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兩個數字讓我十分吃驚——巴菲特一天花5個小時閱讀,比爾·蓋茨一年至少讀100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財務自由多麼重要!看來只有足夠有錢才能有閒,到那時候才會有足夠時間去讀書。如果你這麼想,就是大錯特錯了,因為邏輯搞反了——一定是先要有足夠多時間專注地閱讀思考,他們才能擁有那麼多財富。
跟這些日理萬機的富豪相比,我肯定沒有他們忙,可為什麼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整天匆匆忙忙,無數看似合理的事物像潮水一樣湧來,找不到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呢?
管理學上說,如果一件事情的成功機率是10%,那麼同時做兩件事的成功機率並不是5%,而是1%。通常,當幾件事一起出現時,我往往會陷入明顯焦慮,做這件事時擔憂著那件,無法沉下心來做眼前的事。一天下來,3件事情可能都只做了一點點,甚至只是開了一個微不足道的頭。
巴菲特有個著名觀點:值得做的事現在就做,而且值得永遠去做;不值得做的事不要做,而且永遠都不要做。他曾要求自己的私人飛行員列出25項該做的事,再從中選出最重要的5項,並告誡他,在完成這5項任務之前,絕對不要去做其他事情。巴菲特的理由是:很多事情是「披著羊皮的狼」,看似很有意義,實則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因為它會耽誤你做真正有用的事情。而在我看來,巴菲特所說選擇最重要事情的過程,就是一個提煉內在價值的過程。
有句話說:沒有目標的船,任何方向的風都不是順風。一個人如果沒有明確目標,就很容易像蝴蝶似地飛來飛去,蜻蜓點水般每樣事都做一點,看似頭緒繁多、東奔西突,卻什麼事情都沒有完成,工作只留下一堆半成品,到最後,自己的人生可能也只是個半成品。
洛克菲勒曾說過,他跟窮光蛋最大的區別,並不在於他是首富對方是窮人,而是他每到一個地方,在5分鐘內就專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裡,而窮光蛋一輩子晃來晃去,不知道該幹什麼。
所以,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帶給我們的啟示,並不在於要像他們一樣擁有傲人財富,而是培養起一種智慧和勇氣,學會分辨並主動拒絕生活中遍布的「披著羊皮的狼」,確立並專注於自己的目標,清除幹擾,保持一種高品質的簡單狀態,做值得做的事情,並且與不值得做的事情堅決一刀兩斷。有了這種快刀斬亂麻的決斷,繁忙就會被「殺死」,你將體會到一種電腦重裝系統般的快感,並突然發現生命品質得到了極大提升。
曾經看過一副對聯: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或許你並沒有多少錢,但心態上的從容安詳可使你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富翁」。而當我們在時間分配上真正擁有了主動權,不再被捉襟見肘的侷促感所壓迫,就能隨時保持一種清醒的生活狀態。想到這裡,我立刻拿出紙筆,開始列自己的要事清單。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