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的夏普計劃

2021-02-15 商業投資地理

「夏普最大的問題是質量太好了,買一臺電視用一二十年還不壞,所以導致銷量一年不如一年,賣不出去。」郭臺銘直接露骨的說出了夏普在市場規劃上的失誤。「過去十年夏普在中國大概賣出1000萬臺電視」。如果600多萬老會員發揮出影響力,就可以帶來2000萬臺銷量。

  郭臺銘無疑是看到了網際網路電視硬體之外的平臺價值,動了「走量」的心思,相信最終能在產品售價中看出端倪。新產品的價格目前還未確定,但已經透露出會低於以往的定價。

◆如您尚未關注【商業投資地理:sytzmap-com】,請點擊標題下方的「商業投資地理」→關注我們

 

距離鴻海夏普正式「領證」已經過去兩個月,這兩個月夏普一直活躍在媒體的視線。先是宣布購回夏普原總部辦公大樓,然後宣布將投資5.7億美元開發OLED屏幕,緊接著又發布消息稱恢復歐洲液晶面板的供貨,這些由鴻海帶來的連鎖變化,能否助力夏普浴火重生?

近日,郭臺銘在阿里2016雲棲大會時現場發布了夏普網際網路YunOS電視,成為夏普併入鴻海之後終端產品的首秀,也引得電視圈一片躁動。據悉,今年6月份,他接到馬雲打來的電話,倆人一拍即合,讓夏普網際網路電視搭載YunOSforTV作業系統成為現實。

YunOSforTV由阿里YunOS事業部和阿里數娛聯合研發,基於Avatar和人工智慧技術,與阿里大數據打通,可以提供更為精準的用戶畫像和內容推送,個性化推薦效果提升97%。同時基於自有智慧財產權Web內核技術,支持4K、360全景播放,支持Dolby/DTS,可以10秒快速冷啟動開機。

雖然郭臺銘特別強調,「我們叫網際網路電視,不叫智能電視。這是我們跟馬雲合作的新業態。」但是,在業內總免不了將其與樂視、小米等網際網路品牌的智能電視相提並論。此次夏普發布了4種尺寸的網際網路電視,分別是70吋/60吋分體電視和45/55吋一體電視。這也與樂視、小米電視的主打型號有所重疊,更被視作是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電視產品。

不同於歐美市場的落寞,夏普電視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一直可圈可點。2012年,夏普中國事業佔海外事業比重為45.4%,2013年升至52.1%,2014年更是高達62.8%;在夏普美洲和歐洲區事業連續下滑的同時,夏普中國兩年間分別取得了38.5%和23.3%的高增長-。而收歸鴻海旗下之後,中國市場愈發成為夏普的重中之重。

郭臺銘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發現,過去十年夏普在中國大概賣出1000萬臺電視,我們現在正在建立這些會員的檔案,現在統計的老會員有600多萬。我們想讓這些老會員發揮出影響力,每個人能影響到3個人就可以帶來2000萬臺電視的銷量。」為了抓住老用戶的資源並發揮他們的影響力,富士康推出了老用戶的大規模回饋計劃。

回饋計劃針對夏普電視八年、五年、三年等不同使用年限的老用戶,將給予非常大的折扣補貼,同時還會免費贈送年限不等的視頻會員服務。據悉,購買夏普電視8年以上的用戶,可以用老產品免費換一臺夏普剛發布的電視新品。

「夏普最大的問題是質量太好了,買一臺電視用一二十年還不壞,所以導致銷量一年不如一年,賣不出去。」郭臺銘直接露骨的說出了夏普在市場規劃上的失誤。而通過回饋計劃,可以重新建立與用戶之間的聯繫。一方面對忠實老用戶而言,通過產品的更新換代加深品牌形象,同時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內容傳輸帶來持續的生態價值,而對新晉粉絲而言,除了品牌形象與生態價值的再塑,還能夠帶來銷量的提升,也就是用戶規模的增長。

郭臺銘無疑是看到了網際網路電視硬體之外的平臺價值,動了「走量」的心思,相信最終能在產品售價中看出端倪。新產品的價格目前還未確定,但已經透露出會低於以往的定價。作為最先擁有六代線、八代線、十代線的液晶之父,夏普在產品定價上顯然具備較高的靈活度。

