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紐特人:北極圈上定居的黃種人,吃生肉住冰屋,追捕海洋巨獸

2020-12-27 奇聞趣談史

在我們的常識中,往往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數溫熱帶為主。在世界各國的人口數量中,往往更是位處於溫熱氣候的國家人口數量多。

像中國、印度、美國等人口大國也均是處於適宜的環境中。也正是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最先的人類活動也是在這裡得到了發展。

但是今天的主人公卻沒有生活在這裡,甚至像類似於俄羅斯,加拿大那種溫帶大陸性氣候與亞寒帶氣候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奢望。他們只能生活在北極圈內,只能受著冰雪的肆虐、只能在冰天雪地的情況下努力維持自身發展。

他們是因紐特人,他們也是跟我們一樣的黃種人。

相同的黃種人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這一支黃種人還是跟我們一樣,生活在環境舒適的亞洲大陸上。只是當時的他們,在生活方式上與現在的我們有著明顯的不同。沒有火種,沒有固定居住地,甚至沒有穩定食物來源的他們只能被迫四處遊蕩。

況且隨著生命擴張性的影響,除了他們,許多居無定所的史前人類也只能選擇四處遷徙來尋找食物。

其中知名度最廣的例子便是同為黃種人的印第安人遷徙,在公元前1.2萬年以前,印第安人便經由白令海峽到達了美洲,隨後在僅僅2000年的時間內佔領美洲全部。

而在在幾千年以前,隨著人類最後一隻遷徙大軍從亞洲出發前往美洲時,他們受到當時的佔領者美洲的印第安人的圍追堵截與殘忍殺戮。無奈之下的他們只能且戰且退,直至脫離美洲大陸逃至北極圈內。

雖然當時沒有北極圈這個說法,但是看到他們往北逃的印第安人放棄了追趕。在美洲"經營"多年的印第安人知道那裡的天寒地凍,並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將種族延續下來。

但是往往事與願違,這最後一支遷徙大軍竟然成功存活了下來。

而存活下來的因紐特人,也跟印第安人算是結下了梁子。印第安人趕走人家還不算完,在知道因紐特人成功存活下來之後,因其生活方式的緣故,印第安人隨手送給了因紐特人一個黑稱--愛斯基摩人。

而這個愛斯基摩人,在印第安人語中又被稱為愛吃生肉的人。

因紐特人在聽到印第安人給他們這個蔑稱之後,頓時火冒三丈,宣傳自己是"因紐特"或者"因紐皮特"人,因為因紐特人的意思為擁有這片土地的人。但是因為印第安人發現的時間較因紐特人早,"愛斯基摩人"這個稱號已經廣為流傳。

直至幾百甚至上千年過去,當美洲大陸並不歸印第安人所有的時候,因紐特人終於脫去了"愛斯基摩人"的名稱,而因紐特人也慢慢開始流傳開來。

大勢所趨下的改變

雖然近期的因紐特人成功改掉了多年以來的綽號,但是因紐特人生活習慣仍然保持著原有的樣子。

在狂風駭浪中有人僅僅憑藉著一艘小船、一把魚叉便與海中的龐然大物作鬥爭;在冰天雪地裡有人僅僅憑藉一桿步槊便感與北極熊為敵。這些在我們現在生活中都不可能出現的事件卻真真確確地出現在了幾千年前的因紐特部落中。

這對於當時除了餓死就只能選擇戰鬥的因紐特人而言,無疑是當時情況下最大的活路了

即便時至今日,因紐特人也在重複著這些活動來穩固自己部落的發展。況且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居住在北極圈內的因紐特人也與我們有著十分明顯的不同。

因為因紐特人的活動範圍僅僅局限於北極圈附近,所以在我們眼中一些名貴的皮草類的動物毛皮在因紐特人那裡僅僅屬於可以保暖的工具。不過想想也對,正值寒帶氣候的因紐特族集聚地肯定是種不出來可以進行紡織的植物。

