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惋|齊柏林墜機,我願他還能:看見臺灣

2021-02-10 灑個蕉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看見臺灣》的ost是我的回憶殺。尤其是這首《看見》,主唱是教會唱詩班裡的基督徒,聲音充滿魔力,好像時光機,可以一下子把我拖進那個夜裡的西門町影院——

2013年12月,我正籌備著第一次臺灣之行。為此做了不少功課,包括讀完當時極火的長篇,廖信忠《我們臺灣這些年》。

兩個同事看了同一期綜藝節目(齊柏林上《康熙來了》通告),先後推薦我剛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影片《看見臺灣》,說我一定會喜歡。

因為一直對做紀錄片的人心懷敬意。看了兩分鐘預告片,居然看哭,當時心想,如果也用同樣手法航拍寧波,做成一部紀錄片也會感動到哭吧。我就乖乖在本子上把這部影片寫在行程裡。並且立馬用App查了當地的排片。

終於在2013年12月26日夜,在西門町走街串巷,找這部影片還在線上的影院。

錯走進一家情侶影院,雖然有排片,但並不符合預期。前臺服務員知道我是大陸來的遊客,特地來看這部電影。他並不介意我沒有打算在他們這家消費,翻出當天報紙,耐心地幫我查影訊,並告訴我怎麼走去這家影院。

現在想起來,翻報紙查影訊,這個動作實在好復古。然而僅過去三年時間。

然後,這張影票,如今成了對齊柏林導演及《看見臺灣》整個團隊,最後的回憶和致敬。

西門町的夜生活真的好嗨哦,排隊買票看電影,爆米花也排隊。我心想,這麼晚了,還吃爆米花,臺灣人真不怕胖哦!

當時,坐在影院裡,表面沉靜得像當地人,內心雀躍得像鄉下人:我是在臺灣——看——《看見臺灣》耶!好酷哦!

吳念真的配音,本身就非常有代入感。作為一部紀錄片,它可能視角主觀了點,配樂感性了點,旁白說教了點。但無論如何,是在臺北的一次美好的觀影體驗,發現身邊有一樣跟我流淚的觀眾。能在影院裡,看到那些天白天有到過足跡的地方,以上帝視角領略未能至之所,動情與感慨。

片尾導演把高速鏡頭給了高山之巔歌唱的孩子《來自玉山的聲音》,好聽又純真,是淚點也是全片的高潮。

影片結束的時候,我習慣性地坐在坐位上看片尾上浮字幕,他們也是。都沒急著走,穩坐。

深夜,走出影院,走在西門町的夜道上,深感不虛此行。

齊柏林為了拍攝《看見臺灣》,辭去公職、散盡家產,四處籌措資金,以不同的視角拍攝出臺灣的美麗與哀愁,讓大眾看見臺灣毀天滅地的創傷,讓世界看見臺灣。

他耗費近3年時間,累積400小時直升機飛行時數,全心投入高空攝影,完成了這部巨作。齊柏林曾說:「我只拍臺灣,因為我跟臺灣的土地談了一場戀愛。」

事隔3年多,6月8日召開記者會,齊柏林宣布他決定開拍《看見臺灣II》。這次將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臺灣,執行跨海空拍計畫,範圍擴及臺灣、日本、紐西蘭、馬來西亞與中國等國家,更將潛入海底,窺探海洋風貌。