但價格戰畢竟是「殺敵一千自毀八百」的招數,對夏普而言,最致命就是品牌形象的打擊,所以,如何在價格上找到平衡點,對夏普網際網路電視的發展至關重要。

四年的苦苦追求終於結果,郭臺銘對夏普必然存有美好的設想,但也正因為這樣,郭臺銘無論對於夏普新產品的發布、還是夏普面板技術的發展走向,都表現出了一種「急迫」的心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郭臺銘也表現得如董明珠般快人快語,這種風格對夏普來說應該是需要時間適應的。

目前,國內電視行業的正是網際網路品牌紛紛湧入、各種顯示技術百花齊放、價格戰大傷元氣、消費增長趨緩的時期,品牌格局正在加速變化。而夏普還未從巨虧的陰影中走出來,今年以來相繼人事變動、結構調整以及多種投資舉措都讓夏普沒有喘息機會,現在又攪入了網際網路電視的廝殺中,夏普經歷著史無前例的變化和挑戰,但也在正是在這種變化和挑戰中,才讓人看到了希望。 

(來源:家電網《郭臺銘要搞事情網際網路電視又生變數》,有刪減)

 

相關——

郭臺銘的品牌夢:夏普可做大

 

(法治周末曾高飛《郭臺銘的品牌夢:夏普可做大諾基亞難》,轉自新浪)

在全球,把代工企業做到富士康那麼大規模的,也就郭臺銘一人。

但郭臺銘並非沒有遺憾。對一個企業來講,代工是缺乏生命力的,只有品牌才可以傳承。做得出一個舉世無雙的代工企業,做不出一個品牌來,這正是郭臺銘的錐心之痛。

值得慶幸的是,郭臺銘已經進入人生佳境,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他有錢、有時間、有資源、有平臺,玩得起。數年前,他折騰過一個銷售數碼產品的零售連鎖,想打通產銷任督二脈,但雷聲大,雨點小,最後無疾而終。

但郭臺銘並沒停止追夢步伐。今年以來,他開始變本加厲,馬不停蹄地追逐自己的夢想。為此不惜一擲千金,接二連三地「買、買、買」。

第一個闖進郭臺銘法眼的是日本電子巨頭夏普,處於內憂外患的夏普,這些年一直處於陷於巨額虧損的泥淖,靠不斷變賣傳統家產維持生計。

今年4月2日,鴻海科技集團與夏普株式會社在日本大阪舉辦聯合記者會,雙方正式籤署協議。鴻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副總裁戴正吳以及日本夏普公司社長高橋興三出席籤字儀式,富士康以3890億日元(折合35億美元)收購夏普66%的股份,並表示將認購夏普公司增資發行1136.4萬股的特別股。這是國外公司第一次拿下日本電子企業的控制權。

第二個闖進郭臺銘法眼的是曾經的手機霸主諾基亞。

5月18日微軟宣布將諾基亞入門級功能手機業務出售給鴻海/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富智康(FIHMobile)和HMDGlobal,Oy,價格為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9億元)。富智康將獲得包括品牌、軟體、服務、客服網絡、客戶合作、關鍵供貨協議等在內的微軟全套功能手機業務。這筆交易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完成,屆時大約4500名員工將加入富智康或者HMDGlobal,Oy。

第三個闖進郭臺銘法眼的是奧地利IT集團S&T。

10月13日,奧地利IT集團S&T宣布獲得富士康旗下工業主板製造商樺漢科技(Ennoconn)1.5283億歐元(約合1.683億美元)的投資,佔股29.4%,成其最大股東。S&T是歐洲領先的IT軟體和硬體整合服務提供商,2015年營收約為4.7億歐元(約5.17億美元),產品和服務領域涵蓋醫療、通訊、大數據、自動化、智能電網及能源優化技術等。

收購S&T,實際是為富士康在電視和手機領域布局,即為電視業務夏普和手機業務諾基亞服務。至此,郭臺銘終於如願以償地擁有夏普和諾基亞兩個品牌,這兩個品牌都曾是世界一流品牌。郭臺銘買下這兩個品牌,也凸顯了郭臺銘做大做強品牌夢的野心。

但這兩個品牌目前已經衰落,處在一個下滑通道上。郭臺銘能夠妙手回春,讓其重新煥發青春,重返世界一流品牌行列嗎?

