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
正處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階段
在這樣的特殊時期
因為不同的原因
很多人成為隔離人群中的一員
隔離期間
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一起來看看
一個阿拉善人的隔離日記
隔離第四天
今天是被隔離的第四天。
恐懼感、新奇感都在慢慢地消退,只剩下孤獨。發呆,發呆……思緒飛到了十幾年前。
2003年,我走上新聞崗位兩年多,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席捲全國。因為非典發病猛、死亡率高,在當時導致社會極度恐慌。
幸運的是,和此次疫情一樣,阿拉善在嚴密防控下,並沒有出現一例病患,但即便如此,每天通過電視關注疫情動態,心裡還是非常恐慌。
那個時候,巴彥浩特街頭行人少了,車輛也稀稀拉拉。計程車都是麵包車,能拉五六個人,俗稱為「面的」。上班打車時,大家不是用圍巾捂住口鼻就是用醫院大夫用的那種可以把帶子系在頭頂上的紗布口罩。那時覺得,只要把嘴巴鼻子遮住了,病毒就沒辦法入侵了。我戴了一個棉布口罩,好不容易攔住一輛「面的」,拉開門就坐了上去。車裡已經坐了兩個人,都沒有戴口罩,他們睜大眼睛看著我,我也看著他們。我心裡全是恐懼,怕他們會打噴嚏或者咳嗽,他們貌似也很害怕,心裡也許估摸著,「這人為啥戴口罩?是不是有病?」我們就這樣一路互相盯著相互提防著,直到我下了車。
大約是2003年的4月,一位非典疑似患者從磴口來到阿拉善盟中心醫院,如同一滴水掉到熱油鍋裡,全阿拉善都「炸了」!記得當時中心醫院建立了隔離室,自治區緊急調來幾臺呼吸機,新聞媒體也派出多路人馬,深入一線進行採訪。
我的一位吳姓男同事,走進中心醫院隔離病房採訪,身穿全套防護服,臨行前另一位同事為他拍了一張照片,說他頗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風採!當然,這是在非典疫情結束後的玩笑話,在當時,則是恐懼心與使命感交織,那種恐懼卻無所畏懼的精神是多麼的矛盾。
我的丈夫也是新聞工作者,奉命採訪那位非典疑似患者的陪同者——他女婿。這女婿被「圈」在巴彥浩特賽馬場。賽馬場上用白石灰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圈,圓圈中有間小屋子,女婿被隔離在屋子裡,其他人不能進圓圈,只有一位阿左旗疾控中心的工作者,身穿防護服守在那裡。我丈夫一看沒辦法採訪那位女婿,又不想空手而歸,靈機一動就採訪了這位工作者。丈夫說,兩人隔著圓圈對話,這位疾控工作者坐在一塊石頭上,講了很多很多,有自己家庭的情況,有工作的情況,還有孩子的情況,幾次哽咽流淚,丈夫也陪著落淚。在當時那種環境下,很多人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這一點都不誇張。
最終,阿拉善的疑似非典患者被排除了,同時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通過消滅傳染源、隔離治療非典患者的方式,有效控制了非典傳染。在國家科研工作者和醫療人員共同努力下,最終戰勝了非典疫情。
那一年我還很年輕,還不是一個媽媽,雖然當時也覺得很可怕,但是依然堅守崗位,內心深信:我們一定能戰勝疫魔。
沒有想到,隔了十多年,新的疫情又來了。我從網上得知,新型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的一種,它跟非典冠狀病毒是平行的,二者是同一類(病毒),但不是同一種。我在想,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種病毒一次又一次侵擾我們的生活?我們既要勇敢面對,也要改正自己犯過的錯誤,講究衛生,不食野味,編織好一張預警防控網。非典疫情能戰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們同樣能戰勝!
隔離第五天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人生而自由,這是天賦人權,和人生而平等一樣,但是權利總是要對應同等的義務,否則別人的權利就無法實現,所謂的義務或限制一面,就是所謂的「枷鎖」。
走廊裡的消毒水味兒從門縫裡悄悄飄了進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聞到這股刺鼻的味道心裡會有一種安全感。耳朵豎起來傾聽著走廊裡的任何聲音,包括飯送來了,要量體溫了,甚至帶走垃圾的塑膠袋摩擦聲。只有這些聲音了,只剩這些聲音了。
今天是被集中隔離的第五天。內心有些麻木,不太擔憂了,也不怎麼恐懼了。我想或許是我認清現實,接受現實的緣故吧,坦然接受已經到來或之後的所有。
今天一整天基本就在床上窩著,看了一下微信運動的步數,只有22步,這應該是從用上微信運動計量步數以來,最少的一天了。從2月15日到阿左旗開始算,到今天,已經集中隔離五天了。今天看到湖北以外新增新冠肺炎15連降,這真是一個好消息,我想我們離勝利不遠了!
