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中午開始,被齊柏林導演在拍攝《看見臺灣2》時不幸遇難的事件刷屏。
噩耗一傳出,《看見臺灣》的社交媒體平臺湧入大批粉絲留言哀悼:「從來沒有像此刻這麼希望有奇蹟出現」「謝謝你跟製作團隊帶我們看見最真實最美麗的臺灣」「感謝齊柏林老師對這片土地的貢獻」「希望大家能捐助完成這部紀錄片拍攝以慰導演在天之靈」……
齊柏林1964年出生,25歲時第一次飛上藍天,以「神的高度」俯瞰大地,深受震撼,從此立志當高空攝影師。他曾在受訪時表示,高空攝影是「神的眼睛」,希望自己能帶領觀眾看見大地的美好與脆弱。
2009年「八八風災」過後,齊柏林搭乘直升機深入災區,用鏡頭對準腳下遍體鱗傷的大地,紀錄下小林村的滿目瘡痍。他也意識到,臺灣很多民眾還無法深切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於是萌生了拍攝《看見臺灣》的念頭。
為了完成《看見臺灣》,齊柏林毅然辭去公職,四處向朋友借錢,甚至還將房子抵押籌措資金,最後歷時5年、耗資耗資9000萬元新臺幣完成拍攝。《看見臺灣》也成為臺灣紀錄片歷史上耗資最高的作品。
《看見臺灣》通過鳥瞰的視角,為觀眾呈現出人類不曾看過的、震撼人心和令人落淚的臺灣至美景色,收穫2億元新臺幣的票房佳績,拿下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殊榮。
「我想以接近神的眼睛,提醒人們:你愛臺灣,要看到臺灣的美,也要看到臺灣的問題。」齊柏林曾對媒體表示。
就在8日,《看見臺灣2》剛剛舉辦完開鏡記者會。當天,齊柏林分享了自己籌拍《看見臺灣2》的初衷:「因為《看見臺灣》,我走遍世界,讓我深深感受到環境問題沒有邊界。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片海洋中,我們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齊柏林透露,預計用一年半的時間打造《看見臺灣2》,並將走出臺灣,將空拍視野延伸至中國大陸、日本、馬來西亞、紐西蘭等地區,從歷史人文、環境生態、資源使用等多元角度關注土地和環境。
齊柏林說,《看見臺灣2》60%的場景將在臺灣拍攝,而40%的場景則會將目光放得更遠。他希望這部作品能讓臺灣的年輕人更了解這個世界,看到臺灣與外部世界不可分割、同生死共存亡的密切關係。
他希望將臺灣設定為他的「女主角」,通過鏡頭說出她的前世今生。當天,齊柏林還意氣風發地說:「我覺得還有能付出的空間,想再度運用空中攝影貢獻社會。」然而,不幸的是,10日的墜機意外,竟讓《看見臺灣》成為絕響。
關注齊柏林導演的作品是從《鳥目臺灣》開始,又到後面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更高水平的《看見臺灣》。
在我國,宣傳類的航拍有很多,前段時間被捧上天,缺爛到極致的《航拍中國》和《鳥瞰中國》。之所以不喜歡這樣的作品,原因在於此類作品是赤裸裸的請您欣賞,看過後不會記住任何導演、攝影、解說的名字。如果航拍紀錄片這樣拍,那跟請您欣賞真的沒有任何區別。
最後,還是來重溫下齊柏林導演的作品《看見臺灣》,願這位原籍河南安陽的中國第一航拍攝影師導演在另一片天空能夠自由翱翔。
【綜合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