 

夏普電視或可做大

在郭臺銘入主夏普之前,夏普和富士康的關係就一直很緊密。

富士康是夏普電視的代工企業,夏普是富士康液晶面板的供應大戶。作為富士康代工業務生命線的蘋果電子產品,基本上採用的是夏普液晶面板。所以,夏普與富士康,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現在富士康把夏普「娶」過來,家長郭臺銘認為這種結合,可以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大大提升富士康對上遊核心元器件的資源把控和盈利能力,打通產業鏈。

當然,讓郭臺銘最看中的,是夏普的品牌,是其王牌業務電視。郭臺銘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重振夏普雄風。在收購夏普之後,郭臺銘開始發力,緊鑼密鼓地研發電視新品,並將2016年定義為「新夏普品牌中國元年」,發誓要做好電視、家電、手機。為提振士氣,9月,郭臺銘幫助夏普買回了原本在大阪市中心的總公司總部大樓;發布公告稱對斯洛伐克電視廠商UMC有投資意向,表明重回歐洲電視市場的決心。

10月13日,郭臺銘親自攜帶多款夏普網際網路電視,出席在杭州的雲棲大會,與阿里合作,推出搭載YunOS系統的夏普網際網路電視,希望藉助阿里YunOS,全面接入網際網路生態系統,阿里則借夏普電視從雲端輸出內容和服務。富士康副總裁陳振國甚至當場宣布,夏普網際網路電視將參與今年阿里的「雙十一」電購節,新品主要通過阿里的電商平臺天貓和淘寶銷售,價格遠低於原來的夏普產品定價。

這些跡象表明,在完成收購後,郭臺銘給夏普帶來了顯著變化,在中國市場的產品策略和營銷策略,開始接地氣,快速網際網路化。雖然電視網際網路化在中國已經蔚然成風,海信、創維、TCL等傳統品牌,樂視小米等網際網路品牌都在發力,但畢竟夏普還是來了,領先於東芝、松下等其他日本品牌。這是在被郭臺銘收歸摩下後,夏普電視的一個顯著變化:即價格和產品都比較中國化了,接地氣了。或許在夏普電視強大的品牌光環照耀下,其電視業務真可重放光芒。

夏普電視要重現輝煌,或許需要跨越一道艱難的門檻:那就是徹底改變日式企業的大企業病作風,提升市場反應速度,改變效率不高痼疾。這是制約日本企業發展的通病。日本電子企業,產品質量不錯,技術領先,品牌強大,但這些年在全球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節節敗退,其根源也在這裡。

郭臺銘承諾收購夏普後,人員基本上保留不變,這意味著夏普骨子裡還是原來的夏普,並沒多大改變,特別是在企業文化的塑造上,郭臺銘並沒拿出一個重塑夏普的新方案。體量那麼巨大,歷史那麼悠久的夏普,要改造起來,或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才是考驗郭臺銘智慧和耐性的地方。要改造夏普,郭臺銘的職責不是做一個夏普的代言人或者大促銷。

 

代工制約

還在三四年前,諾基亞曾經強大無比,最牛的時候,其市場份額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40%,在智慧型手機領域,諾基亞市場份額最高的時候甚至高達80%。到目前為止,還沒哪家手機品牌達到過這種絕對控盤的高度。其品牌強大到即使諾基亞落草的「鳳凰不如雞」的今天,很多人心裡都殘留著諾基亞的背影,有那麼一點點的情感和情懷。

郭臺銘買下諾基亞,能讓其起死回生嗎?

諾基亞曾經的品牌地位和殘留的品牌影響力,或許正是郭臺銘看中諾基亞的主要原因。富士康買它,當然不是希望它死去,而是希望它起死回生,再造輝煌,給郭臺銘賺錢。

想當諾基亞救世主的人並非只有郭臺銘一個。在諾基亞沒落後,比爾•蓋茨都想救它。2013年9月,微軟54.4億歐元的天價把諾基亞給買了。微軟希望憑藉自己強大的軟體開發能力和諾基亞卓越的硬體設計製造能力,既救助諾基亞,又救助自己開發的手機作業系統WP。但事實結果現在已經證明,救助諾基亞,比爾•蓋茨打錯了如意算盤:微軟壓根兒就沒找到救助竅門,這也導致了微軟作業系統和諾基亞硬體製造進一步沒落頹廢。

富士康買諾基亞比微軟買諾基亞要便宜得多了,只花費了微軟二十分之一的代價——不到三年的功夫,諾基亞身價跳水之快,讓人不勝唏噓,哪個品牌只要走下坡路,那是怎麼都阻擋不住的。

諾基亞曾經品牌強大,富士康製造能力強大,就連全球最好的手機蘋果iPhone都是富士康製造的,兩者在一起是不是最好的結合,是不是可以走出一條成功的救贖之路?

