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驚蟄

2021-02-17 本源書苑

戊戌歲驚蟄節氣檯曆

戊戌歲驚蟄節氣配樂

戊戌歲驚蟄節氣播報

黃帝紀年 四千七百一十五年

 

幹支:戊戌歲乙卯月丙申日

 

五運六氣:

主氣:厥陰風木

客氣:少陽相火

司天:太陽寒水

中運:火運太過

主運:少角

客運:太徵

 

陽曆

二十四節氣

驚蟄初候一日

始雨水,桃始華

 

陰曆

正月十八  月宿於角  居待月

月出時間20:24  月落時間8:24

 

十二次:降婁

  

黃經:345°

 

物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曰:驚蟄,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初候,桃始華【《呂氏春秋》作桃李華】 。桃,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

 

二候,倉庚鳴。庚亦作鶊,黃鸝也。《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

三候,鷹化為鳩。鷹,鷙鳥也,鷂鸇之屬;鳩即今之布穀。《章龜經》曰,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鳩

 

古代風俗(月令)

《呂氏春秋》曰:仲春之月,日在,昏中,旦建星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蟲,其音,律中夾鍾,其數,其味,其臭,其祀,祭先

 

始雨水,桃李華,蒼庚鳴,鷹化為鳩。

 

天子居青陽太廟,乘,駕,載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

 

是月也,安萌牙,養幼少,存諸孤;擇元日,命人社;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無肆掠,止獄訟。

 

【釋文】仲春二月,太陽的位置在奎宿。初昏時刻,弧矢星座出現在南方中天。拂曉時刻,建星出現在南方中天。

 

這個月在天幹中屬甲乙,它的主宰之帝是太皞,佐帝之神是句芒,它的應時的動物是龍魚之類的鱗族,聲音是中和的角音,音律與夾鍾相應。這個月的數字是,味道是酸味,氣味是羶氣,要舉行的祭祀是戶祭,祭祀時,祭品以脾臟為尊。

 

這個月開始下雨桃李開始開花黃鸝開始鳴叫,天空中的鷹逐漸為布穀鳥取代。

 

天子居住在東向明堂的正室,乘坐飾有用青鳳命名的響鈴的車子,車前駕著青色的馬,車上插著繪有龍紋的青色的旗幟。天子穿著青色的衣服,佩戴著青色的飾玉,吃的食物是麥子和羊,使用的器物的紋理空疏而通達

 

這個月,要保護植物的萌芽,養育兒童和少年,撫恤眾多的孤兒。選擇好的日子,命令老百姓祭祀土神。命令司法官減少關押的人犯,去掉手銬腳鐐不要殺人陳屍和鞭打犯人,制止訴訟之類的事情。

 

現代民俗

驚蟄節氣在公曆3月5日-7日期間,太陽黃經為345°

氣候進一步回暖,明顯高於雨水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約為12°C至14°C,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

 

驚蟄指的是蟄伏在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陸續甦醒,開始活動,是對自然物候現象的直接反映。比如「驚蟄聞雷報」「驚蟄蛇出洞」等說法。

 

關於驚蟄的農事歌有這樣描述:驚蟄天暖地氣開,冬眠蟄蟲甦醒來,冬麥鎮壓來保墒,耕地耙耘種春麥。此時節,春雷乍動,「天暖地氣開」,春耕忙碌即將進入實質性階段。

 

時值驚蟄,民間多有驅蟲之舉,江西南昌在這天炒豆,名曰炒蟲;瀘溪一帶將石灰撒在廳柱礎石旁,據說不生蟲蟻。

 

廣東大浦家家都將黃豆或麥子反覆舂炒,以驅除蟲蟻。

 

湖北天門一帶,兒童敲打鉦鼓木梆,歌唱遊行,稱為趕蝦蟆;恩施則用石灰撒地,畫出弓箭形狀,稱之為射蟲。

 

江蘇雎寧這一天炒慄子,稱為爆蟲;鎮江等地用守歲剩下的蠟燭照蟲;松江則有燒蛇王香的做法。

 

