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網絡空間法治化治理 共話網絡時代檢察理論新發展

2020-11-22 澎湃新聞

聚焦網絡空間法治化治理 共話網絡時代檢察理論新發展

2020-11-20 2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20日,以「問題意識與理論建構:網絡時代檢察理論新發展」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檢察基礎理論論壇暨2020年上海檢察理論研究年會在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檢察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主辦、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承辦、華東檢察研究院協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論壇活動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檢察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萬春出席會議並講話。湖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檢察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王晉,上海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本才出席會議並致辭。最高人民檢察院相關職能部門及有關單位負責人、鄂湘贛皖滬五家成員單位省級檢察院分管院領導、蘇浙檢察機關代表及有關領域專家學者、論文作者代表等在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主會場參加會議,部分專家學者、全國其餘各省區市檢察機關、本市分院和基層檢察院有關同志通過線上參會。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檢察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萬春出席並講話

萬春指出,檢察理論研究事關檢察制度完善和檢察事業發展,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檢察機關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下,牢牢把握檢察理論研究的時代使命、基本要求、重點內容和整體格局,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高度出發,做實做好新時代檢察理論研究。

萬春強調,要充分發揮檢察理論研究「智囊」「參謀」作用和中國檢察基礎理論論壇借智聚力效用,固本強基,培塑品牌,打造內外聯動、上下一體、全員參與的新時代檢察理論研究新格局,全面激發檢察理論研究活力,為促進「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全面協調充分發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貢獻理論智慧,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湖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檢察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王晉致辭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本才致辭

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安徽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盛大友宣布徵文評選獲獎名單

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陶建平主持

主旨演講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季衛東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衛東分別圍繞「司法人工智慧開發的原則與政策」「法律人工智慧的技術、理論與應用問題」作主旨演講。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季衛東現場作主旨演講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衛東線上作主旨演講

專題交流與談

與會代表圍繞「網絡空間法治化治理的理論思辨」「網絡空間法治化治理的檢察實踐」兩個分專題進行交流與談,共同為發揮新時代檢察職能、推進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建言獻策。

專題之一

網絡空間法治化治理的理論思辨

主持

盧樂雲

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湖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

網絡空間法治化治理研究綜述

王 戩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

華東檢察研究院執行院長

交流發言

人工智慧和數據安全治理的理論思辨

韓曜旭

遼寧省遼陽市人民檢察院

涉虛擬貨幣領域刑事犯罪研究

陳龍鑫

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檢察院

檢察視野下網絡治理困境及應對研究

黃俊傑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人民檢察院

雲色情刑法規制之根由、根據與根本

肖志飛

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人民檢察院

專家與談

蔡 巍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

編譯部主任

徐鶴喃

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國家檢察官學院副院長、教授

專題之二

網絡空間法治化治理的檢察實踐

主 持

羅曉泉

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江西省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

上海市檢察機關應對網絡犯罪情況交流

楊永勤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

交流發言

檢察機關參與網絡空間治理的發展路徑研究

張 尹

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人民檢察院

論第三方支付方式下網絡侵財犯罪的定性

袁宗評

江西省人民檢察院

社會治理新視角:

網絡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的公益訴訟模式構建

唐守東

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

網絡空間中未成年人性權利的保護

楊芊方

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人民檢察院

專家與談

彭 輝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

徐向春

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檢察廳廳長

閉幕式

主 持

鄭 青

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湖北省人民檢察院

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

總點評

熊秋紅

專業委員會理事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葉 青

華東政法大學校長、教授

近年來,上海市檢察機關積極參與網絡空間法治化治理,全面提升法律監督工作服務發展大局、推進法治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 聚焦網絡空間治理的重點、難點、熱點,加大對電信詐騙、侵犯公民隱私、竊取數據秘密、破壞計算機系統等犯罪打擊力度,針對網際網路銷售處方藥、手機應用洩露個人信息等積極穩妥開展公益訴訟「等」外探索,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 把善於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作為衡量司法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尺,一體化推進刑事智能輔助系統(「206」系統)深化應用,推動上海檢察「12309」服務平臺融入市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臺,推進上海檢察大數據中心平臺建設,建立檢察大數據融合創新實驗室,以智慧檢務驅動檢察工作創新升級;