答案恐怕得看郭臺銘如何選擇。因為諾基亞缺的並非製造設計能力。其實,諾基亞自身的製造設計能力都很強,達到世界一流,比起富士康來,並不處於下風。微軟和諾基亞結合,原以來是軟硬體最強大的合體,但遺憾的是,諾基亞在賣給微軟之後,並沒有迎來轉機。問題在哪裡?

其實,諾基亞自己也好,賣給微軟也好,現在富士康買了也好,拯救諾基亞的根本之道在於幫助諾基亞找到一個用戶體驗都很好的作業系統。作業系統才是決定能否救助諾基亞的根本。

目前,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最受用戶歡迎的作業系統只有兩個,一是蘋果的作業系統,一個是安卓的作業系統。蘋果作業系統是封閉的,蘋果也不會因為富士康是其代工企業,就把作業系統原始碼使用權交給富士康,蘋果不會這樣來扶持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所以,富士康要把諾基亞拯救出來,唯一的選擇就是用上安卓作業系統來推諾基亞手機,這樣一來,可謂三強聯合:即諾基亞自己強大的手機品牌號召力,富士康強大的生產代工能力,安卓系統卓越的用戶體驗和應用生態能力。

目前富士康收購諾基亞,大家都在關注其下一步動作,正是富士康向外界宣布諾基亞採用安卓作業系統的最佳時侯。關鍵看郭臺銘是不是肯走這步棋了。

或許擺在郭臺銘面前的,還有一個重要關係需要平衡:那就是諾基亞與蘋果iPhone的關係。

如果諾基亞沒做起來,蘋果不會說話,對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旦諾基亞恢復昔日光榮,市場不斷做大,對蘋果iPhone的威脅顯現。蘋果的意見可能就來了。富士康業務的一半來源於蘋果。蘋果當然不願意看到富士康培養出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來。所以,如果諾基亞做大,蘋果理所當然會採取抑制措施。


