利瑪尼能在她的隔離日記中描寫黎明的地平線本身就是一個「階級特權」,她那些鄉村田園詩的照片,對於那些未來幾周都只能面對內院和對面建築的普通人來說則是「低級品味的色情和淫穢。」

黛安·杜萊特在《瑪麗安》網站中寫道,斯利瑪尼在她鄉間木屋裡的隔離經歷是生活在「在格林兄弟虛構的平行宇宙中」。

「至少,我們沒有同樣的經歷。如果說對斯利瑪尼來說,隔離生活就像童話,對我來說,它更像是一部流浪漢小說。我是那個流浪漢,社會地位低,毫無光環,嚮往自由,希望抓住一切可能去生存,」 杜萊特繼續寫道,「在我看來,我們的知識精英有時似乎不接地氣,仿佛法國大革命並非在所有領域都發生過,只有特定的社會階層才被授權表達品味。」杜萊特寫道。

4月7日,在法國巴黎,一個「疫情管控原因禁止通行」的標牌立在街頭。新華社 圖

「從我的窗口,你看不到天空。對面的大樓很髒,空蕩蕩的街道讓我感到無比的焦慮。在我30多歲的當下,我可能會被一種病毒洗劫,也許會在這套兩居室的公寓裡孤獨地死去。我這種描述可能不會像斯利瑪尼的鑲著金邊的山坡和山茶花那樣暢銷,但它更能代表我們更多的人正在經歷著什麼。」

