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林導演走了,我們還能《看見臺灣》嗎?

2021-02-10 人文觀止

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6月10日中午乘坐直升機到花蓮為《看見臺灣Ⅱ》勘景時,發生墜機意外,包括助手陳冠齊、飛行員張志光,三人均不幸身亡。這場意外發生在花蓮縣豐濱鄉山區,有目擊民眾表示,現場有聲音、煙,只剩機翼完整,1人機身外,2人機身殘骸內,隨即報警。花蓮縣豐濱消防分隊抵達時,現場只剩小殘火,大火已燃燒完畢,機身燒光焦黑,剩下機尾跟機翼,機尾上有編碼B-31118。

齊柏林的作品《看見臺灣》喚起臺灣人對環保的重視,也意外揭發清境農場違建、後勁溪遭工廠廢水汙染的情況,並促成臺當局成立「保育專案小組」。

《看見臺灣》在2013年上映,以全高空拍攝的方式來介紹臺灣的環境現況,耗費近3年的時間拍攝,累計400小時的直升機飛行時數,成本高達9000萬元(新臺幣,下同)。紀錄片由侯孝賢擔任監製,吳念真配音,上映以後,票房也相當強勁,才3天就破1100萬元,之後更飆破2億元,成為臺灣票房最高的紀錄片。《看見臺灣》也意外拍到南投清境農場民宿違建、土地超限利用的情況,促使多間民宿遭到當局執法部門的注意,甚至拆除。高雄後勁溪遭廢水汙染的景象也在《看見臺灣》中被拍到,使得半導體公司日月光受到調查、起訴和裁罰。

當時的臺行政機構負責人江宜樺看完《看見臺灣》以後,也相當有感觸,馬上要求成立「保育專案小組」,邀集相關部門共同解決影片中的問題,並列出16議題分別辦理。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6月11日表示,齊柏林是國民黨優秀黨員,他僅差2年即可取得高速公路工程局公務員退休俸,卻辭職專注於臺灣環境紀錄片拍攝,以不同的角度視野守護臺灣,為臺灣的環境保護投入心力。

洪表示,齊柏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存於民眾心中,國民黨將全力協助家屬處理齊導演的身後事宜,也將延續齊導演對臺灣這塊土地的愛,持續關心並宣揚保護臺灣環境的相關議題。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也在網上發文,國民黨中央下周將隆重悼念這位優秀黨員。

齊柏林導演走了,剛剛開鏡的《看見臺灣Ⅱ》不知道將會走向何處,是就此擱淺,還是由另外的人臨危受命?

在《看見臺灣Ⅱ》開機記者會上,齊柏林說,這部紀錄片不是續集,而是探討臺灣的前世、今生及未來,視野從臺灣擴及大陸,日、韓、馬來西亞、紐西蘭等地,其中大陸的臺商精神及綠色能源將是重點,可以預見這將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紀錄片。

有目擊民眾當時說看到直升機疑似迫降,後來冒白煙,第一時間猜測可能是閃避山區流籠線不慎墜機,而另一個可能原因是根據失事現場研判,直升機漏機油,本來可能想在山區較平坦處迫降,但墜地失敗後立刻大面積燃燒。

而臺飛安會成立了7人專案調查小組,於10日晚間抵達花蓮,11日上午前往事故地點調查。飛安會執行長王興中表示,因為墜毀的直升機沒有裝黑匣子,所以沒有機體墜毀前的飛行記錄與座艙通話,調查員只能根據天氣狀況、直升機殘骸位置、其餘殘骸散落位置、相關飛行計劃、雷達畫面和人員訪談等,調查判斷事故原因,因此過程可能會相對冗長、困難。

齊柏林墜機身亡,震驚臺灣各界,他生前熱愛臺灣、熱愛空拍,為了帶給觀眾更多臺灣的面貌及潛藏的問題,再次踏上直升機,卻發生罹難事件,令人不勝唏噓。

臉書有粉絲團PO出與齊柏林的最後一次對話,以及導演生前拍下的照片,感嘆齊柏林愛臺灣的心意。

齊柏林罹難後,許多網友都在他的臉書上留下悼語,「感謝臺灣有你」,「感謝您為臺灣土地的付出」。但在這一片緬懷、不舍聲中,臺灣有部分網民掀起陰謀論,更質疑齊柏林是外省人第二代的身份。