我國長江下遊及東南沿海各省,每年有六個月以上溫度超過十七攝氏度,冬季也常在三攝氏度以上,氣候溫暖,雨量較多。各季節的空氣也異常潮溼,最宜於各種寄生蟲的繁殖

 

其中最足以稱為禍患的,如瘧蚊、蝨子、跳蚤、鉤蟲、血絲蟲等等。南方人體質遠比北方人差,這也是一大原因。所以防除害蟲,華南比華北更為重要緊迫。福建有諺語道:「驚蟄不殺蟲,寒到五月窮。

 

雲南宣威,驚蟄時兒童咒雀,目的是在這一天咒過鳥雀,直至穀物成熟時,鳥雀都不敢來啄食穀物。

 

四時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其在天為,在人為,在地為;化生五味,道生,玄生

 

神在天為,在地為,在體為,在髒為,在色為,在音為,在聲為,在變動為,在竅為,在味為,在志為

 

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釋文】風乃東方春生之氣,故主生風。寅卯屬木,春氣之所生也。地之五行,生陰之五味。陰之所生,本在五味,故酸生肝

 

此言內之五臟,外之筋骨皮肉,皆收受四時五行之氣味而相生,故曰「外內之應,皆有表裡也。」之精氣生筋之精氣生心,內之五臟合五行之氣,而自相滋生也。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故目為肝所主

 

承上文而言,在天之五方五氣,在人之五臟五體,在地之五味五行,皆陰陽變化之為用也。陰陽變化之道,其在天為玄。「玄」,幽遠也。

 

玄生神,神者,陰陽不測之謂,是以在天為六氣,而在地為五行也。其在人為道道者,陰陽五行不易之理也

 

道生智,智者,五臟之神志魂魄,因思慮而處物,是以人之五臟生五神化五志也。其在地為化,物生謂之化化生萬物,而五味之美,不可勝極也。

 

按《天元紀論》曰:陰陽不測謂之神,神在天為,在地為;在天為,在地為;在天為,在地為;在天為,在地為;在天為,在地為

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

此陰陽不測之變化,是以在天,則為風為熱為溼為燥為寒在地,則為木為火為土為金為水在體,則為筋為脈為肉為皮毛為骨在髒,則為肝為心為脾為肺為腎在聲,則為呼為笑為歌為哭為呻


在變動,則為握為憂為噦為咳為慄在竅,則為目為舌為口為鼻為耳在色,則為蒼黃赤白黑在味,則為酸苦甘辛鹹在音,則為宮商角徵羽在志,則為喜怒憂思恐,此皆陰陽應象之神化也。

 

薄青色,東方木色也。角為木音,和而長也。「呼」,叫呼也。在志為怒,故發聲為呼。

 

「變動」,髒氣變動於經腧也。握者,拘急之象,筋之證也。

 

目者,肝之官也。酸者,木之味也。肝者,將軍之官,故其志在怒。

 

「怒傷肝」,用志太過,則反傷其體矣。「悲勝怒」,悲為肺志,以情勝情也。

 

「風傷筋」,能生我者,亦所能害我也。「燥勝風」,燥屬西方之金氣,四時五行之氣,有相生而有相制也。

 

「酸傷筋」,能養我者,亦能傷我也。「辛勝酸」,辛為金味,故能勝酸,金勝木也。

 

戊戌歲驚蟄節氣食譜

仲春時節說說跟肝病有關的飲食方法。肝病食療方法有個最高原則,所謂「肝苦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食辛以散之」。急的意思,是說肝的邪氣有餘,是屬於實症的;散的意思是說肝的正氣不足,鬱不條達,是屬於虛症的。

根據上述原則,肝病宜食粳米、牛肉、大棗、葵子、生薑、橘皮、胡麻、狗肉、李子、韭菜、蔥白、蔥頭、木瓜、決明子、車前子、車前草、薺菜、沙參、靈空青、蘋果、雞肝、鴨肝、豬、肝、牛肝、蜂蜜、飴糖、鞋甲魚、七星魚、甜蘿蔔、白菜、乾貝(即珧柱)、冬莧菜。