相反,像是熊皮、鹿皮、海豹皮等動物皮毛對於愛吃肉的因紐特人來說反而更加容易獲取。

說起吃,因紐特人的飲食生活也與處於平常社會的我們有所不同。因為地處寒冷,沒有農作物可以食用的因紐特人只能選擇吃動物的肉來補充自己體內所需要的養分。

但是他們吃肉並不是拿火把肉烤熟,而是直接生吃。一般來說就是抓到動物後,便直接殺了就吃,並不考慮用火烤一下或者用別的方式加工。

因為在因紐特人的認知中,缺少食物的他們往往意味著各類基本元素的缺乏。將肉進行處理後雖然味道會更好,但是這樣做也會使得食物本身的營養喪失。

所以因紐特人選擇直接生吃肉類。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不得不提,我們平時吃肉一般都喜歡吃類似於胸腔或者腿上等口感較好的肉。但是對於因紐特人而言,他們更喜歡吃動物的內臟。因為他們覺得動物內臟營養豐富,對維持自身各類基本元素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解決完了吃的問題,當時遷徙過去的因紐特人開始將目光瞄向了住的方面。

冰天雪地的大環境下,住在哪裡成了當時急需解決的問題。而且因為氣候的影響,冰原之上難以見到一根樹木,就算要建房子原材料的獲取也是一大難處。

在近乎絕望之際,突然陽光下的一片冰晶閃到了因紐特人的祖先。他們突然間發現,常年不化的積雪經過日照後演變成的冰晶擁有極強的堅硬程度,完全可以成為建築材料。

雖然房子是用積雪打造而成,但是以這種冰晶所建造的房屋卻完全沒有一絲室內完全沒有一絲寒冷的氣息。並且通過因紐特人高超的建造技術,這種雪屋完全可以起到室內保暖的作用,甚至可以達到16度的"高溫"。

在均溫0度以下的北極圈,倘若有16度的溫度,就跟咱們現在的30度差不多了。所以這種雪屋的建設完全可以幫助因紐特人順利延續下去,並且長期定居。

南遷?北歸?

不過為什麼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因紐特人還是選擇繼續生存下去而不是南遷回溫暖的地方呢?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人類進化因素的影響。其實在因紐特人剛抵達北極圈的時候,其實還是想要進行遷徙。這種冰天雪地的環境確實沒有人可以生存下去,況且隨著食物的越來越少,種族中的人也越來越少。

但是因為印第安人還在南方大陸堵著他們,無奈之下的他們只能選擇往東或者往西遷徙。在走了多年之後他們發現自己終究還是走不出這一片片冰天雪地,索性在這裡定居了下來。

在後期縱使印第安人的勢力漸漸消退,美洲大陸建立起一個個新興國家的時候,已經習慣了北極圈環境的因紐特人也開始"喜歡"上這裡了。

直至現在,長時間居住在北極圈內的因紐特人在熟悉自身發展環境後也開始逐步探索後來的穩固之路。雖然其中有一小部分因紐特人選擇離開北極圈進入舒適的溫帶後,身無長技的他們只能選擇以乞討為生。

傳言因紐特人是從蒙古遷徙過去的,所以他們身上仍然遺留著蒙古人的直爽,但是與之相對應的是因紐特人身上也留著不愛接受新鮮事物的傳統。

在現階段的城市生活中,有秩序的生活方式讓仍處於"茹毛飲血"生活狀態的因紐特人無所適從。

況且因為幾千年的部落制生活,讓因紐特人有了極強的領地意識。獨立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十分排斥外部社會,這也讓外部社會難以接受他們。

