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極圈上的黃種人 生活在北極附近的土著——因紐特人(Inuit)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 幾千年前,人類最後的一支遷徙大軍從亞洲出發跨過白令海峽向美洲腹地進發。他們哪裡料到前方等待他們的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圍追堵截和殘忍殺戮!
因紐特人且戰且退,最後終於退至北極圈內,時值寒冬,印第安人以為因紐特人不久便會被凍死,便停止了追殺。誰料,因紐特人在北極奇蹟般生存了下來,他們創造了人類生存的奇蹟。
儘管來自亞洲,但由於長期生活在極地環境中,因紐特人同亞洲的黃種人已經有所不同。他們身材矮小粗壯,眼睛細長,鼻子寬大,鼻尖向下彎曲,臉盤較寬,皮下脂肪很厚。粗矮的身材可以抵禦寒冷,而細小的眼睛可以防止極地冰雪反射的強光對眼睛的刺激。這樣的身體特徵使他們有令人驚嘆的抵禦嚴寒的本領。但是因紐特人耐寒抗冷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日常所食的都是些高蛋白、高熱量的食品。
2「吃生肉的人」 「因紐特」在他們的語言中是「真正的人」的意思,他們還有一個不太喜歡的名字叫「愛斯基摩人」。「愛斯基摩人」是印第安人送給他們的一個帶有嘲笑性質的名稱,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出於對這樣一個堅強生存著的民族的敬意,倡議大家放棄「愛斯基摩人」這個詞的使用。
因紐特人的確吃生肉,而且他們更喜歡保存了一段時間並稍腐敗的肉,因紐特傳統觀點認為將肉做熟實在是對食物的糟蹋。其實這也是對北極寒冷的一種適應,在外打獵的人是沒有希望隨處生火的。
因紐特人的傳統食譜全是肉類:海洋裡的魚類、海豹、海象以及鯨類,陸地上的馴鹿、麝牛、北極熊以及一些小動物。
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下,養育後代的條件也非常惡劣,為了提高嬰兒的成活率,因紐特人很早就依靠集體力量養育後代,久而久之,他們形成了大同觀點,認為孩子是大家的。
因此,不管你喜歡哪家的孩子,只要你真心想領養,主家很可能就會同意你把他的孩子帶走。如果他想養孩子,就到別的家去看,喜歡哪個就領回家來。所以,因紐特孩子往往要在很多家周轉後才長大。
3追捕海洋巨獸 鯨魚是因紐特人生活的必需,但由於鯨魚數量不斷下降,現在各國的捕鯨活動受到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的嚴格限制,每年因紐特人只獲得一定的限額,以滿足他們「傳統和生存的需要」。
因紐特人使用一種木架皮舟捕獵鯨魚,這種舟只能載一個人,樣式和現代奧運會使用的單人皮划艇較相似,事實上後者就是根據前者改進來的。這種小艇機動靈活,最大的優點是,只要槳在,你隨時可以把翻了的船正過來繼續參加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