蕾拉·斯利瑪尼1981年10月3日生於摩洛哥,2016年憑藉小說《溫柔之歌》獲龔古爾文學獎。蕾拉·斯利瑪尼曾就讀於巴黎政治學院和歐洲高等商學院.2008- 2012年間,斯利瑪尼在《青年非洲(Jeuna Afrique)》雜誌擔任記者,辭職後全心投入寫作。代表作有《在食人魔花園》《溫柔之歌》等。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蕾拉·斯利瑪尼記載居家心情:我像迎面挨了一拳頭,頭暈目眩地試圖...
    3月1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自17日中午起(至少15天內)在法國全境禁止外出集會、家庭、朋友聚會等一切活動。生性自由浪漫的法國人第一次如此緊迫地意識到居家隔離的重要性。 3月13日的周五,和往常一樣,龔古爾獎獲獎作家蕾拉·斯利瑪尼去鄉間的房子過周末。
  • 宋魯鄭巴黎日記:法國女作家的疫情日記被封殺
    過年以後,回來復工的人也都先隔離14天,沒有特殊情況就都回到各自崗位,反正在農村覺得是最安全的。雖然我這位學生只是描述了一個村的情況,但可以推想整個中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高效負責、民眾積極配合。面對疫情,中國表現出最寶貴的理性、敬畏和責任感。這些都是今天的西方所匱乏的。
  • 法國總統馬克龍解除隔離
    新華社巴黎12月24日電(記者徐永春)法國總統府24日發布新聞公報說,截至當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無新冠症狀,根據相關規定,馬克龍自當日起可以解除隔離。  公報說,在隔離期間,馬克龍保持遠程辦公,繼續處理重要的國家事務。
  • 維基解密或為突政變推手 Facebook傳遞民眾不滿
    維基解密或為突政變推手 Facebook傳遞民眾不滿 正是這個網站向民眾展示了突尼西亞前總統本·阿里及其家族的本來面目。  2009 年6月的一份電文形容本·阿里家族猶如黑手黨,控制著整個國家經濟的方方面面。另一份2009年的電文描述了在本·阿里女婿的豪宅裡舉辦的一次宴會:羅馬時期的文物隨處可見,客人們享用著用私人飛機從法國南部小鎮空運來的酸奶;一隻寵物老虎在花園裡漫遊。
  • 英國作家百年前對當今封城隔離生活的驚人預測
    隨之而來的封國封城、隔離生活已經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新常態。然而,更令人驚奇的是100多年前英國的一名作家其實早就曾對此作出過預言。在他所寫的小說《機器停轉》(The Machine Stops)曾對這些場景有過驚人的描繪。此人就是英國二十世紀著名的小說家愛德華·摩根·福斯特(EM Forster,1879-1970)。
  • 德國知名作家公開日記:這就是疫情下的真實生活
    2005年,德國作家柯立思(Christian Y. Schmidt)與妻子來到北京生活。15年間,這名德國作家用文字記錄著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與所想,先後出版了《獨自在13億人中》《大洋彼岸的來信》等關於中國的書籍。而近日,常年堅持記日記的他,罕有地在網上公開了自己的日記。「因為我想讓德國人看到,疫情下真實的生活是怎樣的。」
  • 隔離生活「雲解壓」歐洲人嚮往中國式「田園牧歌」
    編者按: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一輪接一輪的封鎖和隔離,似乎把人們的生活都搬到了線上。隔離時期的田園「公主」李子柒YouTube帳號頁面。疫情肆虐的日子,她的視頻裡依舊是青蔥綠山、田野溪流和古樸的農家小院,她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仿佛疫情並未給生活帶來陰霾。這樣的田園生活,讓不少觀看者疏解了內心壓力,暫時放下焦慮,網民紛紛留言互動: 法媒L『AND曾撰文稱,李子柒是那種你第一看就會愛上的博主。無論是動手烹飪還是打造家具,這位年輕女性的所有作品都圍繞著中國傳統工藝展開。
  • 《方方日記》到底想表達什麼?真的就是簡簡單單的記錄生活嗎?
    很多人懷疑,方方的日記會不會成為敵對勢力的炮彈。又擔心是對的,但應該仔細讀一下這個封城日記,從頭到尾,基本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對封城,隔離,救治寫的比較詳細,完全是一部抗疫過程的再現,尤其對美國敵對勢力質疑我們抗疫成果,給了狠狠的一擊,證明了我們果斷採取措施,嚴格防控,已經白衣戰士一線忘我奉獻是我們取得戰役勝利的基礎,這和目前歐美現狀是有鮮明的對比的,老外們看了這個,就更會相信中國的抗疫成果。
  • 作家方方:沒想到這麼多人讀我的「武漢日記」 現在仍不習慣
    草地:「封城」之初,您也讓女兒自我隔離了一段時間。談一下疫情和您個人生活的關聯,這種關聯對寫日記有直接推動作用嗎?  方方:我女兒去日本旅遊,走之前,跟她父親一起吃了飯。結果她回來的時候,她父親一直發低燒,有可能被感染。而我女兒覺得自己也有點感冒,所以我很緊張,擔心她被感染。同時,我自己元月中上旬,曾經三次去過醫院,兩次沒戴口罩,我自己有沒有被感染,也不知道。
  • 隔離生活帶火食譜和童書
