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林|臺灣又一顆良心走了

2021-02-20 物道

6月10日,一輛直升機在臺灣花蓮附近墜毀,

紀錄片導演齊柏林、拍攝助理以及機師,

三人不幸患難身亡,

當時他們正在進行《看見臺灣2》的空中任務。

這個消息傳開,悲痛了眾多人的心。

▲ 《看見臺灣》已逝導演:齊柏林

2013年上映的《看見臺灣》是臺灣最賣座的紀錄片,

通過超2000小時的飛行,

第一次全程高空的視角,

只為紀錄地球上這個美麗的島嶼。

原來,臺灣這麼美;

原來,臺灣和我們的星球都有傷痕。

這部紀錄片一舉摘下臺灣電影金馬獎,

導演齊柏林不僅辭去了公務員的工作,放棄了退休金,更是抵押了房子,

甚至克服自己的恐高,

耗時三年,才磕磕絆絆地把《看見臺灣》拍出來。



為什麼如此執著航拍臺灣?

用他自己話說:

「當年的'八八水災'我曾隨直升機到達受災地,

突然發現,之前鏡頭下熟悉的風景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傷痕。

洪水吞噬了家園,它讓我反思,

是否能做點事,讓大家能夠去認識到周遭的環境已經在慢慢改變。」

於是,在他所有航拍鏡頭裡,

沒有一張人物特寫,

只有真實的臺灣面貌。

也正是這樣一部紀錄片,

引發了人們對環保、家園和未來的思考。

今天,我們悼念這位赤子,再一次「看見臺灣」。


    看見穹頂之下的臺灣

「不用質疑,這就是臺灣。

如果你沒看過,那可能是因為你站得不夠高」

這是吳念真在《看見臺灣》的開場白。

隨著序幕拉開,

雪峰、山川、海岸、白雲,

寶島臺灣的瑰麗色彩,

在一男一女少數名族的歌聲中漸漸浮現。

隨著鏡頭不斷轉換,

稻田、果園、茶農、漁農,

頗具線條美和色彩美的臺灣,

成了太平洋上璀璨的明珠。


原本我以為鏡頭會接著講訴述一個閒適靜謐的臺灣,

可那滿目蒼夷的海島,

被高架橋切段了山的紋理,被淤泥填滿了水庫,

就連海岸邊都被垃圾肆意堆積著,

而原本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動物族群,

他們被迫遷徙,唯有躲進向深山。

旁白說:「他們曾與這片土地和諧共生,可是又是誰埋下了災難的種子?」

穹頂之下的臺灣再不是寶島,

也不再是太平洋上的掌上明珠。

它如今的模樣,

唯有讓我們一起隨著齊柏林的鏡頭,

化身為一朵飄蕩的雲,

或者一隻飛翔的鳥,

一起去看見,

這座島嶼的美麗與哀愁。

    看見疤痕

小島所有的美麗,

在鏡頭裡出現人的那一刻起,

一切都戛然而止。

人在山間修路,破壞了山川自然的紋理,

氣候發生了變化,無情而暴虐的雨水,

在大山上劃上了一道道傷疤,

原本在山巔傲人的林木,

漂浮成海邊荒涼的屍體。

旁白說:「大地的傷勢多數人看不見,少數人假裝沒看見。」

而《看見臺灣》的存在,就是讓你「看見」。


    看見渺小

阿里山,臺灣著名日出景點,

每天都能夠迎來萬丈光芒。

可如今卻難以掩飾土石崩塌的現場。

由於水土流失,一座廟宇傾倒了。

旁白說:「當災難來臨的時候,神明也無法保護自己,更何況是渺小的我們。」


    看見海葬

根據統計,

臺灣一年總共抽取五六十億噸的地下水。

目前下陷最快的是雲林,

每年平均下陷超過七公分,

如今已經累積下陷兩公尺。

臺灣正逐漸淪陷,海水正在倒灌,

而長眠地下的先人們,

也無辜遭受池魚之殃。

旁白說:「百年前他們選擇的福地,百年後成一片汪洋,土葬也成了海葬。」


