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齊柏林導演| 讓我們重溫《看見臺灣》

2021-02-10 兩岸視點

從昨天中午開始,被齊柏林導演在拍攝《看見臺灣2》時不幸遇難的事件刷屏。

噩耗一傳出,《看見臺灣》的社交媒體平臺湧入大批粉絲留言哀悼:「從來沒有像此刻這麼希望有奇蹟出現」「謝謝你跟製作團隊帶我們看見最真實最美麗的臺灣」「感謝齊柏林老師對這片土地的貢獻」「希望大家能捐助完成這部紀錄片拍攝以慰導演在天之靈」……

齊柏林1964年出生,25歲時第一次飛上藍天,以「神的高度」俯瞰大地,深受震撼,從此立志當高空攝影師。他曾在受訪時表示,高空攝影是「神的眼睛」,希望自己能帶領觀眾看見大地的美好與脆弱。

2009年「八八風災」過後,齊柏林搭乘直升機深入災區,用鏡頭對準腳下遍體鱗傷的大地,紀錄下小林村的滿目瘡痍。他也意識到,臺灣很多民眾還無法深切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於是萌生了拍攝《看見臺灣》的念頭。

為了完成《看見臺灣》,齊柏林毅然辭去公職,四處向朋友借錢,甚至還將房子抵押籌措資金,最後歷時5年、耗資耗資9000萬元新臺幣完成拍攝。《看見臺灣》也成為臺灣紀錄片歷史上耗資最高的作品。

《看見臺灣》通過鳥瞰的視角,為觀眾呈現出人類不曾看過的、震撼人心和令人落淚的臺灣至美景色,收穫2億元新臺幣的票房佳績,拿下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殊榮。

「我想以接近神的眼睛,提醒人們:你愛臺灣,要看到臺灣的美,也要看到臺灣的問題。」齊柏林曾對媒體表示。

就在8日,《看見臺灣2》剛剛舉辦完開鏡記者會。當天,齊柏林分享了自己籌拍《看見臺灣2》的初衷:「因為《看見臺灣》,我走遍世界,讓我深深感受到環境問題沒有邊界。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片海洋中,我們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齊柏林透露,預計用一年半的時間打造《看見臺灣2》,並將走出臺灣,將空拍視野延伸至中國大陸、日本、馬來西亞、紐西蘭等地區,從歷史人文、環境生態、資源使用等多元角度關注土地和環境。

齊柏林說,《看見臺灣2》60%的場景將在臺灣拍攝,而40%的場景則會將目光放得更遠。他希望這部作品能讓臺灣的年輕人更了解這個世界,看到臺灣與外部世界不可分割、同生死共存亡的密切關係。

他希望將臺灣設定為他的「女主角」,通過鏡頭說出她的前世今生。當天,齊柏林還意氣風發地說:「我覺得還有能付出的空間,想再度運用空中攝影貢獻社會。」然而,不幸的是,10日的墜機意外,竟讓《看見臺灣》成為絕響。



關注齊柏林導演的作品是從《鳥目臺灣》開始,又到後面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更高水平的《看見臺灣》。


在我國,宣傳類的航拍有很多,前段時間被捧上天,缺爛到極致的《航拍中國》和《鳥瞰中國》。之所以不喜歡這樣的作品,原因在於此類作品是赤裸裸的請您欣賞,看過後不會記住任何導演、攝影、解說的名字。如果航拍紀錄片這樣拍,那跟請您欣賞真的沒有任何區別。

