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號公司調整組織架構,成立四大機器人團隊

2020-12-27 環球網

10月底,九號公司正式登陸科創板。在八年內從成立到上市,自有其過人之處。但對於九號公司內部來說,上市只是「公司願景逐步實現過程中的一個小小的裡程碑」。九號公司已在電動滑板車、電動平衡車行業佔據了行業龍頭地位,登陸科創板之後,要思考的是如何保持業績增長滿足投資者預期,如何拓展全新邊界、在資本助力下把公司引向一個更好的未來。據內部消息人士稱,12月3日,為推動機器人業務快速發展,實現AI及機器人技術持續領先,九號公司對原機器人團隊進行優化調整,成立「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商用機器人事業部」、「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四大新的組織架構,進一步建設精幹穩定、能打勝仗的機器人團隊,夯實機器人核心技術,推進機器人產業落地,以便適應機器人業務未來3-5年發展需要。

上市後首次組織機構大調整 成立四大機器人新架構

據了解,九號公司一直將機器人作為重要業務之一,是國內首批設計生產用於末端配送的服務機器人的公司之一。

新成立的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整體定位是用機器人技術為整個公司賦能,主要負責AI及機器人技術的研發,發展以視覺為主的感知和定位算法,依託於嵌入式、物聯網、雲計算等平臺技術,機器人算法在端上實時運算,在雲端進行數據融合和訓練,數據智能閉環賦予了機器人機群持續進化的群體智能。該研究院研發的技術可以賦能運載機器人產品,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以及家用服務機器人產品,甚至這些技術也可以降維運用到九號公司的短交通產品線上,提升短交通產品的智能化。

據了解,AI及機器人技術研究院院長由機器人研發高級總監陳子衝擔任。陳子衝是全球計算機視覺和機器人領域的頂級專家,高中時他因入選物理競賽國家集訓隊被保送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清華畢業後在瑞士聯邦理工大學深造,獲得計算機專業博士學位,其博士課題獲得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2013年擔任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歸國後,陳子衝加入華為中央研究院媒體實驗室,帶領團隊成功研發應用於華為手機的實時雙目視覺算法。2015年,陳子衝加入九號公司Segway Robotics團隊,歷任公司高級架構師,現任機器人研發高級總監,主導了路萌機器人、Segway室內與室外配送機器人、智能共享滑板車T60的產品研發。其帶領的團隊在機器人定位、感知及運動規划算法領域有雄厚的技術積累,並於IROS 2019國際機器人頂級會議以絕對優勢獲得了Lifelong SLAM挑戰賽冠軍。

新成立的商用機器人事業部,任命董紀冬為該事業部總經理,向九號公司董事長兼CEO高祿峰匯報。該事業部主要負責運載機器人產品線的戰略規劃、產品開發方向定義、業務規劃、商業應用規劃等,發展、積累和應用服務機器人各項關鍵核心技術,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商業價值。

機器人移動平臺產品線主要職責是通過公司各單元技術的集成和封裝,模塊化的形式提供高度靈活、自由配置的運載機器人平臺;積極參與和對接核心客戶,收集和整合主要場景和技術要求,在服務核心客戶的過程中快速迭代各模塊。奚衛寧為負責人。

根據官網信息,該產品線主要是為企業或第三方開發者提供通用、集成的機器人底盤方案,硬體模塊化設計與軟體SDK接口,支持二次開發或定製化服務。基於機器人移動平臺,企業或第三方開發者可以構造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應用,上面加裝各種各樣的有效負載,比如攝像頭、紅外監控、清掃器、機械手,從而可以做室內外配送、巡檢、服務、清掃、倉儲AGV,以及特種應用機器人等不同的垂直場景應用。

家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則致力於面向消費者的家用服務機器人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由總經理任冠佼負責管理工作,向九號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王野匯報。關於正在研發的家用機器人是為何物,目前仍處保密階段,該公司並未透露太多信息。

據悉,這是九號公司上市之後進行的首次組織架構調整,顯示出了其對機器人業務的重視程度提高,也是其8年技術深耕、積累與發展的必然。

可以看出,九號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更為細分,野心更大,四大新的組織架構串聯起整個公司的機器人產業藍圖。從AI技術、機器人通用移動底盤,到配送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九號公司打通了從技術到產品再到市場的通路,向成為世界領先的服務機器人提供商出發。

機器人被稱作「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慧等多項學科先進技術於一體的現代化智能裝備。相比於短交通產業,機器人製造的技術難度和業務邏輯顯然是完全不同的。然而,這家短交通行業龍頭老大卻在重點布局機器人,推進機器人商業化進程,他們進擊的底氣何在?

