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林丨飛翔在雲端的「家園守望者」

2021-02-13 碧讀好書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人生必讀好書指南

微信平臺讀好書類的領先訂閱號

「我猜到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局。」這是《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中紫霞仙子對大聖說的話。在我懷著十分複雜的心情要寫這篇編輯手記的時候,這句話是第一個從腦海裡跳出來的句子。「因緣」的確是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它把可能和不可能相互粘合,把時間與空間緊緊相連,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用最難以想像的方式聯通在一起。齊柏林導演的故事,我們這本畫冊的故事,就要從因緣說起



齊柏林從上大學時期就開始攝影,後來開始給航拍攝影師做助手,當他第一次踏上直升機踏板的時候,就愛上了航拍。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橋段,齊柏林導演每次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提到:他居然和飛艇之父、德國人菲迪南德·馮·齊柏林(Ferdinand von Zeppelin)同名,而他的父親來自河南安陽,完全不知道飛艇為何物,更別說飛艇之父的名字。



2013年,我編輯的畫冊《極致之美》正在緊張的製作中,這本書有83位攝影師供圖,其中就包括齊柏林。要確定封面的時候,我看著這麼多完美的圖片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但是當我看到齊柏林的作品「臺北官渡平原紅樹林」時,精神為之一振,「我要的就是這張圖」。


《極致之美》封面:臺北官渡平原紅樹林,攝/齊柏林

齊柏林與中國國家地理的合作由來已久,是我們在臺灣最重要的攝影師之一,但是他的作品作為一本大畫冊的封面,在大陸還是第一次。隨後《極致之美》畫冊即將印刷的時候,我們聽到了「看見臺灣」紀錄片獲得了第五十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消息,編輯們和我歡呼雀躍,舉杯相慶!這本畫冊到現在銷售超過五萬冊,齊導演的封面功不可沒。


攝/齊柏林

2016年,齊柏林和他的團隊(臺灣阿布電影公司)通過郵件詢問我們是否可以出版他的航拍畫冊,那時候我們還沒有見過面,只有數次簡短的郵件往來。《看見臺灣》紀錄片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院線上映,為了彌補這個遺憾,把他看見的,也讓大陸的讀者能夠看見,我們圖書編輯部決定幫助齊柏林導演在中國大陸出版第一本原創畫冊——雖然他在臺灣已經出版了二十多本書,但是我們這次並不打算引進版權,而是重新挑圖,編輯一本全新的航拍畫冊獻給大陸的讀者。我們遂約在上海,利用他去復旦大學演講的機會見面細聊這本新書的策劃方案。


攝/齊柏林

齊柏林導演有著一種異常敏感且溫柔的視角,那平穩、如同絲綢一般溫潤的航拍畫面,以及柔和的色彩,仿佛是從天上用一雙溫柔的大手去撫摸臺灣的土地、山川、河流、溼地。他如同一個天使,在蒼穹上,凝視著臺灣的大地。


攝/齊柏林

齊柏林十分高大,但他說話卻溫柔而靦腆。他有一種不瘋魔不成活的品性,一門心思在做他想做的事,就如同他那個瘋狂的舉動——在僅有幾個月就退休且能拿到一筆客觀的退休金的時刻,毅然放棄退休金,辭去公職開始專職航拍一樣——他在自傳裡寫到:「朋友曾勸阻我說『你已經是47歲的人了,不是25歲,禁不起跌倒的。』但我想的是,正因為我已經47歲了,再不做些什麼以後就沒機會了,我不想這輩子一直有懊悔在心底。我就是等不及了!


攝/齊柏林

這種執著的精神有著強烈的感染力,能把周遭氣場相同的人拉到他的周圍。紀錄片《看見臺灣》的監製是侯孝賢,侯導演就是被齊柏林的專注所打動,主動幫助齊柏林,說「你用我的名義,可以找到更多支持和贊助……」;類似的還有幫助他們錄製旁白的吳念真導演,當齊柏林和製片人曾瓊瑤去找他,看完粗剪版之後吳念真導演說:「這片子你找我解說就對了!」齊柏林和製片人曾瓊瑤又驚又喜,但是心裡打鼓得很,馬上問吳念真導演:「吳導演,您配音是不是很貴啊?」吳念真說:「我的出演有兩種價碼,一種是很貴很貴,另一種是免費,『看見臺灣』就屬於免費!