最後,還是來重溫下齊柏林導演的作品《看見臺灣》,願這位原籍河南安陽的中國第一航拍攝影師導演在另一片天空能夠自由翱翔。

【綜合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我們緬懷齊柏林導演:像一片雲一樣《看見臺灣》
    再之後聽說他飛機失事的事情, 今天再發這篇文章懷念他、紀念他,我們優秀的同行,一個追求完美的紀錄片導演。直升機當時搭載導演齊柏林、助理陳冠齊、機師張志光,執行任務為《看見臺灣2》的拍攝、勘景任務。噩耗一傳出,《看見臺灣》的社交媒體平臺湧入大批粉絲留言哀悼:「從來沒有像此刻這麼希望有奇蹟出現」「謝謝你跟製作團隊帶我們看見最真實最美麗的臺灣」「感謝齊柏林老師對這片土地的貢獻」「希望大家能捐助完成這部紀錄片拍攝以慰導演在天之靈
  • 齊柏林導演走了,我們還能《看見臺灣》嗎?
    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6月10日中午乘坐直升機到花蓮為《看見臺灣Ⅱ》勘景時,發生墜機意外,包括助手陳冠齊、飛行員張志光,三人均不幸身亡。洪表示,齊柏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存於民眾心中,國民黨將全力協助家屬處理齊導演的身後事宜,也將延續齊導演對臺灣這塊土地的愛,持續關心並宣揚保護臺灣環境的相關議題。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也在網上發文,國民黨中央下周將隆重悼念這位優秀黨員。齊柏林導演走了,剛剛開鏡的《看見臺灣Ⅱ》不知道將會走向何處,是就此擱淺,還是由另外的人臨危受命?
  • 緬懷齊柏林導演:像一片雲一樣《看見臺灣》
    凌天航空證實,當時正執行《看見臺灣2》空拍的臺灣導演齊柏林在飛機上。」據凌天航空有關負責人公布的消息,該直升機當天上午10時許從臺東池上臨時起降場起飛,原定任務時間2小時,未料起飛一個小多時後,機上人員就與公司失聯,請塔臺幫忙聯絡後才知道發生意外。直升機當時搭載導演齊柏林、助理陳冠齊、機師張志光,執行任務為《看見臺灣2》的拍攝、勘景任務。
  • 悼念永遠的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
    悼念永遠的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還記得幾天前才看到【看見臺灣ΙΙ】續集開拍的消息,預計2019正式上映,沒想到幾天後6/10新聞就傳來不幸的消息,52歲齊柏林導演為拍攝「看見臺灣II」,搭乘航空直升機在花蓮勘景,不幸墜機罹難。今晚,臺北101點亮看見臺灣字樣,悼念一位為理想、為臺灣奮鬥的熱血導演。
  • 《看見臺灣》,看見齊柏林
    齊柏林與中國國家地理的合作由來已久,是我們在臺灣最重要的攝影師之一,但是他的作品作為一本大畫冊的封面,在大陸還是第一次。隨後《極致之美》畫冊即將印刷的時候,我們聽到了「看見臺灣」紀錄片獲得了第五十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消息,編輯部的圖片編輯和我歡呼雀躍,覺得簡直神了!這本畫冊到現在銷售超過五萬冊,齊導演的封面功不可沒。
  • 【回眸】把腳下美麗的土地,留給我們親愛的孩子|良友專訪《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
    猶記得2015年5月,這位高大的漢子,在良友與我們一同分享他創作《看見臺灣》時的情景。今天,我們再度回望那段故事,以祭奠已在天堂俯瞰我們這個世界的齊柏林導演。——良友專訪《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河流沿著山的溝壑順勢而下,綿延、分叉。不知是河的流動塑造了大地的形狀,還是大地的寬容,謙讓了河的流淌。
  • 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的「飛天英雄」
    (楊漢聲翻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6月10日下午,齊柏林創立的臺灣阿布電影公司證實齊柏林空拍意外辭世的消息。阿布工作人員表示,齊柏林和助手是為《看見臺灣2》至花蓮勘景,失事消息讓公司震撼。
  • 悲報 | 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魂斷花蓮
    據悉,該架直升機罹難三人分別為知名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及其助理。經臺灣「民航局」確認,這是編號為B31118的直升機,只剩機翼還完整。相關部門表示已立即成立專案小組調查。墜機現場據報導,臺灣凌天航空公司的某李姓主管在受訪時說,直升機此次是為了執行齊柏林導演《看見臺灣Ⅱ》的航拍任務,為了在該續集中拍攝長虹橋的遠景,當時齊柏林人在直升機上。主管表示,「已經不知道要說什麼,連空拍都會出狀況。」據悉,機上3人除了導演齊柏林外,還有其助手與一名機師。
  • 看見臺灣丨6.25放映 致敬導演齊柏林
    6月11日晚上,在臺北101大樓樓頂點亮「看見臺灣」四個大字,並在59樓和60樓LED屏幕打上「看見臺灣,永遠的齊柏林,Green On」等字樣。這是臺北101大樓第二次為個人點燈。2014年,齊柏林導演在良友文化空間接受採訪。
  • 齊柏林去世四周年,請記住那位用生命看見臺灣的導演
    為了彌補這個遺憾,把他看見的,也讓大陸的讀者能夠看見,齊導演和曾瓊瑤就很想在大陸出版一本同名的原創畫冊,這也就是我們這本航拍畫冊的出版初衷。幾經討論,我們決定按照臺灣的地域來劃分章節,並且用音樂中的節奏概念——快板、慢板、行板、廣板,來象徵生活的節奏,進而對應臺灣島不同的地區。