齊柏林更希望將臺灣設定為「女主角」,透過鏡頭說出「她」的前世今生。當時,齊柏林還正意氣風發說:「我覺得還有能付出的空間,想再度運用空中攝影貢獻社會。」

今日墜機意外,讓《看見臺灣II》從此成了絕響。令人哀惋。

部分資料來自《中時》

-End-

相關焦點

  • 《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墜機去世,他為世界留下了真實的美好和未盡的遺憾
    飛機所屬的凌天航空確認,罹難的三個人分別是臺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和他的助手陳冠齊,此外還有機師張志光。遭遇墜機時齊柏林正在拍攝紀錄片《看見臺灣 2》。而就在 6 月 8 日,齊柏林剛舉行了這部紀錄片的開機發布會,宣布接下來將投入一年半時間拍攝第二部。不幸的是,剛開拍第二天,他就再也沒有機會親手完成這部作品了。我們只能通過《看見臺灣 2》的預告片來感受一下它的精彩。
  • 快訊 |《看見臺灣》導演及攝影師齊柏林昨日墜機身亡
    齊柏林墜機身亡!!!
  • 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的「飛天英雄」
    臺灣導演齊柏林搭直升機失事,花蓮地檢署及臺「飛安會」昨前往墜機現場實地鑑定、採證,直升機殘骸則送往臺北進行拆解,查明確實墜機原因。(楊漢聲翻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6月10日下午,齊柏林創立的臺灣阿布電影公司證實齊柏林空拍意外辭世的消息。阿布工作人員表示,齊柏林和助手是為《看見臺灣2》至花蓮勘景,失事消息讓公司震撼。
  • 齊柏林導演走了,我們還能《看見臺灣》嗎?
    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6月10日中午乘坐直升機到花蓮為《看見臺灣Ⅱ》勘景時,發生墜機意外,包括助手陳冠齊、飛行員張志光,三人均不幸身亡。當時的臺行政機構負責人江宜樺看完《看見臺灣》以後,也相當有感觸,馬上要求成立「保育專案小組」,邀集相關部門共同解決影片中的問題,並列出16議題分別辦理。國民黨主席洪秀柱6月11日表示,齊柏林是國民黨優秀黨員,他僅差2年即可取得高速公路工程局公務員退休俸,卻辭職專注於臺灣環境紀錄片拍攝,以不同的角度視野守護臺灣,為臺灣的環境保護投入心力。
  • 臺灣導演齊柏林空拍時墜機遇難
  • 緬懷齊柏林導演| 讓我們重溫《看見臺灣》
    他曾在受訪時表示,高空攝影是「神的眼睛」,希望自己能帶領觀眾看見大地的美好與脆弱。2009年「八八風災」過後,齊柏林搭乘直升機深入災區,用鏡頭對準腳下遍體鱗傷的大地,紀錄下小林村的滿目瘡痍。他也意識到,臺灣很多民眾還無法深切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於是萌生了拍攝《看見臺灣》的念頭。
  • 《看見臺灣》,看見齊柏林
    六年前,籌拍《看見臺灣》時他曾反覆地說:「我就是等不及了。」6月10日,臺北101為齊柏林亮燈。齊導演遇難當天,正是圖書版《看見臺灣》即將面世的時間。在他生前,他沒有看到它。後來,《看見臺灣》畫冊出版之後,我親赴臺北見到了齊爸爸,聽著一口濃鬱的河南方言,以至於他的孫女和我說聽不太懂爺爺說話,這也從側面證實了齊導演的敘述。當初在編輯畫冊的時候,正文的第一篇目的是讓大陸讀者了解作者的齊柏林自傳,我起的名字就叫做「與飛艇之父同名」。
  • 齊柏林|他一定要你《看見臺灣》
    齊柏林導演每次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提到:他居然和飛艇之父、德國人菲迪南德·馮·齊柏林同名,而他的父親來自河南安陽,完全不知道飛艇為何物以及飛艇之父的名字,就給兒子起了這樣一個名字,這是怎樣的巧合。後來,《看見臺灣》畫冊出版之後,我親赴臺北見到了齊爸爸,聽著一口濃鬱的河南方言,這也從側面證實了齊導演的敘述。
  • 悼念永遠的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
    悼念永遠的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還記得幾天前才看到【看見臺灣ΙΙ】續集開拍的消息,預計2019正式上映,沒想到幾天後6/10新聞就傳來不幸的消息,52歲齊柏林導演為拍攝「看見臺灣II」,搭乘航空直升機在花蓮勘景,不幸墜機罹難。今晚,臺北101點亮看見臺灣字樣,悼念一位為理想、為臺灣奮鬥的熱血導演。
  • 臺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墜機 臺軍派機運送遺體返臺北
    ­  臺軍「空軍司令部」發照片悼念齊柏林。(圖片取自臺媒)­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10日上午為拍《看見臺灣2》,搭上直升機進行取景,卻不幸墜機罹難,同行還有機師張志光(52歲)、攝影助理陳冠齊(25歲)。
  • 齊柏林壯志未酬殞命花蓮 《看見臺灣2》成絕響!
    齊柏林是臺灣著名的紀錄片導演,他導演的《看見臺灣》,耗資總計9000灣新臺幣,拍攝時間長達3年,累積400小時的直升機飛行時數。準備籌拍《看見臺灣2》的齊柏林,卻壯志未酬、驟然逝世,留給外界無限傷感與震驚。
  • 悲報 | 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魂斷花蓮