當齊柏林用了五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看見臺灣」紀錄片,並且拿到金馬獎同時創造了2.2億新臺幣的票房紀錄之後,他依然沒有任何變化,沒有一點成名的架子。


臺北著名的101大樓,歷史上只為了兩個人點亮過名字,第一次是李安導演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另一次就是齊柏林的「看見臺灣」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當然後面還有一次,就是齊柏林在2017年6月10日墜機罹難之後,101大樓再次打出了「I  LOVE 齊柏林」的字幕。



齊柏林是那樣的愛這片土地,我和曾瓊瑤都想不明白為什麼上天要這麼早叫他歸去。但是後來,我看到了齊柏林自己說過的一句話,找打了答案:「讓美麗的與缺憾的,同時存在於一個空間,這是真實的世界,也是真實的人生。」


攝/齊柏林

在事情發生後的兩三天裡,我進入了一種「應激狀態」——覺得可以做一切事來緬懷他,同時又覺得什麼也做不了;覺得難過到了極點,卻又覺得這事其實和我沒什麼關係;在辦公室以及在家裡,舉止必須正常,不能讓同事感到奇怪,不能讓家人擔心,但明明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坦率地說,作為一個有一定社會經驗的中青年編輯和攝影師,我從來沒有,也不可能為一個只見過4次面的作者出現如此巨大的心理波瀾。但在那一刻,我們雖然陰陽永相隔,卻又心心相連。我知道他的心願和期待,也知道他的不舍和遺憾。這本畫冊也同時從一個「產品」變成了一個機緣,一個讓大陸讀者除了看到臺灣的美麗、環境的破壞,進而聯想到自己家園的故事之外,還能夠看到一個人的美麗心靈的機會。可能這就是「因緣」。因為他的離開,就在那兩天中,我理解了一句原來覺得特別俗氣的詞語——「用生命換來的影像」。這句話一點也不俗,因為它是真的!以前齊柏林也曾經講過,這些航拍的作品就像他的生命,但是我們所有人都完全沒有想到,這真的是用生命換來的……


攝/齊柏林

齊柏林的長子齊延洹後來在接受我的採訪時說:「他是用一種溫柔的,不理性的方式來關照這片土地……」,齊柏林自己也曾經說過:「我只拍臺灣,因為我和臺灣的土地談了一場戀愛。」這個世界很現實,但是我敬重身上有光芒的人。所以在6月11日,我打開微信,和齊導演說:「畫冊我會做出來,您放心吧。等做好了畫冊,我給您送到臺北去。就像我們約定的那樣。齊導演,願您安息。」過了幾天,曾瓊瑤也在把微信群的名字改成了「看見臺灣繼續前進」。在微信裡和我說:「大磊磊,麻煩你完成齊導演的心願,繼續完成畫冊的出版……」


攝/齊柏林

於是就這樣,我做了一件十分不理性的事:人肉快遞。帶著6本剛剛從印刷廠印出來還沒上市銷售的《看見臺灣》畫冊,交了110美金的行李超重費,我跑到臺北市去了,把畫冊放到了齊導演的書桌上,把畫冊交給齊爸爸齊媽媽,以及放到他長眠的山坡上,和他聊了聊。


最後,用齊導演紀念影展上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再合適不過了:


緣起不滅,再見,我們要起飛了……



《看見臺灣:齊柏林的島嶼奏鳴曲》

整本畫冊使用環保印刷,內文符合FSC認證條件,用環保紙張和環保油墨印刷;

封面用UV工藝模仿黑膠唱片的質感,護封使用觸感膜;

