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林|他一定要你《看見臺灣》

2021-02-22 自在旅行

但,極致之美的背後又是什麼?

後退的海岸線;

崩塌的高山石;

龐大的垃圾場;

淤堵了的水庫;

被海水倒灌了的土地;

以及

更加頻繁的颱風和特大暴雨

他看到了極致之美,當然,也包括極致之醜。

他叫齊柏林,是的,齊柏林飛艇的齊柏林,導演齊柏林。



2011年,一個電影素人憑著多年的執著,技術和熱情,拍出了《看見臺灣》。同年,拿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2017年6月10日,齊導演在航拍中遇難。

六年前,籌拍《看見臺灣》時他曾反覆地說:「我就是等不及了。」

6月10日,臺北101為齊柏林亮燈。


齊導演遇難當天,正是圖書版《看見臺灣》即將面世的時間。在他生前,他沒有看到它。為了實現對他生前的諾言,本書的責任編輯楊磊,於出版之日,帶著這本書,以及超重了的攝影器材,飛到臺灣,親自把這本書送到了它誕生的那片土地。以下的短片來自楊磊團隊:



來自楊磊的話:

鳥兒展翅,無關輕重,尋夢奏鳴

齊柏林從上大學時期就開始攝影,後來開始給航拍攝影師做助手,當他第一次踏上直升機踏板的時候,就愛上了航拍,並且給自己許下一個心願——要把航拍當做畢生追求的目標,認定航拍將伴隨他的一生。齊柏林導演每次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提到:他居然和飛艇之父、德國人菲迪南德·馮·齊柏林同名,而他的父親來自河南安陽,完全不知道飛艇為何物以及飛艇之父的名字,就給兒子起了這樣一個名字,這是怎樣的巧合。後來,《看見臺灣》畫冊出版之後,我親赴臺北見到了齊爸爸,聽著一口濃鬱的河南方言,這也從側面證實了齊導演的敘述。

直到這時,我才開始認真地觀看《看見臺灣》紀錄片,看完了他的紀錄片和圖片作品,我明顯感覺齊柏林導演有著一種異常敏感且溫柔的視角,那平穩、如同絲綢一般溫潤的航拍畫面,以及柔和的色彩,仿佛是從天上用一雙溫柔的大手去撫摸臺灣的土地、山川、河流、溼地。他如同一個天使,在蒼穹上,凝視著臺灣的大地,這是只有雲才能看得到的視角。同時,一直以來,臺灣的人文精神是我很喜歡的,侯孝賢的電影和李屏賓的攝影也是我長久以來研究的範本,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有了一個統一的出口和氣質:對土地的情感。

這麼多個月過去了,回想起來,齊柏林能夠讓人感到一種專注的精神,他有一種不瘋魔不成活的品性,一門心思在做他想做的事。就如同他那個瘋狂的舉動——在僅有幾個月就退休且能拿到一筆客觀的退休金的時刻,毅然放棄退休金,辭去公職開始專職航拍一樣——他在自傳裡寫到:「朋友曾勸阻我說『你已經是47歲的人了,不是25歲,禁不起跌倒的。』但我想的是,正因為我已經47歲了,再不做些什麼以後就沒機會了,我不想這輩子一直有懊悔在心底。我就是等不及了!」

當齊柏林用了五年的時間完成了「看見臺灣」紀錄片,並且拿到金馬獎同時創造了2.2億新臺幣的票房紀錄之後,他依然沒有任何變化,沒有一點成名的架子,全臺灣的人都知道了他以後,他還是和國小的同學一起吃路邊攤。

臺北著名的101大樓,歷史上只為了兩個人點亮過名字,第一次是李安導演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另一次就是齊柏林的「看見臺灣」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當然後面還有一次,就是齊柏林在2017年6月10日墜機罹難之後,101大樓再次打出了「I  LOVE 齊柏林」的字幕。