不過這馬上掀起其他網友的反嗆,「血統根本不是重點好嗎」,「最討厭這種分化挑撥的問卦」。

對此,齊柏林的兒子也親上火線PO文說,「沒錯,家父是所謂外省二代,但是我相信(他)愛臺灣的心,愛到命都可以不要,甚至比很多賣國土的本省人還多、還深,愛不愛臺灣,跟省籍、出生什麼的都無關」。


齊柏林兒子還強調空拍相當危險,「愛臺灣賺不了錢,票房2億如果真的實拿,也不會連房貸都還付不完了。」他坦言,始終相當敬佩父親的堅持,「我沒辦法跟上他,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耶非也。」

這些真情實意的文字,也讓許多網友深受感動。

對此,有評論指出,這是外省第二代的十字架,就因為血液中有來自中國大陸,比那些號稱是「本省人」晚到臺灣數十年,就成了原罪。


早期移民臺灣的,不也是生活困苦的中國人? 一個為了保留臺灣山林土地紀錄而犧牲自己的貧窮外省第二代,難道比不上那些尸位素餐的本省政客、大尾鱸鰻、日裔皇民、田僑仔,以及偷挖砂土、砍掉山林、汙染河川的臺籍奸商更愛臺灣?


拿齊柏林的外省第二代身份做文章的「綠蛆」,以及那些啃食臺灣綠色大地的「綠蟲」,敢說他們會比齊導更愛臺灣? 高喊「親中愛臺」的,其實比起那群被指為「傾中賣臺」的,更會亡臺!他們高喊「愛臺」,正如同一群高喊「貞節是第二生命」的婊子,鬼才相信!齊導之死,讓人看到臺灣土地的美麗與哀愁,也看到了「臺獨」分子醜陋不堪的陰暗面。

在齊柏林嘔心瀝血拍攝的《看見臺灣》裡,高雄後勁溪被汙染成橘色,渾濁不堪,揭露出臺灣半導體公司日月光嚴重的排放廢水問題,日月光也因此遭高雄市環保局裁罰1億201萬元新臺幣。齊柏林當時感到很欣慰,因為這部紀錄片上映後,越來越多人看到汙染現象不再冷漠,從空中看臺灣,染色的河川的確少了。但諷刺的是,就在齊導逝世的兩天前,臺灣高等行政法院認為高雄市政府舉證不足,撤銷了罰款,責令高雄市政府將罰款退回給日月光。

對臺灣這片土地、對於島內的藍綠惡鬥,是愛或憎,是呵護或摧毀,齊柏林導演給了最好的啟示。

(綜合「今日海峽」等媒體報導整理而成)

@兩岸心觀察@ 微信公眾號,由熱心兩岸關係的青年志願者共同創辦,以「用心觀察兩岸」為使命,致力於為關心臺海問題的兩岸同胞,提供一個資訊傳播、熱點述評的平臺!