相關焦點

  • 日本為啥不想讓郭臺銘買夏普?
    準確地說,是「準丈人」日本政府方面未必允許郭臺銘買下夏普。上周六,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親赴日本再次向夏普下6590億日元重金「提親」。幾天前郭臺銘為收購夏普給出的價格還是5000億日元。要知道,最早傳出這一消息時,鴻海的報價數字還停留在2500億日元--已經是溢價50%了。然而,郎有情,妾未必有意。準確地說,是「準丈人」日本政府方面未必允許郭臺銘買下夏普。
  • 傳承與變革:郭臺銘的夏普復興大夢
    前不久發布的夏普2016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夏普以42億日元淨利潤成功扭虧為盈,實現了十九個季度以來首次盈利。此前,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曾公開承諾:收購夏普兩年內實現盈利!而同期,日系另一電子巨頭索尼,利潤同比下降84%。2016年4月份以來,夏普大動作不斷。
  • 郭臺銘不放手 傳鴻海提案買夏普2000億日圓優先股;夏普、INCJ出資金額談不攏 郭臺銘赴日搶親夏普
    外媒報導,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直接與夏普銀行團和日本官員洽談,鴻海方案包括向銀行團購買2000億日圓的夏普優先股。彭博(Bloomberg)引述熟悉談判消息人士報導,郭臺銘積極想要收購夏普,將相關方案直接提供給夏普的主要債權人參考,想要攔阻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提出的方案內容。
  • 公司環球日本就是不想讓郭臺銘買夏普,為啥?
    (微信號:bigson)上周六,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親赴日本再次向夏普下6590億日元重金「提親」。幾天前郭臺銘為收購夏普給出的價格還是5000億日元。要知道,最早傳出這一消息時,鴻海的報價數字還停留在2500億日元--已經是溢價50%了。然而,郎有情,妾未必有意。準確地說,是「準丈人」日本政府方面未必允許郭臺銘買下夏普。
  • 鴻海、夏普4月2日正式籤約;郭臺銘:盼4年讓夏普轉盈
    因此,在未來雙方面的合作之後,希望在 OLED 的技術發展上能夠再繼續著力,共同創造全球第一的榮景。郭臺銘強調,今天是全球高科技產業很棒的一天。針對籤約後媒體的提問,記者問到鴻海準備在多久時間內讓夏普轉虧為盈時,郭臺銘則表示,因於他了解日本保守的文化特性。所以,如果真的兩年能讓夏普轉虧為盈,他會說四年。不過,郭臺銘強調,他對於讓夏普轉虧為盈已經有所計劃。
  • 鴻海併購夏普:郭臺銘的現實能否如理想豐滿?
    夏普董事會日前批准了鴻海集團提出的62.4億美元收購提議,至此,一直期待併購夏普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終於如願以償。那麼問題來了,併購夏普之後,郭臺銘領導下的鴻海集團真的可以像當初併購之前那樣實現併購後的理想或者說併購之後的現實真的可以如理想般豐滿嗎?由於郭臺銘對於夏普一直情有獨鍾,所以外界對於鴻海集團併購夏普的分析已經很多,總結起來無外乎以下幾點。
  • 「鴻夏戀」開始,郭臺銘承諾4年內讓夏普盈利
    此前一直有傳聞鴻海郭臺銘將要拿下夏普,收購一直坎坎坷坷。 4月2日下午,持續多日的「鴻夏戀」終於修成正果,這樣宣布鴻海收購夏普最終坐實。鴻海與夏普正式籤署收購協議,收購金額從最初的近60億美元降至不到45億美元。
  • 鴻海天價併購夏普又起懸念,郭臺銘的現實能否如理想豐滿?
    夏普董事會日前批准了鴻海集團提出的62.4億美元收購提議,至此,一直期待併購夏普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終於如願以償。這是因為蘋果為了保證產能和更多議價權已經開始採取多供應商的策略(例如之前A9晶片同時臺灣的選擇臺積電和三星製造供貨),如果未來三星和LG在顯示面板技術上能夠趕超或者與夏普並駕齊驅的話,不排除蘋果在選擇夏普顯示屏的同時,也會將三星和LG列為顯示屏供應商名單的可能性。
  • 【熱點】郭臺銘讓夏普電視瘋狂降價 惹怒彩電業對手
    據外媒最新消息,郭臺銘近期讓夏普電視在國內瘋狂降價,引發了同行的強烈不滿。富士康集團和郭臺銘早已經宣布,將會全面重振夏普電視業務,其中年度銷售目標從500萬臺提高到1000萬臺。在郭臺銘看來,古老的電視機仍然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普通家庭將會購買或升級到超過60英寸的大屏電視機。
  • 郭臺銘收購夏普差點被忽悠,社長專程道歉還打折 文茜大姐大