    目前美國「居家令」迫使當地民眾開始為柴米油鹽和兒童教育進行規劃。據全球最大的線上零售書商亞馬遜9日實時榜單顯示,位居排行榜第一的是美國真人秀明星、設計師和女作家喬安娜·蓋恩斯的家庭食譜。作為在美國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家居時尚潮流人士,喬安娜·蓋恩斯的食譜不僅賞心悅目,其所倡導的輕鬆時尚生活方式在疫情當下頗受追捧。值得一提的是,在該榜單排名前50的書籍中,超過4/5的書都是幼兒和青少年讀物,包括英文字母和數字識讀的早教教材、經典故事書等。此外由於復活節臨近,有關復活節風俗和傳說的書籍(如圖)也在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 紀錄片導演魏曉波疫情日記,自我隔離的幾個月不止生活而已
    2005年開始拍攝紀錄片,代表作《漁灣市》、《生活而已》系列。過去的幾個月作者:魏曉波年前,1月22日,我坐火車回家,途徑武漢。在車上,我全程戴著口罩,只是在吃飯和和喝水的時候摘了下來。武漢站很多人下車,也有不少人下車。不知道下車的人接下來經歷了什麼。
  • 作家方方「日記」的英文版,封面已經改了,但是……
    方方作家的日記,英文版和德文版的封面和簡介出現後,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4月11號,方方作家通過「學人」的採訪,也給出了相應的回應。對於封面上「敏感的小字」,方方作家給出了解釋。新封面這一改,把那個敏感的「ORGINAL」去掉了,這不得不說是方方作家的進步。這行小字怎麼翻譯呢?原來的那行小字很多人翻譯為「來自疫情發源中心的信」,那新的就可以翻譯為「來自一座疫情隔離城市的信」了。
  • 作家私生活| 託爾斯泰的性愛日記,比小說還刺激
    他那時間在鄉村生活,勾引了大量的俄羅斯鄉村少女,有些少女還是處女,據他的日記裡記載,在養病期間他的性慾每天要暴發一次,讓三個女人染上了輕度感染病。託爾斯泰還有一個變態的嗜好,就是,他喜歡把每一次做愛的細節都寫在日記裡。把他的表現,女人的叫床的聲音等等都記錄得清晰可辯。他為了防止自己忘記是哪一個女人,他在日記裡還畫了女人的漫畫,並編了不同的號碼。
  • 一篇有香味的法國隔離日記
    我覺得這次的禁閉 除了反思如何讓人類與自然更加和諧相處 更多是給我們時間思考和調整自己生活節奏 把之前未完成的事情做完 然後繼續前行。「花樣式利用麵粉」而在購物的時候 我才發現法國的麵粉並沒有低筋中筋高筋麵粉之分 (以前沒有留意)。我們一般以麵粉裡的蛋白質含量來定義筋性 蛋白質含量越高 筋性就越高。但在歐洲 是以「灰分」作為分類標準 把麵粉區分成T45~T150。
  • 《街頭日記》:仇視源於生活中的真實!
    此片的英文名叫「Freedom Writers」,直譯過來就是「自由作家」的意思,因為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變的,據說美國還有這麼一個 「自由作家」的基金會,以推廣影片中所描述的這種教育模式。但筆者更喜歡的卻是「街頭日記」這個譯名,因為在本人看來,這四個字顯得更為真實,更為驚心動魄,「自由作家」中那點風花雪月的意味將被「街頭日記」撕得徹底粉碎。
  • 出國度假回來不用隔離 民眾極度憤怒
    義大利防疫狀況目前非常不樂觀,最新總理法令規定,截止到2021年1月6日期間,任何人從國外返回義大利都需要在家或者指定地點隔離14天。公共場所實行宵禁,普通公民甚至不可以離開所在的城市或者大區。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家庭在聖誕節期間無法團聚。  與普通家庭不同的是,C羅一家人不但可以離開義大利,而且在回到義大利時也不需要接受強制隔離。
  • 一個阿拉善人的隔離日記
    當前正處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階段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因為不同的原因很多人成為隔離人群中的一員隔離期間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一起來看看一個阿拉善人的隔離日記隔離第四天今天是被隔離的第四天。恐懼感、新奇感都在慢慢地消退,只剩下孤獨。發呆,發呆……思緒飛到了十幾年前。
  • 宋魯鄭巴黎日記:封城靠警察,解封也要靠警察,法國是警察國家嗎?
    昨天素來以神通廣大爆料政治醜聞而著稱的《鴨鳴報》披露早在去年12月,法駐華大使羅梁(Laurent Bili)就向法國總統和外交部長發出疫情報警,但均被漠視。事件已經過去四個多月,法國也即將解封,何以在這個時候洩露出去呢? 《鴨鳴報》在法國一向被視為諷刺幽默的小報,但其能量卻遠遠超出想像。
  • 全球最大成人片網站 讓居家隔離的西班牙、法國用戶免費觀看
    據英國《太陽報》本月18日報導,著名的成人影片網站Pornhub表示,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期間,將把「優質內容」免費提供給西班牙和法國用戶,但是這項免費服務不會提供給英國用戶。可以想像,隔離在家的用戶能夠享受到免費「大片」,一定驅趕了不少無聊的時光。疫情過後,恐怕Pornhub的使用人數也會大大增加。
  • 法國作家白蘭達·卡諾納:隨波逐流主義讓知識分子變得愚蠢
    在昨日上海思南書局的一場以「文字來源處的愛與欲」為主題的對談活動上,法國女作家白蘭達·卡諾納(Belinda Cannone)也提到,雖然在今天的法國文壇,約六成的寫作者是女性,但重要的文學批評和文學獎名單上仍大都是男作家的身影,「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都需要成為女性主義者,女性作家的作品和價值仍需要被認識和發掘,」白蘭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