自從隔離日記發表之後,單位領導幾次打來電話,說這篇日記讀者反響很好,讓我繼續寫,讓大家更多地了解在這場戰「疫」中,「一般人」到不了的地方的情況,還說這是人生一次難得的經歷,寫日記的過程也是一次不錯的歷練。
我翻看了一下文章的留言,有很多是同病相憐的人:回不了家在外地被困的;好不容易回來又被集中隔離的;還有一位媽媽帶著三歲孩子被集中隔離的……當然最多的是打氣鼓勁的,「辛苦了!天佑你們安康!國家定能戰勝疫情,迎接美好春天。」「堅持吧,相信很快就會有好消息的!「」我人在外地,每天都等著看你的日記,堅持寫下去啊!」讀著他們的留言眼眶都溼潤了,共同的經歷和遭遇讓我們這些陌生人之間有了共鳴。
自從日記發表後,很多朋友圈裡的人都知道那是我,電話微信視頻,都在為我寬心打氣。今天下午,閨蜜打來電話,說她在我對面。遠遠的我看見她站在對面的公交站臺上,我們隔著窗戶玻璃,隔著一大片空地和鐵皮護欄,隔著一條寬寬的馬路,相互間揮揮手,這樣的打招呼方式著實有點心酸,近在咫尺,卻遠似天涯!閨蜜用心,還發來一組巴彥浩特夜晚的美圖,張張都那麼靜美,看了讓人頓時心情愉悅,仿佛暢遊其中。
這空曠的隔離房,如果不是每天都能接到很多家人、同事、朋友的電話,不是他們的噓寒問暖,不是他們的幽默調侃、發自內心的關心和支持,把這空空的房子裝得滿滿都是愛的話,我真有堅持不下去的感覺。疫情隔離的是距離,但愛真的隔離不了!我愛你們!
倘若這是一場大規模的、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在這場新冠肺炎戰「疫」中,我算是一個輕傷就下了火線,得到重點關照的「傷員」吧!雖然我沒有走上抗疫一線,但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筆,記錄現場發生的一切,讓他們永載歷史,成為阿拉善抗「疫」史的一小部分。在抗「疫」之戰中,我們每個人都是持槍的戰士,每個人都在奮勇作戰。
希望過不了幾天,這可怕可恨的疫情會被「降服」,我們的生活能恢復正常,我們的家人、親人、朋友能在明媚燦爛的陽光下盡情呼吸自由的空氣…
日記本瑣碎,點點滴滴地記錄下來,給你一個消遣,給我留個回憶!
我心存感激,記住這生活中的一切小美好!
隔離第六天
早晨起來,看到窗外小廣場上落了一層薄薄的雪,心情立刻好了許多。作為一個阿拉善人,對雨和雪有特別的親近感。我就這樣靜靜地站著,欣賞著這片白色落雪。
人只有在經歷過某些事才會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只有身在其中,才會感悟更多的人生道理。就像是你穿著的鞋到底合不合腳,只有你自己知道一樣!
今天和家人視頻聊天,聊起來「出去了第一件事情要做什麼?」孩兒爸說:「出去第一件事情我想吃碗熱乎乎的牛肉拉麵……」兒子說:「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喝光冰箱裡的可樂……」而我只想回家舒舒服服洗個熱水澡,換身乾淨衣服,然後開車出去兜兜風,到野外深吸一口新鮮空氣……閨蜜說:這都是以前稀鬆平常的日子!是啊,多麼平常的事,現在卻變成一種奢望。
人在失去某一東西的時候才會格外掛念那個東西。此刻,窗外隱約響起《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不知道是從馬路上還是隔壁房間傳來的。都說人到中年身不由己,上有老下有小。其實這是多麼幸福的一段日子,回家喊一聲:「媽,我回來了……」能聽到孩子說:「媽,你回來了……」我們小人物的幸福,本就是和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今天是被集中隔離的第六天,很想念很想念我的家人!