    看見消失

人們總是自以為是地,

創造著自以為是最好的生活。

殊不知溼地生態在減小,水變成了死水,

工廠的濃煙如同怪物般籠罩在城市上空,

然而因為人們看不見所以從來不感到害怕。

如果繼續我行我素,

臺灣將有一半以上的溼地,

會在我們眼前完全消失。


    看見嘲諷

臺灣本島有1233公裡的海岸線,

如今55.56%都堆砌了水泥。

人們建築了一道城牆,把自己和海洋隔開,

更阻止了後代子孫與海洋的接觸機會。

對於一個海島來說,

這又是何等深沉的嘲諷。


    看見汙染

由於工業廢水的排放和生活垃圾的汙染,

桃園觀音海岸,已經失去原本的湛藍。

乾淨與被汙染的海水,

形成楚河漢界涇渭分明的陰陽海。

在臺灣,像這樣被汙染的川河難還有很多,

可我們不是束手無策,就是假裝看不見。


    看見足跡

「我們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了。」

影片的結尾,眾人們在觀音廟前舉行祭祀的儀式。

隨著一把烈火而燃燒的船,

也正燃燒著人們的希望。

好在如今臺灣,有些人已開始改變。
在那一畝畝麥田裡,

碩士學位的賴青松從城市回到農村做農夫,

用他的方式向自然妥協,
試驗出不用化肥和農藥的自然栽培法,

對於他來說:「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的嘗試,也是一種開始。」

有人守望,幸福才有希望。

不論如何,生活總得向前。

影片結尾,鏡頭越過麥田上巨人的腳印,

那象徵了原始先民們篳路襤褸以啟山林的足跡,

人們從荒野到走向聚落,

從和諧走向共生,

從今天走向未來。

    看見希望

我記得有位臺灣作家這樣說過:

「只要有愛,就算是一億噸的黑暗,都能綻放一兆的光!」

這不僅是一句熱血的話,

這是讓寶島依然美麗的方式。

《看見臺灣》的最後,

孩子們不懼高,

站在山頂上嘹亮歌唱。

齊柏林說:「為了後代的子子孫孫,

我們沒有權利在這片土地上放縱無窮的欲望,

因為我們只是短暫的停留,我們只是過客。」

是啊,每一天都有新的生命在孕育,

每一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孩子在出生,

而這些河流、天空、大地,是應該屬於他們的。

我們沒有權利只知消費,而不知克制,

我們沒有權利只知抱怨,而不知建設,

而我們有責任,就是要讓他們看見,

不論時代發展多快,

世界可以依然美麗。

每個人的頭頂都有一個穹頂,

我們卻習慣低頭忙碌地過自己的生活,

早已不抬頭望一眼那片蔚藍的天空,

也早已不關心足下的土地。

如今,熱愛這片島嶼的齊柏林走了,

他真的化為了天邊的一朵雲,

凝視著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可我知道,將來有一天,

我們也會離開這個世界,

但我們的孩子還生活在其中,

這個世界就和我們有關,

所以不要訝異,穹頂之下,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看見它,是為了守護它。

凝視它,只因心中,仍有希翼。

▲ 《看見臺灣II》宣傳片片段

圖文部分參考紀錄片《看見臺灣》,部分圖片來源於「臺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歸臺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  點擊閱讀原文,開啟天然潔淨世界。