內封使用灰色棉布做布面精裝和壓凹工藝。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

微信公眾號:人生必讀好書指南

相關焦點

  • 齊柏林 飄蕩的雲或飛翔的鳥|逝者
    這個拍下這一切的、以飛為名也飛了大半生的人,想必也已化身為飄蕩的雲或者飛翔的鳥,繼續帶著愛,凝望這個島嶼的美麗與哀愁。臉書帳號「齊柏林的飛閱臺灣」主頁上,最新一條狀態是6月11日其公司阿布電影的聲明:「感謝社會各界的關心,及給予深切的關懷與慰問」;下有超過六百條悼念留言,不少網友表示,「為齊柏林團隊哀悼。」往前三個月,「齊柏林的飛閱臺灣」發布的都是導演拍片的足跡——宜蘭、太平山、翡翠水庫、北勢溪。幾乎整個臺灣都在悼念他。
  • 看見臺灣丨6.25放映 致敬導演齊柏林
    2014年,齊柏林導演在良友文化空間接受採訪。齊柏林(1964-2017)臺灣攝影師,臺北市人,原籍河南安陽,以空拍臺灣地景而聞名。2014年,齊柏林導演在良友文化空間接受採訪。主要作品紀錄片《鳥目臺灣》(2012)《看見臺灣》(2013)《看見臺灣Ⅱ》(未完成)空中攝影專輯《上天下地看家園》《臺灣飛覽》《飛閱臺灣》(Our Land Our Story)《從空中看臺灣》空中攝影多媒體專輯
  • 齊柏林|臺灣又一顆良心走了
    這部紀錄片一舉摘下臺灣電影金馬獎,導演齊柏林不僅辭去了公務員的工作,放棄了退休金,更是抵押了房子,甚至克服自己的恐高,耗時三年,才磕磕絆絆地把《看見臺灣》拍出來。洪水吞噬了家園,它讓我反思,是否能做點事,讓大家能夠去認識到周遭的環境已經在慢慢改變。」於是,在他所有航拍鏡頭裡,沒有一張人物特寫,只有真實的臺灣面貌。
  • 簡訊 | 北京電視臺和日本NHK電視臺在我縣取景拍攝紀錄片《守望者第四季——雲端上的部落》
    10月13日至17日,北京電視臺和日本NHK電視臺在我縣取景拍攝紀錄片《守望者第四季——雲端上的部落》。      紀錄片《守望者第四季——雲端上的部落》由北京電視臺和日本nhk電視臺聯合拍攝,採用4k超高清拍攝,攝製組先後深入文縣天池鎮、鐵樓藏族鄉入貢山村、石雞壩鎮薛堡寨村取景拍攝。
  • 雲端共研 情滿家園 歷下區學前教育「網際網路+家園共育」續航篇
    魯網12月16日訊 為促使家園協作形成教育合力,進一步拓展家園共育的廣度和深度,2020年12月16日,由歷下區教育和體育局主辦的歷下區學前教育「雲端共研 情滿家園」家園教研現場會在歷下區第一實驗幼教集團舉行,山東省實驗幼兒園(南校區)執行園長郭玉村擔任主持人
  • 《最後的沙漠守望者》日本NHK首播引熱議
    近日,他們看似封閉而樸素的生活方式,卻因為5月28日,在日本NHK電視臺播出的紀錄片《最後的沙漠守望者》(日本版譯名:《絲綢之路謎之民》),而引發熱議。「讓我感動的是他們對家園的熱愛,早在四百年前,這群人們就已經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這裡了見證了幾十代人的生與死,直到現在,人們仍然熱愛並留戀著這片土地。
  • 齊柏林:他是屬於天空的,此刻,他也回歸天上
    2009年,受莫拉克颱風的影響,齊柏林開始拍攝紀錄片《看見臺灣》,這部電影製作長達三年時間,斥資9000萬臺幣,成為臺灣電影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紀錄片。2013年,電影上映後,票房破臺灣紀錄片票房紀錄,引發了臺灣社會的轟動,在臺灣掀起一股全民環保風潮。同年,齊柏林也憑藉《看見臺灣》影片榮獲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 齊柏林:用生命看見臺灣
    這則消息讓不少臺灣民眾悲傷落淚,因為飛機上遇難的三個人是紀錄片《看見臺灣》的導演齊柏林、助理陳冠齊、機師張志光,他們出事時正在為《看見臺灣2》執行拍攝、勘景任務。而就在此前的6月8日,《看見臺灣2》剛剛舉辦開機發布會,齊柏林說:「因為《看見臺灣》,我走遍世界,讓我深深感受到環境問題沒有邊界。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片海洋中,我們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 紀錄片丨《看見臺灣》——看不見的那一面
    這是一部「飛翔」的片子,導演齊柏林花費近三年的時間積累了400小時的直升機飛行時數,沒有一個地面上的鏡頭,全程以航拍視角俯瞰臺灣。本片由侯孝賢監製、吳念真擔任旁白,榮獲2013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齊柏林「我只拍臺灣,因為我跟臺灣的土地談了一場戀愛」  齊柏林從事空中攝影二十多年
  • 再見,齊柏林