他的攝影助理李欣桐回憶齊導演時說:「他一點都沒有老闆的架子,我跟他的關係不像員工和老闆的關係,我們更像一個攝影的小組,他更像我師傅。他在地面上的時候,是一個很有溫度的人,一個很溫暖的人,跟他相處不會有什麼壓力;但在直升飛機上,他就換了一個人,他在飛機上的專注會讓平常認識他的人感到很驚訝,完全是腎上腺素爆發的感覺。他對臺灣熟得透透的,他的腦子簡直就是臺灣的Google地圖,他知道應該從哪裡飛,什麼時間日出日落,什麼時間飛什麼高度能拍到什麼樣的畫面。」

如果不是親自和他的攝影助理和家人交談,我很難想像到在這些作品背後他的付出和做的努力,這種「活地圖」的航拍素養一定是經過長期的訓練和經驗總結才能夠達成的——航拍真的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和那樣帥,不僅僅是在日落時分飛上去就可以拍到極致的美景。在直升飛機上有效拍攝5分鐘,有可能其背後的飛行時間是30分鐘,而在地面上的航行規劃和等待時間超過三天!

我們決定按照臺灣的地域來劃分章節,並且用音樂中的節奏概念——快板、慢板、行板、廣板,來象徵生活的節奏,進而對應臺灣島不同的地區。齊柏林導演親自挑選照片、撰寫圖說,最後敲定了層巒疊嶂中的臺北101大樓作為封面。在定書名的時候,大家都認為齊導演的作品就像交響樂一樣,翻看不同的段落,就像在聽不同的樂章,有時輕鬆愉悅,有時沉重壓抑,有時慷慨激烈,所以就部分沿用臺灣出版過畫冊的名字,叫做《看見臺灣:齊柏林的島嶼奏鳴曲》吧。