穩定的短交通業務,支撐起機器人遠大夢想

九號公司創立於2012年,是一家專注於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的創新企業。雖成立僅8年,但其營收規模就已達45億元。招股書顯示,其業績在2017-2019年分別錄得營收13.81億元、42.48億元、45.86億元。其主要產品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近三年合計銷量分別為82.41萬臺、231.12萬臺、233.55萬臺。根據全球知名市場研究公司GFK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1月-2020年2月,九號公司電動滑板車產品(包含小米品牌及公司自有品牌)在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主要國家均為市場份額第一。

2020年1-9月,九號公司主營業務穩步發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電動滑板車等主要產品實現同比增長,同時電動自行車、電動摩託車正式投入市場,公司銷售能力不斷提升、銷售渠道不斷拓展,實現營業收入43.1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57億元,增幅14.80%;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8500.72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7,153.65萬元,實現扭虧為盈。雖然今年Q4財報還未公布,但單單雙十一期間,九號公司的全渠道銷售額就超過1.3億元,有望開啟新一輪高增長。

九號公司已經成為智能電動平衡車和滑板車領域無可爭議的「領頭羊」,那麼,下一步是繼續在這兩個細分領域做精做專,還是換道超車、闢出一片新天地?

任何企業都會面臨這樣一個由小到大的問題,大了之後怎麼發展,基本的路子有兩條:一條是多元化,一條是專業化。多元化戰略和專注一個行業做到極致,這一縱一橫兩個命題,選擇不恰當就能讓無數企業瞬間灰飛煙滅。

九號公司選擇的是多元化的路子,近兩年開闢了諸多細分賽道,包括兩輪智能電動車、全地形車、機器人等。其中,機器人看起來和九號公司業務最不相干,但這看似不符常理的業務布局背後,在九號公司卻又有著內在的邏輯。

九號公司開闢賽道的邏輯並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緊緊圍繞著「智慧移動能力公司」這一定位、「簡化人和物的移動,讓生活更加便捷和有趣」這一使命展開,智慧移動能力包含智慧的移動「人」和智慧的移動「物」兩個維度。九號公司在移動人方面發展智能短交通,在移動物方面發展智能服務機器人,形成明確的、面向未來的戰略方向和邊界。

雖然初創時九號公司踏入的賽道是電動平衡車和電動滑板車,但機器人業務才是九號公司矢志不渝的夢想與初心。

「公司的早期創始人很多出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都是做機器人出身的。整個技術團隊其實對機器人都有一種特別的熱愛和情懷。」談及機器人領域,九號公司董事長兼CEO高祿峰表示。資料顯示,高祿峰、王野、CTO陳中元均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司多位董事會成員也出自該校。

曾經,初創時由於當時的市場不成熟而暫時放棄了機器人業務,但如今,九號公司主營業務穩步發展,讓其具備了相當的技術實力、拓界能力以及資金保障,市場也在逐漸打開。

重視技術積累,機器人新業務未來可期

2020年,「AI」已過了講故事和喊口號的階段,真正走向了真刀真槍真本事的時候。受疫情的刺激,機器人也不再是呆在實驗室裡的高科技,而是逐漸被大眾所認知,到了要成為一個要實現真正創造價值,落地到真正有實際需求價值的場景裡去的階段,所以機器人的成本、可靠性、可用性,以及能否量產都非常重要。

九號公司從創立起就重視技術打磨,倡導以創新為驅動力的工程師文化,在短交通領域建立了非常高的技術圍牆,手握全球1000餘項專利。截至2019年末,九號公司在機器人領域也已布局了200餘項專利。經過多年不斷的研發與創新,九號公司已具備了配送機器人整機全棧的設計、開發、量產化製造能力。

