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武漢媽媽的隔離日記:為了家人和寶寶,所有膽怯化為勇敢

2020-11-19 澎湃新聞

在社區指定的酒店隔離五天後,家住武昌區的思哲還是有點咳嗽,但已經不發燒了。2月8日元宵節,她丈夫一早騎車去醫院拿到了她的核酸檢測結果,拍給她看:陰性。她回了兩個字:真好。

思哲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她27歲,在華南海鮮市場附近工作,也是一個9個月寶寶的媽媽。1月23日她開始發熱,後經CT檢查顯示雙肺多發感染性病變,但由於床位緊張沒能住上院,她每天自行去醫院打針。2月5日,她住進社區安排的酒店進行隔離;8日,她得知了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好消息,這一天也是她情緒的「拐點」。

思哲的CT診斷報告書,顯示雙肺多發感染性病變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在酒店隔離期間,思哲一直記錄著點滴細節,希望能給長大後的寶寶看,她的媽媽是怎麼克服恐懼,勇敢起來的。

「2月5日,第一次離開家,離開老公,離開寶寶,獨自一個人到隔離點進行隔離觀察。我是晚上一個人睡覺都不敢關燈的人,為了孩子為了家人,所有的不勇敢都變得勇敢起來。」

「2月7日,還是有點咳嗽,出發前備了一顆大蒜,公公說吃蒜有助於殺菌消炎。一直沒吃,為了能早點回家,剛剛啃了一口,一股辛辣隨之而來,嚼了一會兒,就著水吞下的瞬間,竟然有種烤生蠔上面的那股蒜泥味兒。」

「2月9日,比我情況惡劣的真的還有很多很多……特別感恩,自己如此幸運。寫這份日記,也是希望能傳遞這份幸運。大家一起加油,總會見到曙光!」

思哲說,她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快好起來,隔離結束後見到家人,好好陪陪才9個月的寶寶。

以下是她的口述:

在家戴口罩,「孩子連媽媽是否在對她笑都不知道」

武漢「封城」消息一出來時,作為一個寶媽我還是比較恐慌的,但當時沒想到自己會有症狀。

1月23日早上,我起床時發覺渾身無力、頭痛,身上發熱,到處都不舒服。我就用體溫計一測,38.5度。

當天我去了武漢市人民醫院,沒有拍CT,直接做的核酸。第2天結果顯示為新冠病毒陰性,於是我以為是普通肺炎,便開始在家裡做隔離、吃藥。當時醫生也給我開了藥,吃藥初期確實沒有發燒,但兩天之後情況就變壞了。

我開始反反覆覆的發燒,藥物也沒辦法幫我退燒,我就去了社區醫院。因為其他的醫院人太多了,我怕交叉感染。社區醫院醫生建議,反覆發燒的話,還是需要拍個CT。

31日,我先去了人相對少一點的武漢市紫荊醫院。CT影像出來之後,醫生說基本可以斷定是新冠肺炎了,需要去住院,但紫荊醫院不是定點醫院,我必須得去定點醫院才能被收治。

武漢現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交通工具是很麻煩的,我們沒有車,是我老公騎著電動車送我去醫院,又帶著我回社區登記上報了情況、再去武昌醫院。

我全程頭腦裡嗡嗡的,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會被感染。

武昌醫院醫生說我這個情況應該收治住院,但當時醫院沒有床位了,我只能每天去醫院打針,打完再回家隔離。

隔離觀察人員入住管理須知                                                                     

我一共打了5天針。醫院人很多,每天排隊交藥就得花5、6個小時,打針還要花3、4個小時,來了就是一整天。我每天回家都是膽戰心驚。幾個月的孩子看著我,我不敢親近,不敢說話,帶著口罩,她連媽媽是否在對她笑都不知道......

2月5日,打完針到第4天還是第5天的時候,醫生安排我做CT複查,顯示是左肺感染,醫生當時跟我說,相對於之前的肺部感染影像是有好轉的,不建議我再繼續打針,建議我自己在家隔離。

那一天我剛好也被安排到了去酒店隔離,寶寶出生這麼久之後,第一次和她分開了。

酒店的窗外                                                      

和家人視頻時曾掉淚,覺得健康活著就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今天是我在酒店隔離的第5天。

我現在的感受是,健康活著就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我以前可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脾氣,有時候會耿耿於懷,現在經歷了這件事,我覺得看開了一些,很多事情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酒店的隔離日常是比較孤獨的,我所在的酒店是社區指定的患者隔離點,大家都不會出門。我也不知道其他人的情況,也沒有見過他們。