由於過年期間飲食過於豐盛,早已給脾胃增加了過重的負擔,因此下面僅介紹一個素炒薺菜的食療方法。

食材:嫩薺菜,菜子油或豆油,食鹽,生薑

做法:

1、薺菜嫩芽葉淘淨之後備用

2、油適量加入熱鍋內,武火煎油滾沸,先下食鹽和生薑三五片,炸取薑汁性味

3、薺萊放入油鍋內,須用竹筷子抄翻,不能用鍋鏟和炒勺

4、待菜熟透了出鍋即可

此菜可佐飯或佐粥,也可配合紅燒清燉清蒸一類的葷菜同吃,符合葷素相間,濃淡相宜的原則。

描述驚蟄節氣的詩詞

《秦樓月/憶秦娥》( 宋: 範成大)

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玉爐煙重香羅浥,拂牆濃杏燕支溼。燕支溼,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 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餘。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雲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春晴泛舟》( 宋: 陸遊)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市飲》( 宋: 陸遊)

學道無多事,消陰服眾魔。
春雷驚蟄戶,海日浴鯨波。
大勇收全勝,靈襟襲太和。
何妨會稽市,取酒獨酣歌。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之歌
    這首小時候背熟的二十四節氣歌,沒想到會在不平凡的庚子年裡再次刷新發酵。因新冠疫情,長時間窩居宅家,故特別關注節氣變化情況,期待春噯花開,期待夏日豔陽,期待秋風送爽,尤其是期盼疫情早點過去。還天以青,還地以淨,還人間四季祥和,歲序井然,黎庶安康。    心有所寄,便有所動。於是從立春始,至大寒終,逢節一歌,居然都堅持下來了。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它將天文、自然節律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
  • 驚蟄節氣俗語諺語 適合驚蟄節氣發朋友圈文案說說
    ,化一片溫暖,留一份心願,驚蟄節氣,給你問候的心意,讓你在這個春天收穫屬於自己的新天地!(二十四) 種稻靠埂,種麥靠溝。(二十五) 旱田變水田,一年頂兩年。(二十六) 春雷驚醒冬眠的大地,春風吹來春天的氣息,迎春花綻放生活的美麗。驚蟄節氣,給你問候的心意:願你每天收穫甜蜜的驚喜!
  • 【有範回顧】二十四節氣真相:驚蟄並不是因為打雷,小雪比大雪的雪...
    通過小童子的各種動態,反映出二十四節氣與人的行為方式相關聯的內涵 朱定真 (設計周二十四節氣標識評委,氣象專家) 二十四節氣是秦漢時期確立的,用漢服表現二十四節氣很有意義。配上物候方面的特徵,比如寒露節氣,就是小童子接住了一滴從草葉上滑落的露水。另外,二十四節氣在我們生活中很多都已融為節日。
  • 二十四節氣古畫欣賞!太美了,果斷收藏!
    ▌節氣來歷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 104 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在黃道上的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 15 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 360 度,共經歷 24 個節氣,每月 2 個。
  • 二十四節氣歌,必須永久收藏!
    2018全國未成年人網絡春晚《二十四節氣歌》福多多:一年四季共有24節氣,依次稱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02—七言節氣詩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 節氣 驚蟄
    驚蟄原名「啟蟄」,改啟為驚,突出了驚動。驚蟄最有氣勢的描寫是:「春霆發響,驚蟄飛競,潛龍浮景,幽泉高鏡」,如此生機勃發,方有春光爛漫。另一層,生物自身而言,是守持,守持才能護生、存生,這也是生存之本。所以,守持的概念對於生命而言非常重要。我喜歡《中庸》中這個說法:「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沒有執著,精誠何有?這樣來理解「蟄」字才有意思。以幹支紀年,古人稱歲在辰為「執徐」。這個「執徐」其實也是對「驚蟄」的解釋——執為蟄,徐為舒,舒是蟄物皆敷舒而出。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春分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春
  • 國子監大講堂第156講:二十四節氣與九九歌
    講座現場韓茂莉首先介紹了二十四節氣的基本知識。二十四節氣是中國農曆中隨季節變化形成的24個特定節令,每個節令都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 二十四節氣之——驚蟄