目前,九號公司擁有豐富的輪式底盤和機器人導航技術的積累,底盤技術來源於短交通領域高銷量產品的核心技術,其成本、可靠性和技術領先性在業界有領先水平。通過多年開發積累,九號公司在視覺SLAM、物體追蹤、機器人運動規劃和控制方向有世界領先的算法技術,同時在機器人計算平臺、軟體系統、和雲服務後臺系統上也有強大的技術團隊和產品能力。上市當天,九號公司還將鳴鑼上市的重要儀式交給了配送機器人上臺完成,首開A股機器人鳴鑼上市之先河,引發業內關注。

此次機器人組織架構的調整,九號公司是希望推進利用底層技術來賦能配送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以及機器人移動平臺業務,推動機器人走向規模化落地。王野稱,「我們打磨技術的時間已經基本上足夠好了,現在配送機器人可用程度能做到3個sigma,預計今年底開始大規模地生產和部署」。

當然,專利的數量並不能作為評判技術的依據,實際情況更多要看市場應用的情況。除了技術實力外,選準落地場景、抓住行業痛點,才是九號公司對機器人市場胸有成竹的原因。

德勤的數據顯示,自2005年以來的十年期間,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了五倍;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撫養比可能增加到現在的3倍。隨著人口紅利消失,人工成本不斷增高,引入機器人為人類提供良好的服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社會運作效率。無論國家層面還是資本市場,對於未來幾年內服務機器人市場的爆發都充滿期待,據央視財經報導,目前國內即時配送用戶規模超過4億,並且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壓縮了商家與用戶對即時配送的認知與使用教育過程,處於高速跑道上的即時配送正在盡情擁抱怦然心動的「黃金十年」。

許多網際網路大公司大都從室外配送切入無人配送這一賽道,而九號公司則是從室內配送開始做起。相比在公共道路上運行的室外配送機器人,室內配送機器人在路況相對簡單、相對封閉的園區、樓宇內進行商業化運營,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成本角度,都更容易落地。

九號公司自主研發的室內配送機器人S2目前已在北京東升科技園、日立電梯產業園、理想國際大廈、節能大廈、中國電信研究院等園區寫字樓,在深圳7天優品酒店、自如寓、亞朵、昆泰、山西飯店等酒店公寓落地運營,應用於客人引領、點對點配送、商家直送、酒店配送、快遞轉運、衛生消殺、安保巡邏等多個場景,機器人可自主乘坐電梯,可跨樓層運行,送貨一次可以送4單,平均送達時長約6分鐘。

針對酒店客戶,九號公司還開發了酒店智能售貨系統,入住用戶可用手機掃碼購買零食、飲料、住宿用品等,再由機器人送貨上門,不但能提升效率,減少人與人近距離接觸,降低人力成本,還能為酒店帶來額外收入。

九號公司目前聚焦室內配送機器人,同時也在蓄力室外配送機器人,未來3-5年內,技術研發和商業化運營會同步進行,3-5年的積累將能夠為開放道路的業務落地做好全方位的充足準備。

