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桃姐》講述了僕人桃姐(葉德嫻飾)與少爺羅傑(劉德華飾)之間的故事,桃姐一生未嫁,在羅傑家中服務60年,見證家中五代人的成長。突然中風後,桃姐主動要求住進老人院,從照顧人變成了被人照顧,而她與羅傑之間的主僕情也漸漸產生了變化,整個故事非常觸動人心。
這部電影的導演許鞍華,是香港影壇著名導演,作品以平實深刻著稱。她的電影總是從容而細膩,卻能深深地透露出厚重的人文關懷和凝重的社會歷史感。許鞍華的鏡頭一直對準香港最普通的民眾,成為注重傳奇、彩絢爛的香港銀幕上一抹暖暖本真的色調。
該影片據說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於2011年9月5日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在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禮上,《桃姐》包攬三項大獎。2012年3月8日,《桃姐》在中國大陸上映。2012年,一舉獲得第31屆香港金像獎5項大獎。
觀此片時,一開始總覺得其他所有人都是桃姐生活的背景,即使是劉德華扮演的Roger,與她生命融合,是她所有的支撐,但看上去卻是一個模糊的背景。
桃姐的生命,始終都是她自己的堅持。起初我確實是這種感覺,說不清為何。然而後來劉德華認真的獨白,讓我發現我錯了。有這些人,桃姐才存在。他們塑造出了這樣一個桃姐。
桃姐生命的最後,他為昏睡的她把襪子上提,撫摸她細瘦孱弱的小腿。他感覺到她生命力的抽離。終於接近生命的歸宿。人一生,最後的光景常常是接近的。
這部影片我最喜歡的地方在於,它似乎不屑於去追究那些惡和冷。鏡頭對那些惡俗可鄙的人一晃而過。懶得給他們時間。
桃姐告別這個世界是淡淡的。影片沒有提到是什麼時候,Roger有沒有返回她身邊見到最後一面,我們只看到預想中的葬禮。好似泉水快要乾涸,到最後理所當然的結局。
桃姐並不特別,她只是一個侍候了李家幾十年終身未嫁的老僕,然而她老了、中風了,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可她始終不願求人幫助。被送去老人院後,她默默地去適應周圍的環境、院友,即使過年別人都離開了,她還是獨自一人留在老人院裡,只為了不要麻煩到別人。
在這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社會裡,桃姐也許是我們的父母、親戚、朋友,也許是未來的你和我。