    黃帝戰蚩尤     驚蟄的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現象便是雷鳴。過去人們無法解釋這種現象,便認為是天庭的雷神在擊鼓,發出隆隆雷聲。於是,民間也會蒙鼓皮敲鼓來給予回應。此後,驚蟄「蒙鼓皮」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不過,大家或許不知道,最早的「蒙鼓皮」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黃帝戰蚩尤」的神話傳說呢。
  • 二十四節氣為什麼這麼準?得從節氣的由來說起,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現在能背誦這首二十四節氣歌的人已經很少了吧,大家現在主要過的都是一些像聖誕節、情人節之類的洋節,對於我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卻了解甚少,很多人只是停留在知道清明上墳,冬至吃餃子這樣的淺薄認識上。二十四節氣是如何來的呢?我國歷來是農業大國,曆法的主要作用就是直到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被認為是起源於古代黃河流域,這是為什麼呢?
  • 24節氣專欄-驚蟄
    #,是24節氣中第3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45°。02驚蟄三候一候:桃始華驚蟄之日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驚蟄時節,薔薇科的植物如蘋果花、桃花、櫻花等紛紛盛開,給春天帶來鮮豔與明亮的色彩。二候:倉庚鳴驚蟄後五日,倉庚就是黃鸝鳥,黃鸝最早感陽春之氣,嚶其鳴,求其友,鳥出而鳴啼,春暖花開之慶也。
  • 二十四節氣諺語合集,你能背對多少?
    小夥伴們要記得記哦~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立春節氣諺語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
  • 你感覺二十四節氣不準,那是因為你生活的地方離這裡太遠
    不知不覺二十四節氣的驚蟄過去了,小時侯常聽大人們說,驚蟄一到,氣溫才會開始正式回升,穿身上的衣服才可以慢慢的減。這兩天也確實這樣,溫度仿佛時刻關注著「二十四節氣」,隨著驚蟄的到來,氣溫就跟著上升了許多,讓人感覺春天終於快要回來。
  • 給冬至裡的考研人 二十四節氣漢譯英其實很簡單
    冬至雖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它的英文是現成的Winter Solstice。事實上,與日照長短相關的四個節氣,在英文中都有十分對應的表達。畢竟晝夜變化給人的直觀感受是共通的,太陽的運行也不受文化差異影響。
  • 【二十四節氣專欄】小雪.積善而慶餘
    從萬物運行規律的本源出發,以「易經十二消息卦氣圖」為背景,從二十四節氣的緣起開始,遵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規律,清晰對應人生不同階段的生命節點,關照我們如何順應天地宇宙運行的大道,提高我們運氣的能力,做到有禮有節,得享「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的護持。
  • 「內方同學」二十四節氣|小寒
    來源:共產黨員網今年1月5日11時23分迎來小寒節氣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小寒:悽悽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小寒摘自《二十四節氣志》/宋英傑 每年1月6日前後為小寒節氣,冷氣積久而寒,「小寒大寒,凍成冰團」。古人認為:「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但很多人根據生活體驗認為:「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
  • 【二十四節氣】24相
    應蔣兄的賞未公號關於節氣創作有緣的相遇剛剛好藉助於蔣兄的力量來簡單整理一下這跨越了三年時間東拼西湊的二十四相
  • 2020年二十四節氣!流年串宮壓運!吉兇!
    #二十四節氣十二地支一、十二節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為「節」。十二節和十二氣合成二十四節氣二、十二氣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為「氣」。
  • 【主題館】大二班|二十四節氣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之後天氣回暖,萬物起始,所以立春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節氣,鳥語花香,耕耘播種。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大二班的小朋友開展了中國元素迎「春」特色活動。周子鈺:春分:天氣變暖和了,柳樹發芽了,小燕子飛回來,草地上開滿小花了!唐藝菲:大寒:大寒到了天氣變得更加冷了,要下雪了我又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