➤發揮「75號咖啡」法律沙龍、專家諮詢委員會等平臺機制效用,深化與科研院所、社會鑑定機構合作,以智慧藉助提升法律監督履職水平,增強網絡空間社會治理整體效能。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聚焦網絡空間法治化治理 共話網絡時代檢察理論新發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共築網絡空間「誠信基石」
    尤其在今年抗擊疫情過程中,各種失信行為給網絡空間治理帶來更多挑戰。  加強網絡誠信建設、治理不良信息傳播,是網絡媒體和社交平臺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日前舉行的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期間,光明網聯合騰訊公司、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網絡傳播專業委員會承辦網絡媒體和社交平臺誠信建設論壇。
  • 健全社會領域制度規範 依法治理網絡空間
    總體目標到2025年,「八五」普法規劃實施完成,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社會領域制度規範更加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成效顯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顯著提高,形成符合國情、體現時代特徵、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檢察學:圍繞檢察基本理論創新立說 拓展檢察權的外延
    站在新發展階段,回首不平凡的2020年:檢察工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不斷貢獻檢察力量和檢察智慧;檢察理論研究在深刻認識「中國之治」的本質特徵和巨大優勢的基礎上,圍繞事關檢察事業長遠發展的基本理論創新立說,為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持,營造理論氛圍。
  • 做新時代湖湘好網民的領路人《湖南網絡名人淨化網絡環境倡儀書...
    維護網絡秩序、淨化網絡空間做新時代湖湘好網民的領路人——湖南網絡名人倡議書「指點江山,掌握世界」。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網絡深刻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信息傳播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更是億萬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
  • 跨越太平洋的對話:萬人云端共話「疫後時代」網絡安全
    由北京網絡安全大會(BCS)舉辦的「全球首場網絡安全行業萬人云峰會」24日拉開帷幕,中國、美國、以色列、日本等多國頂級網絡安全專家跨越太平洋展開對話與合作,共同探討疫情之下的信息安全與全球網絡治理、新技術帶來安全風險,以及數字經濟與「新基建」賦能網絡安全行業等焦點問題。
  • 新發展階段下 檢察事業何去何從
    三、深切領悟新思想,推進中國特色檢察事業創新發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時代課題,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新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進行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 預告|聚焦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京e論壇暨「京e杯...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中國政法大學承辦單位中國政法大學科研處支持單位北京陽光智慧財產權與法律發展基金會論壇議程主論壇暨徵文頒獎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地 點:北京網際網路法院11層大法庭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參觀(12:50-13:50)06分論壇研討分論壇一數字經濟背景下公民權益保護與網際網路產業發展
  • 社交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治理:美國的教訓與啟示
    中國必須審慎看待網際網路社交媒體蘊藏的巨大政治資源,辯證研判民主政治「數字模式」的影響,避免社會治理滑向網絡民粹主義陷阱,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網絡傳播與輿情治理規律,建構政府、行業、用戶等多元主體協同共治的網絡輿情治理格局。
  • 中共中央:制定完善對網絡直播、自媒體等的規範管理辦法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尊重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堅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堅持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三)總體目標。
  • 保持高壓態勢治理網絡亂象
    原標題:保持高壓態勢治理網絡亂象   自今年起,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版權局為加強網絡生態治理,對網絡傳播秩序進行集中整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些已經被查處的網站或應用,我們要防止其死灰復燃、另起爐灶,警惕那些還在暗處運營的「漏網之魚」,務必要通過新技術手段提高防護技能,警惕其被網絡黑客利用從而成為分裂國家、傳播虛假信息的工具;同時,還要提高網絡安全意識,落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護責任,強化網際網路監管的陣地意識,杜絕管理漏洞,尤其要警惕一些玩忽職守、甚至貪汙腐敗現象,嚴格審查網站合作方的來歷和內容
  • 未來5年,網絡治理這樣做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其中對依法治理網絡空間有專門闡述,來看梳理↓ ↓ 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完善網絡法律制度。通過立改廢釋並舉等方式,推動現有法律法規延伸適用到網絡空間。
  • 打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國內首屆全媒體時代的輿情治理論壇圓滿落幕
    全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網絡表達已經成為民意訴求的主要途徑,輿情熱點事件的此起彼伏也已成為當前社會生活的新常態。如何精準把控輿論熱點,建立化解輿情危機的應對機制,成為各級主管部門公共管理體系必須面對的治理考驗。為探索輿情治理的理論、方法和工具,博約科技聯合貴州省社科院傳媒與輿情研究所舉辦了全國首屆輿情領域前沿會議,「貴陽--全媒體時代的輿情治理論壇」。
  • 溫州檢察多項理論研究成果獲佳績!
    近年來,溫州市檢察院黨組高度重視檢察理論調研工作,將檢察調研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進行安排部署,積極推進檢察理論和司法實踐的互促共進、融合發展,形成上下一體、人人參與的大調研格局,調研質量逐年提升。今年的研究成果榜單,大家趕緊來瞧瞧!
  • 網際網路時代,「他們」才是網絡空間的主體……
    網際網路時代,「他們」才是網絡空間的主體…… 2020-11-16 15: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為攜手北京時代新威 ,共話醫療行業網絡安全
    10月中旬,2020年醫療安全攻防沙龍在北京舉辦,華為北京政企業務副總經理張洪丁與北京時代新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玉忠分別率隊參加。面對現階段愈來愈嚴重的網絡安全威脅,醫療行業的網絡安全建設與攻防不對等的情況,華為與時代新威共同攜手保障醫療行業網絡安全運營。
  • 新華社評論員:淨化網絡空間 共建精神家園
    兩年前的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網絡生態的重要性,為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發展網信事業指明了正確方向,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今天,我國已經擁有7億多網民、400多萬家網站,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絡。網際網路既是信息大平臺,也是思想文化大熔爐,對億萬網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著重要影響。
  • 攜手護網共治,打造清朗網絡空間新生態
    ,積極發動網民參與網絡共建共治共享,12月18日,2020年度江蘇省「攜手護網行共治E空間」網絡文明宣傳活動在常州舉辦。(12月18日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在網絡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今天,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強有力治理,「輿論生態總體向好,網絡治理成效明顯」已是社會共識。但毋庸諱言,建設網絡文明生態空間,仍然在路上。特別是色情低俗、網絡暴力、惡意營銷、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等負面有害信息花樣不斷翻新,反彈反覆。從杭州女子取快遞被偷拍,各種謠言開始在網際網路發酵。
  • 【時代楓橋 公安力量】合陽 | 創新發展「楓橋經驗」 提升社會治理...
    目標,緊扣時代主題,勇於擔當作為,大力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終把堅持好、發展好「楓橋經驗」作為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牢牢把握「四句話,十六字」總要求,將創建工作上升為「一把手」工程來抓,通過召開現場會、座談會、觀摩會,查問題、找差距、尋亮點、謀創新,強力推進派出所警務智能化、執法規範化、保障標準化、隊伍正規化建設,推動「楓橋經驗」在合陽落地生根。黨建引領,共建共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