每天工作人員會將三餐飯菜送到門口的小凳子上,不和我們直接接觸。除此之外,我每天的生活比較單調:一早起來量體溫,開窗通風,打發時間的時候會看新聞,看手機,有時候看劇調節情緒。

我恢復得還挺好的,目前也在繼續吃藥,還有點咳嗽,但已經不發燒了。比起自己,我更擔心家人,我怕他們出門買菜或者做其他事情時有可能被感染到。另一方面,我也很想念寶寶,這段時間我老公一直在陪我去醫院,所以也不敢讓他接觸寶寶,一直是我公公婆婆在照顧寶寶。

思哲9個月的寶寶                                               

元宵節晚上我和家人視頻,看到寶寶的臉忍不住哭了,當天晚上也沒睡好。但接下來我還要繼續隔離一段時間,過了這個隔離期,我想馬上回去看寶寶。她應該能察覺到這段時間發生的變化,也在找媽媽。我想和她說話、親近她、多陪陪她。

這段時間,我也寫下了在酒店的隔離日誌,記錄了我好轉的一些片段:

2月5日

第一次離開家,離開老公,離開寶寶,獨自一個人到隔離點進行隔離觀察。我是晚上一個人睡覺都不敢關燈的人,為了孩子為了家人,所有的不勇敢都變得勇敢起來。

很慶幸,經過十幾天的自救,今天的我狀態很好了,兩天沒有發燒,咳嗽也在慢慢緩解,核酸檢測也通過老公凌晨12點去排隊終於幫我搶到號,趕在隔離之前做完了。

一早起床量了體溫,36.1,真好。

2月6日

到現在有3天沒有發燒了。然後給老公發消息,他知道我想寶寶,悄咪咪的讓我看了眼。離開你們才一天,感覺過了好幾個世紀,想你我的寶貝!記錄下來,讓以後你能知道,媽媽很堅強,很勇敢,為了你們所有一切都值得!

2月7日

一晚上餓醒了好多次。其實在一開始老公不希望我出來隔離,就是怕我吃不好,睡不好,營養跟不上,抵抗力跟不上,因為生寶寶和哺乳,飯量增加了好多,現在隔離點提供的飯菜,我不挑,不過量確實不怎麼夠我吃。還好提前準備了好多小零食。

今天早上9:55早餐還沒有派發。早上起床後,洗漱完,實在太餓,燒水燙了一份八寶粥,過會兒吃了藥。想著工作人員也挺辛苦,並沒有打電話催促,直到剛剛才打了一通電話,不過並沒有接通,大概真的很忙!

武漢今天還在下雨,有些涼絲絲的,雖然房間有空調,卻不敢開,老公說中央空調擔心會把廢氣抽到房間裡,那就不開吧!安全最重要,熬了這麼久,大家都不容易。

還是有點咳嗽,出發前備了一顆大蒜,公公說吃蒜有助於殺菌消炎。一直沒吃,為了能早點回家,剛剛啃了一口,一股辛辣隨之而來,嚼了一會兒,就著水吞下的瞬間,竟然有種烤生蠔上面的那股蒜泥味兒。

希望疫情早點控制,大家都能相見無憂,最後謝謝那些鼓勵我的人兒!

2月8日

體溫一切正常:36.3

今天對我來說,應該算是個拐點吧!等了兩天的核酸檢測出結果了,老公一大早騎車去拿,拍給我看,陰性。我就回了兩個字「真好」,所有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今天是元宵節,以往大家都是聚在一塊其樂融融,而這棟樓裡的人兒,都在各自的房間,等待!等待他們的拐點,等待武漢的拐點!希望這一天,能快點到來

想回家了,想寶寶了。

2月9日

今天體溫好像略高了一丟丟,晚上再復量看看。一路走來,我真的算是非常幸運的。

我兩次CT結果並不好,第一次去紫荊醫院拍片,出來後醫生讓我去定點醫院大醫院看,要我住院。

在隔離之前,我每天都往返醫院,明明知道這樣很危險,但是真的沒辦法,那會兒的社區只能登記上報。如果只是隔離,我覺得我不會恢復得這麼快,我必須自救,必須去醫院打針……

所以在我精神狀態恢復的過程中,核酸呈陰性,對我對我家人來說,就是好消息!也算是慰藉吧。比我情況惡劣的真的還有很多很多……

特別感恩,自己如此幸運!