也許對因紐特人來說,北極圈內的生活環境才是真的適合他們的。

相關焦點

  • 北極圈上的黃種人吃生肉(組圖)
    1、北極圈上的黃種人 生活在北極附近的土著——因紐特人(Inuit)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 幾千年前,人類最後的一支遷徙大軍從亞洲出發跨過白令海峽向美洲腹地進發。他們哪裡料到前方等待他們的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圍追堵截和殘忍殺戮!
  • 愛斯基摩人是黃種人,基因已適應嚴寒而全球變暖,未來會滅絕嗎?
    他們就是現在的因紐特人(也叫愛斯基摩人),他們是地道的黃種人,跟我們看起來很像,但又有一些差別,這是因為因紐特人為了適應嚴寒,已經進化出了獨有的特徵。例如他們的身材粗壯矮小、皮下脂肪厚、分布更加均勻合理,鼻子臉盤寬大、眼睛細小,這些特徵都是在數千年間,在北極圈進化出來的,是區別於黃種人的特徵。
  • 生活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與中國人是什麼關係?他們長的一模一樣
    筆者:三體-小遙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直到今天,世界上仍然有不同的人種。他們隨著交通的不斷發展而走向世界各地,並且有了融合的趨勢,促進了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發展。而在地球上,由於不同的氣候以及地形,很多地方都是人跡罕至。除了乾燥炎熱的沙漠之外,南北兩極同樣很少有人長期生存,而因紐特人卻是個例外。根據相關研究,因紐特人生活在北極圈附近,是地球上生活在最北端的一群人。雖然這裡的溫度相對於南極要高一些,但是因紐特人仍然需要穿著厚重的獸皮衣服來禦寒保暖。
  •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
    當我們說到寒冷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下著大雪的冬天,因為我國的北方到了冬天 氣溫在零下十幾度左右,有的人因為受不了寒冷,到了冬天就會去我國的南方過冬,當時在地球上有一個地方終年寒冷,每天都是冬天,這個地方就是地球上最冷的北極,在北極居住的人是最少的,因為天氣的原因 只有世世代代的因紐特人在這裡居住
  • 北極那麼冷,為什麼因紐特人還要住在冰屋?進去一看令人大開眼界
    北極那麼冷,為什麼因紐特人還要住在冰屋?進去一看令人大開眼界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想必大家都知道,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莫過於南北極了,而對於南北極的寒冷程度,完全可以說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因此在這兩極也是很少有人去居住的。
  • 北極那麼寒冷,為什麼因紐特人常年住在冰屋內,卻不會覺得寒冷呢?
    他們那裡的冰屋又被稱之為雪屋,是因紐特人發明的獨特的建築。這種規格的冰屋是一個半球形。從外面開把鍋扣在了地上,遠遠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小小的蒙古包。
  • 為什麼愛斯基摩人要住冰屋,不怕越住越冷嗎?看完漲知識了!
    為什麼愛斯基摩人要住冰屋,不怕越住越冷嗎?看完漲知識了! 在北極圈以南愛斯基摩人在那裡生活了下來,它們本來生活在西伯利亞,但是由於食物的匱乏,讓它們在世界各地分散的生存下來。
  • 愛斯基摩人的冰屋
    但是,在冰雪凜冽的冬天,生活在北極圈裡的愛斯基摩人,卻憑著用冰壘成的房屋,熬過嚴寒的冬天。在北極圈內,有取之不盡的冰,又有用之不竭的水。每當冬天到來之前,愛斯基摩人都要建造冰屋。他們就地取材,先把冰加工成一塊塊規則的長方體,這就是「磚」,用水作為「泥」。
  • 愛斯基摩人最愛的「美食」,讓中國吃貨自慚形穢,網友:服氣
    對於美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畢竟人們的生活環境都是大不相同的,有的人愛吃辣,有的人愛吃甜等等,口味不同,所喜愛的美食也不同,下面要說一種愛斯基摩人最愛的「美食」, 這種食物讓中國吃貨自慚形穢, 網友紛紛評論自己徹底服氣了,究竟是什麼樣的「美食」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呢?
  • 智慧的因紐特民族
    傳統方式就是使用因紐特人古老的狩獵工具——「鉤杆」,就是他們會用拇指粗的鋼絲,磨製成鋒利的鉤子,綁在一根大約2米長的木桿一頭固定住。 說是狩獵,準確地說是圍獵,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叫做「狡兔三窟」,海豹是很聰明的海洋動物,它們也有這個習性,一隻海豹會在厚厚的冰上預留三四個洞口,進出和呼吸,逃避獵人和北極熊。