  • 齊柏林:用生命看見臺灣
    這則消息讓不少臺灣民眾悲傷落淚,因為飛機上遇難的三個人是紀錄片《看見臺灣》的導演齊柏林、助理陳冠齊、機師張志光,他們出事時正在為《看見臺灣2》執行拍攝、勘景任務。而就在此前的6月8日,《看見臺灣2》剛剛舉辦開機發布會,齊柏林說:「因為《看見臺灣》,我走遍世界,讓我深深感受到環境問題沒有邊界。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片海洋中,我們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 齊柏林三周年祭,請記住這位用生命看見臺灣的紀錄片導演
    一方面我深知齊導演航拍作品是頂級水準,另一方面也是感謝他這麼多年對中國國家地理的支持,我們編輯部決定幫助齊柏林導演在中國大陸出版第一本原創畫冊——雖然他在臺灣已經出版了二十多本書,但是我們這次並不打算從臺灣地區引進版權,而是重新挑選和寫作,編輯一本全新的航拍畫冊獻給大陸的讀者。我們遂約在上海,利用他去復旦大學演講的機會見面細聊這本新書的策劃方案。
  • 快訊 |《看見臺灣》導演及攝影師齊柏林昨日墜機身亡
    因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看見臺灣》而一炮打紅,不但打破了紀錄片的票房紀錄,還於2013年第五十屆榮獲最佳紀錄片金馬獎。六月十日,為了拍攝《看見臺灣》第二集,齊柏林乘坐凌天航空機號B31118直升機去考察,不幸於花蓮縣豐濱鄉靜浦長虹橋附近墜毀。
  • 【沉重悼念】臺灣花蓮直升機墜機,《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等3人遇難
    主要拍攝題材有臺灣地景、臺灣河流、臺灣生態,並向臺灣大眾提倡環境保護而聞名。 2009年,受莫拉克颱風的影響,齊柏林開始拍攝紀錄片《看見臺灣》,這部電影製作長達三年時間,斥資9000萬臺幣,成為臺灣電影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紀錄片。2013年,電影上映後,票房破臺灣紀錄片票房紀錄,引發了臺灣社會的轟動,在臺灣掀起一股全民環保風潮。同年,齊柏林也憑藉《看見臺灣》影片榮獲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 金馬獎導演齊柏林先生魂歸藍天 《看見臺灣》是一代人航拍啟蒙片
    得知齊柏林導演遇難消息時我們一圈人都有些恍惚,雖然沒有見過齊導,但是聽臺灣的朋友Shannon第一次給我介紹時說道:「他是一位非常好的導演前輩,
  • 齊柏林|他一定要你《看見臺灣》
    他叫齊柏林,是的,齊柏林飛艇的齊柏林,導演齊柏林。2011年,一個電影素人憑著多年的執著,技術和熱情,拍出了《看見臺灣》。同年,拿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齊柏林導演每次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提到:他居然和飛艇之父、德國人菲迪南德·馮·齊柏林同名,而他的父親來自河南安陽,完全不知道飛艇為何物以及飛艇之父的名字,就給兒子起了這樣一個名字,這是怎樣的巧合。後來,《看見臺灣》畫冊出版之後,我親赴臺北見到了齊爸爸,聽著一口濃鬱的河南方言,這也從側面證實了齊導演的敘述。
  • 《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罹難,「臺獨」組織問:外省人怎麼可能愛臺灣?
    臺灣導演齊柏林先生曾因《看見臺灣》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日前在花蓮拍攝續集時墜機身亡,社會各界多表哀悼:但也不乏不和諧的聲音,藍綠各方不斷上臺,齊柏林的逝世竟成為各種政治精英與評論人物的「演武場」,令人悲哀。
  • 《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墜機去世,他為世界留下了真實的美好和未盡的遺憾
    飛機所屬的凌天航空確認,罹難的三個人分別是臺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和他的助手陳冠齊,此外還有機師張志光。遭遇墜機時齊柏林正在拍攝紀錄片《看見臺灣 2》。而就在 6 月 8 日,齊柏林剛舉行了這部紀錄片的開機發布會,宣布接下來將投入一年半時間拍攝第二部。不幸的是,剛開拍第二天,他就再也沒有機會親手完成這部作品了。我們只能通過《看見臺灣 2》的預告片來感受一下它的精彩。
  • 紀念齊柏林:他讓我們看見了這個島嶼的美麗與憂愁
    《看見臺灣II》發布會 三名遇難者中便包括了導演齊柏林,這位當代臺灣紀錄片行業最耀眼的新星。《看見臺灣》中的玉山儘管《看見臺灣》是齊柏林的第一部記錄片,但他從事攝影的工作,其實已有二十餘年。動物與人類但這確實又是同一個臺灣,齊柏林用他的鏡頭告訴了我們:曾經被稱作「碧湖」的萬大水庫,怎樣成為了一灘泥沼。
  • 【特別放映】6月25日 致敬導演齊柏林 《看見臺灣》紀念點映
    曾經以「像鳥一樣、用一片雲的高度」,帶著全臺民眾一起認真觀察臺灣山河「美麗與哀愁」的齊柏林,在52歲英年隕落,是臺灣的巨大損失。6月11日晚上,在臺北101大樓樓頂點亮「看見臺灣」四個大字,並在59樓和60樓LED屏幕打上「看見臺灣,永遠的齊柏林,Green On」等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