    墜機現場據報導,臺灣凌天航空公司的某李姓主管在受訪時說,直升機此次是為了執行齊柏林導演《看見臺灣Ⅱ》的航拍任務,為了在該續集中拍攝長虹橋的遠景,當時齊柏林人在直升機上。主管表示,「已經不知道要說什麼,連空拍都會出狀況。」據悉,機上3人除了導演齊柏林外,還有其助手與一名機師。
  • 齊柏林:用生命看見臺灣
    他希望透過這部《看見臺灣2》,讓世界看見臺灣,也可以讓臺灣看見世界。齊柏林,本來只是一位普通的公務員,但在還有三年就要退休的情況下,他辭職、抵押房子,開始拍攝紀錄片《看見臺灣》。影片2013年上映後票房超過2.2億新臺幣,成為話題之作,並獲得當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 齊柏林三周年祭,請記住這位用生命看見臺灣的紀錄片導演
    她說:「齊柏林有一股傻勁,做事的時候不會想太多——我覺得該做,就做吧……他就這樣,傻傻的,俘獲了每一個人的心,每個人都願意和他交朋友。拍攝看見臺灣,要靠很多人幫他,但是精神的主軸是靠他自己在掌握。」他的長子齊廷洹說,爸爸原來就經常和國小的同學一起吃路邊攤,全臺灣的人都知道了他以後,他還是和國小的同學一起吃路邊攤。臺北著名的101大樓,歷史上只為了兩個人點亮過名字,第一次是李安導演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之後,另一次就是齊柏林的《看見臺灣》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當然後面還有一次,就是齊柏林在2017年6月10日墜機罹難之後,101大樓再次打出了「I  LOVE 齊柏林」的字幕。
  • 【回眸】把腳下美麗的土地,留給我們親愛的孩子|良友專訪《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
    然而這一次,他決定自己拿起執導筒,把他在飛機上看到臺灣的另一面也拍進一部紀錄片裡。不再是鳥瞰,不再是飛閱,而是真真切切地「看見」,看見臺灣。齊柏林曾經是一位空中平面攝影師。市面上地理雜誌、房地產廣告的航拍照片多是出自他之手。飛行了二十多年,也等於對臺灣的地理環境變化勘探了二十多年。每個攝影師,都希望他拍攝的影像是美麗的,賞心悅目的。沒有人喜歡看不好看的東西。
  • 看見臺灣丨6.25放映 致敬導演齊柏林
    6月11日晚上,在臺北101大樓樓頂點亮「看見臺灣」四個大字,並在59樓和60樓LED屏幕打上「看見臺灣,永遠的齊柏林,Green On」等字樣。這是臺北101大樓第二次為個人點燈。他曾說「我想拍遍整個臺灣!」20年下來,齊柏林累計拍攝了近30萬張空拍照(在一定的空間高度,拍攝空中景物或從高空俯攝大地),後來他萌生了在空中使用動態影像記錄臺灣的想法。
  • 【沉重悼念】臺灣花蓮直升機墜機,《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等3人遇難
    主要拍攝題材有臺灣地景、臺灣河流、臺灣生態,並向臺灣大眾提倡環境保護而聞名。 2009年,受莫拉克颱風的影響,齊柏林開始拍攝紀錄片《看見臺灣》,這部電影製作長達三年時間,斥資9000萬臺幣,成為臺灣電影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紀錄片。2013年,電影上映後,票房破臺灣紀錄片票房紀錄,引發了臺灣社會的轟動,在臺灣掀起一股全民環保風潮。同年,齊柏林也憑藉《看見臺灣》影片榮獲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 《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罹難,「臺獨」組織問:外省人怎麼可能愛臺灣?
    臺灣導演齊柏林先生曾因《看見臺灣》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日前在花蓮拍攝續集時墜機身亡,社會各界多表哀悼:但也不乏不和諧的聲音,藍綠各方不斷上臺,齊柏林的逝世竟成為各種政治精英與評論人物的「演武場」,令人悲哀。
  • 齊柏林去世四周年,請記住那位用生命看見臺灣的導演
    她說:「齊柏林有一股傻勁,做事的時候不會想太多——我覺得該做,就做吧……他就這樣,傻傻的,俘獲了每一個人的心,每個人都願意和他交朋友。拍攝看見臺灣,要靠很多人幫他,但是精神的主軸是靠他自己在掌握。」臺北著名的101大樓,歷史上只為了兩個人點亮過名字,第一次是李安導演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之後,另一次就是齊柏林的「看見臺灣」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當然後面還有一次,就是齊柏林在2017年6月10日墜機罹難之後,101大樓再次打出了「I LOVE 齊柏林」的字幕。
  • 痛悼齊柏林!壯志未酬身先死,《看見臺灣》成絕響
    我立刻上到中時電子報網站,頭條就是齊柏林遇難的消息,連續報導一條條刺目錐心:14:50《預計飛5國 齊柏林花蓮斷魂》,15:12《討論拍霧霾 彭啟明悼齊柏林》,15:16《8日記者會 看見臺灣Ⅱ成絕響》,15:40《齊柏林罹難 蔡(英文)要求查明原因》……曾經協助拍攝《看見臺灣》的直升機駕駛陳秀明,2015年11月在新北市泰山清洗電塔時,亦因墜機不幸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