  • 神奇的冰屋 是怎樣讓你保暖的?How An Igloo Keeps You Warm
    生活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以建造冰屋而聞名世界。這種用規格不同的雪磚壘砌而成的冰屋,漂亮又實用。一座好的冰屋可以在一40℃的時候,保持室內溫度在0℃左右。冰屋建在開闊向陽之處,它最獨特的是圓頂,那是一塊塊雪塊按規律堆砌成的,無任何支撐結構,卻堅固可靠。為了禦寒,還要在屋頂上蓋一層厚厚的野草,再覆一層海豹皮。用海獸腸子做窗戶的遮蔽物,只透光而不透氣,也起到禦寒作用。
  • 考古學家在格陵蘭,因紐特人生活的地方,發現了北歐人的工藝品
    不過魚骨很小,也容易被分解掉,因此在考古遺蹟的地層中缺少魚骨並不完全等於北歐人不吃魚。在一些偏遠的農場裡,牧草過於貧瘠,或者根本就沒有牧草,狩獵一定是他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在1990年發現了一個更為複雜的建築物遺蹟,當時兩個來自努克的因紐特獵鹿人偶然在河邊陡坡的底部發現了幾根露出來的木棍。這原來是一個北歐時代建築的遺存,考古學家將這裡稱為"沙下農場"(the Farm Beneath the Sand),因為在幾個世紀中,由於河流活動,在遺蹟上已經積累了足足有5英尺厚的泥沙沉積層。
  • 愛斯基摩人因紐特人真的是中國人後裔不怕冷嗎
    前段時間有一個關於北極的原住民愛斯基摩人的生活視頻比較火。愛斯基摩人其實就是生活在北極的原始著民,他們脫離現代社會節奏不屬於任何國家。過著遷徙的生活。還是停留在原始社會時期?關於s機模人的祖先來源有很多種說法。
  • 愛斯基摩人住的房子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愛斯基摩(Eskimo)人,生活在北極地區,又稱為因紐特人,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分別居住在格陵蘭、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先後創製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寫的文字。美國的聯邦法律在稱呼少數族裔時,不再使用「愛斯基摩人」等具有歧視性的詞彙,「愛斯基摩人」由「阿拉斯加州原住民」(Alaska Natives)取代。
  • 愛斯基摩人為什麼一輩子都吃生肉?基因變異還是另有原因?
    愛斯基摩人是人類族群中最奇異的一個分支,他們長年生活在氣溫零下20-30度的北極圈裡,每年一半的時間處於極晝,另一半時間則處於極夜。愛斯基摩人的生活裡,幾乎沒有日夜交替的說法,要不就是太陽一直照射的永晝,要不就是漫長而寒冷的永夜。
  • 因紐特人的傳統
    ……諾特蘇克大神、月亮神,請懲罰他吧……捕獵北極狼的事也幹得出來,我們苔原人怎麼會幹出這種喪心病狂的事來啊,一定是異教徒!無所不能的諾特蘇克大神,請您嚴懲這些喪心病狂的異教徒吧……」他說著,雙膝跪了下去,接著不時仰望著天空,在地面上嘭嘭有聲地磕起頭來。伯特愣得說不出話來:這是明顯的蓄意捕殺!
  • 「天蒼蒼野茫茫」的神秘敕勒人,為什麼在我國歷史上突然消失了?
    然而,在現代社會,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極寒之地,也同樣居住著一群吃生肉、喝生血的「文明人」。他們便是西伯利亞原住民之一的——涅涅茨人。由於西伯利亞北極圈內氣候寒冷、環境惡劣、最低溫度達到零下五十攝氏度,幾乎吃不到新鮮的蔬菜水果,為了補充身體的維生素,而鹿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所以這裡的居民便形成了直接吃鹿肉喝生血的習慣。
  • 地球上存在著或存在過的10大海洋巨獸
    海洋佔據了地球的70%,但是大部分都並未被人類探索。而有一些新發現總是時不時地出現,慢慢地揭示著隱藏在其中的奇蹟和恐怖。不僅是現在,曾經的地球上也存在著諸多對人類而言,非常恐怖的海洋動物。在本文中,我們帶來了地球上存在著或存在過的10大海洋巨獸。
  • 醃海雀,放在海豹身體裡發酵而成的愛斯基摩人黑暗料理
    這道黑暗料理就是生活在那邊的愛斯基摩人發明的。「愛斯基摩」 是印第安人最開始叫的,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其實他們屬於黃種人,最早出現在亞洲。他們真實的名字叫做因紐特人,主要生活在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一帶~
  • 海奧華預言:地球上的第一批人類,是黃種人和黑種人!
    饑荒和寒冷襲來,有一部分人因為沒有得吃的而不得不互相殘殺,另一部分因為沿海能獲得魚等海洋生物,但海洋生物也被輻射汙染了。最終只有一百五十名黑種人和八十五名黃種人活了下來。之前可是有七百萬黑種人和四百萬黃種人。三百五十人重新開始繁衍,但是帶來的都是輻射影響下的畸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