寫這份日記,也是希望能傳遞這份幸運。大家一起加油,總會見到曙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個阿拉善人的隔離日記
    自從隔離日記發表之後,單位領導幾次打來電話,說這篇日記讀者反響很好,讓我繼續寫,讓大家更多地了解在這場戰「疫」中,「一般人」到不了的地方的情況,還說這是人生一次難得的經歷,寫日記的過程也是一次不錯的歷練。
  • 武漢日記|02 媽媽琢磨做菜,我在家辦公也很忙碌
    來源:皓麗/文字:孫浩/編輯:六六前言:疫情還在繼續,湖北的小夥伴生活得怎麼樣,武漢的皓麗人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通過皓麗日記系列,為大家深度報導,疫情下湖北皓麗人的生活狀態。(02)期人物:皓麗合作夥伴孫浩,家鄉:湖北襄陽。
  • 一位「口罩天使」的武漢日記
    我們身邊,很多年輕人都在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援一線守護城市:有開車接送醫護的搖滾樂手,有運送物資的rapper,還有到處張羅急缺物資的小姐姐……今天推送的 #武漢日記#,來自「口罩天使」一員,小八。這時候我和媽媽全副武裝,打著傘,15分鐘走到奶奶家吃個年飯。奶奶問我,是不是很現在有個傳染病很厲害?我一直盯著手機,春晚連聲音都聽不進去。當時整個武漢都在自發行動,很多群點對點的給醫院送東西。我有幾個不在武漢的表哥表姐,都在做和口罩天使一樣的事情。回到家後,口罩天使已經非常忙了,狠姐姐們調了一批物資,正在送出去。
  • 三個武漢人的外地隔離日記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 被隔離的Punch在賓館房間拍下1月30日至2月2日窗外所見我沒有症狀,心裡是不情願去的,因為它相當於把所有武漢停留史的人聚在一起,萬一真有攜帶者的話,我覺得挺危險。但當時,他說是市裡大晚上緊急開會決定的,感覺確實是有政策。而我又確實是從武漢回來的。另外,如果不去,警方介入,就太沒必要了。
  • 不必言謝,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 武漢的夜很靜,2月21日凌晨一點半,路上唯一的一輛公交車載著我們寧夏的護理姐妹,疾馳駛向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這裡燈火通明……經過仔細的交接班,有的查對醫囑,有的巡視患者,有的核對藥物,有的為明天要採集的咽拭子做準備,大家一個都閒不下來。
  • 來自武漢的聲音日記:武漢「星星」、北京「月亮」和「太陽」媽媽
    對用心守護的病人又有著怎樣的真情……點擊收聽來自武漢的聲音日記第六期。今天講述這樣的一家人。哥哥叫劉繼星,是北京胸科醫院援武漢醫療隊成員,妹妹叫劉繼月,奮戰在北京地壇醫院ICU病房。而他們的媽媽也曾是醫務人員,退休前就職於北京地壇醫院順義院區,參加過抗擊非典疫情。一起來聽他們的故事。
  • 王永利:總臺《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直擊一線抗疫情真實「武漢...
    該系列報導九集,以全新的報導方式、新的傳播方式,真實的內容,聚焦重大疫情中個體人物的命運,暖心呈現普通人的微視頻(Vlog),成為聯結疫情防控前方工作者和人民群眾的情感紐帶,也讓全世界看到了武漢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一、以日記的形式,彰顯臨危受命迎難而上的高尚人格和大愛精神。面對未知病毒,害怕是本能,但是害怕卻不退縮,迎難而上,這才是勇敢。
  • 武漢疫區日記:和妻兒生死別離的 28 天
    講述者:老劉 上周,我們收到一條來自武漢疫區的投稿信息,一名留守武漢的爸爸說: 他在短短 28 天裡,經歷了妻子回老家時感染新冠病毒情況危急、嶽母感染入院、嶽父和一歲的兒子等家人被隔離,自己卻無法離漢。
  • 武漢加油!我們把爸爸媽媽借給你
    而選擇做醫生、護士的兒女,便是與天下兒女共同分享著父母的醫者大愛,他們也在大疫降臨之時更早地體味到了父母的濟世深情……請放心 我會照顧好妹妹給媽媽的一封信親愛的媽媽,你去武漢好幾天了,我天天都在想你。我每天都和姥姥姥爺一起看新聞,看疫情的動態。媽媽,請你放心,我會照顧好妹妹的。
  • 大 麥 || 我的隔離日記(一)
    我的隔離日記(一)文/大 麥 2020年03月02日。星期一。多雲。今天是自我隔離的第一天,接下來的14天,除了在隔壁屋子裡擔驚受怕的妻子為我準備一日三餐外,就只有這間屋子和電腦陪伴我,眼目?多少有點兒矯情!
  • 隔離在武漢,她和日本買手募捐28萬元口罩|戰疫日記
    和武漢一線醫院聯繫,確認過口罩型號後,辛迪馬上建了一個「物資捐助」微信群,在朋友圈擴散消息。此時,武漢口罩已是一戶難求。辛迪心想,只要海外有一人響應,就至少可以讓一位醫護戰士戴上口罩。超出辛迪的預期,買手們像潮水般湧入群中。進群的人,有的是在日本的華人買手,也有她合作過的品牌方負責人。