    而又為什麼是夏普呢? 郭臺銘的理由如下:2012年時,郭臺銘就認為大面板技術將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在Apple 手機的代工生產中,鴻海所擁有的研發和代工部分,其所掌握的核心利潤已經太少,而主要的可發展利潤就產生在面板技術上;夏普是擁有面板解析相關技術的全球NO.1,但它卻有老舊企業的員工管理問題,所以企業的發展已經很滯後。
  • 當年挖角讓郭臺銘震怒!彩虹光電等被夏普起訴
    點擊播放 GIF 0.1M【維文信TP世界】當地時間3月10日,鴻海旗下日本夏普株式會社(以下簡稱「夏普」)對製造及銷售液晶面板的鹹陽彩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夏普指控以上三家公司侵犯其12項液晶顯示相關專利,包含聚合物穩定配向(PSA)及高畫質顯示技術等。
  • 剛收購完夏普的郭臺銘入籍新加坡? 這樣的錢人都要走了!
    夏普成功變身鴻海子公司 郭臺銘二次創業或遇整合陣痛鏖戰近四年,幾經曲折,鴻海收購夏普塵埃落定。日本夏普公司8月12日在官網宣布,其已接受鴻海精密(2317.TW)3888億日元注資,正式成為臺灣鴻海的子公司。在業內人士看來,二者聯合不僅有助夏普走出虧損泥潭,且能利用鴻海進行全產業鏈布局,實現業務結構多元化。
  • 【產業動態】郭臺銘奇襲三星│鴻海、夏普擬砸2,250億 大陸設面板廠
    鴻海、夏普正在與多家設備供貨商討論,設廠地點以廣東省廣州市為主要考慮,預估總投資額將超過8000億日圓。 鴻海正與其他的地方政府協商,將選擇能獲得充分支持的地方,以降低投資負擔。新廠將充分運用鴻海的製造能力與夏普的技術,與南韓、大陸廠商競爭。鴻海攜手夏普衝刺品牌電視銷售,今年雙11購物節就傳出捷報,讓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深具信心,因此決定提前在大陸投資新廠擴充電視面板產能。
  • 為什麼郭臺銘偏愛收購日本公司
    此前,這家公司決定拆分半導體事業部,成立東芝內存公司(Toshiba Memory),並希望出售其全額股權,這引發了多國頂尖企業的爭搶,而郭臺銘在第一時間回應稱,「富士康跟東芝合作,有信心也很有誠意」。  但遙想去年收購夏普時所經歷的各種波折,這次郭臺銘要收購東芝想必也將是一場苦旅。因為不但要出得起高價錢,打敗歐美頂尖企業,還得要面對日本政府的幹預。
  • 除了炮轟日本政府、手撕報刊,郭臺銘還曝出了一件大事
    郭臺銘直言,鴻海曾在爭取夏普時得罪過日本經產省官員。郭臺銘指出,在2016年1月24日,日本經產省安藤局長曾經告訴他,最好不要買夏普;但是如果要,就要讓INCJ加入。郭臺銘說,安藤的意思是,我們要主導,但是你出錢。郭臺銘進一步指出,這件事情演變到後來,就是因為鴻海最後還是在3月底跟夏普達成協議。當時也不知道有東芝案的情況下,雖然雙方之後沒有再度見面,卻因此就結下了梁子。
  • 夏普變局,意外牽動群創高層改組
    鴻夏戀雖已修成正果,但一般預料兩個文化歧異的企業,必有一番震蕩期;郭臺銘接下的挑戰肯定不會太小,光是夏普連續第2年虧損逾2千億日圓
  • 為什麼郭臺銘偏愛收購日本公司?
    此前,這家公司決定拆分半導體事業部,成立東芝內存公司(Toshiba Memory),並希望出售其全額股權,這引發了多國頂尖企業的爭搶,而郭臺銘在第一時間回應稱,「富士康跟東芝合作,有信心也很有誠意」。 但遙想去年收購夏普時所經歷的各種波折,這次郭臺銘要收購東芝想必也將是一場苦旅。因為不但要出得起高價錢,打敗歐美頂尖企業,還得要面對日本政府的幹預。
  • 透過東芝案,看郭臺銘大戰日本經濟高官
    對此,郭臺銘表示,「東芝我還沒出局,這和夏普很像,之前都說出局出局,就我個人來說,還有5成以上的把握,我還是有機會。郭臺銘指出,在2016年1月24日投資夏普案上,曾和日本經產省商務情報政策局長安藤久佳(Hisayoshi Ando)碰面,當時安藤叫他不要買夏普,而買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郭臺銘表示,因未按照安藤的指示行事,使得安藤在東芝案上挾私怨阻擋。
  • 郭臺銘:67歲又如何?我還要再掙兩萬個億
    三板斧革新夏普入主夏普,郭臺銘下了大決心,也付出大代價。郭臺銘一直希望擺脫只做代工的定位,夏普的品牌和渠道正是他可以突圍的大通路,而一個頂級世界工廠與一個曾經輝煌的世界品牌一旦完美結合,也可以產生巨大的協同與互補效應。多年前,郭臺銘就制定了一項決戰視覺產業的「眼球計劃」,引領鴻海的下一波成長。該計劃的核心是,整合以手機與電視為主的「視覺」產業資源,佔領「眼球經濟」的制高地。
  • 鴻海集團年度營收首次下滑:郭臺銘謀劃多元化轉
    另一方面,鴻海在整合夏普的過程中也受到夏普業績的拖累,夏普的走向存在不確定性。    儘管如此,郭臺銘近年來一直在帶領鴻海轉型,從自有品牌到渠道多次試水,欲撕掉代工標籤。如今在夏普品牌的基礎上,鴻海整合產業上下遊,圍繞面板技術進行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