相關焦點

  • 《看見臺灣》,看見齊柏林
    六年前,籌拍《看見臺灣》時他曾反覆地說:「我就是等不及了。」6月10日,臺北101為齊柏林亮燈。齊導演遇難當天,正是圖書版《看見臺灣》即將面世的時間。在他生前,他沒有看到它。齊柏林導演的故事,我們這本畫冊的故事,就是從因緣說起。齊柏林從上大學時期就開始攝影,後來開始給航拍攝影師做助手,當他第一次踏上直升機踏板的時候,就愛上了航拍,並且給自己許下一個心願——要把航拍當做畢生追求的目標,認定航拍將伴隨他的一生。
  • 齊柏林:用生命看見臺灣
    他希望透過這部《看見臺灣2》,讓世界看見臺灣,也可以讓臺灣看見世界。齊柏林,本來只是一位普通的公務員,但在還有三年就要退休的情況下,他辭職、抵押房子,開始拍攝紀錄片《看見臺灣》。影片2013年上映後票房超過2.2億新臺幣,成為話題之作,並獲得當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 他一定要你看見.
    六年前,籌拍《看見臺灣》時他曾反覆地說:「我就是等不及了。」6月10日,臺北101為齊柏林亮燈。齊導演遇難當天,正是圖書版《看見臺灣》即將面世的時間。在他生前,他沒有看到它。齊柏林導演的故事,我們這本畫冊的故事,就是從因緣說起。齊柏林從上大學時期就開始攝影,後來開始給航拍攝影師做助手,當他第一次踏上直升機踏板的時候,就愛上了航拍,並且給自己許下一個心願——要把航拍當做畢生追求的目標,認定航拍將伴隨他的一生。
  • 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的「飛天英雄」
    (楊漢聲翻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6月10日下午,齊柏林創立的臺灣阿布電影公司證實齊柏林空拍意外辭世的消息。阿布工作人員表示,齊柏林和助手是為《看見臺灣2》至花蓮勘景,失事消息讓公司震撼。
  • 這樣美的臺灣,你一定要看見
    正如《看見臺灣》的片頭語所說——請不要訝異這就是我們的家園臺灣如果你沒有看過或許就因為你站得不夠高且讓我們化身為一朵飄蕩的雲或者一隻飛翔的鳥吧一起看見臺灣一起去看這個島嶼的美麗與哀愁《看見臺灣》紀錄片齊柏林早期一直都是以拍攝平面照片為主
  • 緬懷齊柏林導演| 讓我們重溫《看見臺灣》
    噩耗一傳出,《看見臺灣》的社交媒體平臺湧入大批粉絲留言哀悼:「從來沒有像此刻這麼希望有奇蹟出現」「謝謝你跟製作團隊帶我們看見最真實最美麗的臺灣」「感謝齊柏林老師對這片土地的貢獻」「希望大家能捐助完成這部紀錄片拍攝以慰導演在天之靈」……齊柏林1964年出生,25歲時第一次飛上藍天,以「神的高度」俯瞰大地,深受震撼,從此立志當高空攝影師。
  • 哀惋|齊柏林墜機,我願他還能:看見臺灣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看見臺灣》的ost是我的回憶殺。尤其是這首《看見》,主唱是教會唱詩班裡的基督徒,聲音充滿魔力,好像時光機,可以一下子把我拖進那個夜裡的西門町影院——2013年12月,我正籌備著第一次臺灣之行。為此做了不少功課,包括讀完當時極火的長篇,廖信忠《我們臺灣這些年》。
  • 悲報 | 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魂斷花蓮
    墜機現場據報導,臺灣凌天航空公司的某李姓主管在受訪時說,直升機此次是為了執行齊柏林導演《看見臺灣Ⅱ》的航拍任務,為了在該續集中拍攝長虹橋的遠景,當時齊柏林人在直升機上。主管表示,「已經不知道要說什麼,連空拍都會出狀況。」據悉,機上3人除了導演齊柏林外,還有其助手與一名機師。
  • 悼念永遠的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
    悼念永遠的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還記得幾天前才看到【看見臺灣ΙΙ】續集開拍的消息,預計2019正式上映,沒想到幾天後6/10新聞就傳來不幸的消息,52歲齊柏林導演為拍攝「看見臺灣II」,搭乘航空直升機在花蓮勘景,不幸墜機罹難。今晚,臺北101點亮看見臺灣字樣,悼念一位為理想、為臺灣奮鬥的熱血導演。
  • 緬懷齊柏林導演:像一片雲一樣《看見臺灣》
    凌天航空證實,當時正執行《看見臺灣2》空拍的臺灣導演齊柏林在飛機上。」據凌天航空有關負責人公布的消息,該直升機當天上午10時許從臺東池上臨時起降場起飛,原定任務時間2小時,未料起飛一個小多時後,機上人員就與公司失聯,請塔臺幫忙聯絡後才知道發生意外。直升機當時搭載導演齊柏林、助理陳冠齊、機師張志光,執行任務為《看見臺灣2》的拍攝、勘景任務。
  • 我們緬懷齊柏林導演:像一片雲一樣《看見臺灣》
    回到賓館我們溝通了很長時間,採訪後他諮詢了一些私人話題,我當時非常感動和有些傷感,他和我同樣是導演,也同樣遇到了在自己的作品被讚美和拿到榮譽之後的諸多煩惱和惶恐,很多話題我記不清了,只記得他問我如何做到在榮譽之後拒絕不想做的事情,又不會得罪人,我其實也沒有一個特別好的答案,就說到今後幾年一定會有好多人會邀請你去參加好多活動,你可能需要敢於拒絕和不參與。