  • 寧波一家人武漢回來就自我隔離!微信群裡發了個消息,萬萬想不到的...
    武漢停運前,有一些寧波市民或從武漢出差回來,或從湖北老家探親回來,還有些從武漢高校放假回來……為了防疫需要,他們在家實行自我隔離。這幾天,他們的情況如何?大年初一,寧波晚報記者分頭採訪了他們中的幾個。
  • 雷神山寶寶和火神山寶寶的故事
    連續鏖戰完成雷神山基站建設任務後,為了妻子和寶寶的安全,王鵬自我隔離兩周,妻子即將臨產他卻無法照顧。 雷神山的逆行者可能有特別的運氣吧,結束隔離後的王鵬可以陪伴妻子去醫院待產,「老天爺還是沒讓我錯過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有寶萬事足。康康健康出生了,王鵬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康康。
  • 「寶寶,我去武漢,等我回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鄒敏超|鍾南山
    「寶寶,我去武漢,你等我回來!」她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呼吸科主管醫師劉桂容,在給丈夫過生日,午飯吃到一半,接到去馳援武漢的通知,她主動請纓帶頭報名。她把3歲的孩子留給家人照顧,打車趕回醫院。她經歷過非典那個特殊時期,經驗豐富,這個時候武漢更需要外界的支援和幫助,家人對她的工作也表示理解和支持。30歲生日上「戰場」,她說,這是我最有意義的生日白衣天使,只是17年前的那些少年,在前輩們的指引下成長起來,給自己插上了白色的翅膀。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親歷者視角記錄最真實的戰「疫」
    2月3日起,中央電視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推出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這個系列短視頻的拍攝者分別是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人,這些疫情親歷者從不同側面、通過第一視角向觀眾講述了整個武漢抗擊疫情的真實情況。短視頻採用Vlog(視頻日記)方式製作,每集5分鐘。
  • 一切為了人民健康!——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勇敢逆行、一路向北紀實
    到武漢後,他與其他專家一起討論制定醫療機構內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往返武漢各地,前往當地醫院隔離重症監護病房、隔離病房和發熱門診指導感染防控工作和醫生個人防護工作。「一生所學,報效國家,是醫生的責任。希望通過我們的工作,為戰鬥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建起一道安全的防護牆。」吳安華說。「越是艱難越向前,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 武漢,我們在一起!隔離疫情,不隔離愛!
    他們的操作,值得所有人為他們點讚!杭州機長對境外來杭武漢旅客:say welcome home1月27日,在首爾飛杭州的CA140航班上,機長對乘客廣播:機長:「你們應該承受了更大的壓力,也許還有家人在武漢
  • 戰「疫」護士吳宇:澎哥好好踢球 媽媽在武漢一起加油
    供圖/湘雅醫院紅網時刻3月9日訊婦女節,一位湖南戰「疫」護士媽媽因為自己「也許就能實現了」的婦女節願望火了——為兒子要件梅西球衣。她的願望果然實現了——阿根廷國家足球隊官方微博回覆:「護士媽媽您好,我們是阿根廷足協中國辦公室,聽到你的願望,我們給你送上一件阿根廷國家隊的十號梅西球衣,希望您的兒子穿上偶像戰袍之後,未來人生更加勇敢!擁有美好前程!
  • 「武漢日記」拍攝者蜘蛛猴麵包:用鏡頭記錄疫情中「不服周」的武漢人
    「寫」武漢日記。我心想,我有車,家人又不在身邊,我適合做志願者啊!還可以借這個機會出門,去拍攝記錄封城中的武漢。於是網友們通過我的鏡頭,看到了疫情期間武漢人特別的年飯。進門就用消毒液洗手,戴著口罩聊天,因為封城沒能回到家人身邊,自己下廚,沒有大魚大肉。大家都知道「正常」的年飯什麼樣,看到武漢人眼下的年飯,應該觸動了很多人。我的「武漢日記」也就是從這一集開始火的。頭三集「武漢日記」,就是我封城頭三天的生活。
  • 一位在讀大學生的回國隔離日記 | 大衛影像工作室
    編者按:2020年2月29日11時21分,收到西北民族大學在讀生施金宇微信,得知他23日回國後,被專車接送到酒店進行集中醫學觀察已有5天,他也隨手拍了一些照片,並把每天的隔離生活和內心世界寫到了日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