未來的機器人賽道競爭,誰能勝出難以料定,但誰先抓住市場的機會誰就可能迎來美好的明天。受益於穩健的主營業務、長久的技術儲備和積累,九號公司得以擁有超前的戰略眼光和激進的底氣,無疑,在服務機器人行業,布局較早的九號公司已經率先卡位,在這條通往未來的賽道上,它也站上一個頗具先發優勢的起點,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重構組織架構,調整產品組合,可口可樂公司進入「新時代」
    2020年8月28日,為應對新冠疫情危機,可口可樂公司宣布構建全新的組織架構。該架構由 「運營事業部」、「品類部門」、「職能部門」和「平臺服務組織」構成。其中,新的運營事業部由原有的十七個業務單元精簡後的九個組成。
  • 繼騰訊、阿里、百度之後,華為圍繞「雲+AI」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本周(1月13日-1月19日)華為「Cloud&AI」調整為第四大BG,成立獨立團,成為繼騰訊、阿里、百度之後再對智能雲與產業業務進行架構調整的大公司。整體來看,各家都已經集中力量,大向雲+AI捆綁的架構調整趨勢明顯,「雲上爭奪戰」即將進入下一階段。
  • 九號公司科創板上市用機器人鳴鑼,首日開盤大漲74%
    值得注意的是,九號公司並沒有採用一般由企業創始人、合伙人、高管或員工、用戶代表等相關人員鳴鑼的形式,而是將儀式交給機器人上臺完成,首開A股機器人鳴鑼上市之先河。九號公司董事長兼CEO高祿峰在上市致辭中表示:「8年前,九號公司的創始團隊帶著『用科技改變人類出行』的夢想推開了智能短交通的大門。現在,九號公司已成功走向世界,在國際競爭中淬鍊成長為全球化科技企業。
  • 錦江之星公司架構大調整
    錦江股份(600754.SH)昨日宣布,此前成立的上海錦江都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錦江都城公司」)將作為錦江酒店系除高星級酒店以外所有的中端及經濟型酒店運作主體公司,未來該公司麾下將管理中端定位的「錦江都城」、標準型經濟型酒店「錦江之星」、非標準型經濟型酒店「金廣快捷」和百元酒店「百時快捷」,而原錦江之星旅館有限公司則成為錦江都城公司下屬專營「錦江之星」品牌的子公司。
  • ...第一股九號公司上市 全球平衡車和滑板車龍頭再添配送機器人新...
    2020年10月29日,九號有限公司(證券簡稱:九號公司,證券代碼:689009))登陸科創板上市,截至當日收盤,公司股價達38.50元,漲幅達103.3%,市值達271.1億元。九號公司是一家存在協議控制架構(VIE)並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的企業。
  • 小米架構再調整:成立軟體與體驗部、網際網路業務部、業務中臺部
    雷鋒網消息,12月18日,小米集團進行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成立軟體與體驗部、網際網路業務部、業務中臺部三大部門。據悉,新成立的三個部門資源整合涉及此前五個網際網路部門,以及電視、筆記本、帶屏音箱、小米移動、大數據和雲平臺等業務,並分別由金凡、馬驥、仇睿恆為三大部門總經理,直接向CEO雷軍匯報。此前,小米在2018年9月13日進行架構調整,並成立了十個新業務部,形成了支撐小米隨後業務發展的基本企業架構。
  • 交行信息技術架構宣布大調整 成立金融科技部
    3月25日,券商中國發文稱,交通銀行(下稱「交行」)信息技術架構近期有所變動,由「一部、五中心」調整為「一部、四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交行信息技術架構調整調整之前,交行的「一部、五中心」為信息技術管理部,數據中心、測試中心,以及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軟體開發中心。
  • 滴滴再次調整組織架構,多元服務和社區團購是重點
    滴滴用新的組織架構「總結」了今年的發展重點。12月10日,滴滴出行發布全員信,宣布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多項業務和負責人發生了變動。今年10月,滴滴曾更新過一輪組織架構,頻繁調整下也看出滴滴對新業務的重視。
  • 架構再調整,百度雲這次能找準定位嗎?
    近期,在戰疫防控、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中發揮了重要價值的百度智能雲進行了進一步架構調整,以「雲+AI」的姿態為迎接新基建機遇做好準備。  實際上,百度很早就謀定了「雲+AI」的大趨勢,而從2019年起至今,百度智能雲也已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升級,其戰略地位一直在升級,並已經清晰明確了四大核心賽道和系列重點賽道。
  • 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核心電商高管再次密集變動(信息圖)
    導讀:12月11日,阿里巴巴集團進行了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當日,淘寶天貓總裁蔣凡、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分別發布內部信,宣布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的信息。目前,阿里巴巴內部多名高管職位發生變動。近年來的組織架構調整包括:2019年12月19日,阿里巴巴宣布新一輪面向未來的升級,集中發力推進全球化、內需、大數據和雲計算三大戰略。