    按民間習俗,白髮人送黑髮人,長輩在頭七時不會到場,但齊柏林的父母仍在親友攙扶下入場,可見對兒子的不舍。齊柏林生前所屬的臺灣阿布電影公司宣布,喪禮定於7月14日舉行,僅讓親友到場。島內公眾可參加本月24日到7月13日的《看見臺灣齊柏林》展覽以及7月16日舉辦的追思音樂會。
  • 《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墜機去世,他為世界留下了真實的美好和未盡的遺憾
    飛機所屬的凌天航空確認,罹難的三個人分別是臺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和他的助手陳冠齊,此外還有機師張志光。遭遇墜機時齊柏林正在拍攝紀錄片《看見臺灣 2》。而就在 6 月 8 日,齊柏林剛舉行了這部紀錄片的開機發布會,宣布接下來將投入一年半時間拍攝第二部。不幸的是,剛開拍第二天,他就再也沒有機會親手完成這部作品了。我們只能通過《看見臺灣 2》的預告片來感受一下它的精彩。
  • 痛悼齊柏林!壯志未酬身先死,《看見臺灣》成絕響
    周六休息在家,下午打開鳳凰衛視,看見「臺灣花蓮直升機墜毀三人死亡」的字幕;隨即在澎湃新聞網看到「航拍直升機墜毀」的「航拍」二字,我立刻有了不祥的感覺,會不會是齊柏林!然後馬上就看到了澎湃新聞網另一條消息,正是齊柏林!我立刻在微信微博上轉發這個痛徹心扉的晴天霹靂——呀,真是齊柏林遇難了啊!!!這是公元2017年6月10日。齊柏林!齊柏林!!齊柏林!!!
  • 齊柏林去世四周年,請記住那位用生命看見臺灣的導演
    齊柏林導演的故事,這本《看見臺灣》畫冊的故事,就是從因緣說起。齊柏林從上大學時期就開始攝影,後來開始給航拍攝影師做助手,當他第一次踏上直升機踏板的時候,就愛上了航拍,並且給自己許下一個心願——要把航拍當做畢生追求的目標,認定航拍將伴隨他的一生。
  • 齊柏林三周年祭,請記住這位用生命看見臺灣的紀錄片導演
    當初在編輯畫冊的時候,正文的第一個篇目是幫助大陸讀者了解齊柏林自傳,名字就叫做「與飛艇之父同名」。2016年,齊柏林和他的團隊(臺灣阿布電影有限公司)通過郵件詢問我們是否可以出版他的航拍畫冊的時候,我們還沒有見過面,只有數次簡短的郵件往來。
  • 520為「理」點燈丨「雲端」亦可燦若星辰!
    520為「理」點燈丨「雲端」亦可燦若星辰!為你,點燈地圖上六個地點分為三個點燈區和三個夜遊校園區域進入南區宿舍樓、致遠樓或圖書館點燈區每個地點2020盞燈,記住不能重複點燈哦今夜,相約雲端在致遠樓點亮「中國加油」面對疫情
  • 齊柏林生前航拍168張照片深情講述:「我和臺灣的土地談了一場戀愛」
    進入純素商城>、構圖工作壓力很大加上直升機噪音很大,晃動厲害一上機就暈,吐得七葷八素連相機也握不穩可一想到要為家園留下一個記錄齊柏林的使命感就爆棚了能帶的設備儘量帶能挖的角度儘量挖他爭取著每一個拍攝的絕佳機會
  • 齊柏林:從4000米高空,用電影喚醒人們對土地的疼惜
    ▲第六屆SEE生態獎入圍者齊柏林工作照齊柏林:男,1964年出生,臺北市人,紀錄片導演,攝影師、環境保護提倡人,祖籍中國河南省安陽。1988年,齊柏林開始從事攝影工作。同年,齊柏林也憑藉《看見臺灣》影片榮獲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這片土地,是我們的家。當你看見這片土地的美麗與哀愁,才能真正祝福她。」——齊柏林也許是機緣巧合,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齊柏林從小就跟臺灣、跟航拍就有了不解之緣。
  • 《看見臺灣》,看見齊柏林
    他叫齊柏林,是的,齊柏林飛艇的齊柏林,導演齊柏林。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橋段,齊柏林導演每次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提到:他居然和飛艇之父、德國人菲迪南德·馮·齊柏林(Ferdinand von Zeppelin)同名,而他的父親來自河南安陽,完全不知道飛艇為何物以及飛艇之父的名字,就給兒子起了這樣一個名字,這是怎樣的巧合。
  • LED ZEPPELIN齊柏林飛船
    「齊柏林飛船」這個名字出自「誰人」(THE WHO)樂隊的基思·穆恩(Keith Moon)之口,一次他在形容寬闊視野時說:「就像從飛船上俯看一樣。」「齊柏林飛船」是一支重金屬樂隊,他們在音樂中注入了神話學、神秘主義和多種音樂元素。與其他樂隊不同的是,「齊柏林飛船」確立了概念搖滾的風格,並拒絕從自己的專輯中發行任何單曲。
  • 《守望者》英雄的悲哀與眼淚
    《守望者》(汁源見底部留言)但這時人們對義警的態度大不如前,尼克森政府出臺新政,新世界不能容忍凌駕於法律的義警存在,於是守望者原地解散。懷疑守望者被盯上了,於是羅夏找到了夜梟二代第二天是笑匠的葬禮,守望者們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