相關焦點

  • 齊柏林導演走了,我們還能《看見臺灣》嗎?
    洪表示,齊柏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存於民眾心中,國民黨將全力協助家屬處理齊導演的身後事宜,也將延續齊導演對臺灣這塊土地的愛,持續關心並宣揚保護臺灣環境的相關議題。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也在網上發文,國民黨中央下周將隆重悼念這位優秀黨員。齊柏林導演走了,剛剛開鏡的《看見臺灣Ⅱ》不知道將會走向何處,是就此擱淺,還是由另外的人臨危受命?
  • 齊柏林:用生命看見臺灣
    這則消息讓不少臺灣民眾悲傷落淚,因為飛機上遇難的三個人是紀錄片《看見臺灣》的導演齊柏林、助理陳冠齊、機師張志光,他們出事時正在為《看見臺灣2》執行拍攝、勘景任務。而就在此前的6月8日,《看見臺灣2》剛剛舉辦開機發布會,齊柏林說:「因為《看見臺灣》,我走遍世界,讓我深深感受到環境問題沒有邊界。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片海洋中,我們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 齊柏林:「我和臺灣的土地談了一場戀愛」
    當齊柏林用了五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看見臺灣」紀錄片,並且拿到金馬獎同時創造了2.2億新臺幣的票房紀錄之後,他依然沒有任何變化,沒有一點成名的架子,他的長子齊廷洹說,爸爸原來就經常和國小的同學一起吃路邊攤,全臺灣的人都知道了他以後,他還是和國小的同學一起吃路邊攤。
  • 《看見臺灣》,看見齊柏林
    齊柏林與中國國家地理的合作由來已久,是我們在臺灣最重要的攝影師之一,但是他的作品作為一本大畫冊的封面,在大陸還是第一次。隨後《極致之美》畫冊即將印刷的時候,我們聽到了「看見臺灣」紀錄片獲得了第五十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消息,編輯部的圖片編輯和我歡呼雀躍,覺得簡直神了!這本畫冊到現在銷售超過五萬冊,齊導演的封面功不可沒。
  • 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的「飛天英雄」
    (楊漢聲翻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6月10日下午,齊柏林創立的臺灣阿布電影公司證實齊柏林空拍意外辭世的消息。阿布工作人員表示,齊柏林和助手是為《看見臺灣2》至花蓮勘景,失事消息讓公司震撼。
  • 探望齊家郭臺銘等捐3千萬 讓齊柏林安心走
    華夏經緯網6月2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導演齊柏林不幸辭世,齊家面臨財務壓力。據齊導友人透露,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親自探視齊家二老,並與夫人曾馨瑩和鴻海高階主管等,無條件私人慨捐新臺幣3千萬元。齊柏林日前搭直升機拍攝「看見臺灣Ⅱ」,直升機墜毀在花蓮縣,機上3人包括齊柏林助手陳冠齊、機師張志光不幸罹難。
  • 悼念永遠的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
    悼念永遠的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還記得幾天前才看到【看見臺灣ΙΙ】續集開拍的消息,預計2019正式上映,沒想到幾天後6/10新聞就傳來不幸的消息,52歲齊柏林導演為拍攝「看見臺灣II」,搭乘航空直升機在花蓮勘景,不幸墜機罹難。今晚,臺北101點亮看見臺灣字樣,悼念一位為理想、為臺灣奮鬥的熱血導演。
  • 再見,齊柏林
    齊柏林祖籍河南省安陽,1964年12月出生於臺北市。1990年,齊柏林進入臺灣省道工程局擔任行政工作,因為他相當喜愛攝影,從1991年起受當時的工程局負責人歐晉德賞識,負責以空拍的方式記錄重大工程,自此開始了他長達20多年的航拍生涯,齊柏林生前的飛行時數超過1600小時、拍攝照片超過30萬幅,主要拍攝題材有臺灣地景、河流、生態。
  • 緬懷齊柏林導演| 讓我們重溫《看見臺灣》
    噩耗一傳出,《看見臺灣》的社交媒體平臺湧入大批粉絲留言哀悼:「從來沒有像此刻這麼希望有奇蹟出現」「謝謝你跟製作團隊帶我們看見最真實最美麗的臺灣」「感謝齊柏林老師對這片土地的貢獻」「希望大家能捐助完成這部紀錄片拍攝以慰導演在天之靈」……齊柏林1964年出生,25歲時第一次飛上藍天,以「神的高度」俯瞰大地,深受震撼,從此立志當高空攝影師。
  • 悲報 | 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魂斷花蓮