  • 看見臺灣丨6.25放映 致敬導演齊柏林
    6月11日晚上,在臺北101大樓樓頂點亮「看見臺灣」四個大字,並在59樓和60樓LED屏幕打上「看見臺灣,永遠的齊柏林,Green On」等字樣。這是臺北101大樓第二次為個人點燈。他曾說「我想拍遍整個臺灣!」20年下來,齊柏林累計拍攝了近30萬張空拍照(在一定的空間高度,拍攝空中景物或從高空俯攝大地),後來他萌生了在空中使用動態影像記錄臺灣的想法。
  • 痛悼齊柏林!壯志未酬身先死,《看見臺灣》成絕響
    2我緩緩打開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臺灣地圖,找到花蓮縣的豐濱鄉,就在大海邊,是臺灣東部長長海岸線的正中間位置。張雨生《大海》的歌聲立刻在我耳邊響起:「從那遙遠海邊,慢慢消失的你,本來模糊的臉,竟然漸漸清晰。想要說些什麼,又不知從何說起,只有把它放在心底……」在一年前,我曾寫過一篇長文章《跟著齊柏林,〈看見臺灣〉!》
  • 齊柏林導演走了,我們還能《看見臺灣》嗎?
    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6月10日中午乘坐直升機到花蓮為《看見臺灣Ⅱ》勘景時,發生墜機意外,包括助手陳冠齊、飛行員張志光,三人均不幸身亡。當時的臺行政機構負責人江宜樺看完《看見臺灣》以後,也相當有感觸,馬上要求成立「保育專案小組」,邀集相關部門共同解決影片中的問題,並列出16議題分別辦理。國民黨主席洪秀柱6月11日表示,齊柏林是國民黨優秀黨員,他僅差2年即可取得高速公路工程局公務員退休俸,卻辭職專注於臺灣環境紀錄片拍攝,以不同的角度視野守護臺灣,為臺灣的環境保護投入心力。
  • 紀念齊柏林:他讓我們看見了這個島嶼的美麗與憂愁
    《看見臺灣》中的玉山儘管《看見臺灣》是齊柏林的第一部記錄片,但他從事攝影的工作,其實已有二十餘年。在開始導演紀錄片前,他在政府規劃部門擔任拍攝工作,一次在與雜誌社的對接中,他開始接觸到了臺灣的環境問題,此後,他又因工作需要乘坐直升機拍攝了2009年「莫拉克」颱風的災後現場。而正是這次令他痛心疾首,並在空中落淚的拍攝,讓他下定決心,要把自己所見到的東西呈現給更多的人們。
  • 齊柏林壯志未酬殞命花蓮 《看見臺灣2》成絕響!
    齊柏林是臺灣著名的紀錄片導演,他導演的《看見臺灣》,耗資總計9000灣新臺幣,拍攝時間長達3年,累積400小時的直升機飛行時數。(圖:《看見臺灣2》開機儀式,馬英九夫人周美青低調現身支持)前國民黨副主席、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因為在擔任臺中市長時,曾協助《看見臺灣》在臺中舉辦特映會,也邀齊柏林團隊空拍臺中美景,剪輯成《臺中心動》,他在
  • 齊柏林去世四周年,請記住那位用生命看見臺灣的導演
    齊柏林導演的故事,這本《看見臺灣》畫冊的故事,就是從因緣說起。齊柏林從上大學時期就開始攝影,後來開始給航拍攝影師做助手,當他第一次踏上直升機踏板的時候,就愛上了航拍,並且給自己許下一個心願——要把航拍當做畢生追求的目標,認定航拍將伴隨他的一生。
  • 《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墜機去世,他為世界留下了真實的美好和未盡的遺憾
    飛機所屬的凌天航空確認,罹難的三個人分別是臺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和他的助手陳冠齊,此外還有機師張志光。遭遇墜機時齊柏林正在拍攝紀錄片《看見臺灣 2》。而就在 6 月 8 日,齊柏林剛舉行了這部紀錄片的開機發布會,宣布接下來將投入一年半時間拍攝第二部。不幸的是,剛開拍第二天,他就再也沒有機會親手完成這部作品了。我們只能通過《看見臺灣 2》的預告片來感受一下它的精彩。
  • 快訊 |《看見臺灣》導演及攝影師齊柏林昨日墜機身亡
    因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看見臺灣》而一炮打紅,不但打破了紀錄片的票房紀錄,還於2013年第五十屆榮獲最佳紀錄片金馬獎。六月十日,為了拍攝《看見臺灣》第二集,齊柏林乘坐凌天航空機號B31118直升機去考察,不幸於花蓮縣豐濱鄉靜浦長虹橋附近墜毀。
  • 【回眸】把腳下美麗的土地,留給我們親愛的孩子|良友專訪《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
    然而這一次,他決定自己拿起執導筒,把他在飛機上看到臺灣的另一面也拍進一部紀錄片裡。不再是鳥瞰,不再是飛閱,而是真真切切地「看見」,看見臺灣。齊柏林曾經是一位空中平面攝影師。市面上地理雜誌、房地產廣告的航拍照片多是出自他之手。飛行了二十多年,也等於對臺灣的地理環境變化勘探了二十多年。每個攝影師,都希望他拍攝的影像是美麗的,賞心悅目的。沒有人喜歡看不好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