在被隔離的這幾天,我被迫放慢了前行的腳步,回頭看看走過的路,靜下心來思考人生,沒有外界喧囂的誘惑,沒有像陀螺那樣轉個不停的忙碌生活,靜靜地待在原地,向後望望,再向前看看……
回想自己走過的路,思緒亂飛。曾經青蔥時節,我也是一個叛逆少女,總惹父母生氣,總和父母對著幹,自從升為人母,自己經歷了含辛茹苦才明白父母的偉大。去年有一次逛超市,媽媽問我:「想吃什麼?我給你買啊。」我說那就買一瓶水果罐頭吧,記得小時候一生病,你就給我買水果罐頭吃……當時媽媽眼睛立馬紅了,輕輕撫摸著我的臉龐,說我的女兒居然還記得這個。
十幾歲的小女生,正是青春叛逆期,有些可能來得兇猛,我就是最兇猛的一個。我媽有時候開玩笑說,當時我臉說變就變,摔門扔東西拉長臉簡直是家常便飯,甚至我一生氣,全家人都變得小心翼翼,互相說話聲音都變小了。
時光終究改變了一切。現在的我,稱得上是賢妻良母加孝順女。有一次過馬路,我握著媽媽的手一起走。媽媽不看過往的車,眼睛直勾勾地盯著被握著的手,她說,多年前,她也見過這樣的場面,很羨慕那對母女,現在覺得自己很幸福……不能再想下去了,我覺得胸口像重重地壓了塊石頭。
兒子說:「大舅打電話問我想吃什麼,我說我想吃德克士的漢堡……」為難他大舅了,現在從哪裡給你買漢堡去呢?被隔離的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來自家人朋友的關心卻一個也沒有減少。父母、哥哥、姐姐、嫂子,或問你想吃什麼,或問你還缺什麼。思念是一種痛,說不出的心酸。年過七旬的公公婆婆每天都擔心著我們,尤其那可愛的孫兒時刻牽動著他們的心。已經有一個月沒在他們身邊了,年邁的公婆被逼得沒辦法,居然學會了視頻聊天,可想而知,當他們眯著眼睛,戴著厚厚的老花鏡,顫抖著雙手,凝視著不到巴掌大的屏幕時,過程一定非常困難和曲折。網際網路真的是一個好東西,它在這特殊時期,把我們的思念帶到了家人身邊,把他們的愛傳遞給了我們。好想你們,好想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想念婆婆做的羊肉臊子麵,想念公公親手炸的饊子棒棒,想念你們用那純粹的民勤話說:「我的乖乖,你們回來了……」
隔離第七天
早晨拉開窗簾,意外地又看到窗外飄著碎碎的雪花,打開窗戶,一股涼涼而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
走進隔離室已經一周了。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給媽媽發視頻報平安!今天在視頻那頭媽媽幾天來第一次露出燦爛的笑容,滿臉的褶皺間滿滿都是愛……爸爸說大連那邊在下雨,我說阿拉善這邊在下雪。我們在同一個中國,卻感受著不一樣的溫度與景色!
今天算筆帳吧,算算這個春節我花了多少錢。
春節期間去大連來回,主要開支都是交通費,差不多6000多元,再就是集中隔離的費用。前幾天很多人都在問我,集中隔離收不收費?收多少費?對於這件事,我其實也很困惑。在我們進來隔離室的那天,有一位工作人員告知:每人每天300元,包括吃住。一半由本人承擔,一半政府承擔。照這樣算,等到隔離結束,花費不小。這筆費用對一個普通家庭,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但如果被隔離的是那些沒有積蓄的外來打工者,這些錢他們該如何解決?
經濟是社會的基礎。這次疫情,就我觀察,對經濟的影響真是太大了。
如果沒有疫情,在這個春節,應該既是消費的旺季,也是許多人抓收入的熱火期。畢竟,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吃穿用度在花銷中佔有很大的一筆。年前在市場購貨,就聽見店老闆們在交談,辛苦了一年,也該讓我們掙點錢了。可一場疫情,許多人計劃的消費最後都沒有花出去。但我們少花了錢,就意味著別人也少掙了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消費,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很重要的拉動力,消費能帶動資金流通,可以刺激市場交易,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沒有消費,社會會陷入停滯。
一位開超市的朋友告訴我,年前他進了幾萬元的禮盒,準備在春節好好掙點錢,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社會處於停擺狀態,人們不再走親訪友,禮盒只銷售掉三成不到。不僅如此,由於人流減少,他的超市大半個月處於沒有生意的狀態,但是各項開支仍然很多,已經出現了資金周轉困難。
朋友說的只是千千萬萬中國人面臨的問題之一,這場疫情帶來的何止是這些!因為疫情,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都受到了一定影響。記得前些天看電視,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有一位開大貨車的司機正趕上湖北實行全城封閉,大過年的被堵在高速路上一個多星期,他說他唯一的希望是能有個地方停下來,好好睡一覺,吃一口熱飯。當他順著高速走到陝西漢中,終於被交警救助後,那麼一個壯漢在攝像機前號啕大哭……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真是太大了。因為疫情,整個餐飲業不得不被迫關門歇業。在前幾天的一個報導中我看到,此次疫情估計造成海底撈損失50.4億元的營業收入,按停業20天計算,平均每天損失2.5億!好在我們中國人有一顆團結的心,眾志成城,能夠戰勝一切困難。而且,這次疫情防控也更充分彰顯了我們的制度優勢。參考2003年非典,當時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很快就過去了,中國經濟繼續展現極強的韌性,相信這次我們也能很快闖過難關,就像李文亮醫生說的那樣:「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今天最振奮人心的消息就是:我盟發布公告:滿足條件的可以即日起復工營業了!太好了,巴彥浩特這座寧靜的小鎮總算要回歸往日的喧囂和繁華了!從中央到自治區、盟委都在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精準助力企業科學有序復工復產。
想來,我只是在這裡隔離十四天,可是,那些商家卻已經「隔離」了一個月,而且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月。今後如何發展下去,如何恢復舊日的繁榮,都將是政府與商家共同思考的問題。
陰霾終將過去,春日繁花依舊!
