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K11,很多商業潮人都很了解。
是近十年才興起的商業品牌,隸屬香港新世界旗下。
香港K11
K11購物藝術館是香港的一座購物中心,位於油尖旺區尖沙咀,河內道18號重建項目的商場部份。K11樓高6層,樓面面積34萬平方呎,耗資30億元興建,於2009年11月尾對外開放。
K11項目被新世界發展號稱為「全球首個購物藝術館」
名稱來源
K11原為當年土地發展公司(市區重建局的前身)編配給河內道18號重建項目的編號,代表九龍區第11個項目 。至於為何將K11這個編號用於物業的名稱,新世界發展執行董事鄭志剛表示,K11起初的確是無意義的代號,但卻發現K11也可以有東方哲學「虛實共生」的涵義,本質上意義中立,既然是中立,因此可激發無盡的解釋和意義,即是可發揮無限。
第二個解釋是,K11的命名原於鄭志剛在某次到北京出差,乘坐飛機回港途中的時候,想起了商場命名及他的童年往事。鄭志剛從小便夢想擁有自己的王國「kingdom」,剛好英文字K又在字母中排行11,就決定替這個商場命名為「K11」,希望他的「百貨王國」讓更多人留下深刻印象。
名字有些神乎其神吧,但大概率還是因為K就是第11個字母,類似的還有J10.
經過開發商的一番演繹,成了藝術·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的購物中心。
目前K11已經拓展到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瀋陽、寧波和武漢。
從業內商業開發的角度,K11具有一定的標杆學習型,就像當年的華潤萬象城,借鑑了香港太古廣場的模式一樣,香港的商業在過去20年,走在國內的前列。
然後這些模式到了國內,隨著中國人口及中產收入的提升,紛紛煥發了新的生命力。但萬變不離其宗,目前的購物中心雖然號稱迭代更新的好幾輪,但大的商業邏輯、經營模式、建造理念,仍整體屬於一代產品線。
今天我們看看深圳K11的情況
以藝術著稱的K11,將落戶太子灣。
太子灣是哪裡?
其實就是原來蛇口港,後來改造更新為蛇口郵輪母港
2018年7月23日,載滿港澳及境外遊客的歌詩達郵輪「大西洋號」從蛇口郵輪母港出發,開啟「深圳-衝繩-宮古島-深圳」6天5晚航次。這是首個從中國境內出發的全部為港澳及外籍遊客的航次。
其實,遊輪只是小眾的產業,目前的階段,對深圳周邊帶動很有限。核心原因還是深圳周邊的適合遊輪旅遊的資源太少,不像加勒比和地中海那樣,適合遊輪出行。
相比遊輪母港,更值得關注的其實是海濱公園綠島的延伸。目前海濱公園跑步道只修到海上世界,未來將延伸到蛇口港。
還記得海濱棧道剛修通到半島城邦和南海玫瑰園的時候嗎,這兩個片區的價格都出現了明顯的上漲。
深圳人的理性和注重運動,決定了相對於遊輪母港的空中樓閣,更實用的反而是每天下午的散步和運動。
回到商業配套,k11,顏值不錯
學校配套如何?
片區未來將是國際學校為主
持續關注一個片區,才是一個該有的態度。
如果未來5年,蛇口半島能從南部打通一條東往西的U型通道,通過完善的商業居住配套,將現在的深圳灣和前海從蛇口半島南部,大南山以南串聯起來,必將帶動兩個區域的直接發展:
一是整個蛇口港赤灣港老片區的發展。
二是前海南部片區的發展,也就是青青世界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