    墜機現場據報導,臺灣凌天航空公司的某李姓主管在受訪時說,直升機此次是為了執行齊柏林導演《看見臺灣Ⅱ》的航拍任務,為了在該續集中拍攝長虹橋的遠景,當時齊柏林人在直升機上。主管表示,「已經不知道要說什麼,連空拍都會出狀況。」據悉,機上3人除了導演齊柏林外,還有其助手與一名機師。
  • 齊柏林|他一定要你《看見臺灣》
    他叫齊柏林,是的,齊柏林飛艇的齊柏林,導演齊柏林。2011年,一個電影素人憑著多年的執著,技術和熱情,拍出了《看見臺灣》。同年,拿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齊柏林導演每次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提到:他居然和飛艇之父、德國人菲迪南德·馮·齊柏林同名,而他的父親來自河南安陽,完全不知道飛艇為何物以及飛艇之父的名字,就給兒子起了這樣一個名字,這是怎樣的巧合。後來,《看見臺灣》畫冊出版之後,我親赴臺北見到了齊爸爸,聽著一口濃鬱的河南方言,這也從側面證實了齊導演的敘述。
  • 哀惋|齊柏林墜機,我願他還能:看見臺灣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看見臺灣》的ost是我的回憶殺。尤其是這首《看見》,主唱是教會唱詩班裡的基督徒,聲音充滿魔力,好像時光機,可以一下子把我拖進那個夜裡的西門町影院——2013年12月,我正籌備著第一次臺灣之行。為此做了不少功課,包括讀完當時極火的長篇,廖信忠《我們臺灣這些年》。
  • 臺灣導演齊柏林告別式 馬英九出席公祭
    導演齊柏林告別式14日在臺北市第二殯儀館舉行,靈堂以齊柏林半身像及臺灣空拍為背景,家屬在家祭時向現場出席的親友鞠躬致意。(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華夏經緯網7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導演齊柏林、助理陳冠齊6月10日為拍攝「看見臺灣2」不幸罹難,14日上午舉行告別式,齊柏林家屬也準備紀念徽章給親友別著,上面寫著「Spirit indestructible(精神不滅)」。
  • 臺灣導演齊柏林空拍時墜機遇難
  • 痛悼齊柏林!壯志未酬身先死,《看見臺灣》成絕響
    1報導說,10日上午11時,臺灣花蓮縣豐濱鄉一架直升機掉落山中。機上3人罹難,他們分別是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齊柏林的助手陳冠齊、機師張志光。而就在兩天前的6月8日——特意選擇的「世界海洋日」,齊柏林舉行開鏡記者會,宣布《看見臺灣Ⅱ》航拍紀錄片開鏡。
  • 緬懷齊柏林導演:像一片雲一樣《看見臺灣》
    凌天航空證實,當時正執行《看見臺灣2》空拍的臺灣導演齊柏林在飛機上。」據凌天航空有關負責人公布的消息,該直升機當天上午10時許從臺東池上臨時起降場起飛,原定任務時間2小時,未料起飛一個小多時後,機上人員就與公司失聯,請塔臺幫忙聯絡後才知道發生意外。直升機當時搭載導演齊柏林、助理陳冠齊、機師張志光,執行任務為《看見臺灣2》的拍攝、勘景任務。
  • 看見臺灣丨6.25放映 致敬導演齊柏林
    6月11日晚上,在臺北101大樓樓頂點亮「看見臺灣」四個大字,並在59樓和60樓LED屏幕打上「看見臺灣,永遠的齊柏林,Green On」等字樣。這是臺北101大樓第二次為個人點燈。2014年,齊柏林導演在良友文化空間接受採訪。齊柏林(1964-2017)臺灣攝影師,臺北市人,原籍河南安陽,以空拍臺灣地景而聞名。
  • 專注航拍臺灣的攝影師齊柏林:化身為一隻飛鳥
    安穩的公務員工作和方便舒適的生活似一張巨大的網包裹著齊柏林,使其不能接觸大自然,不能為這片土地做點事情。47 歲的齊柏林選擇辭去公務員職務,成為職業的航拍攝影師。他在自傳裡寫道:「朋友曾勸阻我說『你已經是47 歲的人了,不是25 歲,禁不起跌倒的。』
  • 【沉重悼念】臺灣花蓮直升機墜機,《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等3人遇難
    主要拍攝題材有臺灣地景、臺灣河流、臺灣生態,並向臺灣大眾提倡環境保護而聞名。 2009年,受莫拉克颱風的影響,齊柏林開始拍攝紀錄片《看見臺灣》,這部電影製作長達三年時間,斥資9000萬臺幣,成為臺灣電影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紀錄片。2013年,電影上映後,票房破臺灣紀錄片票房紀錄,引發了臺灣社會的轟動,在臺灣掀起一股全民環保風潮。同年,齊柏林也憑藉《看見臺灣》影片榮獲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 齊柏林壯志未酬殞命花蓮 《看見臺灣2》成絕響!
    臺灣導演齊柏林日前宣布開拍《看見臺灣2》,10日與助手陳冠齊搭乘凌天航空直升機前往花蓮勘景,一路從花東縱谷、秀姑巒溪到新長虹橋再折返。不料回程遇上死劫,中午時分直升機墜毀在豐濱鄉新長虹橋附近,兩人和機師張志光均不幸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