隔離第八天
唐僧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哪個也逃不了,都是命數使然。回想我從大連的返程經歷,儘管精心策劃,終究在紅石頭收費站翻了擔子,就好像唐僧師徒再渡流沙河遇到老黿,之前所有功夫全都白費。我這幾天閒來無事就糾結這個問題,昨天晚上連覺都沒有睡好。
我是蒙古族,會蒙古語卻成為漢文新聞工作者。我喜歡那些短小卻講得透徹的人生哲理。記得以前寫通訊時,總喜歡在其中加上幾句哲理名言,提高一下文章的「水平」。哲理記得多了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哲學家和哲學家還會打架呢!矛盾真的是無處不在,無所不在。
記得去年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少年派》裡,林妙妙爸爸為了教育叛逆女兒,畫了一個生命格子。他說:按中國人的平均壽命75歲來算,人生不過900個月,畫一個30×30的表格,一張A4紙就足夠裝滿一輩子,你的全部人生就在這張紙上……
剛看完時,我的心似乎被什麼東西揪住了一般。你品品,你好好仔細品品,這話太真也太嚇人了!我即將進入不惑之年,那麼已經填滿了多半個表格了……
我決定用自己的這個感悟來教育兒子,讓他珍惜時間,珍惜生命。一天下午放學後,我嚴肅認真地對兒子說:「小胖子,來,媽媽給你講個事情……」我當即給兒子畫了一幅生命的表格,給他算了一道簡單卻寓意深刻的數學題,30000÷365=83(年)。如果一個人活到83歲,大概只有三萬天。拋去已經過去了的15年,拋去你上大學的四年,再拋去你成家立業的日子,能陪在媽媽身邊的日子屈指可數……可憐我大費唇舌,兒子只是默默地低下頭說:「老媽,我明白了……」教育不了小的,我決定去教育老的。當我把表格放在老公面前,說明意思後,他怔怔地看著我,然後說,你去洗鍋吧!我要去打把遊戲壓壓驚。也許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區別吧,女人表達的是一座冰山,男人理解到的卻只是一角。或許,他們只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罷了,不像女人,嘰嘰喳喳全部掛在了嘴上!人生就像一趟列車,每個人每天坐車的心態不一樣,每次乘車心情也不一樣。人的一生不過三萬多天,我們要用心去渲染,或濃墨重彩,或淡雅脫俗,總之,只為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疫情到來,真理重現。我再次回憶,再次感悟:人生短短三萬天,多麼短暫又是何其寶貴!過去,我們以為過了今天有明天,過了明天有後天,過了後天還有大後天。然而現在,我們看到很多人居然沒有了明天,這種殘酷才是真的殘酷。
疫情,是一場災難,更是一場大浪淘沙。心態,我們一定要以最好的心態來應對。
在微信圈裡看到這樣一幅圖片。在武漢方艙醫院裡,一個小夥子戴著口罩,躺在病床上認真專注地在看書。他淡定從容的狀態,在高度緊張、人人焦慮的隔離病房裡,像一股「清流」。醫院裡,那麼多病人、醫生,匆忙的腳步聲、呻吟聲交織在一起,可他卻泰然自若,仿佛這些喧囂與他毫無關係。
疫情帶走很多很多人寶貴的生命,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明白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再多的擁有也不及你的一句「我在」……
「到武漢去,到湖北去!」連日來,這句話震徹神州大地,吹響了人民戰「疫」的集合號。疫情發生以來,正是那些一往無前、爭分奪秒的白衣戰士,一次次讓人淚目。他們也是誰的父母、誰的兒女,也是誰的心頭肉,他們也會害怕、也會膽怯,但是他們不忘白衣天使初心使命,一往無前,逆流而上。
我望了望窗外,一縷陽光照進我的房間,溫暖而刺眼。
屏幕對面的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你過得快樂嗎?過得充實嗎?有沒有真正地為自己認真活過一回?
三毛說: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珍惜現在的每分每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相處,保重,親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