投稿與客服

關注後直接留言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相關焦點

  • 緬懷齊柏林導演| 讓我們重溫《看見臺灣》
    從昨天中午開始,被齊柏林導演在拍攝《看見臺灣2》時不幸遇難的事件刷屏。
  • 我們緬懷齊柏林導演:像一片雲一樣《看見臺灣》
    再之後聽說他飛機失事的事情, 今天再發這篇文章懷念他、紀念他,我們優秀的同行,一個追求完美的紀錄片導演。直升機當時搭載導演齊柏林、助理陳冠齊、機師張志光,執行任務為《看見臺灣2》的拍攝、勘景任務。噩耗一傳出,《看見臺灣》的社交媒體平臺湧入大批粉絲留言哀悼:「從來沒有像此刻這麼希望有奇蹟出現」「謝謝你跟製作團隊帶我們看見最真實最美麗的臺灣」「感謝齊柏林老師對這片土地的貢獻」「希望大家能捐助完成這部紀錄片拍攝以慰導演在天之靈
  • 《看見臺灣》,看見齊柏林
    齊柏林與中國國家地理的合作由來已久,是我們在臺灣最重要的攝影師之一,但是他的作品作為一本大畫冊的封面,在大陸還是第一次。隨後《極致之美》畫冊即將印刷的時候,我們聽到了「看見臺灣」紀錄片獲得了第五十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消息,編輯部的圖片編輯和我歡呼雀躍,覺得簡直神了!這本畫冊到現在銷售超過五萬冊,齊導演的封面功不可沒。
  • 悼念永遠的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
    悼念永遠的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還記得幾天前才看到【看見臺灣ΙΙ】續集開拍的消息,預計2019正式上映,沒想到幾天後6/10新聞就傳來不幸的消息,52歲齊柏林導演為拍攝「看見臺灣II」,搭乘航空直升機在花蓮勘景,不幸墜機罹難。今晚,臺北101點亮看見臺灣字樣,悼念一位為理想、為臺灣奮鬥的熱血導演。
  • 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的「飛天英雄」
    (楊漢聲翻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6月10日下午,齊柏林創立的臺灣阿布電影公司證實齊柏林空拍意外辭世的消息。阿布工作人員表示,齊柏林和助手是為《看見臺灣2》至花蓮勘景,失事消息讓公司震撼。
  • 悲報 | 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魂斷花蓮
    據悉,該架直升機罹難三人分別為知名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及其助理。經臺灣「民航局」確認,這是編號為B31118的直升機,只剩機翼還完整。相關部門表示已立即成立專案小組調查。墜機現場據報導,臺灣凌天航空公司的某李姓主管在受訪時說,直升機此次是為了執行齊柏林導演《看見臺灣Ⅱ》的航拍任務,為了在該續集中拍攝長虹橋的遠景,當時齊柏林人在直升機上。主管表示,「已經不知道要說什麼,連空拍都會出狀況。」據悉,機上3人除了導演齊柏林外,還有其助手與一名機師。
  • 齊柏林:用生命看見臺灣
    這則消息讓不少臺灣民眾悲傷落淚,因為飛機上遇難的三個人是紀錄片《看見臺灣》的導演齊柏林、助理陳冠齊、機師張志光,他們出事時正在為《看見臺灣2》執行拍攝、勘景任務。而就在此前的6月8日,《看見臺灣2》剛剛舉辦開機發布會,齊柏林說:「因為《看見臺灣》,我走遍世界,讓我深深感受到環境問題沒有邊界。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片海洋中,我們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 哀惋|齊柏林墜機,我願他還能:看見臺灣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看見臺灣》的ost是我的回憶殺。尤其是這首《看見》,主唱是教會唱詩班裡的基督徒,聲音充滿魔力,好像時光機,可以一下子把我拖進那個夜裡的西門町影院——2013年12月,我正籌備著第一次臺灣之行。為此做了不少功課,包括讀完當時極火的長篇,廖信忠《我們臺灣這些年》。
  • 緬懷齊柏林導演:像一片雲一樣《看見臺灣》
    凌天航空證實,當時正執行《看見臺灣2》空拍的臺灣導演齊柏林在飛機上。」據凌天航空有關負責人公布的消息,該直升機當天上午10時許從臺東池上臨時起降場起飛,原定任務時間2小時,未料起飛一個小多時後,機上人員就與公司失聯,請塔臺幫忙聯絡後才知道發生意外。直升機當時搭載導演齊柏林、助理陳冠齊、機師張志光,執行任務為《看見臺灣2》的拍攝、勘景任務。
  • 看見臺灣丨6.25放映 致敬導演齊柏林
    6月11日晚上,在臺北101大樓樓頂點亮「看見臺灣」四個大字,並在59樓和60樓LED屏幕打上「看見臺灣,永遠的齊柏林,Green On」等字樣。這是臺北101大樓第二次為個人點燈。2014年,齊柏林導演在良友文化空間接受採訪。
  • 齊柏林去世四周年,請記住那位用生命看見臺灣的導演
    隨後在上海得以和齊導演、製片人曾瓊瑤女士第一次見面,那個令人捧腹的場景我會一直當成珍貴的記憶保存在腦海裡:到了約定的時間,我們互相都沒有電話,只能發郵件聯繫,在那個狹小的星巴克咖啡館裡,我只好舉著一張全開的臺灣地圖在看,不停地用餘光掃視周遭過客,突然發現一個人穿著、戴著印著碩大的「看見臺灣」字樣的T恤衫和棒球帽走過來,於是我們不禁大笑,同時說:
  • 【回眸】把腳下美麗的土地,留給我們親愛的孩子|良友專訪《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
    猶記得2015年5月,這位高大的漢子,在良友與我們一同分享他創作《看見臺灣》時的情景。今天,我們再度回望那段故事,以祭奠已在天堂俯瞰我們這個世界的齊柏林導演。——良友專訪《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河流沿著山的溝壑順勢而下,綿延、分叉。不知是河的流動塑造了大地的形狀,還是大地的寬容,謙讓了河的流淌。
  • 快訊 |《看見臺灣》導演及攝影師齊柏林昨日墜機身亡
    因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看見臺灣》而一炮打紅,不但打破了紀錄片的票房紀錄,還於2013年第五十屆榮獲最佳紀錄片金馬獎。六月十日,為了拍攝《看見臺灣》第二集,齊柏林乘坐凌天航空機號B31118直升機去考察,不幸於花蓮縣豐濱鄉靜浦長虹橋附近墜毀。
  • 齊柏林三周年祭,請記住這位用生命看見臺灣的紀錄片導演
    隨後在上海得以和齊導演、製片人曾瓊瑤女士第一次見面,那個令人捧腹的場景我會一直當成珍貴的記憶保存在腦海裡:到了約定的時間,我們互相都沒有電話,只能發郵件聯繫,在那個狹小的星巴克咖啡館裡,我只好舉著一張全開的臺灣地圖在看,不停地用餘光掃視周遭過客,突然發現一個人穿著、戴著印著碩大的「看見臺灣」字樣的T恤衫和棒球帽走過來,於是我們不禁大笑,同時說:「想必是你啦
  • 《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墜機去世,他為世界留下了真實的美好和未盡的遺憾
    飛機所屬的凌天航空確認,罹難的三個人分別是臺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和他的助手陳冠齊,此外還有機師張志光。遭遇墜機時齊柏林正在拍攝紀錄片《看見臺灣 2》。而就在 6 月 8 日,齊柏林剛舉行了這部紀錄片的開機發布會,宣布接下來將投入一年半時間拍攝第二部。不幸的是,剛開拍第二天,他就再也沒有機會親手完成這部作品了。我們只能通過《看見臺灣 2》的預告片來感受一下它的精彩。
  • 【沉重悼念】臺灣花蓮直升機墜機,《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等3人遇難
    主要拍攝題材有臺灣地景、臺灣河流、臺灣生態,並向臺灣大眾提倡環境保護而聞名。 2009年,受莫拉克颱風的影響,齊柏林開始拍攝紀錄片《看見臺灣》,這部電影製作長達三年時間,斥資9000萬臺幣,成為臺灣電影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紀錄片。2013年,電影上映後,票房破臺灣紀錄片票房紀錄,引發了臺灣社會的轟動,在臺灣掀起一股全民環保風潮。同年,齊柏林也憑藉《看見臺灣》影片榮獲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 《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罹難,「臺獨」組織問:外省人怎麼可能愛臺灣?
    臺灣導演齊柏林先生曾因《看見臺灣》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日前在花蓮拍攝續集時墜機身亡,社會各界多表哀悼:但也不乏不和諧的聲音,藍綠各方不斷上臺,齊柏林的逝世竟成為各種政治精英與評論人物的「演武場」,令人悲哀。
  • 金馬獎導演齊柏林先生魂歸藍天 《看見臺灣》是一代人航拍啟蒙片
    得知齊柏林導演遇難消息時我們一圈人都有些恍惚,雖然沒有見過齊導,但是聽臺灣的朋友Shannon第一次給我介紹時說道:「他是一位非常好的導演前輩,
  • 齊柏林|他一定要你《看見臺灣》
    他叫齊柏林,是的,齊柏林飛艇的齊柏林,導演齊柏林。2011年,一個電影素人憑著多年的執著,技術和熱情,拍出了《看見臺灣》。同年,拿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齊柏林導演每次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提到:他居然和飛艇之父、德國人菲迪南德·馮·齊柏林同名,而他的父親來自河南安陽,完全不知道飛艇為何物以及飛艇之父的名字,就給兒子起了這樣一個名字,這是怎樣的巧合。後來,《看見臺灣》畫冊出版之後,我親赴臺北見到了齊爸爸,聽著一口濃鬱的河南方言,這也從側面證實了齊導演的敘述。
  • 齊柏林|臺灣又一顆良心走了
    6月10日,一輛直升機在臺灣花蓮附近墜毀,紀錄片導演齊柏林、拍攝助理以及機師,三人不幸患難身亡,當時他們正在進行《看見臺灣2》的空中任務。▲ 《看見臺灣》已逝導演:齊柏林2013年上映的《看見臺灣》是臺灣最賣座的紀錄片,通過超2000小時的飛行,第一次全程高空的視角,只為紀錄地球上這個美麗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