  • 雙十一業績逆勢增長,九號公司是如何「乘風破浪」的?
    與此前公布的上半年業績相比較會發現,公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達23.16億元,超過上半年總和;第三季度扣非歸母淨利潤則達到1.6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為何九號公司能夠逆勢增長?要知道,受新冠疫情的衝擊,開年至今全球經濟都處於劇烈震蕩的狀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在新冠疫情持續影響下,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為-4.4%。
  • 12張圖看全阿里、騰訊的組織架構發展史
    阿里巴巴1999-2005從18羅漢到四大業務2007-20082007年,「輪休學習」大量高管離職,雅虎高管不斷輪換,吳泳銘帶隊成立阿里媽媽2008年,網際網路寒冬,整理雅虎,深化「大淘寶」戰略,孫彤宇離職,陸兆禧接任淘寶CEO2009繼續裁撤雅虎,只保留「口碑」,張宇任口碑總經理成立阿里雲,總裁王堅,
  • VIE+CDR第一股九號公司今日登陸科創板,智慧移動能力公司踏上新起點
    值得注意的是,九號公司並沒有採用一般由企業創始人、合伙人、高管或員工、用戶代表等相關人員鳴鑼的形式,而是將儀式交給機器人上臺完成,首開A股機器人鳴鑼上市之先河。 九號公司董事長兼CEO高祿峰在上市致辭中表示:「8年前,九號公司的創始團隊帶著『用科技改變人類出行』的夢想推開了智能短交通的大門。現在,九號公司已成功走向世界,在國際競爭中淬鍊成長為全球化科技企業。
  • 怎麼使用PPT快速製作公司裡面的組織架構圖?
    身在職場,相信大家都會遇到製作公司的組織架構圖這樣的任務。出入職場的小夥伴肯定會說這不簡單啊,平時都是使用word製作的呀,熟能生巧,速度也是很快滴;這時候,在職場有個一兩年工作經驗的小夥伴,估計會鄙視地說到,現在這個年代誰還使用word來製作組織架構圖啊,我使用excel來製作;當然,如果有的小夥伴會使用Office Visio的話,那是很不錯的。
  • 王慧文正式退休 美團公布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
    12月18日,美團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王慧文正式退休,同時美團內部信也公布了公司新一輪組織調整。  根據內部信內容,美團服務體驗部及相關產品技術團隊、美團搜索與NLP及語音相關團隊調整至美團平臺,任命美團平臺負責人李樹斌為產品委員會主席,任命基礎研發平臺負責人張錦懋為技術委員會主席。
  • 圖解騰訊互娛架構調整:鼓勵內部競爭,工作室8變20
    今日,騰訊互娛自研遊戲組織體系進行重大調整,原八大工作室琳琅天上、天美藝遊、臥龍、量子、光速、魔方、北極光和五彩石重組為20個工作室,隸屬4個工作室群,分別為天美、光子、魔方、北極光,由姚曉光、陳宇、夏琳、孫宏宇分任工作室群總裁,並成立自研戰略委員會。
  • 九號機器人三年虧損近29億
    近日科創板過會的九號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稱九號機器人)就是一家提供這類出行產品的公司,且有望成為國內資本市場CDR第一股。它或許能夠為後續紅籌企業在A股上市提供借鑑,但除此之外,這家公司本身還有很多值得關注之處:成立8年營收規模便已達到45億元,並在智能電動平衡車和滑板車領域成為全球第一,但卻還未實現盈利,最近三年累計虧損近29億元。
  • 賽諾菲架構調整,三個全球事業部中國區成立!
    今天,賽諾菲宣布一個重磅消息,中國區組織架構將和全球架構保持一致,執行全球事業部全面負責制,按照特藥、普藥、疫苗三個核心的全球業務單元重組中國區業務,並任命了相應負責人。此次賽諾菲中國就是調整和全球架構一致,分為普藥、特藥和疫苗三個全球事業部的中國區。
  • 九號公司登陸科創板 高祿峰:看好服務機器人業務發展
    10月29日,九號有限公司(證券簡稱「九號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正式上市。截至當日收盤,九號公司報收38.5元,漲103.27%,總市值為271億元。據了解,九號公司在上交所第一次使用機器人做了一個敲鑼儀式。
  • 10月19日,中國首家CDR申購,九號公司這個名稱是如何來的
    2012年,九號機器人在中國北京成立 。九號公司是專注於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的創新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各類智能短程行動裝置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主要產品有二輪平衡車、滑板車、功能性機器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