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米其林出了一件事情讓他走進了大眾的眼裡,全中國只有將近三十家左右的餐廳被評為米其林的等級制度裡面,而且只有上海得到了評級。而相對於義大利,義大利境內卻有著三百多家米其林餐廳,為什麼一個小小的義大利的米其林餐廳數量都比中國所有的多了十倍還有餘?本小編在利用科學上網之後,在谷歌搜索界面用英語打出義大利菜好吃和中國菜好吃,這二者的搜索量將近為1:12。因此,可以見得中國菜在外國評價還是相當高的,為什麼明星餐廳卻那麼少的給中國餐廳評級呢?
有一句話叫做作三流企業造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定標準。這就好像大學本科排行榜一樣,若是以後大家想去吃了什麼好吃的,或者是想裝逼請請客什麼之類的時候,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查詢附近有沒有米其林餐廳。訂標準就是一個壟斷的初級階段,當整個行業的標準成為了你的喜好之後,別人想進入這個行業就需要按這個標準來,也就變成了根據你的喜好來。假如米其奇的評分標準在中國正式的推廣了開來,那麼以後就不要再討論什麼魯菜粵菜杭幫菜了,那個時候洋大人吃的可口才是真正的好菜。到那個時候中全中國的餐飲圈子都得跟著米其林定規矩了,未來全中國的口味都要跟著國外的餐飲方向走了。因此中國的產業一直在抵制米其林進入我國,這是一個爭奪權利以及話語權的問題。中國人懂什麼法餐,中國人懂什麼義大利餐,評價法餐的應該去找法國廚師,評價義大利餐的要去找義大利廚師,同樣的各個國家都應該自己評價自己的飲食,而不是讓一個異國人來評價。
中國的時尚娛樂界已經成為了被外國標準限定在羊圈裡的羊了。而中國餐飲作為一個經歷了5000年歲月洗禮的部分中華文化,不應該被國外牽著鼻子走。
雖然任何人都有評價各類餐飲的權利,但只有本地人才能評判這個餐飲的好壞。我也吃過最起碼四次的米其林一星餐廳,他們家的菜並沒有說好吃的人驚豔程度,只能說是平常水平。因此,米其林的評價就像你在國內某個旅遊城市想吃一些當地小吃,你不去問當地人有什麼好吃的,卻去問些法國遊客,問他們哪家當地小吃更正宗。
就像村上春樹不會因為沒有諾貝爾文學獎而成為一個不入流的文學家,周黑鴨也並不會因為沒有進入米其林一星而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